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者:(Lacepède,1802);栖息深度:30-200公尺;中文名:白条纹石狗公;
有毒鱼类:是;科中文名:
鮋科;经济性:否;科号科名:F304 Scorpaenidae;食用鱼类:是;中国大陆名:白斑菖鮋;最大体长:25cm;观赏鱼类:否;其他中文名:石狗公、石头鱼;世界分布:日本至东中国海。
体中长,侧扁,长椭圆形。头中大,侧扁。眼中大,上侧位,眼球高达头背缘;口中大,端位,斜裂,上下颔等长,上颔骨延伸至眼眶后缘下方。上下颔、锄骨及腭骨具细齿,锄骨齿群左右相连呈人字状。鼻棘1个,小而尖锐,位于前鼻孔内侧。泪骨中大且方形,外侧具1棘,下缘前叶尖,中叶不明显,后叶具三角形棘。眼眶下具第一至第四眶下骨,无第五眶下骨;第一眶下骨长方形,无棱棘;第二眶下骨狭长,外侧具1后尖棘。前鳃盖骨5棘;鳃盖骨具2叉向棱,后端各具1棘。下鳃盖骨及间鳃盖骨无棘。颅骨棘与棱??尖锐。侧筛骨光滑,具1眼前棘。额骨光滑,眶上棱高凸,具眼上棘1个与眼后棘2个。鼓棘1个。眼间距具额棱1对,后端具1额棘。顶骨光滑,具1顶棱,后端具顶棘。眼后至侧线前端具蝶耳棘1个、翼耳棘1个、后颞顬棘上下各具1棘,肩胛棘1个;具1脉棘。吻背后部横凹,眼间距凹入,无顶枕窝。前鼻孔后缘具皮瓣。鳞中大,栉鳞;胸部及腹部具小圆鳞;吻部、上下颔、前鳃盖骨后缘、头部腹侧及鳃盖条部无鳞。侧线上侧位,斜直,末端延伸至
尾鳍基部。
背鳍起始于鳃盖骨上棘前上方,硬棘与鳍条有鳍膜相连,硬棘部的基底长于软条部的基底,第二~第五硬棘最长,具硬棘XII,软条12-13;臀鳍起始于背鳍第五软条下方,鳍长度较背鳍软条短,鳍条延伸稍超过背鳍基部,具硬棘III,软条5;
胸鳍宽大,下侧位,无鳍条分离,延伸超过肛门,软条16-18;腹鳍胸位,具硬棘I,软条5;尾鳍圆形。体褐红色,体侧散布黄色蠕纹及褐色斑块。(李承运、林沛立2012/11编写)
本种在
台湾岩礁底质之近沿海相当普遍,周年可产,主要渔法为延绳钓及底拖网,肉质甜美而有弹性,是高价值的经济鱼种,台湾北部沿海产量较高。
本种在台湾岩礁底质之近沿海相当普遍,周年可产,主要渔法为延绳钓及底拖网,肉质甜美而有弹性,是高价值的经济鱼种,台湾北部沿海产量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