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魔崖月夜
近代胡适创作的诗歌
《秘魔崖月夜》是胡适所作的一首诗歌,创作年代为近代。
作品原文
依旧是月圆时,
依旧是空山,静夜;
我独自月下归来,──
这凄凉如何能解!
翠微山上的一阵松涛
惊破了空山的寂静。
山风吹乱的窗纸上的松痕,
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
作者简介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原名胡嗣糜、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尝试派代表诗人之一,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
胡适1917年2月在《新青年》刊出的《白话诗八首》,是白话文新诗最初的尝试之作,之后1918年5月胡适与刘半农、沈尹默在《新青年》第4卷第1号上继续推出白话新诗。胡适在1920年出版的《尝试集》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此后,更多的诗人开始尝试白话诗的创作。
1920年胡适离开《新青年》,后创办《努力周报》。l923年与徐志摩等组织新月社。1924年与陈西滢、王世杰等创办《现代评论》周 刊。1932年与蒋廷[fu2]、丁文江创办《独立评论》。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离开北平,后转赴美国。195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诸方面都有成就,并有一定的代表性。著有《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等。晚年潜心于《水经注》的考证,1962年在台北病逝。
出版的诗集有《尝试集》(1920)、《胡适诗存》(1989)等。其他著作有《胡适文存》(1921)、《胡适文存二集》(1924)、《胡适文存三集》(1930)、《胡适论学近著》(1935)等。胡适逝世后,又有《胡适手稿》、《胡适选集》、《胡适口述自传》等书,在台湾出版。学术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戴东原的哲学》、《神会和尚遗集》、《菏泽大师神会传》、《淮南王书》、《说儒》。
胡适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虽与陈独秀政见不合,但与其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著有《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尝试集》《中国哲学史大纲》等书。
创作过程
此文写于1923年4月,胡适因病到杭州烟霞洞休养,他的堂妹曹诚英随之而来。在这里,他们的感情迅速升温,是“驱不走的情魔”,是“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胡适诗《秘魔崖月夜》),也是他们一生中最为缠绵热烈的一段恋情,以致有了结晶。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0 11:02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