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史
2009年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自然史》是2009年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三十六册的巨著《自然史》的作者是法国的布封。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和矿物史等几大部分,综合了无数的事实材料,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创见。破除各种宗教迷信和无知妄说,把上帝从宇宙的解释中驱逐出去,这是布封对现代科学的一大贡献。他坚持以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地球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指出地球与太阳有许多相似之处,地球是冷却的小太阳;地球上的物质演变产生了植物和动物,最后有了人类。
内容简介
《自然史》内容简介布封的《自然史》全书36卷,堪称煌煌巨著。作者综合了大量的事实材料,以科学的观察为基础,用形象的语言勾画出了地球、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演变历史。《自然史》精选了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中,观点最具代表性,论述最为精彩的片段,依写作的年代进行编排,希望既能浓缩《自然史》的内容,又能相对完整地呈现其结构风貌。书末收录了两篇文章:一篇是1753年布封入选法兰西学院的演说《论风格》,至今仍被看做是关于文学理论的重要文章;另一篇是埃罗·德·塞歇尔的《拜访布封——蒙巴尔之行》,对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布封这位伟大人物的独到思想、怪诞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等,会有所助益。
人类的进化不是如圣经《创世纪》所说的,人类的祖先亚当夏娃偷吃了禁果才有了智慧,而是在社会实践中获得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布封观察、研究大地、山脉、河川和海洋,寻求地面变迁的根源,开了现代地质学的先河。尤其在物种起源方面,他倡导生物转变论,指出物种因环境、气候、营养的影响而变异,对后来的进化论有直接的影响。达尔文称他“是现代以科学 眼光对待这个问题的第一人”(《物种起源》导言)。《自然史》的文学价值也很高,其中关于动物活动形态的描绘尤富于艺术性。作者以科学的观察为基础,用形象的语言勾画出各种动物的一幅幅肖像,还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倾向。布封在他的百科全书式的巨著《自然史》中描绘了宇宙、太阳系、地球的演化。他认为地球是由炽热的气体凝聚而成的,地球的诞生比《圣经》创世纪所说的公元前4004年要早得多,地球的年龄起码有10万年以上。生物是在地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异。布封甚至大胆地提出,人应当把自己列为动物的一属,他在他的著作中写道:“如果只注意面孔的话,猿是人类最低级的形式,因为除了灵魂外,它具有人类所有的一切器官。”“如果《圣经》没有明白宣示的话,我们可能要去为人和猿找一个共同的祖先。”
尽管布封用的是假设的语气,并用造物主和神灵来掩盖自己的进化论,但是还是遭到了教会的围攻。在压力下,布封不得不违心地宣布:“我没有任何反对《圣经》的意图,我放弃所有我的著作中关于地球形成的说法,放弃与摩西故事相抵触的说法。”直到18世纪,宗教还在顽固地维持着对科学的统治。
他在皇家博物馆工作时编成巨著《自然史》。1739年起任巴黎植物园园长。1753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布封撰写了博物学巨著《自然史》。布封于1749至1788年间发表的一套36册《自然史》,该书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 、《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等。这是一部说明地球与生物起源的通俗性作品。全书共44卷,前36卷于布封在世时完成,后8卷由他的学生于1804年整理出版。《自然史》的第一卷于1749年正式出版。书中《地球的理论》提出了地球成因假说,认为地球是太阳与彗星相撞击而分离出的,逐渐冷却而成。布封这一思想在1779年发表的《自然纪元》一书中得到进一步阐述。提出地球的形成过程分为7个阶段,估计地球年龄为75000年。但在个人的笔记中,却认为地球年龄为300万年。《自然史》对岩石的水成说作了许多论述。认为地球表面的起伏,诸如山脉、河谷等,都是由于海底受涨潮、退潮以及海流作用的结果,夸大了海洋的地质作用。《自然史》的第32~36卷为矿物自然史,囊括了前人关于矿物的大量资料,为后人留下了可供参考的文献。布封关于物种可变性和进化论的思想,在当时有着积极的启蒙作用。
《自然史》以大量实物标本作推论,反对“权威”的臆说,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该书的文学成就也普遍受到赞扬,文笔细腻生动而富于感情,如《自然的分期》是一部史诗,作品对狮、虎、熊、狗、狼、狐狸等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的描写,生动活泼,趣味横生。另外,法语中的名句“文如其人”、“风格即人”,是从他的著名讲演《风格论》中的“风格则是属于个人的”引申而来。他用人工方法把动物分类,依它们与人的关系来分等级。不过,这位自然主义作家用的是颇科学的方法:他细致地观察,订定及应用评估生物物种原理,找出三大种类王国的一致性。他不单以文字对动物作解剖及生理上的描写,而且辅以版画,令人对不同生物物种的特性有更深了解。布封以生理角度来描写动物,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他可以挑选这样那样的特征来作画。例如,布封对马就有如下描述:“人类历来最了不起的征战,就是驯服了这种既傲气又烈性子的动物。它与人共负战争的疲累,同享打胜仗之荣耀;它无畏如其主子,洞悉险境然大胆直面之,惯听剑战之声,甚至爱上它,追寻它,闻战声而抖擞;在狩猎中,在比武大会上,在赛马途中,它分享主人的喜悦,它是那么光芒四射,耀眼生辉。然而,其驯服之处一如其勇猛,它容不得自己使性子,行事知所进退,不但听命于执缰者之手,似乎还可会其意,按感知来行事:或奔突,或碎步。每一个动作,目的就是为了取悦——这动物全然忘我,只为别人的意志而活,甚至有预测他人意愿的能耐,然后准确地落实在行动上。它善解人意,毫无保留地、全不拒绝地、全心全意地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然史》展示的艺术家的一种人生态度。他以异常平静,悠然自得的语言去歌颂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盈尺之内呈现着造物的尊严与灵性。
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布封(Georges Louis Leclere de Buffon) 译者:陈筱卿
布封(1707~1788)(Georges Louis Leclere de Buffon),十八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生于孟巴尔城一个律师家庭,原名乔治·路易·勒克来克,因继承关系,改姓德·布封。布封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布封撰写了博物学巨著《自然史》。布封于1749至1788年间发表的一套36册《自然史》,该书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等。这是一部说明地球与生物起源的通俗性作品。共44卷,前36卷于布封在世时完成,后8卷由他的学生于 1804年整理出版。《自然史》的第一卷于1749年正式出版。四十年间完成。《地球的理论》提出了地球成因假说,认为地球是太阳与彗星相撞击而分离出的一个块体,逐渐冷却而成。布封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
译者简介
陈筱卿,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翻译出版法国名著多部,计有:拉伯雷的《巨人传》;卢梭的《忏悔录》、《新爱洛伊丝》;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4部;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缪塞的《一个世纪儿的忏悔》:纪德的《梵蒂冈地窖》;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凡尔纳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等6部;法布尔的《昆虫记》;尤瑟纳尔的《哈德良回忆录》第三音艮尊雅克·洛朗的《蠢事》;莫迪亚诺的《往事如烟》等。
图书目录
科学与诗的融合
论研究与论述自然史的方法(1749年)
动物
动物与世界
动物与植物的比较(1749年)
人与动物
家畜(1753年)
野兽(1756年)
食肉动物(1758年)
论人
童年(1749年)
青春期(1749年)
童贞,婚姻
论壮年(1749年)
对人的描绘
女性之美
老年与死亡(1749年)
老年人的幸福(1777年)
人的本性(1749年)
人的感觉(1749年)
神经系统,大脑(1758年)
情绪(1753年)
快乐,痛苦;智者的幸福
梦和想象
人的双重性
人种的多样性
黑人(1749年)
野蛮人与社会(1749年)
飞虫社会(1753年)
自然状态(1758年)
前文补遗(1777年)
塔希提人(1777年)
白种黑人(1777年)
方法与理论(1749年)
一种方法
种种困难
评论
结论
一个理论
关于总的繁殖
概述
从一个种属到另一个种属
从原型到变种
马(1753年)
驴(1753年)
山羊(1755年)
鼠(1758年)
狮子(1761年)
虎(1761年)
结论(1761年)
羊、岩羚羊和其他的山羊(1764年)
从变种到“物种的亲缘关系
猴子的归类(1766年)
论动物的退化(1766年)
各目间的差异(1770年)
种属的亲族关系(1776年)
世界史(1778年)
关于菊石和一些陆生动物的一些骸骨
大自然的时期
地区地质:朗格勒山脉
人类出现后,发现并改造着大自然
伊壁鸠鲁派之死(1777,1788年)
论风格
拜访布封——蒙巴尔之行
布封生平创作年表
附录:生物分类小知识
布封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
参考资料
自然史.当当.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3 18:26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