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尔·波格丹诺维奇·巴克莱·德·托利(俄语:Михаи́л Богда́нович Баркла́й-де-То́лли,英语:Mikhail Bogdanovich Barclay de Tolly;1761年12月27日—1818年9月24日),
苏格兰贵族后裔。
俄罗斯帝国军事家。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巴克莱·德托利1761年12月27日出生于
利沃尼亚的帕穆希斯(也有1757年说),是在Žeimelis(今
立陶宛北部)的一家教堂受洗的基督教路德宗教徒,祖先是从17世纪迁来利沃尼亚的说德语的苏格兰贵族家庭的后代,他的祖父是里加市长,他的父亲博格丹·巴克莱·德托利受承认为俄国贵族。
崭露头角
巴克莱4岁时随家迁居圣彼得堡,在1767年5月13日加入了普斯科夫卡宾枪骑兵团,1776年入伍,1778年5月成为小号手。
1788至1789年,巴克莱参加了对土耳其的战争,并在奥恰科夫和阿卡曼攻城战中有杰出的表现(参见
第六次俄土战争)。因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得以崭露,蠃得
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列普宁元帅的赏识,被任命为副官。
1790年,巴克莱参加了俄国与瑞典的战争。
1792年,巴克莱参加波俄战争。1794年,跟随
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元帅前往波兰镇压
柯斯丘什科起义。同年晋升为
中校。随后被任命为艾斯特兰猎兵军指挥官。1797年,改任第四猎兵团指挥官。
1799年,出于对他在1794年波兰战役中的优秀表现,巴克莱获晋升陆军少将。
在1806年与拿破仑的战争中,巴克莱在东普鲁士的
普乌图斯克之战(1806年12月26日)中表现杰出,并在之后的艾劳会战(1807年2月7日)中负伤,两次会战中巴克莱的表现使其名望大增。这两次作战给沙皇
亚历山大一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亚历山大一世于1807年晋升巴克莱为中将。
伤愈后,巴克莱于1808年回到军队,指挥了对瑞属芬兰的军事行动。1809年巴克莱迅速而勇猛的穿越冰封的波的尼亚湾的行动使他的名声哄传欧洲,此举使得俄军出敌不意的占领了瑞典的于默奥。对于这一战术的运用,巴克莱的事迹被俄国著名诗人Baratynsky(曾被普希金称赞过的某人)写入其不朽的诗篇中。巴克莱在此战后晋升陆军上将,并被任命为芬兰总督。1810年,巴克莱回到圣彼得堡,担任战争大臣,直到1812年。
抗击法国
在整个1812年拿破仑征俄战争中,巴克莱一直担任西线第一集团军的司令,该军团是当时俄军用以抗击拿破仑的最大军队。他提出了
焦土战术,将敌军一步步引入本国的领土,率军撤退到Tsaryovo-Zaymishche(在斯摩棱斯克和莫斯科之间,维亚济马西面)。在战局初期,巴克莱率第一集团军从维尔纳退往德里萨,继而转向维捷布斯克,再退向斯摩棱斯克,巴克莱和第二集团军的指挥官
巴格拉季昂亲王一直凭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与拿破仑周旋,避免正面交锋,拒不实施富耳将军制订的2B作战计划(富耳想让巴克莱固守德里萨而巴格拉季昂进到法军主力背后),最终两军在斯摩棱斯克会师。
但无论如何,俄国人相当反对一个外国人被任命为俄军总司令,巴克莱的竞争对手甚至到处散播巴克莱是拿破仑的代理人的谣言,连随着俄军不断撤退的俄国民众也指责他的懦夫行为。巴克莱承受着下属和皇帝的压力下开始了斯摩棱斯克会战(1812年8月17—18日)。拿破仑威胁了巴克莱的退路以致巴克莱不得不率军从斯摩棱斯克撤退。丢失了俄国的圣城斯摩棱斯克,巴克莱遭到了将领和俄国人的强烈抗议,以致亚历山大一世皇帝也无法再置之不理。其时巴克莱已几乎无威信可言,如巴格拉季昂亲王之类的同僚和康斯坦丁大公等下属,甚至是士兵、平民,都公开表达对统帅撤退战略的不满。最终,亚历山大一世任命了曾在奥斯特里茨败于拿破仑之手的库图佐夫上将为俄军总司令,尽管皇帝与库图佐夫完全无法相处,但库图佐夫在朝臣和人民中却有极高人气。卸任后的巴克莱继续担任了西部第一军团的指挥官。
在
博罗季诺战役(1812年9月7日)中,巴克莱勇猛而冷静的率领俄军右翼,出于对他个人品德的信任,巴格拉季昂在战况危急时不经过库图佐夫直接向巴克莱求援,巴克莱闻讯后立刻派出6个防卫团、8个掷弹兵营、24门12磅炮全速支援。在战后的菲利军事会议上,尽管总司令库图佐夫在会前就已经意识到坚守莫斯科只会将军队和古都一并葬送,但却不敢面对放弃莫斯科可能招致的巨大愤怒和谴责,此时巴克莱主动提出放弃莫斯科的建议,并以决定性的劝说分担了责任,展示了慷慨无私的精神。随后由于巴克莱染病而不得辞职静养。
拿破仑在俄国战败后,巴克莱的战术所带来的最终胜利将他塑造成了一名被同时代的人们误解、遭到宫廷排挤的浪漫主义英雄,他遭到不公正的恶言中伤,人们普遍认为他在战争初期胆怯懦弱、不敢应战,但却忽视了正是他力排众议,坚决反对在战争初期同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拿破仑展开决战,并通过焦土战术削弱法军脆弱的补给,逐步瓦解法军斗志,为博罗季诺战役打下了基础。尤其是在8月17日成功击退法军的进攻后决定放弃圣城斯摩棱斯克这一点上,他需要极大的决心、无私和道德上的勇气来对抗全军将领的施压以及未来可能来自沙皇本人的恼怒,事实证明当时对他的撤退决策提出的任何反对意见和嘲笑都是愚蠢至极的。在博罗季诺战役后养病期间他暂时离开军队,但却继续遭受羞辱,他在卡卢加的住所遭人砸坏窗户,此外,由于他非俄国的血统,他亦遭到俄国同僚们的排挤,在冬宫的宴会上更是无人理睬他。但很快,他收到了沙皇的来信,肯定了他在战争初期的正确决断,而库图佐夫也正是继承他的战争策略取得胜利,他的名誉得到恢复,在俄国的声望急速上升。
国外战争
巴克莱重返战场并参加了在德国的战役,在随沙皇抵达维尔纳后,他既不像库图佐夫那样保守(出于政治上的考量以及对英国的不信任,库图佐夫不愿将拿破仑彻底击败并拉下皇位),也不像叶尔莫洛夫等俄裔将领那样激进地想要立刻展开追击,他建议在德国整顿军队后再同法军开战。
库图佐夫死后,继任俄军总司令的是1812年的“圣彼得堡守护者”彼得·维特根施坦,但由于其在吕岑会战(1813年5月2日)、包岑会战(1813年5月19—20日)中接连失利而被撤职(尽管这两次会战中,由于法军新军皆为新兵且缺少骑兵部队,损失比联军多一半),巴克莱再一次被启用担任俄军总司令,他上任后坚持要求联军在3个月的停战期间后撤并进行修整,之后他参与德累斯顿战役(1813年8月26—27日),库尔姆战役(1813年8月29—30日)和莱比锡战役(1813年10月16—19日),在第六次反法联盟后期的战斗中,巴克莱有效地指挥了反法盟军中的主力军团,因此被亚历山大一世封为公爵。
巴克莱参加了1814年联军入侵法国的行动并指挥了对巴黎的劫掠,这使他晋升为陆军元帅,成为著名的冬宫六十四元帅之一。
1815年,
百日王朝期间,巴克莱再次担任西征俄军总司令准备入侵法国,未几拿破仑于滑铁卢败绩,巴克莱班师回朝。战争结束后,巴克莱获封为亲王。单单是劫掠巴黎和未成行的远征,就能让巴克莱分别获封元帅和亲王,这也只能说明亚历山大一世在尽力补偿在1812年战局时无法保护巴克莱的愧疚。
病逝
战后不久,巴克莱的健康状况便开始恶化。他只好离开军队回到他在Jõgeveste(今爱沙尼亚南部)的庄园。1818年5月26日,巴克莱逝世于东普鲁士的因斯特堡,此时他正想从他在立窝尼亚的庄园前往德国养病。
巴克莱·德托利亲王的儿子Magnus于1871年10月29日去世后,亲王的男性后嗣便断绝了,俄皇亚历山大二世下诏由元帅的姐姐的外孙AlexandervonWeymarn继承亲王的世系,幷于1872年6月12日继承巴克莱·德托利—魏玛恩亲王的头衔。
主要影响
巴克莱参加主要战争有:第六次俄土战争(1787年—1792年),同瑞典的战争(1788年—1790年),入侵波兰战争(1792年和1794年),俄瑞战争(1808年至1809年),拿破仑战争(1800年至1815年)中的
普乌图斯克之战(1806年)、
埃劳之战(1807年)、
斯摩棱斯克战役(1812年)、
博罗季诺会战(1812年)、
包岑之战(1813年)、
德累斯顿战役(1813年)、
库尔姆战役(1813年)、
莱比锡之战(1813年)。
历史评价
巴克莱并不算是一位被遗忘的名将,在战后他的荣誉得到了恢复。在之后的日子里,库图佐夫作为拿破仑的实际击败者地位不断升高,在苏联时期,为了营造民族意义上“俄国人的卫国战争”这一概念,对外籍将领功绩的忽略以及对库图佐夫的吹捧都达到了顶峰,以至于苏联学者几乎不关注1813年至1814年俄国在欧洲战场的重要地位。这一点事实上是列夫·托尔斯泰那个时代对外籍将领们偏见的延续,例如在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中,作者借主角鲍尔康斯基之口对巴克莱做出评价:“巴克莱·德托利是个好大臣,但不是个好将军。”而事实上巴克莱在战前同沙皇拟定的战争策略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在1812年的战争中他也坚定不移的执行了这一策略直到他被撤职,尽管他不是俄国人(民族意义上),但他在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对沙皇、对军队的忠诚,以及道义上的无私、慷慨,承担责任的勇气,遭受屈辱时所表现出的气度,是大部分俄国将领都难以企及的。
美国杜派《
哈珀-柯林斯世界军事人物全书》:巴克莱是一位英勇的战士、战术家、出色的战略家和称职的管理者。他作风严谨,并充满巨大的热情。尽管他的回避战略没有得到其军队的认可,但不可否认,正是这一战略使得俄军幸免于灭顶之灾。
个人荣誉
圣安德列勋章(俄罗斯帝国,1813年9月7日,俄国勋章日期为儒略历,下同);
伟大殉教者与所向无敌者圣乔治勋章(俄罗斯帝国,荣获全部四个级别)-在历史上仅有四人获得全部四个级别的圣乔治勋章,巴克莱·德·托利是第二位,其他三位分别是:俄罗斯帝国陆军元帅,米哈伊尔·伊拉里奥诺维奇·库图佐夫;俄罗斯帝国陆军元帅,伊凡·费奥多洛维奇·帕斯科维奇;俄罗斯帝国陆军元帅,伊凡·伊凡诺维奇·迪比奇-泽别尔孔斯基。以上四人都参与了1812年卫国战争;
一级(1813年8月19日,№11,指颁发序号,历史上仅有25人获得该级殊荣)-“表彰1813年8月18日在库尔姆战役中击败法军”;
二级(1812年10月21日,№44)-“表彰1812年8月26日在博罗季诺战役中的表现”;
三级(1807年1月8日,№139)-“表彰12月14日在普尔图斯克与法军的战斗中,以其娴熟的指挥艺术和谨慎的态度指挥先锋部队迎击敌军”;
四级(1794年9月16日,№547)-“表彰在对抗波兰叛乱分子的行动中所展现的杰出勇气”;
勇气金剑及桂冠(俄罗斯帝国),附有铭文“纪念1814年1月20日”(拿破仑第一次退位);
圣弗拉基米尔勋章(俄罗斯帝国),一级(1811年9月15日),二级(1807年3月7日),四级(1788年7月12日);
圣亚历山大内夫斯基勋章(俄罗斯帝国,1809年9月9日);增添钻石(1813年5月9日);
圣安娜勋章,一级(俄罗斯帝国,1807年3月7日);
纪念夺取奥查科夫的金质十字勋章(俄罗斯帝国,1788年12月7日);
十字奖章“纪念埃劳的胜利”(俄罗斯帝国,1807年);
红鹰勋章(普鲁士王国颁发,1807年);
黑鹰勋章(普鲁士王国颁发,1813年);
玛利亚·特蕾莎军功勋章,指挥官式样(奥地利帝国,1813年);
宝剑勋章,一级(瑞典,1814年);
荣誉军团勋章,大十字级(法国,1815年);
巴斯勋章,骑士大十字级(英国,1815年);
镶钻宝剑(英国,1816年);
威廉军事勋章,一级(荷兰,1815年);
圣亨利军事勋章,一级(萨克森,1815年);
圣路易斯勋章,一级(法国,1816年)。
后世纪念
巴莱克逝世后,他的妻子HeleneAugusteEleonorevonSmitten'在对其尸体做了防腐处理,之后于1832年放入由ApollonShchedrin和VasilyDemut-Malinovsky设计的陵墓中。皇帝
尼古拉一世即位后,下旨于首都圣彼得堡喀山大教堂前面建立一个壮丽的巴克莱的雕像。在里加也有元帅的雕像,在因斯特堡有VladimirSurovtsev设计的巴克莱元帅青铜全身塑像,在塔尔图有个半身像,以及被“巴克莱最爱的屋子”(在其死后由他的遗孀接收)。
1880年Nesvizhskiy第四掷弹兵团(伟大的元帅、亲王巴克莱·德托利,米哈伊尔·博格达诺维奇专属)以亲王的名字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