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定义中,积云性层积云是由积云、
积雨云因上面有稳定气层而扩展或
云顶下塌平衍而成的层积云。在傍晚, 积云性层积云有时也可以不经过积云阶段直接形成。
积云性层积云属
低云族,是靠近地面的云,往往容易被观测员观测到。积云性层积云是波状云,其结构较为稀松,常常呈大条状或片状云组成,云块之间有明显的缝隙,太阳光照射时能透过其云缝至地面。颜色通过光线折射呈灰色。
积云性层积云较接近于地面,其
云底高度在1000 ~ 2000米之间,由积雨云和积云这些
对流云崩溃消散而成。
对流云中当空气存在波动时,空气产生上升或下沉运动。当积雨云中的下沉气流占主导地位时,维持对流云不断发展的潮湿空气上升通道就被阻断,此时在对流层中空气层结就由不稳定转向稳定,此时的积雨云和积云就逐渐瓦解消散,
积云等就由纵向发展变为横向发展,逐渐平衍成积云性层积云。
当积云发展过程中其顶部如有较稳定的逆温层的话,云中的上升气流也不再垂直向上输送水汽,而是向其两边的水平方面散去,对流云云顶就停止发展,逐渐与积雨云母体相脱离,在近地面形成条、片状的积云性层积云。
积云性层积云是积状云消散后演变成的,说明空气层稳定,一到夜间云就散去,这是连晴的预兆,但在高原地带的夏季,早、晚也可以不经过积云阶段直接形成,持续时间不长。积云性层积云虽是对流减弱平衍形成,如果云层较厚,气层还未完全稳定,有时会有
阵性降水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