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棘鱼目
硬骨鱼纲下的一目
腔棘鱼目,(Coelacanthiformes) ,硬骨鱼纲肉鳍亚纲的1目,本目有2科。除矛尾为现生种类外,其他均为化石。腔棘鱼类是总鳍鱼类一特化类群始见于中泥盆纪,在二叠纪三叠纪明显落,白垩纪后几乎绝迹,直至1938年意外捕到矛尾鱼后, 人们才意识到尚有此种“活化石”存在。体呈长梭形。有2个外鼻孔,无内鼻孔。
腔棘鱼
Coelacanthiformes
硬骨鱼纲总鳍鱼亚纲的1目,本目有2。除矛尾鱼为现生种类外,其他均为化石。腔棘鱼类是总鳍鱼类中一特化类群始见于中泥盆纪,在二叠纪三叠纪明显衰落,白垩纪后几乎绝迹,直至1938年意外捕到矛尾鱼后,人们才意识到尚有此种“活化石”存在。
体呈长梭形。有2个外鼻孔,无内鼻孔。背鳍2个:第一背鳍位于身体中点的前方,鳍条直接与一内骨板连接;第二背鳍与臀鳍偶鳍为柄状,鳍条着生在很厚的肉质鳍干上,因此,总鳍鱼类与肺鱼类合称为肉鳍鱼类尾鳍是腔棘鱼类一主要特征,圆形,分3叶,中间有一尾轴叶将尾鳍分为上下两部分。脊索终生存在。神经弧与血管弧有细长的棘,有些种类有骨化的肋骨。体被覆圆鳞。颅骨有颅间关节,使其背腹方向有一定程度的折曲。无上颌骨和方轭骨。鳃盖骨大,下鳃盖骨小,有1对大的喉板。松果孔不发育。
自然历史
腔棘鱼最初出现于泥盆纪中期的化石纪录。 它们分布在古新世中新世不同的水体中。
腔棘鱼是肉鳍鱼,胸鳍及臀鳍都是肉质的,尾巴及背鳍分叉成三叶,脊索延伸至中叶。它们有独特的层鳞,比真正的层鳞较薄。它们头颅骨前端有一种特别的感电器,称为吻部器官,相信是用来帮助感应猎物及平衡身体。
化石纪录
虽然现存只有两种腔棘鱼,但于泥盆纪白垩纪末间,发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腔棘鱼化石。有指腔棘鱼经历了数百万年后依然没有改变,但现存的物种却从未有化石纪录。一些已灭绝的物种,如大盖鱼属,就很像矛尾鱼。这个空隙的成因可能就是生活在浅水的腔棘鱼已经灭绝,深水区的化石却很少被发现。
分类
存放在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印尼矛尾鱼标本。
在晚泥盆纪脊椎动物的物种形成,远洋区肉鳍鱼类后代的适应性:
以下是腔棘鱼已知的科及
保护级别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23 23:15
目录
概述
腔棘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