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墓
石家庄市中山路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内西侧墓
白求恩墓,位于石家庄中山路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内西侧,花岗石墓基,白求恩墓顶为半圆型,白求恩墓前有汉白玉墓碑,上刻“白求恩大夫之墓”,两侧长廊有白求恩革命活动照片。白求恩墓前广场有白求恩全身塑像。
白求恩介绍
诺尔曼·白求恩(Henry Norman Bethune,1890-1939年)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世界著名胸外科专家,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受加拿大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于1938年3-4月到达延安,不久又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提任军区卫生顾问,1939年冬在抗日前线涞源摩天岭抢救伤员时,手指感染中毒医治无效,于同年11月12日晨逝世于唐县黄石口村,17日安葬于唐县军城南关晋察冀烈士陵园,1953年迁葬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迁葬
随着电视剧《诺尔曼·白求恩》的热播,人们再次对白求恩的伟大人格赞叹不已,对他的英年早逝无比惋惜。回想白求恩死后的哀荣,人们在悲痛中稍可感到一点慰藉,也以此告慰白求恩在天之灵。
白求恩捐躯太行后,中国共产党和广大军民怀着不尽哀思和高度崇敬,四次对他的遗体进行隆重的安葬、迁葬。1939年11月12日5时12分,白求恩在河北唐县黄石口村逝世。上午10时,交通队将白求恩遗体化装成重伤员,抬着担架出发,急走五天,转移到了于家寨。11月16日,晋察冀边区司令员聂荣臻含着泪给白求恩入殓,净身整容,红绸裹体,外穿八路军新军装,用上好的柏木做寿材,埋葬于村南狼山沟口。为了防止敌人破坏,边区军民将墓地犁平不留坟头。三天后日寇果来扫荡,没有发现墓地。
11月23日,中共中央和朱德、彭德怀,向白求恩远在加拿大的家属发了唁电。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了追悼白求恩大会,再次向白求恩家属发了慰问电。
王稼祥、陈云讲话,毛泽东送了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12月21日,毛泽东又以沉痛的哀思写了后来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一文。
白求恩入葬18天后,晋察冀边区又把白求恩的棺木小心起出,抬到唐县军城南关的古阅兵场葬于西北角高坡上。在1940年1月5日举行了万人参加的追悼并迁葬大会,聂荣臻主持并宣读祭文说:
“呜呼!……君不辞劳,万里长征,深入敌后,赞助吾军。寒衣土布之服,饥餐粗粝之粮,救死枪林之下,扶死炮火之场……为君执绋,送葬军城,临穴涕泣,不知所云。”
5个多月后,晋察冀军区又决定在古阅兵场中心修建一座规模宏大的陵墓,特地到太原以一斤白面换一斤水泥搞来水泥,历时4个月建成。地下墓室安放棺木,地面是五角星墓座,正中竖一地球模型,周边刻着中共中央、聂荣臻、吕正操、舒同的题词。墓前碑刻着白求恩传略,前面假山上耸立着2米高的白求恩汉白玉雕像。大门柱两旁刻着挽联:“精神长留国际,功德永垂中华”,左侧石碑上刻着中共中央的悼词,右侧石碑上刻着祭文。1940年6月21日,聂荣臻为雕像揭幕,一万多军民参加了第二次迁葬典礼。这座陵园,是战争年代晋察冀边区最高规格的建筑。后来日寇在1942年“5·1”扫荡时将墓炸毁。
1953年3月17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决定,将白求恩灵柩第三次迁葬到了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喷泉西侧。1970年6月,又将墓体移到中央位置并扩大,花岗岩墓身,以汉白玉立两碑,北侧以中、英文镌刻白求恩传略,南侧刻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中的一段文字。1977年7月,在墓前又重塑了3米高的白求恩雕像。同时,中国人民还以多种方式表达了对白求恩的缅怀。
早在第一次迁葬时,聂荣臻就宣布:把白求恩在唐县牛眼沟村创立的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易名为白求恩学校,后来发展成白求恩医科大学,建国后改称第一军医大学,1978年又恢复白求恩医科大学校名(在长春)。同时,将白求恩在五台县松岩口村创建的边区模范医院易名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后来发展成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在石家庄)。同时,在唐县、白求恩医院等地建立了白求恩纪念馆,多次举办白求恩事迹展览,命名、表彰“白求恩式医生”、“白求恩式护士”。
我们要告慰白求恩在天之灵:白求恩,你成了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白求恩精神,哺育着一代又一代高尚英雄的成长。
纪念
在加拿大,人们也在纪念白求恩。
就在毛泽东发表《纪念白求恩》的同一天,在白求恩工作过的蒙特利尔市,白求恩的100多位同事和亲朋举行了追悼会
1952年,加拿大出版了《手术刀就是武器:白求恩传》。作者泰德·阿兰比白求恩小26岁,他用了10年时间写“父亲般的”朋友白求恩的传记,并始终和白求恩的前妻弗朗西斯保持联系。弗朗西斯在白求恩来中国后回到苏格兰家中,因精神刺激住进疗养院,于上世纪50年代去世。作者阿兰特意给他的儿子起名为“诺尔曼·白求恩·阿兰”,表示对白求恩的尊敬和纪念。
1970年中、加建交后,两国往来日益增多。这年6月,加拿大的第一个正式友好访华团,专程到石家庄拜谒了白求恩陵墓。
1972年,加拿大政府宣布:白求恩是一位“具有历史意义的加拿大人”,把白求恩作为加拿大的名人并以此为荣。
1974年,白求恩的三个侄女应我国驻加大使邀请来华访问,专程到石家庄白求恩墓前扫墓,种下几株绿树寄托思念。
1976年3月,加拿大政府买下雷文赫斯特镇白求恩出生的小楼,拨款委托国家公园委员会筹办白求恩纪念馆,油灯、烤炉、家具都按1890年白求恩出生时的原样复制。小镇各界市民又捐资320万加元,在镇中心广场塑造了高大的白求恩铜像,身穿八路军军装,脚踏草鞋,正迈向前方,加拿大总督亲自揭幕。这个小镇,成了加拿大的“国宝”、旅游胜地。
1977年,加拿大拍摄了英文电影《白求恩》。1981年,加拿大出版了简·尤恩的自传《在中国当护士》。她的父亲是加拿大共产党早期领袖之一,她毕业于温尼伯医学院护士学校,1933年至1937年间在中国山东传教,会讲一口流利的汉语。1938年1月,26岁的她和白求恩一起来华,是美加援华三人医疗队中的护士和翻译,随白求恩活跃在武汉、延安和晋察冀边区,为八路军的医疗护理事业作出了出色贡献,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亲切接见。后来,当人们访问她,谈起她和白求恩在中国工作的经历时,她总是兴奋地说:“在中国的这一段时期,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像中国那样使我兴奋而激动。”
8月,加拿大一位女学生露易斯来中国旅行,行前正在加拿大的中国访问学者、北京一所军校的教员齐明用汉字在她旅行包正面写下了“我来自白求恩的故乡”9个字。从中国回国后,她激动地告诉齐明说:“这几个字简直胜过护照!不管是在机场、宾馆,还是火车上,人们只要一看到包上的字,立刻投来友好的目光,饭馆老板甚至不肯收我的饭钱!”
我们还要告慰白求恩在天之灵:白求恩,你成了中加两国人民心中共同的丰碑,中加人民友谊的桥梁。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24 16:32
目录
概述
白求恩介绍
迁葬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