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
肖邦创作钢琴曲
《离别》作曲者,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 1810─1849),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音乐介绍
三号《离别》练习曲曲调极为迷人。据传肖邦自己也认为是他最优美的旋律,李斯特曾说:“花上三年时间能写出这样的曲调也值得”。乐曲中间有激动的对比部分,据肖邦的一个学生回忆,当他弹完这首乐曲时,肖邦抓住他的手说:“啊!我的祖国”!这是作者抒发对祖国离别之情的音乐。全曲结构为A—B—A,A段用抒情优美的旋律勾画和描述了一幅离别的画卷,B段用区别于A段的强烈对比来表现内心的激动和思乡的复杂感情,情感激烈碰撞迸发,最后又回到A段,逐渐平静,渐行渐远。
如果想顺利的表现一首曲子,那么就要深入分析和着重练习曲子中的技术难点,只有解决好技术问题,才能得心应手,更好的表现音乐。此曲主要技术难点有音乐层次、旋律的歌唱性、手指的伸张及踏板对旋律的衬托。
以下就对此曲的技术进行逐一分析。
音乐层次
本曲为三部曲式,织体为四声部进行具有复调性,所以对多声部不同音色和控制就尤为重要。由于钢琴不像管弦乐队中的小提琴圆号等通常只需要奏出一个声部,而有时需要同时奏出几个声部并常常需要模拟整个乐队的效果,因此,要使一首钢琴乐曲在演奏处理上表现得当,就应该让各个声部在整体中形成一定的位置关系。此曲中要想在多层次织体中弹奏出层次分明且富于立体感的多层音色具体方法则有
〈1〉旋律声部清晰,手指能准确达到音乐所要求的音量级别。
〈2〉根据音响造型,分别给予低音,伴奏声部以不同于旋律声部的力度分配。(如此曲开头A段,要注意旋律声部和伴奏声部的力度协调)
〈3〉注意伴奏声部中的复调因素,对隐伏旋律要与主旋律形成音色明暗对比。(如53-59小节左手低音3连音的隐伏旋律)。
一首乐曲的各个声部以恰当的层次,突出主要的声部而把那些只是临时出现的次要因素放到从属位置,此曲中所遇到的此类难题有更普遍的意义,正确分辨手部肌肉的两个明显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负责不同强度的音。对这种多声部技术的练习务必要遵循一条明确的原则:即手的分量应当侧重于弹奏主要旋律部分的手指上,而弹奏次要部分的手指则应当放松和保持柔软。开始弹这首练习曲之前可先通过一些辅助练习增强各个手指的独立性,如哈农第一条等,还可以分声部联系,把主要声部部分反复训练,不断增强弱指的支撑,对突出主要层次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旋律的歌唱性
旋律的歌唱性是钢琴演奏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如何演奏出圆润,连贯的歌唱性声音是学琴者的主要目标。所谓钢琴歌唱性,是指由每个圆润的持续音相互连接而成具有明确感情倾向性的乐句。音乐其实等于歌唱,演奏中往往很难做到歌唱性的弹奏,钢琴毕竟不象小提琴,钢琴是要用手指来敲击键盘发出声音,这就需要通过手指手腕甚至手臂之间合理动作搭配,从而构架合理乐句。
肖邦作品抒情性旋律演奏需要多方面的技能,比如说旋律的句法,要准确寻找句逗,正确划分段落。
旋律连奏的触键方法
主要声部旋律的歌唱性在此曲中非常重要,要歌唱性的弹奏此曲必须注意对触键的控制。在整个钢琴演奏史上曾出现过多种类型的触键方式,但是现代钢琴家所运用的主要有四种:指力触键,手力触键,臂重触键,全臂触键。这四种方式是按照手,手臂和肩部肌肉在弹奏过程中向指尖传递力量的不同方式来区分的。无论采用哪种触键方式都应注意手指的姿势,当手指略微超前伸展时较适宜发出“歌唱性”旋律所要求的音色,同时也受到全臂触键的控制。可以说,肖邦作品中迷人的旋律惟有在手指伸展和全臂触键结合在一起时才能表现的最为充分。要解决连奏这一问题,如此曲开头legato用这一技术来诠释作者深沉的情感,在弹奏中就需要手臂和手指的协调。用手臂控制手指突出旋律以表现用手臂控制手指突出旋律的歌唱性。在演奏legato的抒情乐段时应多用手指指面触键,触键要深,触键速度慢而均匀,手指要有充分准备,指触的方向可用不同的角度触键,以发掘音乐中需要的各种音色层次来,除此之外还需要内心的歌唱,钢琴家殷承宗曾说过:“钢琴歌唱性从来就不是问题,因为触键的同时我的心里在吟唱”。这就说明内心歌唱旋律线条对表现旋律歌唱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达到作者对此旋律所要求的宽广悠长,优美如歌的特有韵味。到了重现部分出现legatissimo极连奏,这表示每个音都与下一个音有瞬刻的混合。在肖邦的作品中,那些绵绵不尽的旋律线条多用极连奏的方式来弹奏,这种奏法更能表现出作品深沉的内在情绪。总体上讲,由于肖邦抒情性旋律“声乐性”的特点,钢琴演奏不能只限于手指弹奏的演奏方法,而要求演奏者从手指到大臂始终保持一种‘通感’,即手,手腕与手臂的放松协调。
强弱的起伏变化
强弱起伏的变化是情绪和感情的自然流露。强弱的变化不仅要注意每个乐句的变化起伏,更要注意整个曲子全局的情绪变化,在这首曲子中,作者的情绪多变,先开始是回忆,用优美的田园牧歌一般的音乐勾勒出故乡美好的景色。此时的强弱起伏对比就不明显比较平稳。慢慢地,作者想到家园的战乱,朋友家人的离散,情绪变的激动,强弱对比明显起来。B段中情绪到达最高点,通过不断的渐强、转调来表达此种情绪。最后54小节与前面情绪形成对比,用P和sf的力度变化来表现作者哀怨,绝望的心理,回到A段,内心逐渐平静,渐渐消逝。只有把握好整个曲子的情绪,注重‘起点—发展—高潮—起点’的乐句阐释过程,歌唱性会更好的体现。
手指伸张技术
音乐进入B段作者情绪逐渐激动音乐有了较大起伏,此时强弱对比更为强烈,从21小节开始,peco piu animato提示音乐生动起来,象波浪起伏不定,像是作者内心的暗涌,用2指 5指弹奏六度对手小的同学相对困难,可适当调整手腕,多用转手腕的方法弹奏。由于伸张会使手部及手腕肌肉有紧张感,这种紧张感应控制在合理范围中,过分的绷紧只能使手腕的活动越来越困难。32小节开头的一个重音符号像声叹息,贯穿这个乐句,2个为一组的十六分音符用“落滚”的方法来弹奏,此处也要注意右手上声部旋律的突出,这也是双音技术中需要注意的,不仅要把双音弹奏整齐,更要突出旋律音,此处是作者感情的一个升华点,不仅要解决技术上的问题更要注重要把旋律歌唱性贯穿始终,此段音断意连,气息宽广,一气呵成。伸张主要靠手腕的放松,以及臂重的恰当运用。连线第一个音应用手腕下落,靠手臂重量来弹奏,借助上臂动作产生的惯性,手指贴着键盘这时第二个音手腕向上带起,手腕向上时将手臂中的力量传递到键盘,这时两个音的弹奏过程应当连贯与流畅。此曲的46-53小节是对伸张技术很好的一个针对练习,弹奏这一段的时候肩部要完全放松用臂重来完成一次次的渐强,用转手腕的方法来获得准确的音响效果,突出右手小指的旋律音,这一段对于手小的同学有很大帮助,可以坚持每天作为伸张的技术训练。
旋律的衬托
踏板的运用对于一首乐曲非常重要,一种比较常见的用法是在所要保持的那个音或和弦刚发出声音后的一刻踩下踏板,遵守这条原则,就可以避免声音的混浊。
结合
技术是为音乐(表现、处理)服务的,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当一首曲子技术上的问题解决后,更重要的就是音乐处理了,对于整首曲子音乐上的理解,怎样很好的技术与艺术合二为一为音乐服务。首先就要理解整个练习曲的音乐。要体会作者的创作心境及背景。此曲开头A段有着纯朴的和声音型如远方故乡的风笛,这也是此曲中的主题音调,这旋律像一首悠缓的歌,就像一个人柔美的唱着对故乡美好的向往怀念。作者用四声部来表现似乎更能表达这深沉的情绪,在此段中有stretto,riten的标记,可以适当的加速,放慢,利用速度及力度的变化更好的表现这一歌唱性的旋律。进入B段后,情绪开始变化,想到家园被战乱破坏,亲人朋友流离失所。悲痛和愤怒就从内心迸出,通过一系列较难的技术,力度和和弦的转换营造出充满不安的情绪,把乐曲引向焦虑,激动,最后情感迸发。利用踏板的渲染和双音远跳准确稳定来烘托情之以至。到了重现部情绪哀愁绝望,最后用极连奏回到隽永的悲歌音调之中。表现作者绵绵的思乡之情,结尾在叹息般下行旋律中不断模进。出现富有特征的降六级和声大调,进一步加深了乐曲哀婉惆怅的情绪。要想更好的表现曲子的内涵,了解曲子的布局很重要,一般情况下乐句中力度起伏仅是全曲力度涨落过程中的一个局部过程,此曲内容丰富,作者感情极为复杂对此曲的处理不仅要安排好局部旋律力度起伏,音色明暗变化,乐句起止等,更重要的是从音乐的整体出发,根据作者内心要表达的情绪来安排力度和音色的等等变化。
离别练习曲的分析使整个曲子的结构和内容更加清晰,可以更多的体会和了解音乐和技巧上的问题,这对以后的学习会更有帮助。肖邦离别练习曲的意蕴深厚,技术训练针对性强,无论是在单独的训练技术上还是在音乐表现上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所以这对每个学习钢琴的学生都是经典必学之作,经过努力的学习不断的积累而一步步攀登达到肖邦钢琴艺术的新的境界。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8 11:57
目录
概述
音乐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