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氏囊
鸟类特有的结构
法氏囊是鸟类特有的结构,位于泄殖腔后上方,囊壁充满淋巴组织。人和哺乳动物无法氏囊,其类似的结构可能是骨髓或肠道中的淋巴组织(集合淋巴结,阑尾等),亦有法氏囊作用。其大小随年龄有显著变化,性成熟后逐渐消失。
结构
法氏囊采用石蜡切片、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分别对健康10月龄非洲鸵鸟和45日龄固始鸡法氏囊解剖学组织学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非洲鸵鸟法氏囊覆盖于泄殖道和粪道后段的背侧,呈圆形囊状穹窿, 不形成真正的囊, 没有蒂。鸵鸟法氏囊黏膜面密集地分布着肉眼可见的小米粒状淋巴滤泡。显微镜下, 鸵鸟法氏囊淋巴滤泡依附小梁单个分布, 凸出于囊腔形成结节, 且淋巴滤泡由外围的髓质、中央的皮质及二者之间的一层皮—髓边界细胞组成, 黏膜上皮为复层柱状上皮, 移行至淋巴滤泡转为单层细胞; 单个淋巴滤泡面积: 背侧壁<颅侧壁<腹侧壁(P<0.01, P<0.05); 淋巴滤泡数目: 腹侧壁<背侧壁<颅侧壁(P<0.01); 淋巴滤泡皮质面积: 背侧壁<颅侧壁(P<0.05)。非洲鸵鸟与鸡的法氏囊在结构上有明显差异, 其背侧壁、腹侧壁及颅侧壁在形态学上也存在差异, 且腹侧壁的独特结构说明了其为消化道到法氏囊的过渡。
功能
法氏囊是禽类的中枢免疫器官,可产生B淋巴细胞,从而产生特异性抗体来完成特定的免疫应答
传染性
传染性法氏囊炎发生极为普遍,并具有爆发性、连续性特点。雏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和缺陷,从而造成疫苗免疫失败,使鸡对传染性疾病感染几率增加。
病毒特性
1、在外界环境中极为稳定,能在鸡舍中长期存在(保持感染能力可持续122天)2、对紫外线乙酸、氯制剂、强酸强碱都具有抵抗力。3、耐热(56℃,30分钟;30℃,5小时内病毒不被灭活)。4、在0.5%的碳酸溶液中病毒不受影响。
流行病学
3-6周龄的鸡最易感染,病鸡为主要传染源,其排泄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毒,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用具、人员等间接传播。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感染后3天出现伤亡,5-7天达到最高峰。发病鸡自身免疫感染程度不一,伤亡率不等。有混合感染的,还有可能提高伤亡率。
临床症状
表现为伏地闭眼昏睡,羽毛蓬松,颈肩部羽毛逆立(竖起)。排白色水样稀粪。个别鸡粪便带血,这是法氏囊出血经一短管流入泄殖腔所致。由于不饮而频频排出白色水样稀粪,导致脱水,表现为脚爪与皮肤干枯。常有不明显的震颤现象,即伏地昏睡中轻微发抖。在明显发病之前,即进入昏睡状态之前,偶尔有个别鸡掉头啄自己的肛门,这可能是法氏囊痛痒的缘故。发病早、中期体温升高,达43℃,临死前体温降低,仅35℃。
剖检变化
法氏囊呈黄色胶冻样水肿、质硬、粘膜上覆盖奶油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有的法氏囊粘膜严重发炎、出血、坏死、萎缩。死鸡严重脱水、腿和胸部肌肉有出血,颜色暗红。肾肿胀,肾小管输尿管充满白色尿酸盐。脾胀腺胃肌胃交界处粘膜出血。
参考资料
鸵鸟的法氏囊结构研究.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官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1 17:47
目录
概述
结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