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类重要表现形式。它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充分体现了人类共有的体育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由存在方式和文化内涵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被各群体或个人视为其文化财富重要组成部分的具有游戏、教育和竞技特点的运动技艺与技能,以及在实施这些技艺与技能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器械、相关实物和空间场所。它既有与体育活动相关的竞赛程序、器械制作等身体运动内容,又有与各民族的社会特征、经济生活、宗教仪式、
风俗习惯息息相关的传统文化现象,是一种“活态人文遗产”。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提出,是对这一类珍贵文化形态的抢救和保护,是对濒危文化采取的一种记录、保存、评估、拯救、起死回生和人类共享的一项文化工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应该包括以下几种层次或范围:
①现存原始土著民族的各种各类体育文化中的精华或代表性形态形式。
②一国中发达民族(或主体民族)的民间体育文化代表性形态和形式;
③一国中发达民族(或主体民族)的濒危性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④一国中非发达民族(或非主体民族)的民间体育文化和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
⑤各个民族、各个种族特殊形式的濒危状态的体育非物质文化(不受创造时间限制)。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功能
通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对一定地域和人群的历史和社会生活发挥着巨大影响力和渗透力的功能系统,主要体现在健身、竞技、娱乐、观赏和教育等几个方面。
①健身功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体育理论强调处理好动与静、神与形、劳与逸三对基本矛盾的统一。数千年来,这一理论一直指导着人们的健身活动,而正是这种既科学又实用的生命整体优化观,成为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健身功能的理论精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健身功能,是以追求个人与自然及社会实现最大限度地和谐一致为主要目标的,这也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主流,这一功能对中华民族整个传统体育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②竞技功能。纵览项目繁多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其竞技性功能主要表现为两种特点:一种是技艺本身所“与生俱来”的竞技功能,如赛马、摔跤等项目。另一种是原生态的娱乐性活动形式,在后来的发展中只要在技术上稍加改进即可成为竞赛性项目。事实上,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的普及以及所带来的影响,许多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正在逐步竞技化。这种竞技性功能从某种角度来讲,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世界体坛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体现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民族性活动向国际性运动竞赛方向转折的新趋势。
③娱乐功能。许多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形式是各民族在生产劳作之余获取身心愉悦的非功利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参与者不仅在生理上获得快感与舒畅,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达到愉悦与放松的目的。从简单易行、随意性较强的项目,到技艺精巧、有严格规则的竞技;从因时因地、自由灵便的嬉耍,到配合岁时节令的大型文体生活广场表演,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体育融汇于宗教礼仪、生产劳动、欢度佳节、言庆丰收之中,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娱乐性体现的更加充分。
④观赏功能。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诸多的表现形式是融竞技、戏剧、舞蹈、音乐因素等融为一体,使这些项目在具有民族特色、娱乐和健身特点的同时,更具有艺术欣赏的价值。这也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富有魅力和活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说,观赏性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极具特色的功能,诸多项目所显示的造型美、体态美、节奏美、和谐美、意境美以及服饰美,都极具观赏性,令人叹为观止,它是中华民族气质、力量、情操的象征。
⑤教育功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综合性的民族文化,它包含着人们的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人们的行为模式,因此,每一类技艺形式自其产生起,都对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许多技艺更成为了学校体育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