苗拳,流传于广西桂北、贵州东南、湖南湘西的苗族民间的传统拳种。是盛行于
苗族地区的一门传统武术竞技。
起源及历史
城步苗拳
城步早在东汉元嘉元年就有当地土著民族利用苗拳重创进攻
雄溪竹丝洞之窦宪明汉军的记载。在随后的几十次当地苗民起义中,城步苗民利用自己的苗拳与官兵作战,并曾屡败官兵。
城步苗拳发源于
少林派系的黑虎教,经陈氏历代先祖不断完善,于清初基本形成苗拳体系。
湘西花垣苗拳
据苗拳“请师决”的咒语所言,该拳始于蚩尤。直到清乾隆年间,湘西自治州花垣县麻栗场金牛寨的石志岩率苗民起义失败后,隐居六里田宽冲(今三角岩乡)授拳传艺,形成比较系统的套路,定名苗拳。
融水苗拳
据《广西拳械录》记载民国初期的苗族老拳师梁怀显就擅长其祖上世代相传的古老拳技,传说该拳自
唐代问世,传到梁怀显时,已有拳术、器械、对练等诸多的武术套路内容了。
技术要领
城步苗拳
特点
苗拳特点是手法快,步伐稳,手法多,腿法少,拳型古老,拳架紧凑,动作弧度小,有“堂屋里可练功,桌子上可打拳”之称,动作朴实,以短制长,套路精致,架势清晰,出击有力,注重实战,一招致敌。
讲究基本功,桩法有
坐桩、箭桩、丁字桩、玄桩、弓桩、
马步桩、扫堂腿桩,要决有“练拳先练桩,打拳不晃荡,拳到眼到快如风”等。
拳术
拳术套路有岩鹰抓鸡拳、老虎背猪拳、黑虎掏心拳、猛虎下山拳、引蛇出洞拳;器械套路有黄牛撂尾棍、野猪造毛棍、姜公背剑棍、古树盘根棍;镗钯类有太子打猎、苗王敬酒;此外还有
铁尺、铜锏、火流星、双刀、
大刀等。
器械
器械套路有黄牛撂尾棍、野猪造毛棍、姜公背剑棍、古树盘根棍;镗钯类有太子打猎、苗王敬酒;此外还有铁尺、铜锏、火流星、双刀、大刀等。
湘西苗拳
结构严谨、短小精悍。动作朴实无华,技击性强。金牛祖辈规定凡舞蚩尤拳的都要穿上独特的古代苗拳服饰,即头戴铜帽,身穿棕片甲,手腕套虎爪。金牛蚩尤拳大致有“勾镰手”、“猪蹄捶”和“钉子锤”等四种怪异手形。
融水苗拳
特点
是民国初年吸收了
北拳中红拳的技击、
猴拳的身形步法,丰富了苗拳的内容,从而形成了桂北苗拳。
架势凶猛,动作灵活多变;取禽兽动作象立功架,取禽兽争斗的动作为技击手段。部分拳术演练或实战时还头戴牛头铜脚帽,身穿棕片软铠甲,腕套锐利虎爪,以增强其防守性能和攻击的杀伤力。
练功方法主要采取“矮桩”功,即两腿分开屈膝全蹲,站最矮的马步桩和“走套路桩”,按套路中最基本的步型,步法、身形、身法结合多种手法在“矮桩”中反复练习,练至身体敏捷灵活。
拳理在攻击上主张“赘钳寸关攻险关,脉伤血阻身热寒”。以“把枷锥”(苗语,即“螯钳手”)击脉搏主要部位。其技击手段汇集禽兽相斗之形和用意,如“虎爪显神威”“猫爪爪胸咽”“赘钳钳手钳半边”,等等。对付气功深厚的对手,在攻击上力主“彼方气功练有根,平拳无法伤其身,须用猪蹄钉子锤,按穴打点最得功”和“疾痛气必泄,功垮力必虚”等拳理。
拳术
现存的拳术套路有:矮拳、棍拳(即在同一套路中先演练棍术,后脱棍演练拳术)等。大都采用矮桩打法,以意运气,连绵不断,双人和集体的对抗性套路,还有芦笙伴奏。
器械
苗拳现存器械套路有:苗家单刀、苗家双刀、苗棍、龙王摆尾双刀等。
对练
苗拳现存对练套路有:对拳、跳长洛对技、老鹰抓鸡式等。
所获荣誉
2013年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上,
城步吊龙舞、苗拳、
打禾鸡通过了全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认证,进入国家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城步苗拳获得全国民运会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