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
含有叶绿素的非单细胞植物
绿色植物(英文名:Green Plants,学名:Viridiplantae)是指含有叶绿素的非单细胞植物。通常可以理解为显绿色的植物。绿色植物的叶、茎中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糖类并释放出氧气及能量。动物要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必须靠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维持地球大气中的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平衡。人类的食物绝大多数直接(粮食蔬菜水果)或间接(肉类)都来自绿色植物。占人类能源绝大比例的石油、煤炭、天然气也主要来自远古绿色植物。木材供人类建造居室,棉麻供人类制衣,很多植物还可以直接入药或从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药物。总而言之,人类的生活绝对离不开绿色植物。绿色植物包括藻类等。
植物特征
(1)种子植物:具六种器官,被子植物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种子外有果皮包被,裸子植物胚珠外没有子房壁包被,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
(2)孢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受精过程需要水,不需要双受精。
(3)多数具导管。
(4)大多数高等植物用花粉传播精子,用艳丽的花朵吸引昆虫等动物辅助授粉。
(5)叶中叶绿体中有大量叶绿素,帮助吸收光线,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4)细胞有细胞壁,成熟细胞中有液泡
(5)都有通过叶片增大阳光吸收面积的结构特征。
(6)绿色植物可以分为:孢寄生植物腐生植物、食虫植物、食菌植物。而常见代表有孢子植物种子植物菟丝子、腐生龙胆、苁蓉猪笼草、天麻。
地球上已被人们发现的植物,有四十余万种,分属几个大类。把大自然装饰得绚丽多彩、五彩缤纷的首推被子植物这一大类。
桃子李子、梅子、杏子、蓝莓这类水果,我们吃的是它的果实。果皮果肉包着核,核里面就是种子。种子被果皮包被的植物,就叫被子植物。我们平常看到的树木、花草、庄稼、蔬菜、牧草以及其它经济植物,除了松、柏类植物以外,绝大多数都属被子植物。全世界约有被子植物二十五万种;其次是真菌,约10万多种;藻类和苔藓植物各有2万多种;蕨类植物1万多种;细菌2千多种;而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的裸子植物,仅有700多种。所以,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种类最多的植物。
被子植物体型多种多样,有高达百余米的桉树,也有长度仅1毫米的无根萍;有生长期仅几星期的短命菊,又有寿命高达数千年的龙血树。被子植物分布遍于全球,从北极圈到赤道都能生长,6000米以上的高山和江河湖海有它们的踪迹,沙漠、盐碱地它们也能适应。
进化历程
地质史的研究表明,地球上生存的许许多多绿色植物的老祖宗是是蓝藻。它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绿色植物。已知最早的蓝藻类化石,发现在南非的古沉积岩中。这是34亿年前,在地球上已有生命的证据。古代蓝藻的样子和现代的蓝球藻有些相似。这一发现在植物进化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证明那个时候世界上已经有绿色植物了。古代蓝藻和现代蓝藻在外形上有些相似,蓝藻中含有叶绿素,能够制造养分,还能独立繁殖。今天我们看到的花草树木都是蓝藻经过几十亿年漫长的历史进化而来。
生长习性
喜阳光,但在半荫处栽植也能开花。它对土壤要求不严。既耐移栽,又生长迅速,栽培管理又很容易。撒落在地上的种子在合适的温、湿度条件中可自生自长,是一种适应性十分强的花卉。
在我国南方,它的开花期为3至5月及8至12月。从播种到开花仅需70天,早春育苗在大棚内不加温即可,晚霜后定植庭院、花坛或盆栽。绿色植物喜欢绿色,希望让观赏他的人能够看到绿色,所以它吸收绿色以外的其他六中单色光进行光合作用,反射出的光便是绿色光。
功能
制氧
据估算,地球每年入射太阳光能5.4x1024焦耳,绿色植物年固定太阳能大约为5x1021焦耳,这些能量就是地球包括人类和各种动物在内的所有异养生物赖以生存能量基础。此外30亿年前地球上几乎没有氧,是根本不适应人类生存的。只是到了距今约3亿年才达到现代的水平,这些都是绿色植物的作用。据测定,每公顷森林和公园绿地,夏季每天分别释放750公斤和600公斤的氧气。全球绿色植物每年放出的氧气总量约为1000多亿吨。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2万多次,吸入空气15-20立方米,消耗氧气约0.75公斤。依此推算,城市居民每人需要10平方米的林地提供所需的氧气,由长势良好的草坪提供,则需要25平方米以上才行。
防风固沙
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在防护范围内风速可降低30%左右;有防护林带的农田比没有的要增产20%左右。内蒙古赤峰市40年造林11万亩,固定了近千个沙丘,年沙暴日数由3.7天减少到1.5天,年扬沙日数由54天减为20天,最大风速由40米/秒下降到17米/秒。森林的叶面积总和可达它占地面积的75倍,一棵成形的白皮松大约拥有针叶660万个,一棵成年椴树的叶总面积30000平方米以上,一株165年的松树针叶的总长度可达250公里。这样大的叶面积,加上叶片上一些毛状结构,对尘埃有很大吸附作用。据测算,在绿化的街道上,空气中的含尘量要比没有绿化的地区低56.7%;草地上空的粉尘量只有裸露地的1/6到1/3。
调节气候
一棵中等高大的桉树,一年要从土壤中吸水近4吨;一个夏季每棵树平均要蒸腾2吨水分;森林上空的空气湿度比无林区高达10-25%左右,比农田高5-10%;按每公顷生长旺盛的森林,每年向空中蒸腾8千吨水分计算,大约要消耗40亿千卡热量。据测定,夏天绿地中地温一般要比广场中白地低10-17度,比柏油路低12-22度;冬季草坪地表平均气温高3-4度。据统计,林地的降雨量比无林地平均高16-17%,最低多3-4%。在俄罗斯的森林地区,一般年降水量可增加1%-25%,在印度南部的平原地区,造林使当地的年降水量增加12%(约150毫米)。我国的观测证明,森林能使降水量平均增加2%-5%,如果把森林增加大气凝结水也估算在内,则森林能提高平均降水量的10%。有的学者认为,我国西北绿化后,降水量可增加110毫米,届时西北干旱缺水状况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保持水土
在林木茂盛的地区,地表径流只占总雨量的10%以下;平时一次降雨,树冠可截留15-40%的降雨量;枯枝落叶持水量可达自身干重2-4倍;每公顷森林土壤能蓄水640-680吨;5万亩森林相当于100万立方米贮量的水库。科学家们观测发现森林覆盖率30%的林地,水土流失比无林地减少60%;还有人对坡度为13度的山地做过观测,发现每年流失的土沙量,裸地是林地的48倍。据北京林业大学密云水库流域研究,在天然降雨下,荒坡产沙量是刺槐林地的4-12倍,是油松林地的19-44倍。四川苍溪县龙王公社大跃进中森林砍伐殆尽,1964年三天降雨250毫米,冲毁土地1000亩;经造林,覆盖率恢复到30%,1981年两天降雨290毫米,没有成灾。1996年河北邢台邯郸等地暴雨成灾,使太行山区许多农田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而邢台的前南屿村等地由于营造了乔灌草结合的水土保持林以及经济林果梯田,大灾之年仍是一派丰收景象。
吸收毒气
每公顷柳杉林每月约可吸收60公斤的二氧化硫,柑橘林的吸收量比柳杉还要高一倍;每公顷刺槐林和银桦林每年可吸收42公斤氯气和12公斤的氟化物。据报道,通常在污水暂存池放养小球藻48小时,被净化的污水可用于农田灌溉;把芦苇栽培在实验水池中,结果它们能使水中的磷酸盐、有机氮、氨和悬浮物分别减少20%,60%,66%和30%;1公顷凤眼莲一昼夜能从水中吸收锰4公斤,汞89克,镍297克,锶321克,铅104克等。中科院植物所的专家用植物清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现已发现有300多种植物能分泌出挥发性的杀菌物质;1亩松柏林每天可分泌2公斤杀菌素;拥挤的商场内每立方米空气中有细菌400万个,林荫大道上为58万个,绿化公园1000个,而林区只有55个。新鲜的桃树叶可驱杀臭虫;黄瓜的气味可使蟑螂逃之夭夭;洋葱和番茄植株可赶走苍蝇;木本夜来香罗勒能驱蚊。
监测环境
利用敏感度高的植物,可监测大气污染及污染物质。空气中SO2浓度达到1-5ppm时,人才能闻到气味,而紫花苜蓿在0.3ppm时就会出现症状。在清洁环境中桃树叶片的氟含量在10mg/kg左右,但含量达到50mg/kg以上,就会出现伤害症状。唐菖蒲对氟化物特别敏感,用它可监测磷肥厂周围大气的氟污染
减弱噪音
1.5公斤TNT炸药的爆炸声,在空气中能传播4公里,而在森林中只能传播40米。实验结果表明,1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30%噪音;250平方米草坪可使声音衰减10分贝;据测定,城市公园的成片树林可减低噪音26-43分贝,绿化的街道比没有绿化的减少10-20分贝;沿街房屋与街道之间,留有5-7米宽的地带种树绿化,可以减低车辆噪声15-25分贝。
美化生活
植物是绿化美化城乡的最佳材料。五颜六色的植物花朵、许多植物散发的芳香,给人以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例如菊花的香味对头痛、头晕和感冒均有疗效。此外绿地和森林里的新鲜空气中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在森林里每立方米空气中高达2万个以上,而在城市室内空气中只有40-50个。负氧离子能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对肺病有一定治疗作用。据调查凡是环境绿化美好的地方,事故发生率减少40%,工作效率可提高15-35%。优美的环境还能极大地激发人的创造创作灵感。
在家居环境中养一盆绿色植物也很重要,在选择品种之前,先了解一下各种植物的特点和功能。大部分植物都是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在夜间则相反。但仙人掌、景天、芦荟和吊兰等却可以全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且存活率较高。比如,吊兰是窗台植物的最佳选择,美观,价格便宜,且吸附有毒物质效果特别好。一盆吊兰在8-10平方米的房间就相当于一个空气浄化器,即使未经装修的房间,养一盆吊兰对人的健康也很有利。另外,平安树是很多家庭客厅盆养植物的首选,平安树又叫“肉桂”,自身能释放出一种清新的气体,让人精神愉悦。在购买这种植物时一定要注意盆土,根和土结合紧凑的是盆栽的,反之则是地栽的。购买时要选择盆栽的,因为盆栽植物的根与泥土已融治,容易成活。
园林应用
(一)类型及特征
园林植物设计的类型多样,可以孤植,可以群植,还可以经过修剪具有特定的内涵。
1、植物孤植和单体人工造型植物人作为主要观赏对象单独种植。或通过人工剪切,修剪的手法做出具有艺术性的植物单体小品,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2、植物与其他园林小品相结合和亭廊、花架相结合、与景墙、栏杆相结合、与雕塑相结合等。
(二)在造景中的作用
1、观赏功能
不同的植物形态各异,颜色多变,利用植物的特点给人们提供艺术的享受。可利用植物的不同特征和配置方法,塑造出不同的植物空间。
2、环保功能
合理配置绿化可以起到吸收净化空气中有害气体的作用,同时植物的配置还可以减少很多嗓音,给人们提供一个安静清新的园林空间。
3、改善气候
植物是改善小气候,提供舒适环境的最经济的手段。植物通过自身的特点,可以挡住寒风、可以作为护坡材料,减少水土流失。
最老绿色植物
银杏树的寿命,远不及非洲的龙血树,也比不上美洲的巨杉。但是,它却是现在生存树木中辈分最高、资格最老的老前辈。它在两亿年前的中生代就出现在地球上了。其它树木(种子植物)都比它晚。
银杏在古代,广泛生存在欧亚大陆上,后来大冰川来了,大部分地区的银杏被冰川毁灭,成了化石,唯独我国还保存了一部分活的银杏树,绵延到至今,所以,都称它为活化石。
银杏是一种有特殊风格的树,叶子碧绿,象把折纸扇。它的枝叶含有抗虫毒素,能防虫蛀。银杏的种子,成熟时外种皮橙黄色,象杏子,所以叫银杏。它的中种皮色白而硬,也叫它白果。银杏的种仁是味道香美的干果,但多吃容易中毒。另外,种仁还可以药用,治痰喘咳嗽。江苏的泰兴、泰州和苏州的洞庭山,浙江的诸暨,安徽的徽州等地,出产的白果最有名。
维管植物体轴的地下部分,主要起固着和吸收作用,同时还有合成和贮藏有机物质,以及进行营养繁殖的功能。根上不生长叶和花,它虽然和茎一样有分枝,但分枝(侧根)来源不同。藻类和苔藓植物没有根,蕨类植物中最原始的松叶蕨、梅西蕨和古代最早的陆生化石莱尼蕨也没有真正的根,只在地下的根状茎上有具吸收功能的假根;大多数现存的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才有真正根的结构。维管植物地上部分的骨干,上面着生叶、花和果实。它具有输导营养物质和水分以及支持叶、花和果实在一定空间的作用。有的茎还具有光合作用、贮藏营养物质和繁殖的功能。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表皮,皮层、中柱。维管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典型的叶由叶片、叶柄和托叶组成。
叶片是叶的最重要的部分,一般为薄的扁平体,这一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枣光合作用相适应。在叶片内分布着叶脉,叶脉具有支持叶片伸展和输导水分与营养物质的功能。叶柄位于叶片基部,并与茎相连。叶柄的功能是支持叶片,并安排叶片在一定的空间位置,以接受较多阳光和联系叶片与茎之间水分与营养物质的输导。托叶位于叶柄和茎的相连接处,通常细小,早落。托叶形状因种类而异,例如梨树的托叶呈线形;豌豆的托叶很大,呈叶片状;洋槐酸枣的托叶变为刺;蓼科植物的托叶包围着茎节基部叫做托叶鞘。被子植物繁衍后代的生殖器官。典型的花,在一个有限生长的短轴上,着生花萼、花冠和产生生殖细胞的雄蕊与雌蕊。
有些学者认为裸子植物孢子叶球也是“花”,而多数人则认为被子植物才有花,所以被子植物也称为有花植物。花的各部分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变化较小,所以长期以来,人们都以花的形态结构,作为被子植物分类鉴定和系统演化的主要依据。从起源上讲,花是由适应生殖的变态短枝演变而来。一朵典型的花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等部分组成。被子植物的雌蕊经过传粉受精,由子房或花的其他部分(如花托、花萼等)参与发育而成的器官。果实一般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起传播与繁殖的作用。在自然条件下,也有不经传粉受精而结实的,这种果实没有种子或种子不育,故称无子果实如无核蜜橘、香蕉等。此外未经传粉受精的子房,由于某种刺激(如萘乙酸或赤霉素等处理)形成果实,如番茄、葡萄,也是无种子的果实。
多数被子植物的果实是直接由子房发育而来的,叫做真果。如桃、大豆的果实;也有些植物的果实,除子房外尚有其他部分参加,最普通的是子房和花被花托一起形成果实。这样的果实,叫做假果,如苹果、梨、向日葵及瓜类的果实。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它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3部分组成,有的植物成熟的种子只有种皮和胚两部分。
种子的形成使幼小的孢子体枣胚得到母体的保护,并象哺乳动物的胎儿那样得到充足的养料。种子还有种种适于传播或抵抗不良条件的结构,为植物的种族延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以在植物的系统发育过程中种子植物能够代替蕨类植物取得优势地位。种子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除日常生活必需的粮、油、棉外,一些药用(如杏仁)、调味(如胡椒)、饮料(如咖啡、可可)等都来自种子。
绿色植物是园林设计中的软性材质,具有生命力,可以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没有哪种材料像植物那样富于变化。植物的变化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停的改变其颜色、形态、疏密及质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58
目录
概述
植物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