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语肯綮录》,作者
毛奇龄,本书是研究近代汉语方言俗语词汇的重要文献。以越语写成,与现代的浙江方言进行比较研究,体现在浙江方言清时的面貌。
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是篇皆记其乡之方言,而证以古音、古训,以为与陆法言韵多相合。因宋赵叔向有《肯綮录》,故袭其名。然叔向书多述朝制,此则但一隅之里谚耳。昔扬雄《方言》,多关训诂,历代史志及诸家书目均入之《经部·小学类》中。是编皆里菴常谈,似未可遽厕《六经》之末。然《旧唐书·经籍志》载李少通《俗语难字》、《新唐书·艺文志》载张推《证俗音》、颜愍林《证俗音略》、李虔《续通俗文》,皆在《小学类》中。以类相从,古有此例,故今仍列之《小学》焉。
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庄子·养生主》:“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陆德明 释文:“肯,著骨肉。綮,犹结处也。”宋黄庭坚 《颐轩》诗序:“庖丁不以肯綮婴其解牛之刀,痀瘻丈人不以万物易蜩之翼。” 清 独逸窝退士 《笑笑录·食羊骨》:“骨间亦有微肉,熟漉出渍酒中,点薄盐,炙微焦食之,终日抉剔,得铢两於肯綮之间。”2.比喻要害或最重要的关键。《金史·郭药师传》:“ 宗望能以悬军深入,驻兵汴城 下,约质纳币割地,全胜以归者, 药师 能测宋人之情,中其肯綮故也。”明宋濂《故奉训大夫王府君墓志铭》:“为 定远 县吏,出谋发虑,皆中肯綮。”《明史·顾大章传》:“与朝士通往来,阴察其交关肯綮,清流赖之。”清包世臣《述学示十九弟季怀》诗:“房行藁汗牛,一一究肯綮。”郭沫若《历史人物·夏完淳》:“他的著书现存的有《幸存录》一种,评议 明 末政局极平允而中肯綮。”
《越语肯綮录》是研究近代汉语方言俗语词汇的重要文献。其以越语写成,可以与现代的浙江方言进行比较研究,看出现在浙江方言清时的面貌。明清以及民国方言类词语的著作较多,如民国孙锦标的《南通方言疏证》,明代李实的《蜀语》,清代张慎仪的《蜀方言》、胡韫玉的《泾县方言》、胡文英的《吴下方言考》、范寅的
《越谚》、毛奇龄的《越语肯綮录》、茹敦和的《越言释》、刘家谋的《操风琐录》、詹宪慈的《广州语本字》、杨恭恒的《客话本字》等。而《南通方言疏证》、《蜀语》、《吴下方言考》、《越语肯綮录》皆为这类著作中的佼佼者。李学勤主编的《中华汉语工具书库·方言部》把《方言》、《方言疏证补》、《方言别录》、《方言据》 、《吴下方言考》、《续方言新校补》、《越语肯綮录》、《续方言补证》、《广续方言》、《续方言》、《续方言疏证》、《广续方言拾遗》、《方言疏证》、《续方言又补》、《新方言》收入其中,可见《越语肯綮录》的研究价值。
毛奇龄(1623—1716)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毛奇龄画像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与兄
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明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四诃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