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公园
贵州省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花溪公园雏形始于1787年(清乾隆五十二年),由举人周奎父子营造。1937年开始作为公园建设,1939年经贵州省政府批准开始正式建设风景区并于1940年基本落成,时称“中正公园”。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正式改名“花溪公园”。
历史沿革
花溪原名“花仡佬”。明末清初,这里混居着汉、苗、布依、仡佬等民族,其中以仡佬族最多,仡佬妇女爱穿花哨美丽的服饰,被人称为“仡佬”,地因人而得名,花溪也就被称为“花仡佬”。 南明河自广顺流入贵阳,其龙山峡至济番桥一段,称花溪河。沿溪两岸,山水交融各具特色。
建园起源
公元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徐霞客由贵阳前往长顺,在《黔游日记》中,对花溪流经的地方有五次记载,可惜失之太略。据传到了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当地柏杨寨塾师周奎家,六十五年中,接连有五人科举高中。周家喜地方灵秀,于是先后在麟山建楼,龟山筑阁,蛇山种柏,缀以双亭,并在河中叠石为坝,潴水为潭,疏浅渚为洲,修隙地为屿。周奎长子周石藩还修一庭完,名“借花草堂”。从此,花溪山水初露光彩。
1937年开始,这里正式辟建为公园,在麟山上建倚天亭、飞云阁,龟山上建清晖楼,蛇山上建归咏亭;在园中增建了憩园(东舍)和尚武俱乐部(西舍),取坝桥风月之意建了坝上桥,借唐人旗亭画壁和宋人旗亭卖酒之典建了旗亭。1938年至1939年,贵阳县长刘剑魂将放鹤洲一段辟为风景区,并改“花仡佬”之名为“花溪”。1940年,贵州省政府又在此基础上建“中正公园”,即花溪公园。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花溪公园有了更大改观,在小洲之间架起了蜿延曲折的放鸽挢、百步跳磴,扩建了碧桃园、荷花池、松柏园、桂花园、牡丹园等,新建了音乐广场。历代建园者都力图保留公园的天然本色,顺山水之势而为,亭台、小洲、花圃、石桥,无不与四周的环境融为一体。
公园改名
1936年时任贵阳县长刘剑魂以“花溪”为试点开展县政计划,按照开发建设花仡佬风景区的整体设想,采纳了罗浮仙的建议:将“花仡佬”改名为“花溪”,寓意“花开四季,碧水长流”,并亲笔书写了“花溪”二字,让人刻成石碑,立于济番桥头,济番桥也改作了花溪桥。
花溪风景区成规模的建设始于刘剑魂。刘氏卸任后,其风景区建设规划尚未完全实现,继任者李大光接手继续建设,但是不久便面临着经费短缺的困扰,甚至一度停工,幸得有包括时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在内的社会各界的撮合。1939年4月,以吴鼎昌为省主席的黔省政府批准成立公园建设筹备委员会,公园名同时敲定为“中正公园”。何应钦,吴鼎昌二人均为蒋中正手下重量级之军政大员。公园名“中正”,经费便有了着落。1940年3月,公园建设基本完工。
开发建设
公园落成后数十年里,其方位格局和主景点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动。公园大门位于花溪大桥北桥头,诸景点错落于花溪河两岸,一直点缀至平桥。主要景点有放鹤洲、坝上桥、飞云阁、旗亭(棋亭)、西舍、憩园(东舍)、百步跳蹬等,与这些花木簇拥的景点相交错的是大片的农田——所谓“几步花圃几农田”也!
贵阳解放后,公园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先由贵阳市直接管辖,1985年划为花溪区管理。河流林木得到保护,亭台楼阁得到修葺,道路桥梁得到改造,园内布局更为合理。花溪公园为此赢得了“高原明珠”之美誉。
其中有几项工程值得一提:
一是20世纪50年代,改放鹤洲一带的跳蹬为小桥,成为公园一亮点,此即今日之放鸽桥。
二是80年代中叶,在距棋亭不远处开挖人工湖。人工湖的建成,给花溪公园核心区平添了新的水面,加上周边植被的培育,如今它已是园内的重要景点,其名曰“南湖”。
三是1987年在公园葫芦坡重建了被周恩来誉为“黄埔之英,民族之魂”的抗日名将戴安澜的衣冠冢。
四是2000年后,大修了平桥至花溪水库段的基础设施,花溪风景区得以延伸,“黄金大道”更声名遐迩。
领导人与花溪
1935年红军长征时,在花溪佯攻贵阳,红一、红二方面军都曾经路过花溪,毛泽东朱德也曾进驻花溪。
1959年陈毅元帅曾游花溪,花溪成为陈毅最爱的风景之一。陈毅元帅曾赋诗称赞花溪:“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
1960年4月30日,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印度、尼泊尔等14国回国后和邓颖超同志一起乘机抵达贵阳,到贵阳花溪作短暂休息。
后来陆续莅临花溪的革命领导人有邓小平贺龙聂荣臻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和胡锦涛江泽民李鹏乔石朱镕基李瑞环吴邦国罗干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花溪公园地处黔中腹地,位于花溪区城市中心,东至花溪大桥,南沿磊花路,西临花溪平桥,北抵花溪小寨,交通极为便利。同时处于贵州著名学府——贵州大学花溪校区的中央位置,是联系贵州大学南北两校区的纽带,园内成为高校生交流与休闲的极佳场所。
地形地貌
花溪公园现有面积800余亩,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域面积占总面积的81.5%,平均海拔1140m。公园所在的花溪地处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丰富的水资源与发育完全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山环水绕的美丽景观。被誉为“中国第一爱河”的花溪河在此蜿蜒而过,河水清澈见底,四周景色明秀。地处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为14.9°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湿润,空气清新,具有生态“大氧吧”、天然“大空调”的美称。
结构布局
花溪公园四山夹一水、一水带四山,四山即麟山、蛇山、龟山和凤山,麟、蛇据北岸,龟、凤峙南岸。一水则为花溪河
四山——鳞、凤、龟、蛇山
花溪公园的风景以鳞、凤、龟、蛇四山为中心展开。
麟山是花溪公园主峰,外型酷似凶猛的麒麟,有“云卷青麟”之名。麟山最高,山顶独石嶙峋,若麟角,麟山以此得名。在麟山顶向下鸟瞰,整个花溪公园美景尽收眼底,使人有了“一览众山小”的凭空驭气之感。山下花圃农田,朱桥碧水,楼台亭榭,宾馆别墅,绿树纷墙,历历如绘。由麟山石条小路盘曲而上,半山有一名叫“飞云岫”的天然石洞,洞外的“飞云阁”在危崖之际可供游人休息观景。山巅悬岩如麟角峥嵘,顶端“倚天亭”依山指天,玉树临风。
龟山如同一年迈老匍匐于公园之中,“山势西来,河水东去”山中一阁,供游人闹中取静,品茗对弈。山左“玉棋亭”,山右有坝上桥。蛇山与龟山遥相呼应,山势盘曲为三个小岫,岫顶左、中、右分别为“柏亭”、“蛇山亭”和“观瀑亭”,并在坝上桥与龟山相连。凤山处于田圃阡陌的平地之中,在山顶可见村寨小径如银蛇舞龙盘伏在花丛中田野上,蛇山舞麟前,凤山立龟后,各得其所。
一水——花溪河
花溪公园是花溪水流到最平缓处的一段,位于花溪镇中心,身居闹市而取静。尤其是这段溪水因为平缓,水面铺开如一面巨大的镜子,把两岸垂柳、竹林和花树都倒映在水中。春天,百花盛开,待到落英缤纷时,花瓣飘零,浮在水面,水中就带着阵阵清香。从放鸽桥到放鹤洲,清流被河床上杂陈的石礁牵引,时分时合,悠然回环。一道天然岩嶂从东南向西北隆起,将河水折成两叠。瀑流之上,有石磴百余蜿蜒如龙脊,供人来往。放鹤洲上,是一泓平静的深潭,接着就到了坝上桥。坝上桥连接龟、蛇二山。桥的一面瀑流奔腾,飞珠溅玉;另一面积水渊深,沉沉如静。动与静、有声与无声,融为一体。
邻近景点
天河潭
从花溪水库大坝登舟,逆流而行8公里即可抵达天河潭。天河潭为露天深潭,四周是数十米高的绝壁,似刀削斧凿。天河潭沿岸有相互连通的水洞、旱洞。游人从游船码头乘舟进入水洞,灯光幽暗, 远远近近的钟乳石若隐若现,充满神奇色彩。
高坡乡
高坡乡是贵阳市海拔最高的地方,居民均系苗族同胞。高坡乡的苗族有不少传统的民族节日,其中,以“四月八射背牌”、“正月跳洞”、“七月牛打场”最富魅力,观看、参与的游人络绎不绝。古代苗族的悬棺葬崖洞葬,也给人留下难解之谜。
青岩镇
花溪以南12公里处的青岩镇,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始建于明初。镇四周原建有城墙,分内城、外城,用方块巨石垒砌,筑有敌楼、垛口、炮台,因年久失修,成为残垣。现定广门城楼为后修复,城楼与古道、石坊、寺庙交相辉映。西镇古石牌宏伟壮观。 古镇的古建筑栉比鳞次,有“九寺、八庙、五阁、二祠、四溶洞”,保存完好。
黔陶幽境
“黔陶幽境”位于崇山峻岭中,因两座山峰间凌空飞跨着一座天然石桥——鬼架桥而出名。鬼架桥桥长约11米,宽约60厘米,系石岩与树根相伴天然生成。从桥面到谷底足有10多层楼高。从花溪到黔陶,一路林涛起伏,响声不绝。在鬼架桥的山后,还有一个直径数十米的仙人池。每年雨季,飞瀑灌池,吼声灌耳,十分壮观。
公园特色
自然公园
公园园内山水环绕,花草繁盛,绿地率达93%,是游客休闲消暑,度假旅游的佳所。花溪公园的景致,以龟、麟、凤、蛇四山为骨架,沿花溪河自西向东顺势展开。花溪河上坝上桥、百步桥瀑流轰鸣、飞珠溅玉;芙蓉洲、放鹤洲溪流宁静、青渚点点;群山之中麟山、龟山、蛇山、凤山怪石嶙峋、古藤漫径,亭台楼阁若隐若现;此外松梅园、红枫园、玉兰园、碧桃园、樱花园、桂花园、牡丹园四时繁花、姹紫嫣红。春天百花争艳,夏日荷风送爽,金秋桂子飘香,隆冬梅花清馨。陈毅元帅游花溪后,曾留下“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的诗句。
园内有三奇:山半有洞,深入而下行,横穿花溪河床,可谛听流水之声,此乃一奇;有蛇山、龟山对峙,中隔一水,水上搭桥,过桥则为深藏不露的碧云窝,置身其间,恍若与尘世隔绝,此乃二奇;花溪河上的百步桥,有石磴百具弯弯曲曲置于河坝上,一步一磴,微露水面,游人经此必鱼贯而行,望水中倒影,飘飘欲仙,此乃“三奇”。
生态公园
花溪公园有5000多棵浆果类和籽实类、3000多棵蜜源树木,25种飞鸟“定居”。丰富的水体、温润的气候,使风景区植物种群繁多,鸟禽也乐于栖息,特别是花溪河上的小洲、浅滩,野鸭水鸟追逐嬉戏,自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另外,花溪河水资源充足,年平均天然径流量9.84亿m3。水质优良,清澈见底,达到Ⅱ类地面水水质标准,是贵阳市民生活用水的重要供水点。
花溪水奇妙变幻,生趣盎然。从花溪大桥至放鹤洲前,水势平稳,天光云影、树态花姿,一丝不紊。花圃中,生长着近千种名花异卉。形形色色,仪态万方。花溪两岸的蝴蝶多达二百余种,有一种叫云南丽蛱蝶,飞翔时蓝光闪现;一种天蓝纹紫蝶,翅翼金光耀眼。
人文公园
从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历花溪山水,对花溪美不胜收的风景赞不绝口以来,花溪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清乾隆年间,花溪白杨寨乡贤周奎及其子孙提倡风雅,经营山水,改狮子山为麟山,并建亭筑坝,形成了“周家花园”,即今日花溪公园之初貌。民国时期,经贵阳县县长刘剑魂逐步经营,始成风景区,并由何应钦提名“中正公园”,于是渐成黔中胜地,前来游览之人络绎不绝,也因此印刻了诸多的人文历史印记。
花溪公园原名“中正公园”,始建于1937年,1940年3月,公园建设基本完工,吴鼎昌亲自主持落成典礼。次年,何应钦为公园大门坊额题写了“中正公园”四个字。1949年正式命名为花溪公园。但实际上它的发展历史要追溯到明代中期。在经历了明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四个发展时期之后花溪公园才逐步发展成为集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同时亦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接待服务景区。景区曾接待过周恩来朱德陈毅董必武朱镕基蒋介石、何应钦、冯玉祥等多位国共重要领导,徐霞客巴金徐悲鸿等诸多旅行家、文人墨客也在此踏迹留踪
公园具有历史背景的摩崖颇多,其中麟山“生聚教训”摩崖为何应钦取“汇聚千万国民鲜血、生命换来的警醒教训”之意而提,意在激励人们发扬卧薪尝胆精神,不忘国仇家恨;龟山防空亭“无防空即无国防”摩崖,意在突出抗战中防空的重要。
憩园,文学巨匠巴金与萧珊在此举行婚礼并完成名作《憩园》,因此得名,现设置有巴金陈列室;
戴安澜将军衣冠冢,民国三十一年,戴安澜率部二百师于缅甸战场抗击日军,负伤殉难,国民哀悼痛挽,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签署颁授勋章的命令,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斗争中,中国军人第一个获得美国勋章。民国三十七年,戴将军灵柩从花溪迁回故乡安徽芜湖,贵筑县长依花溪人民之愿,以将军生前穿戴过的一双皮靴和一顶军帽,在厚葬灵柩处,兴建了衣冠墓,并立碑志记,以示追缅。
尚武俱乐部,今西舍,建址在花溪公园坝上桥头。蒋介石蒋经国蒋纬国父子,冯玉祥等都曾在此下榻。
董必武的《题花溪》;陈毅的《花溪杂咏》;巴金的《憩园》等,也都描述了花溪道不尽、说不完的美。
花溪风景区浓郁的民俗文化也是一大亮点。周围布依村寨依山傍水,苗族村寨踞山临谷。他们语言各异、服饰纷呈;有跳花、跳洞、跳场,过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节庆活动;他们吹芦笙、奏唢呐、唱山歌、观斗牛。整个花溪笼罩在民族文化的氛围之中。
主要景点
园内主要景点有:尚武俱乐部、棋亭、坝上桥、柏山亭、憩园、清晖楼、防空亭、碑亭、麟山飞云阁、平台、黄金大道等处。这些景点分布于园内各处,点缀了公园秀美的山水。
花溪公园的最大特色是天然秀美。山岭玲珑小巧、错落有致;溪水纯净澄碧、曲折善变;花木繁茂葱茏,秀拔多姿;桥榭亭阁,各具特色,以少胜多。
音乐广场
音乐广场于2002年建成,此前是一幢苏式风格的大楼,称为“和平礼堂”。原大楼修建于1951年,修建之初意为当做西南军干校。后因贺龙元帅不愿占用花溪公园之地而勒令停工。已经盖了顶的礼堂在搁置了一段时间后成为贵阳博物馆。贵州是一个有着47种少数民族的大省,主要以苗族、侗族、布依族三大少数民族为主。花溪,是一个少数民族杂居地,主要居住着苗族、布依族,音乐广场对花溪的少数民族来说更是尤为重要,每到少数民族的重大节日,例如:苗族的“四月八”、布依族的“三月三”,各个地方的民族同胞们都会盛装打扮聚集到此载歌载舞欢度他们的节日,非常的热闹。
放鸽桥
1943年将介石游花溪,途径此桥时遇一只被枪击而落的斑鸠,斑鸠遭枪击却并无大碍,蒋介石放飞斑鸠,因斑鸠形似鸽子,因而桥得名放鸽桥。
放鹤洲
放鹤洲又称芙蓉洲。由于贵州优越的气候条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平均温度15℃,加上优质的水源,丰富的水生物,所以每年都吸引很多候鸟到此栖息,每到冬天就会有很多的白鹤飞到此处,白鹤与水中的一座座的芦苇小岛相呼应,形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于是便把这里叫做了放鹤洲。
何应钦旧居
何应钦,原国民政府军政部长,抗战时期母亲及姐姐何应香、四弟何辑五就居于这里,何应钦经常都会到这里小住陪伴母亲及家人。
百步桥
百步桥,又称跳墩,因由一百三十多个相隔两尺左右的石墩立于河上,游人跳踩石墩而过,故名。
东舍
花溪公园内有两座小洋房,一座在公园东侧(东舍),一座在公园西侧(西舍)。东舍兴建于1940年,于1941年初竣工。起初这里是景区招待所。1944年5月,我国著名文学家巴金先生曾与萧珊在此“举行婚礼”,共度蜜月,当他把萧珊送上车去四川后,独自在此写完了他构思已久的中篇小说《憩园》。建国初期进行过简单修整,仍保持原样。但因巴金老先生的中篇小说《憩园》,而改名为“憩园”,并挂有白底黑字的小木牌“花溪小憩”。1958年,贵州省政府在花溪兴建宾馆,把花溪小憩给撤掉,改建成两层楼户,盖琉璃瓦。为与西舍对称,把花溪小憩改为东舍,并挂牌。八十年代,东舍又经过修整,将屋面瓦改成了土红色。1992年以后,花溪组建了旅游公司,并派人到上海走访巴金老先生,征集资料并成立了巴金纪念馆。
麟山
花溪河两岸作为“公园”来建设,是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冬天开始的。但作为“风景名胜”,它的历史可追溯到明代中期。花溪有一山名为狮子山(今麟山),自从明代《弘治贵州图经新志》把它定为贵阳名山之后,就常有人到花溪游玩。这一时期,花溪河两岸是明山配秀水,绿树荫苍苔,“风景出自然,非由人力造”的自然原始时期。到了清乾隆嘉庆年间,花溪开始出现“亭台掩林间,楼阁连霄汉”的人工景观。这是花溪白杨寨(今吉麟村)周奎及其子孙所为。周奎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作《麟山记》。他说,白杨寨东半里许“有山。壮若伏狮”,但也接着说,“狮麟之辨”、“狮无角而麟一角”。他把山头上一巨石认为是“一角”,说“麟兮麟兮,夫复何疑?”于是把狮子山改名叫麟山,并说“狮不得争也”。
生聚教训
此摩崖是何应钦为纪念抗日期间贵阳被轰炸所提的。后来由贵阳县县长刘剑魂所书写。是日本人发动侵华战争的有力见证。“生聚教训”四字典出于“卧薪尝胆”,该摩崖所蕴含的意义、哲理同样对中华民族的今天和未来都有极强的启迪意义。
黔山一柱
刻于公元1993年,出自贵州书法家王鄂华之手,意为景点留名。
防空亭
亭上刻有“无防空即无国防”,刻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民族复兴节”,字有斗大,字体为魏碑体,浑厚有力。刻此摩崖,意在突出抗战中防空的重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被铲掉,只能见到被铲后的痕迹。
坝上桥
坝上桥原是一座石墩木板桥,桥上朱栏,鲜丽夺目 ,取“坝桥风月”之意命名为坝上桥。
平桥
平桥位于花溪公园西侧大寨村旁,横跨花溪河上。桥畔一弯清水,碧波荡漾,走上以青石块砌成的踏步桥,感受清清的河水在脚下流淌,很是惬意。花溪平桥旁有大片的油茶花田,阳春三月,油菜花开时节来此赏花、野炊、放风筝,更是一番美丽景象。
西舍
西舍与东舍一样是花溪最早的招待所,后经几次翻新,一直以来都作为宾馆来使用。朱德陈毅贺龙等国家领导人来到花溪也都下榻于此。1960年5月,周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国访问缅甸、印度、尼泊尔柬埔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期间,中途回国停留,代表团全体成员均住在花溪,周总理和邓颖超同志就下塌在这里。
棋亭
棋亭原叫“旗亭”,书上记载,“旗亭”之名是借唐人“旗亭画壁”和宋人“旗亭卖酒”的典故而来。是供游人休息、饮茶、娱乐之处。但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抗战时期,棋亭原是一座办公楼,每天这里的工作人员都要在此举行升旗仪式,于是叫“旗亭”。
公园开放以后,吸引了大批的游客来此游览,一些棋类爱好者就聚集到这里下棋一比高下,后来便把“旗”字改为“棋”字。陈毅元帅来到花溪公园游览时也参与到下棋的行列中,并写下了:“花溪棋亭位山腰,多人聚此费推敲,劝君让他先一着,后发制人棋更高。”的诗篇。
戴安澜将军墓
戴安澜,原名戴炳阳,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凤和村人。民国十四年七月成为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后来还当上了营长、团长。戴安澜在各种战役中与日军殊死拼搏屡建占功,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成为陆军二百师师长。
1941年(民国三十年),戴安澜奉命率部迁驻贵州安顺,他的夫人王荷馨女士带孩子也从广西全州迁到贵阳。戴安澜经常到花溪小住,与家人团聚。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戴安澜将军殉国,时年三十八岁。戴安澜将军的殉国,牵动了亿万颗国人的心,全国许多地方都举行了公祭或追悼会,戴安澜将军的灵柩辗转经昆明、安顺、贵阳、然后到达广西全州暂厝于香山寺。
1944年猖狂的日军由湘桂线直下,进占广西,戴安澜的灵柩只能撤离全州,辗转由桂林到柳州经独山和都匀回贵阳。当时他的妻子儿女均住在花溪,经贵阳市政府和各界人士商议,认为花溪山青水秀,又方便寓居花溪的戴将军家属每年清明祭扫,征得戴夫人王荷馨女士和戴安澜胞弟戴子庄的同意,便将戴安澜将军灵柩“浅厝”于花溪葫芦坡西麓。
1948年戴将军灵柩随家属从花溪东归,迁回故乡安徽芜湖。依花溪人民之愿,以将军生前穿戴过的一双皮靴和一顶军帽,在原葬灵柩处,兴建了戴安澜将军的衣冠墓,清明时节,为戴安澜将军的衣冠墓立碑志记。并把这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到清明时节周边的学校及单位都会来为戴安澜将军扫墓,纪念戴安澜将军。
名人吟咏
吟咏山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花溪一向是人们吟咏的对象。
周奎之子周际华就有诗云:“山村篱落隐斜晖,一径风花扑面飞;婉转歌声牛背隐,牧童身带绛云归。”
任过清代云南巡抚、云贵总督吴振棫也赋诗赞曰:“始觉田园好,村烟带阁斜。”
清末进士、礼部主事、民国年间出任过贵州文献征集馆馆长的杨恩元为花溪写有130句的长诗,诗中云:“筑垣更恢奇,随处堪游钓;近郊三十里,花溪名久噪。”
刘剑魂和李大光这两位县官,均为花溪留有诗作。前者云:“柳岸风柔筚路燔,清辉楼上一凭栏。水中华阁连瑶栋,云里清溪绕翠峦。”后者吟:“园林掩映嵌山坳,亭榭参差立水边。花外平畴千顷浪,树头初日万家烟。”
吴鼎昌也写有好些吟花溪的诗,其《坝上桥》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彩笔新题坝上桥,驻看飞瀑卷回潮。一堤游屐春秋盛,万亩溪田雨露浇。”
曾任贵州大学教授、东南大学教授、江苏省图书馆馆长的柳诒征先生在《放鹤洲观水》中云:“麟山晴雨意无穷,莫便匆匆唱恼公。随性奔腾千尺雪,任人笑傲一溪风。”
刘海粟大师则从花溪的自然山水,想到了海峡对岸的故人,吟出了“举世乡音最有情,花溪飞瀑唤归人”的诗句。亦道:“花溪很美……青山一发,碧水横成,光虹攒叠。柳影毶毶,芳草遥碧。一群牧童,牛背对歌。桃源咫尺,使人神怡。”(《花溪语丝》)
上世纪50年代后,花溪公园曾迎来了多位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朱德董必武陈毅等均为花溪留下了他们的诗篇,成为花溪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朱德道:“东风送暖百花开,流水悠悠曲折回。公社公园新建好,长征战士赋归来。”
董必武云:“偶经贵筑便流连,闻说花溪引兴牵。市集得交苗侗族,山园正是菊花天。桥临坝上行观水,亭接岩头欲近仙。几曲清流徐下注,两旁田稼保丰年。”
陈毅元帅在花溪住的时间较长,留下诗作也最多,共7首,总题《花溪杂咏》。其中最常为人诵的有两首,一是:“花溪旗亭位山腰,多人聚此费推敲。劝君让他先一着,后发制人棋更高。”大师刘海粟以“精彩的绝句”5字评价之。(《花溪语丝》)另一首即:“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几十年来,凡有关介绍花溪的文字几乎都引用过这首诗。
著名学者、作家林同济先生过贵阳时即言:“花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秀’!花溪风景之‘秀’可与江南任何名胜争衡。”(《贵州读本》)
著名学者、书法家陈恒安先生1942年即有十分精当的评语:“花溪景色,本已翛然有致,今更焕然一新。昔为科头乱服,不掩国色;今则淡妆浓抹,无不相宜也。”(《花溪特写》)
著名作家陈伯吹《花溪一日间》曾言:“过贵阳不上花溪,如入宝山而空手归来”
观光旅游
花溪公园四季变化,景色各异。春赏花,夏玩水,秋登高,冬观亭。一年四季都适合前来观光旅游。
交通线路
距贵阳市15公里,有高等级公路直达,贵阳市区内河滨公园、合群路、火车站、油榨街、煤矿村等地均有至花溪的中巴,票价2~3元,车程约需40~50分钟。贵阳金阳客车站也有直达花溪公园的快巴。
可在合群路乘坐90路,在市二医乘坐89路,在大营坡乘坐109路中巴;贵州师范大学、火车站等地大巴车(201、202、203、204、205、206、207路),自驾车沿贵阳—花溪高等级公路可直达。
饮食住宿
别墅式建筑的花溪宾馆坐落在花溪河畔,内有现代化设施的宽敞房间,美味的地方风味小吃。从公园二号门出来,3分钟就到花溪的小吃街,有各种小吃。比如卷粉、青岩豆腐果冰浆等,沿河的很多餐馆可吃青岩卤猪脚鸡辣角,农院门口的鸡肠火锅,花溪清炖鹅等。
从大门出来,步行25~30分钟,可到花溪小吃城。内有很多贵阳风味小吃,如丝娃娃洋芋耙,凉粉、凉面等。
参考资料
花溪公园话古今 .花溪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花溪公园.《文史天地》2011年09期-中国知网.
花溪公园 .花溪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4 16:0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