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共13个粮食主产区,分别为
黑龙江、河南、山东、四川、江苏、河北、
吉林、安徽、湖南、湖北、
内蒙古、江西、
辽宁十三个省份。全国粮食主产区包含100个粮食生产大县。
早在2001年,为了适应新的粮食生产和流通格局变化,我国划分了13个粮食主产区、7个主销区和11个基本平衡区,使粮食优势产区能稳定地发挥地理资源优势,确保了粮食产能逐步提高。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
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布局示意图白色为底,以绿、红标识的两个区域,代表着我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关系到我国14亿人能不能吃得饱、吃得好。绿、红两个区域整体上位于“
胡焕庸线”以东。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代表的粮食生产功能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
中部地区。在“胡焕庸线”西北、
黄河几字弯的左拐角上,也有一块绿色,那是被称为“塞上粮仓”的
河套平原。大豆、棉花、
油菜籽、糖料蔗、
天然橡胶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星星点点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中部、
西南地区以及
海南岛。
2008年,原
农业部开展农机化示范区建设,以
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等粮食主产区为代表的粮食
生产机械化示范成效显著。
各粮食主产区通过建仓扩容、促销腾库、跨省移库、腾仓并库等多种措施,鼓励和引导各类市场积极参与粮食收储,千方百计提高粮食收储能力。同时改进和创新粮食收储
服务方式,为新型粮食
经营主体提供烘干、收购、存储等
产后服务。在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主产区大力推动粮食就地转化,促进粮食
仓储能力与加工
转化能力有机结合,激活
粮食加工产业的巨大潜力。
“粮食生产功能区”是指在全国范围划定9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其中,6亿亩用于水稻、小麦生产。具体而言,以
东北平原、
长江流域、东南沿海优势区为重点,划定水稻生产功能区3.4亿亩;以
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西北及西南优势区为重点,划定小麦生产功能区3.2亿亩。以
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
辽河平原、黄淮海地区以及
汾河、
渭河流域等优势区为重点,划定玉米生产功能区4.5亿亩。
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修订的《粮油仓储设施建设方案》提出,将重点支持包括
黑龙江省在内的粮食主产区仓储设施建设。
2022年3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方案》的通知,以粮食主产区和病虫害源头区、迁飞流行过渡区、主要发生危害区为重点,加密监测预警、强化统防统治、推进
绿色防控、及时应急处置,分作物、分病虫、分区域打好防控
攻坚战,坚决遏制重大病虫害暴发危害,切实提高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覆盖率,减少病虫危害损失和
化学农药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