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洲村隶属于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街道,位于
沙河街道西南部,隔着
大沙河,横跨
深南路的南北。距街道办事处约2千米。相邻自然村有
下白石村、
塘头村。始建于清
乾隆六十年(1795年),立村之吴姓先祖与官员发生冲突,被迫自今深圳公明石家村逃难至此定居。因村前小山顶悬立一块大白石(粗粒花岗岩),村落坐落在海湾沙洲上,故取名白石洲。别名万家洲。白石洲常常被称作沙河五村,即上白石村、下白石村、白石洲村、新塘村、沙塘村。
历史沿革
清朝,属新安县。1914年,属宝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属宝安县沙河乡;1958年,属超英公社;1959年,属南头公社,同年创办国营沙河农场;1966年,属光明华侨畜牧场沙河分场;1979年,属深圳市管辖;1981年属广东省沙河华侨农场:1983年,属深圳市南头区沙河街道;1990年,属南山区沙河街道;1995年,属沙河街道白石洲社区: 2006年,属沙河街道白石洲东社区。
经济
传统经济为半农半渔型,种植水稻,养殖生蝇、出海捕鱼。1993年,村集体决定集资修建商住两用的白石洲大楼。2006年12月,包括白石洲村在内的沙河五村(见新塘村)成立了集体股份公司。白石洲村集体经济相比原特区内同类村庄薄弱,2015年人均集体经济分红仅2000元。现村集体经济和个人以房屋出租为主,部分村民在深圳就业或经商。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房屋出租、村集体经济分红、工资性收入。
人口
2015年末,户籍人口490人,其中男性181人,女性309人;80岁以上31人,最年长者90岁(男):实际在村人口310人。非户籍外来人口29600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1000人、澳门同胞15人。祖籍该村的华侨100人,主要分布在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
历史文化
村民由来
世居村民主要有吴、高、陈、郭、文姓。第一大姓为吴姓,清乾隆六十年从今深圳公明石家村迁移至此地。第二大姓为高姓,民国时期从东莞迁移至此地。第三大姓为陈姓,民国时期从今深圳公明迁移至此地。高、陈、郭3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海上渔民,散居在海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村居住。
本地方言
传统建筑
传统民居为
广府民居,现存50座。现保存一般,仍有人居住。
现存白石洲碉楼,始建于民国时期,土木石结构,连天台共3层,锦鲤吐珠排水口,长方竖形射击孔,石砌窗户和正门,内有木制楼板及楼梯。
传统习俗
村民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在家中祭祖时,先拜土地,再祭祖。每年清明、重阳、春节在墓地祭祖时,先拜祭墓地处土地公,再祭拜相先,回家后先拜祭家门口的土地公,再祭拜家中祖先。
本地美食
特色传统节庆食品有米饼、油角、黄糖、年糕、白仔、黑仔(春节)、茶果(清明节)等。
公共设施
深南大道、沙河东路、白石路、石洲中路经过该村,深圳地铁1号线在该村旁设白石洲站。20世纪60年代初通电,80年代未实现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90年代初通自来水、通电话,90年代末通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