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银》(
意大利语:Pagamento del tributo,英语:The Tribute Money),也译为《纳税钱》、《
献金》,是意大利
文艺复兴画家
马萨乔的代表作,创作于1420年代。这件
湿壁画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卡尔米内圣母大殿内的布兰卡契小堂。评论普遍认为,这是马萨乔最好的一幅作品,也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发展的重要成就。
作品简介
1366或1367年,皮耶罗·迪·皮乌维凯塞·布兰卡契(Piero di Piuvichese Brancacci)在卡尔米内
圣母大殿内修建了布兰卡契小堂。后来,布兰卡契小堂传到皮耶罗的侄子费利切·布兰卡契手里。1423年至1425年间,费利切委托
马索利诺为布兰卡契小堂绘制壁画,壁画要以
圣彼得的生平为题材。彼得的名字在
意大利语中就是皮耶罗(Piero),这也是布兰卡契小堂的建造者皮耶罗·迪·皮乌维凯塞的名字。圣彼得也是布兰卡契家族的主保圣人。不过,选择圣彼得的生平作为壁画主题,也体现了在
天主教会大分裂中对罗马教宗的支持。
马索利诺创作期间,比他小18岁的马萨乔前来合作。最后马索利诺离开了布兰卡契小堂,一说他在1425年离开佛罗伦萨去了
匈牙利,另一说他在1427年去了罗马。完成壁画的任务落在了马萨乔的肩上。1427年或1428年,马萨乔前往罗马与马索利诺汇合。这时壁画还没有完成。直到1480年代,壁画才由
菲利皮诺·利皮完成。然而,通常认为,布兰卡契小堂中的壁画《纳税银》完全出自马萨乔之手。
几个世纪以来,壁画经受了巨大的改变和破坏。1746年,艺术家温琴佐·梅乌奇在壁画的上层重新作画,马索利诺的原作大部分被覆盖。1771年,教堂毁于火灾。虽然布兰卡契小堂结构仍然完好,但壁画受损严重。直到1981至1990年,教堂才得到全面修复,壁画大致恢复了原貌。然而,壁画还是遭受了一些无法弥补的损害,尤其是使用干壁绘画法的部分:《纳税银》中,树木的
叶子都不见了,基督的长袍也失去了原有的蔚蓝色光彩。
作品题材
24. 到了
迦百农、有收
丁税的人来见
彼得说、你们的先生不纳丁税么。
25. 彼得说、纳。他进了屋子、
耶稣先向他说、西门、你的意思如何.世上的君王、向谁征收关税丁税.是向自己的儿子呢、是向外人呢。
26. 彼得说、是向外人.耶稣说、既然如此、儿子就可以免税了.
27. 但恐怕触犯他们、你且往海边去钓鱼、把先钓上来的鱼拿起来、开了他的口、必得一块钱、可以拿去给他们、作你我的税银。
——马太福音 17:24–27
只有马太福音提到了这个故事。据马太福音,
马太本人原先也是一位税吏。基督徒经常引用如上一段故事,来为世俗统治者的
合法性辩护。基督徒引用这个故事时,也经常同时引用“上帝的
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马太福音中讲到,一群法利赛人打算捉弄耶稣,就问耶稣,给恺撒纳税对不对。耶稣指着银钱上的恺撒头像,回答道:“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神的物当归给神。”
作品构图
这幅画与圣经故事稍有出入。分歧在于,画中税吏面对着的是基督和门徒,整个场景设定为户外,这与圣经中的故事并不相符。壁画分三部分讲述了这个圣经故事。三部分并非连续发生,但是通过构图的设计,马萨乔保留了叙事的
逻辑性。壁画的中央部分是税吏要求基督和门徒交税。马萨乔将基督的头部画在壁画的
消失点,以吸引观众的目光。基督和彼得两人的手都指向画的左边,也就是下一个场景发生之处。那里,彼得从鱼嘴中取出一枚钱币。故事的
最后一幕位于画的右边,彼得向税吏交纳税银。建筑的框架将这一部分与中间分隔开来。
基督和门徒围成一个半圆,形状正如教堂的
半圆形后殿。税吏站在这一神圣空间之外。基督和门徒几乎都穿着淡粉色和蓝色的长袍,而税吏则穿着
古罗马服饰丘尼卡,衣服为醒目的
朱红色。税吏的手势显示了他的无礼,而他衣服的颜色使这一特点更加显著。壁画中还有一组对比:在画面的中间和右边,税吏的动作几乎和彼得一模一样,只是二人的角度相反而已。这使得观众可以全方位地观看两个人物。
作品风格
人们通常把
马萨乔视为
文艺复兴的先驱,将他与
多纳太罗、
布鲁内莱斯基等同时代的人相比。主要原因是,他在绘画中使用了单点透视。不过,还有一种技术是马萨乔独有的:
空气透视。壁画中,远景的山峦、左边的彼得与前景相比颜色更淡、更加灰白、模糊,创造出
深度错觉。这种技术在
古代罗马已经出现,但随后失传,直到马萨乔再次发明出来。
马萨乔对光的使用也是革命性的。由壁画中建筑、树木、人物的影子和明暗可见,马萨乔在画中使用了一个统一的光源。文艺复兴早期的艺术家,例如乔托,在画中使用平坦、模糊的光源。马萨乔使用的
明暗法使得画面中的人物、建筑具有了三维的效果。
壁画对人物的描绘相当精彩,尤其是中间一圈的人物。画中人各具特点,不相重复。画家着重表现的是人物的
个性差异,而非人物的高低贵贱,这体现了一种观念的革新。画中人物身穿的衣服具有古典特色,衣纹的表现也与之前的宗教绘画有所差别,显得更加真实。此外,壁画的一些细节也很生动。
作品解读
《纳税银》一画选择的主题在
艺术史上并不常见。为了解释马萨乔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研究者们已提出了多种理论。一种观点将这幅画与佛罗伦萨1427年新设的一种
所得税catasto联系起来,认为创作这幅壁画是为了替征税辩护。然而,这个解释可能不太符合实际,原因是征税将使布兰卡契遭受损失,布兰卡契应当反对征税。更合理的解释考虑了1423年教宗
马丁五世的一项协议,协议规定佛罗伦萨教会应当服从国家税收。鱼嘴中的钱币喻指佛罗伦萨由海洋获得财富。费利切·布兰卡契是一个丝绸商人,他参与
地中海的贸易,同时也是佛罗伦萨海事理事会的成员。
《纳税银》局部。图1更清晰地反映了明暗法的使用。图1中左起第二人可能是,犹大
最右端的可能是多默,同时也是马萨乔的
自画像。
要理解这幅壁画乃至整个系列的壁画,其核心在于布兰卡契家族、佛罗伦萨与
罗马教宗的关系。作画时,佛罗伦萨正与米兰交战,需要教宗的支持。因此,这幅壁画必须从亲教宗政策的背景下解读。
西门彼得是第一任罗马主教,也是第一位教宗。故事中,相比其它门徒,彼得更加突出。他与基督的密切关系,可以在基督的话“作你我的税银”中的“你我”来看出。画中,彼得与基督在一起时庄严而充满活力,彼得独自行动时(画面左边)身形微小。这一切都体现出他的身份:使徒、耶稣基督的代理人(即罗马教宗)。这样看来,壁画反映的是一个转变性的场景:在执行基督的指令时,彼得由基督的门徒变成了教会的领导人。
画中只有两位基督门徒的身份确定无疑:彼得和
约翰。彼得穿着蓝黄两色的衣服,头发与胡须灰白。约翰是站在基督一旁的年轻弟子,没有胡须。约翰的头像让人联想到罗马雕塑。基督右侧的另一位门徒的面部与约翰非常相似。这位门徒旁边的人被认为是犹大,他面色黑暗、神情阴险,恰与一旁的税吏相似。瓦萨里最早猜测称,画面最右边的使徒是多默,也是马萨乔的自画像。
作品赏析
《新约》故事说:
耶稣带门徒布道,路经一个关卡,
收税人上前拦住他们的
去路,要收他们的丁税,耶稣问彼得“你说我是谁?”彼得答“你是基督”(即上帝的儿子),耶稣说既然是上帝的儿子就不能交丁税,但不交税是不能过关的,于是吩咐彼得到池塘里去捕鱼,说
鱼口里有一块银币可作税钱,于是彼得入塘捕鱼得银交于收税人。
这副画上以连环的形式描绘了三个情节:阻拦、捉鱼及交付丁税。 这个宗教故事完全被画家描绘成真实的世俗场面,表现了罗马税吏向耶稣收税的故事,画面以中央的基督及其门人群像为主,全面透视焦点集中于基督头部,光线和
礼拜堂窗口进光方向一致,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富于真实感的效果。画中人都是画家同时代的普通百姓,他们按自己身份和所处的地位,被恰当地安置在真实的
自然环境中,符合
空间透视法则,具有深远感,人物被塑造得庄严而厚重,结构明确而清晰。瓦萨利说:“马萨乔使他的画中的人物脚踏实地、稳固地站立在土地上。”马萨乔首先注意到光对于表现物体的作用,使画中物象充满了光线与空气;而通过光与空气的描绘,使画面上的人物与环境产生距离的感觉。马萨乔的艺术探索,为
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
《纳税钱》是一幅描绘宗教主题的
大型壁画(当时壁画在
意大利是十分流行的绘画样式),也是
马萨乔的代表作。不同人物、不同场景,都显得十分真实,富于
体积感。人物各自的神态和动作都是从表现他们之间的不同关系和
心理状态出发来刻画的。在那些合乎线透视法则的建筑和自然环境中,人物位于各自的位置上,就像生活的真实场面一样。这儿丝毫没有那种强调画面
装饰性的安排、追求优美的线条和色彩的
国际哥特式绘画的影子,饱满的人物形体也许有点儿笨拙,但却非常实在,直线性的造型节律,加强着壁画的纪念性。真实而有气势,正是马萨乔艺术的特色。
画家简介
马萨乔(1401~1428)Masaccio
意大利
文艺复兴时代画家。1401年12月21日生于圣乔瓦尼·瓦尔达诺,1428年秋卒于罗马。原名
托马索·迪乔瓦尼·迪西莫内·圭迪,马萨乔是其绰号,有“傻瓜”之意。他出身清贫,艺术师承不明,但在21岁时已获准加入画师
行会。1961年发现了他在圣焦韦纳莱教堂作的
祭坛画《圣母子与诸圣徒》,对了解他早期创作极有帮助。此画表现圣母朴实粗壮有如农妇,婴孩耶稣作吮吸手指的天真情态,和当时流行的
宗教画完全异趣,说明马萨乔着重写实的特色;画中人物体态具有明显的雕像塑形感。此后他与多纳太罗和F.布鲁内莱斯基友谊甚笃,3人皆为15世纪
文艺复兴美术的发展作出贡献。
马萨乔在文艺复兴绘画发展历程中是一位影响重大的关键人物。在他的创作中,彻底摆脱了晚期哥特式绘画的优雅风格和装饰意味,把塑造真实形象和真实空间摆在了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