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拉特事件,是1578年葡萄牙第乌总督巴雷托麾下的舰队与莫卧儿帝国苏拉特方面发生的局部冲突,以
葡萄牙获胜告终。战后,由于阿克巴大帝的宽容,双方很快恢复了友好关系。
事件背景
早在1573年,著名的
阿克巴大帝挥军南下,鲸吞了位于
阿拉伯海东侧的
古吉拉特地区。原有的苏丹国体系,因各路地方诸侯的不满而分崩离析,进而发生了邀请莫卧儿人来攻的悲惨结局。但整个历程的始作俑者,却是早早控制沿海的
葡萄牙势力。
由于后者在1535年控制了
第乌岛,从而将整个
坎贝湾的国际海运都迅速掌控起来。等到对岸的
达曼也成为殖民前哨站,途径此地的
穆斯林商贾,就只能到条件更差的
苏拉特港完成贸易。
苏丹巴哈杜尔联合葡萄牙人的本意是要为自己招揽盟友,防范对象则是曾侵入境内的
莫卧儿帝国。但此举无疑伤害到许多治下领主的切身利益,让许多原本唾手可得的商业税都白白流失。于是在莫卧儿大军再临的关键时刻,许多王公选择坐壁上观,甚至是直接带私人武装倒戈相向。原本还想大举抵抗的穆扎发三世,也就无可奈何地成为亡国之君。至于中途赶到的小股葡萄牙援军,也因畏惧进攻者的庞大军力而直接认怂。事已至此,仿佛整个北印度都不可能有任何力量能制约住莫卧儿帝国。
然而,满心期盼新时代的古吉拉特封建主们,很快就对莫卧儿帝国感到失望。气吞万里如虎的阿克巴大帝,总是将前线设定在
孟加拉、
德干高原、信德(
信德省)或
坎大哈,唯独对貌似兵弱畏战的葡萄牙据点没有什么动作。相反,他本人甚至在1573年下令予以保护,要求地方派不得擅自挑起事端。随后将只对自己负责的总督派到
苏拉特,等于是将有限的海关收入都据为己有。同时,堂堂印度帝国的皇帝还不断向西方人抛出橄榄枝,希望获得火炮和舰船的相关技术。即便没有达到目的,也没有影响他继续保持类似政策。
即便如此,许多穆斯林商团也依旧不能割舍对苏拉特港的依赖。无论他们来自
埃及的
红海沿岸,还是
也门的
亚丁湾,又或是南方的
马拉巴尔海岸和
亚齐,都不愿错过到当地赚钱的机会。然后将货物从水陆两头送往东面或北方,远至
恒河流域及
中亚的
喀布尔等城市。条件则是要向控制这片水域的
葡萄牙人纳税,否则就有连人带船被扣押的风险。为此,他们经常将高净值商品与船员的私人物品对调,从而使自己能降低相关费用。还经常将数艘船的货物都集中到单艘船上,进一步降低入关的开销支出。
经过
1578年,这样的紧张状态终于演变为更进一步的军事冲突。负责在坎贝湾巡逻的葡萄牙战舰,拦截了企图逃税的穆斯林商船,并扣押了1匹准备进献给古吉拉特总督的
阿拉伯马。此举很快引起莫卧儿高官的不满,并下令逮捕所有在苏拉特贸易的葡萄牙商人。当第乌总督巴雷托派手下前来交涉,也因鸡同鸭讲而遭对方关押。他马上下令组建部队,准备对苏拉特港进行一次惩戒攻击。因为根据早先的情报显示,当地正好有2艘准备开往红海的大型阿拉伯商船,是此类有限行动的绝佳目标。年轻的戈麦斯则被任命为指挥官,带着1艘加莱桨帆船和16艘单杆小艇开往坎贝湾深处。
不过,抵达苏拉特的葡萄牙人很快发现,囤积在当地的船只数量要远多于自身预料。除了2艘莫卧儿帝国的直属大船,还有属于古吉拉特本地的1艘加莱桨帆船与13艘小型单杆快船。它们都是前任苏丹留下的遗产,是进口奥斯曼和威尼斯技术建造的战舰,并且也都有相等级别的火炮配置。另有9艘来自南方马拉巴海岸的双杆轻快帆船,由长期敌视葡萄牙人的穆斯林海盗驾驶。
显然,莫卧儿当局不是没有为可能爆发的冲突有过准备。但更多的细节还是表明,远在
德里的中央宫廷并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发挥作用。
在稍后展开的近岸战斗中,七拼八凑而成的印度舰队还是遭到完败。当他们为保护自己和总督的船只而匆匆应战,却只能为惯于集团突击的葡萄牙人逐个击破。后者通过长期的东方实践,也总结出一整套用小型桨帆船对抗高舷大帆船的技巧。在经验、士气和训练完全占优的情况下,已很难为本地武装所抵御。莫卧儿人也从未对苏拉特有过什么工程修缮,任凭这个帝国的最大港口始终停留在无序状态。
然而,莫卧儿帝国明明在苏拉特港的冲突中吃亏,却没有想着找对方秋后算账。阿克巴大帝甚至在次年发出邀请,找
耶稣会的传教士去德里舌战群儒,搞得理屈词穷的
伊玛目们下不来台。属于他本人的船只,也在每次造访圣城
麦加的航行中,都要向第乌的葡萄牙人购买许可证。最后还引发了一场由
毛拉和王室成员联手的叛乱,让阿克巴必须出兵出钱才平息事端。失望透顶的古吉拉特贵族,也在他生涯的晚期迎接旧主回归,惹得帝国大军要再次开往坎贝半岛。
评价
这些现象的原因,除了阿克巴奉行宗教宽容政策,试图平衡各方宗教势力之外,也有帝国定位上的考量。他的爷爷
巴布尔在1526年兵临印度,就是靠大量
奥斯曼土耳其顾问建议他购买的火器得胜。否则仅凭少量的
帖木儿帝国王公卫队与
阿富汗山地酋长,很难对同样以骑兵立国的
德里苏丹国产生巨大优势。但自己的父亲
胡马雍,还是因众叛亲离而被
印度人的联军碾回中亚老家。因此,这个帝国若要在次大陆保持长期存在,就必须用规模更大的先进武器来形成某种代差。纵观当时的环
印度洋世界,也只有远道而来的葡萄牙人能给予他最快捷帮助。
同样的原理放到经济等领域也一样适用。阿克巴大帝时期的莫卧儿帝国,表面上还在努力维持自己的中亚前进基地。但
开伯尔山口以北的复杂世界,同样为各类强敌所虎视眈眈。喀布尔以北就是控制
河中的
乌兹别克人,坎大哈以西又是
波斯萨法维帝国的边界。两股力量都有充分的动机,将莫卧儿王国的龙兴之地瓜分干净。这样既阻碍了内陆商贸活动,也让德里方面很难同潜在的盟友奥斯曼顺畅交流。
于是,海洋贸易收入和红海航线的意义就被迅速拔高。葡萄牙人的那些微小据点,也顺势成为帝国所不能无视的重要关卡。阿克巴就利用定期造访麦加的朝拜船队,声张自己的国际影响力,顺便与奥斯曼当局互通有无。何况此举符合伊斯兰世界的政治正确,也不会过度刺激邻国波斯。
最后,葡萄牙人的海权优势,还方便了帝国将主要海外贸易都集中到苏拉特一点,对于强化中央王权收入和压制地方诸侯实力都有帮助。这也是阿克巴明面上不说,暗地里容许对方在沿海保持存在的根本因素。无论派兵去往多远的新地盘,都不愿意将那几个地图上的小点捏死,他的继承人也大体延续了这个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