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方言,是指绍兴境内的地方语言,绍兴南山北海,俗谓“
十里不同音”,城乡
语音差别很大。初到绍兴听人讲话好似“听歌“,满耳的“越剧曲调”煞是好听。
“方言”一词,在语源上由希腊文dla(联系)和legein(语言)二词构成。英语作dia1ect.《韦氏大字典》释dia1ect作:“为一群人所使用的一种语言,它和另一群人所使用的语言,在词汇、语法或语音特点上具有区别。”《韦氏美国语新世界字典》释作:“语言的地方特点的总和。”把这两种韦氏字典的解释合在一起,“方言”一词的科学涵义,大概已经包罗尽致。
中国土地广大,方言的地理差异悬殊,所以自古重视方言研究,汉
应劭《
风俗通义序》说“周秦常以岁八月,遣
輶轩之使,求异代方言”,輶轩是古代使用的一种轻便车辆,说明早在先秦,朝廷每年都定时派遣一批乘用轻车的方言使者,采访各地方言。汉
扬雄所撰《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十五卷(简标《方言》),大概就是周秦以来的方言研究成果。
越谚作为一种方言,除了方言的一般意义以外,还有它的特殊价值。因为这种方言渊源古老,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另外,这种方言的发展过程也相当复杂,这个地区最早流行的方言是古代
越语,早在史前,随着
越人的迁徙流散,这种方言就传播到国内不少地区以及海外,包括日本等地。 绍兴方言属吴语系太湖片临绍小片,在吴语系中是有一定代表性的。其方言语音有一整套
全浊声母,无
舌尖后音;不分尖团,也不儿化;
韵尾有n、但无辨字作用;声调保留
古四声,各分阴阳;凡此形成
绍兴话发音响亮、清晰;吐字质朴、沉实;连读和谐、协律;声、韵、调排列严整等诸多特色。 绍兴方言语音,
读书音和白话音差别大,而白话音中保留着不少中原古音。
绍兴境内南山北海,俗谓“
十里不同音”,城乡语音差别很大,即使是城里口音,也因年龄、文化、经历和受普通话影响,个别字音有些差异是势所难免的了。初到绍兴听人讲话好似“听歌“,满耳的“越剧曲调”煞是好听。
绍兴方言的研究历史比较悠久。清代,主要有康熙年间
毛奇龄《
越语肯綮录》、乾隆年间
茹敦和《越言释》和光绪年间范寅《
越谚》,其中尤以《越谚》为“分类考释派”代表作。此外,当时绍兴方志也已记录一些绍兴方言词语。以
现代语言学方法表述绍兴方言,始于20年代末
赵元任编撰的《现代吴语研究》。该书记录了
绍兴县、
诸暨县王家井、嵊县太平、崇仁4个点的语音材料、少量词语和语法例句。1959年,王福堂发表《绍兴话记音》,比较系统地介绍绍兴县东头埭土语的语音和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浙江省部分高等院校对绍兴地区方言作过几次普查,成果汇于《浙江方言分区》、《浙江方言词》以及绍兴市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编的《绍兴市谚语卷》。其后,
钱乃荣对《现代吴语研究》中几个点进行跟踪调查,并补充嵊县
城关镇、诸暨城关镇的方言材料,著成《当代吴语研究》。此外,尚有若干零星研究论文,如
钱曾怡《嵊县长乐话语法三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