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讲
中国古老的学术研讨方式
“会讲”是中国古老的学术研讨方式。中国的私学传统从老子,一直到墨子,都延袭“会讲”的传统。学术同仁们聚在一间大的房子,谁的学问好,大家就来向他学习,这就是“会讲”。
历史渊源
到宋代这种形式成为中国文化创新和发展的主要形式,最为著名的是岳麓书院朱熹张轼的“朱张会讲”。他们两个人和学生们讨论,他们的会讲不单纯是老师讲,而是讨论。通过讨论、辩论,来不断提高。南宋讲学的风潮兴盛,开创了中国思想解放的新中代,理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新儒家形成。
公元1167年农历九月初八开始的两个半月时间里,朱熹来到潭州(长沙)岳麓书院讲学交流。在张栻的岳麓书院里,朱熹与张栻两位大师以“会讲”方式,当众辩论《中庸》之义。讲堂上并排摆着两把太师椅,听讲的学子你赞成谁家的观点,就站入哪位大师面前的阵营。随着会讲热烈而睿智地展开,学子们左右逢源,茅塞频开。两位大师辩论到紧要处,曾连续三昼夜不辍。各地的学子们得到消息,纷纷骑着快马从四面八方赶来听讲。路上的人流络绎不绝,讲堂内围得水泄不通,盛况空前,饮马池的水一下就被马喝光了。
公元1175年农历六月初,以朱熹、陆九渊为首的理学两大学派在江西铅山的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规模盛大、最重要的学术大辩论。在整整3天中,学术气氛相当紧张。争论的焦点是关于认识论、世界观问题。理学各派的弟子及闽、浙、赣学者多人齐聚鹅湖,上台辩论的虽然只有朱熹和陆九渊兄弟,但是辩论会如风雷鼓荡,台前台后两派争论十分激昂,最后谁也没有把谁辩倒。五年之后,陆九渊回访朱熹和他驰名全国的“白鹿洞书院”。朱熹特请陆九渊为书院师生讲学。陆九渊精彩的讲学,让听者无不动容,后来这个演讲也被作为白鹿洞书院的一个讲义……
近代发展
当代新儒家复兴,主要也是采用“会讲”的形式。2004年蒋庆邀请陈明、盛洪、康晓光在阳明精舍举办新中国建国后的首次儒学会讲,同年,陈明在北京举办有自由派、保守派、新左派众多学者共同出席的《原道》十周年学术会议,成为当年各界关注的事件。2004年因蒋庆主编的儒家经典儿童诵本出版,引发了一场“读经大讨论”。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反对声浪纷至沓来,新儒家挺身而出仗义执言,与反对者进行激辩,引发了一场“国学大讨论”。康晓光于2006、2007两年连续在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身穿儒服率众举办民间祭孔仪式,王达三在2006发起了两个倡议书,一个是建议政府把教师节改在孔子诞辰日,这个倡议书得到了各界各派众多学者的连署支持,另一个是呼吁中国人不要过西方耶诞节,这俱使得举国哗然,海外侧目。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02-01 13:21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