缚娄国,是
春秋时期位于广东境内的一个小国家。相传为罗氏所建,公元前337年后消失。据史料记载:“缚娄古国”始于春秋时期,位于
汉地的广东东江流域内,管辖地域包括今
惠州、
博罗、
东莞、
深圳、
龙川、
河源、
海丰、
陆丰一带。而先秦时期,广东地区属
南越。
2000年由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抢救性发掘,在惠州
博罗横岭山上发现并清理出300多座春秋、战国古墓群,当年获评全国十大考古之一。当时博罗县计划规划建设“缚娄古国文化大观园”,恢复古墓群被纳入规划范畴。该项目用地包括横岭山遗址在内,规划复制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多座古墓遗址。
这些出土的古墓对古国文化的研究非常重要,在气候潮湿多雨的岭南地区发掘出金属铜器文物遗存不易,以前只是文字记载缚娄古国的存在,如今出土的那个时期的文物,就可以印证古国的存在。而且根据出土墓葬的排列、等级分布有序来判断,缚娄古国的制度与中原的制度相似;再加上出土的文物中还有
礼器、
兵器、
陶器等其它生活用具,充分展示了丰富的缚娄古国文化。中国古代文化,就像一个星河众星灿烂。
当时在横岭山下的古墓里,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陶器、青铜器和玉石制品。特别是水晶
手镯、铜甬钟和
青铜鼎,显示出贵族气象,显示了只有皇家贵族才有的“钟鸣鼎食”的存在。这里出土的两个
编钟,其质地和形态,都与中原的编钟大致相似,而花纹又有所不同,说明这里曾有高水平的制作工艺,文明程度与中原相当。这一实物发现,打破了“岭南没有青铜器时代”的说法。这也是广东省近50年来重大的文物发现,改写了整个岭南的文明史,给人们提供了新的认识,因而被评为2000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鼎铜鼓。横岭山上出土的鼎比较小,约30厘米高。由于古书上的记述不详,后人对此了解很少。“横岭山先秦遗址,是祖先留下的厚重的文化遗产,同时,夔纹陶古代遗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生动的和不可动摇的依据,是岭南地区并非蛮荒之地的有力证据。广东古代文明之灿烂可窥冰山一角,会给广东是南蛮之地、沙漠文化之类的说法有力一击。
博罗县原文化局副局长、博物馆馆长黄观礼说,1999年对广惠高速公路沿线进行考古调查、勘探时发现了横岭山遗址。2000年2月开始由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抢救性发掘。至同年10月结束,发掘面积8500余平方米,挖出300多座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古墓群。专家们论证,这些距今2500年至3000年的庞大古墓群的存在,证明它周围必有大规模的古代人群居住。
古墓群被发现后,博罗县喜出望外,
惠州市表示要保护。可惜,这数百座古墓遗址一夜之间被毁掉。黄观礼说,在古墓被毁之前的半个月左右,他曾起草了一份报告,建议以高速公路改道或者想办法跨过去等方式保护古墓遗址,但是令他痛惜的是,他的建议如石沉大海没有回音。2000年,正在建设的广惠高速公路通过古墓地,墓地一部分被夷平,变成高速公路路基,另外一小部分被施工泥土埋在下面。变成路基的古墓遗址永远不可能再恢复。
据《
吕氏春秋》记载,百越之地曾经存在过古
缚娄国,谭其骧教授主编的《
中国历史地图册》的战国地图上也详细标明在博罗县境内有缚娄国,但从来没有实物证据能够证明它确实存在。此次从墓葬群中发掘出了铜甬钟和鼎,连同墓葬群的其它出土物所反映出的“
钟鸣鼎食”之贵族气象,说明这里可能曾经存在过一个古国。
另一有力证据是,墓葬群以等级地位为规范排列得非常整齐,贵族墓葬区基本在山腰以上和山脊,大件铜器主要在这里出土,而平民墓葬区基本集中在山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些先人生存于一个相当完整的社会组织中,并且建立了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这些发现连同90年代初以来在博罗、增城一带的系列考古发现,共同为寻找和复原先秦之前的
缚娄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
2000年,一片5000多平方米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葬群在广东惠州博罗县罗阳横岭山出土,加上早年在该县发掘出“
土产”
青铜编钟以及广东最大的
先秦时期龙窑窑址,古书上神秘的先秦时代的“缚娄古国”逐渐揭开千古之谜。
据史料记载:“缚娄古国”始于春秋时期,为罗氏所建,公元前337年后消失。地理范围大致为现代的惠州、博罗一带。首都是今惠州市区到博罗县城范围。位于东江流域内,管辖地域包括今惠州、博罗、东莞、深圳一带。《吕氏春秋》记载:“坜汉之南,百越之际,……缚娄、阳禺、欢兜之国,多无君。”经后人多番考证,有千年历史的古县博罗县便是“缚娄古国”的所在地。
考古学家1996年在
博罗县龙溪镇银岗村,发现先秦时期的陶片,分布面积达10万平方米,这是在博罗园洲镇梅花墩发现和挖掘春秋时期的
龙窑窑址之后又发现的一大窑址。银岗窑址是
广东发现最大的先秦时期的龙窑窑址。考古专家认为,近年在
香港、
粤东地区出土多件与银岗窑址同一类型的文物,博罗可能是南方瓷器的发源地,这也许可以说明缚娄古国有较高的陶瓷技术。银岗这么大的陶器工场加上其他陶场生产的陶器需有一个庞大的群体消费,这也许与缚娄古国的存在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