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电影百花奖(Hundred Flowers Awards for Popular Films)是由
中国电影家协会和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电影奖项。创办于1962年,是中国大陆电影界的观众奖。与
中国电影金鸡奖、
中国电影华表奖并称
中国电影三大奖。与中国电影金鸡奖合称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奖项沿革
1961年6月,在
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和
文化部召开“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之后,为了奖励
工农兵方向下的优秀影片,促进电影艺术的百花齐放,观众提出要设立一个由观众投票产生的电影奖。得到了
周恩来总理的支持和肯定。中国影协立即在所属的电影刊物《
电影艺术》和《
大众电影》上开展“四好”的宣传,并积极筹划群众性的电影评奖活动。同年12月,正式确定奖项名称,由《大众电影》杂志社主办。每年评选一届,通过杂志印发选票,由读者和电影观众投票,产生最佳故事片、最佳男女演员、最佳男女配角等奖项,代表观众的审美爱好,俗称“群众奖”。
1962年5月22日至23日,首届百花奖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周恩来总理和
陈毅副总理到场与获奖演员联欢,
郭沫若、
周扬、
夏衍、
陈荒煤、
蔡楚生、
田方等各界领导出席。
陈毅、郭沫若、
茅盾、
老舍等人还为获奖者题词,由于经济困难,做奖杯的铜没有,所有获奖的制片厂得到一张奖状,个人荣获一个纪念奖牌并以这些文艺界领导们的墨宝作为奖品。第一届评奖共有十五个奖项,除常见的
故事片、
纪录片、
美术片、
科教片、
戏曲片分别给奖外,故事片还有
编剧、
导演、
演员、
摄影、
音乐、
美工等奖。在通信不发达的时代,没有
手机,
电话稀有,仅靠寄信投票,《大众电影》编辑部共收到选票11万多张。
1963年5月29日,第2届百花奖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再次到会祝贺、合影留念。
1964年,第3届百花奖由于文艺界开展整风运动戛然而止。《大众电影》也被迫停刊。
1980年,随着《大众电影》复刊,中国电影家协会决定恢复中断17年的百花奖。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公布候选名单评选出得票最高的奖项,同时会在《人民日报》和《大众电影》上公布表演奖项的得票第二名至第五名、影片奖的前十名得票名单,以示表彰。重新开场的第3届百花奖受到观众热烈响应,共收到200多万张选票。很多观众想投票却苦于买不到《大众电影》杂志,很多单位只有一张选票。
1981年,随着首届
中国电影金鸡奖的颁发,从第4届百花奖开始取消了大部分技术奖项,只保留了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五个奖项。
1992年,应广大电影工作者的热切要求。代表专家意见的‘金鸡奖’和代表观众意见的百花奖合二为一,简称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以“金鸡啼晓象征百花齐放”电影节年年举办。
2004年,第27届百花奖取消最佳男女配角,只颁发了最佳影片、最佳男女演员(未分主配)。评选结果不再提前公布,除了传统的邮寄信函选票的形式投票外,新增了短信投票方式。在500万元票房作为报名参评标准的基础上,首次采用各地影院经理推荐的方式。
2005年起,根据中宣部颁布的《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从第25届开始,百花奖改为隔年举办,即偶数年进行评选,与金鸡奖轮流举办。
2006年,第28届百花奖不仅允许港台影人报名,而且恢复了最佳男女配角,并增设最佳新人奖。一届三部最佳故事片名额改为一部最佳故事片,得票分列二三名的则可获得两部优秀故事片。首次增加了网络投票和声讯电话投票。同年,恢复最佳导演奖。
2008年,第29届百花奖颁奖典礼首次设立“百花大众电影观察团”,通过对话、访谈、辩论等多种形式,就观众最关心的电影现象以及个人的观影行动做出调查。
2010年,中国内地编剧抗议百花奖多年未颁发剧本奖,中国电影家协会回应会申请恢复编剧奖。
2012年3月,中国电影家协会提交了增设“最佳改编剧本奖”、恢复“百花奖最佳编剧”等提案。同年7月2日,中央批准
第3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开始恢复最佳编剧奖。
2014年,百花奖除了纸质选票的传统方式外,全面开放了网络、视频、微博、微信等全媒体平台投票方式。并且不再限制演员国籍,且只要在大陆取得上映许可证、票房过500万、电视播放次数3000万以上的华语电影都可以参加百花奖评选,不再有地域保护。
2018年,第34届百花奖设置了现场投票的方式。由101名观众评委组成终评评选委员会在现场直播的百花奖颁奖典礼现场,以按表决器的方式当场投票,评选出百花奖各个最佳奖项的获奖者。
2022年5月22日,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出品,纪念
毛泽东同志《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八十周年暨庆祝大众电影百花奖创立六十周年特别节目在
爱奇艺播出。
2022年6月10日,
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各奖项候选名单通过媒体发布,提交全国广大电影观众投票。
2022年7月28日至30日,由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电影家协会、
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典礼系列活动在
湖北省武汉市举办。
2024年7月2日,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提名名单公布,同时发布主视觉设计;8月2日至4日,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在成都举行,届时CCTV-6电影频道将全程直播。
奖项文化
奖项名称
1961年9月12日,为这项群众电影奖命名时,时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黄钢提出名称为“大众电影读者评选1960—1961最佳电影奖”,由于名称过长念起来也不太顺,后来又提出是否叫“百花奖”“工农兵奖”,大家一致认可“百花奖”这个名称。最终定下名称为“大众电影百花奖”。
百花奖之所以用“百花”命名是为了体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百花奖主要反映了广大观众对电影的评价和喜好,因而被称为“群众奖”。百花奖以盛开的百花取名,象征影坛百花齐放,春色满园,鼓舞电影艺术家创作出更多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好影片。
奖杯奖座
(参考资料)
奖项设置
评选规则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推动中国电影业的繁荣发展。
评选办法
1、中国电影家协会委托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属下108名骨干影院经理组成初评评选委员会,投票评选出当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候选影片,经组委会认可后报送中国文联进行入围审核,最终确定当届百花奖参评候选影片10部。单项候选名单从当届候选影片中产生。
2、候选影片范围限于取得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颁发的《
电影片公映许可证》;在全国城市影院发行放映且票房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的国产影片;在当届评奖周期(两年度)内发行放映的国产影片。内地制片机构及其与港澳台制片机构、外国制片机构合作拍摄的影片以及港澳台演职人员参加影片奖和单项奖的评选。
3、《大众电影》百花奖各奖项候选名单通过媒体刊发,提交广大电影观众投票评选出影片奖提名5部、单项奖提名各5名。
4、当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投票起始日期由组委会发出公告,投票截止日期为当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颁奖典礼前五十天。并由组委会指定的选票统计中心统计出群众投票结果,按照统计结果,各奖项得票数前五位的影片或个人即为各奖项提名者。
5、在产生提名名单的同时,从所有投票观众中抽取101名观众评委,此101名观众评委在经组委会进行资格审查后即组成当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终评评选委员会,此终评评选委员会在对10部候选片目进行观摩和充分讨论后,在当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典礼现场,以按表决器的方式进行当场投票,评选出当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如遇两位(或两位以上)提名者得票最高且票数相同,则现场观众评委对两位(或两位以上)票数最高者再次投票,直至投出1名获奖者。如果第二次投票仍然出现票数相等的情况,则依据获提名时得票数量,票数高者获奖。
6、《大众电影》百花奖欢迎、鼓励广大电影观众踊跃参与投票评选,同时严格制止虚假投票,严格遏制恶意投票。《大众电影》百花奖组委会及其办公室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百花奖候选名单宣传投放的严密有序和选票回收的缜密可靠。
7、《大众电影》百花奖评选工作由公证机构全程予以公证。
8、《大众电影》百花奖在当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上举行隆重颁奖仪式,向最终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及奖杯。对各奖项获提名者颁发“《大众电影》百花奖提名证书”。
注:每届百花奖评选办法以当届公布的评选办法为准,参考资料
观众评委
一、观众评委在所有投票观众中产生。
二、观众评委共产生101名。观众评委中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青少年学生、商界代表等各占一定比例。
三、观众评委应为能够有条件履行评委职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四、观众评委由《大众电影》百花奖组委会进行资格审查后向社会公示。如有不符合上述资格的,组委会有权从投票观众中递补。
历届回顾
历届百科
影片导演帝后
配角新人
奖项之最
参考资料:
幕后制作
一 :大众电影百花奖评选工作在
中国电影家协会和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领导下进行。设立《大众电影》百花奖织委员会,负责百花奖评选的组织工作。中国电影家协会设立评奖办公室,负责百花奖评选的具体事务工作。
二:《大众电影》百花奖组织委员会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负责人、中国电影家协会负责人、电影界专家以及评选工作有关合作单位负责人等组成。组委会设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副秘书长、委员若干人。根据百花奖评选工作程序和需要,组委会下设策划推广、选票统计、技术开发等相应工作部门。
三:《大众电影》百花奖评选工作严格实行回避制。当届百花奖报名参评作品的主创人员不得担任组委会成员及其组委会办公室和组委会下设部门工作人员。
奖项轶事
未能公布的1964年“百花奖”主要奖项获奖名单
故事片奖为《
南海潮》《
甲午风云》《
停战以后》;编剧奖为
蔡楚生、
陈残云、
王为一、白辛、辛毅等;导演奖为蔡楚生、王为一(《南海潮》)、
崔嵬、
欧阳红樱(《
小兵张嘎》)、
林农等;男演员
李默然、
张平、
安吉斯等;摄影奖为
王启民、张翬、李生伟等;女演员为王小棠、吴文华、
王丹凤等;音乐奖为
雷振邦、
巩志伟、
吕其明、肖珩等配角奖为石晓满、
王心刚、
田华等;美工奖为
卢淦、
史维钧、黄冲等。
1964年百花奖评选顶风出台
1963年底,文艺界开始了整风运动。第一、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也受到一些非议。一些支持创办百花奖的领导同志,一方面继续肯定百花奖的群众评选电影的形式;另一方面也要求中国电影家协会总结经验,扩大参与评选的范围,要深入到农村、工厂、连队去组织工农兵各阶层群众参加评选。第三届改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中央文化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电影处、全国总工会宣传部、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中国电影发行放映总公司联办。投票对象不再限于《大众电影》的读者。评奖项目仍然是各片种、各行档共15个奖项,但增加获奖名额,以得票多少为序,不再冠以“最佳”名目,统称为百花奖。但最终在严厉的政治形势下,1964年百花奖未能如期举行。
奖项评析
完善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是任何一个艺术门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国电影市场十分红火,各类大型电影节和行业组织、协会自发评选的奖励、表彰也很多。但这些看似热闹的现象背后,与迅速发展的电影创作和市场实践相匹配的评价标准却始终没有建立起来,与之相应的激励机制也就更无从说起。艺术探索和市场实践早就起跑了,中国电影的理论评论建设必须迅速跟上。从这个意义上说,百花奖面临的危机并不孤单。(《
人民日报评》)
百花奖改革力度最大的是奖项的产生方式,从2006年开始,百花奖评选增设了101位观众评委。在颁奖礼现场,101位观众评委按表决器投票选出奖项,从形式上确实体现了百花奖是真正的群众性奖项。问题在于,形式上虽然改革了,但百花奖的“核心部分”却没有多少变化和起色。其实,无论是对明星还是对观众,作为奖项的主办方都没有必要刻意去迎合谁或回避谁。做好本分工作,摒除一切非市场化的因素。一个群众性的奖项,就应该让它彻底地平民化、草根化甚至有些庸俗化也无妨,只要代表真实性就好。(《
京华时报》评)
百花奖依然延续着大众评审投票的传统,选出观众心中的最佳。虽然这是一个人气奖,在标准上与隔年由专业评审评出的金鸡奖有所不同,但从某种程度上说,能够拿到观众心中的最佳,对于每一个演员来说都倍加珍贵。更别说在电影市场,人气对于票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百花奖的设置,更是让电影评选真正让大众参与进来,能够拿到这个奖,对于一个演员的人气也起到指标性的意义。(《
广州日报》评)
凑一堆颁奖弄出一个电影节,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巡演似的全国轮着办,看上去十分隆重且热闹非凡,但全国究竟有多少电影观众关注并参与,恐怕所有奖项获得的票数加起来,都抵不上前几届一部最佳电影的票数。即便开通了网络投票,也没调动起几个观众的热情。事前造势都没啥人理会,事后人走茶凉,既没人期待也没人回味。(《
深圳商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