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汤
清热泻火的药方
石膏汤出自《外台秘要》卷一引《深师方》。方剂组成为:石膏30克 黄连 黄柏 黄芩各6克 香豉9克(绵裹) 栀子9克(擘) 麻黄9克(去节)。本方主治为伤寒表证未解,里热炽盛,故解表与清里兼顾。方中石膏清热除烦为君,麻黄、豆豉发汗解表为臣,黄连、黄柏、黄芩、栀子以泻三焦之火为佐。配合成方,发表而不助里热,清热而不失治表,洵为表里双解之良剂。
用法
上七味,切。以水2升,煮取600毫升,一日分三次服。初服一剂小汗,其后更合一剂,分两日服。常令微汗出,拘挛烦愦即愈。得数行利,心开令语,毒折也。
主治与功用
【功用】清热泻火,发汗解表。
【主治】伤寒病已八九日,壮热无汗,身体沉重拘挛,鼻干口渴,烦躁不眠,神志昏愦,或时呼呻,脉滑数。
其他信息
【禁忌】服药期间,忌猪肉、冷水。
按:陶华伤寒三黄石膏汤细茶。治疗伤寒汗吐下误治后,三焦俱热,身目俱痛之证。
【类别】名方
方剂歌诀】石膏汤中栀三黄,麻黄豆豉共煎尝;伤寒壮热脉滑数,里清表解真良方。
石膏汤方论
唐·王 焘:石膏汤,疗伤寒病已八、九日,三焦热,其脉滑数,昏愦,身体壮热,沉重拘挛,或时呼呻,而已攻内,休犹沉重拘挛,由表未解,今直用解毒汤则挛急不差;直用汗药则毒因加剧,而方无表里疗者,意思以三黄汤以救其内,有所增加以解其外,故名石膏汤方。(《外台秘要》)
明·吴 昆:寒毒藏于肌肤。至夏变为热 ;热病未除,更遇温热,名曰瘟毒。热病之最重者,寒能制热,故用石膏;苦能下热,故用芩、连、栀、柏;佐以麻黄 、淡豉之发散者,以温热至深,表里俱实,降之则郁,扬之则越,郁则温热犹存,兼之以发扬,则炎炎之势皆烬矣。此内外分消其热,兵之分击者也。(《医方考》)
清·汪 昂:此足太阴、手太阳药也。表里之邪俱盛,欲治内则表未除,欲发表则里又急。故以黄芩泻上焦之火,黄连泻中焦之火,黄柏泻下焦之火,栀子通泻三焦之火,而以麻黄、淡豉发散表邪,石膏体重泻胃火、能解肌,亦表里分消之药也。(《医方集解》)
清·吴 谦:仲景于表里大热,立两解之法。如大青龙汤治表里大热,表实无汗,故发汗,汗出而两得解也;白虎汤治表里大热,因表有汗,不主麻、桂,因里未实,不主硝、黄,惟以膏、知、甘草,外解阳明之肌热,内清阳明之腑热,表里清而两得解也。若夫表实无汗,热郁营卫,里未成实,热盛三焦,表里大热之证,若以大青龙汤两解之,则功不及于三焦;若以白皮汤两解之,则效不及于营卫。故陶华制此汤,以三黄泻三焦为之火盛,佐栀子屈曲下行,使其在里诸热从下而出;以麻黄开营卫之热郁,佐豉、葱直走皮毛,使其在表之邪从外而散。石膏倍用重任之者,以石膏外合麻、豉,取法乎青龙,是知解诸里之热,不能外乎青龙也;内合三黄,取法乎白虎,是知解诸里之热,不能外乎白虎也。且麻、豉,得石膏、三黄,大发表热,而不动里热;三黄得石膏、麻、豉,大清内热,而不碍外邪。是此方擅表里俱热之长,亦得仲景之心法者也。若表有微汗,麻黄减半,桂枝倍加,以防外疏;里以微溏,则减去石膏,倍加葛根,以避中虚也。(《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清·费伯雄:三焦郁热,毒火炽盛,非三黄、石膏不足以祛之。尤妙在麻黄、豆豉开解肌表,使郁火通行。此正如清负涤烦,非发风助火也。(《医方论》)
清·张秉成:黄芩清上焦之火,黄连清中焦之火,黄柏清下焦之火,栀子通泻三焦之火,使之屈曲下行。夫疫之来也,必从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胃为受邪之薮①,故重用石膏,以清肺胃,以桂其传化之源。里热既清,表尚未解,故以麻黄、淡豉之发汗解表者,一行于肺,一行于胃,如是则表里均解耳。用姜、枣者,亦不过扶正散邪;细茶者,所以清肃上焦耳。(《成方便读》)
【注释】①薮(sou叟):人或物聚集的地方。
圣济总录
【组成】石膏(碎)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荠苨半两,防风(去叉)半两,菊花半两,旋复花半两,芎藭半两。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六。
【主治】风头痛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4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薄荷5叶,同煎取7分,去滓,食后温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10 10:30
目录
概述
用法
主治与功用
其他信息
石膏汤方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