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躄鱼
躄鱼科躄鱼属动物
白斑躄鱼,学名:Antennarius pictus (Shaw, 1794),又名五脚虎,为躄鱼科躄鱼属下的一个物种。世界分布为印度至太平洋 。
概况
命名者:(Shaw, 1794)
俗名:五脚虎
英文俗名:Painted frogfish;Painted angler;Devil fish
是否有毒鱼类:否
经济型鱼类:否
食用鱼类:否
观赏鱼类:是
同种异名:
Antennarius chironectes,
Antennarius horridus,
Antennarius leprosus,
Antennarius oligospilos,
Antennarius polyophthalmus,
Chironectes leprosus,
Chironectes verus,
Lophiocharon horridus,
Lophius chironectes,
Lophius histrio,
Lophius pictus,
Lophius variegatus
分布
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西起非洲东岸、红海,东至夏威夷及社会群岛;东大西洋区。台湾澎湖东沙海域有产。
深度
水深0至75米。
特征
体侧扁,卵圆形,腹部膨大,尾柄明显。头高大,头背缘陡斜。吻短。眼小。口裂大,下颌突出;上下颌、锄骨及腭骨均具齿。鳃孔小。体表粗糙,被双叉小棘。颏部无肉质小突起。背鳍硬棘具3棘,第I硬棘特化为吻触手,其长约长于第II硬棘1-2倍,末端具钓饵(Esca),呈叶形皮瓣,上有许多细丝状突起,第II硬棘后之鳍膜仅棘之下半部与头皮相连,第III硬棘高大,末端弯向后方;第二背鳍长,具软条11-12;臀鳍具软条6-7;腹鳍显然短于胸鳍;尾鳍圆形。体色多变,浅橘红色至黑色皆有,体侧具若干深色圆斑。背鳍、腹部、尾鳍及臀部具多个有澹缘之黑色眼状斑。
生态
浅海珊湖礁区底栖鱼类,栖息深度在0-75米间,但一般皆发现于16米内。
利用吻触手顶端的衍生物-钓饵(Esca)及配合极具保护色作用的身体,可吸引别种小鱼来觅食,然后出其不意地予以吞食。
所产之卵。形成丝状团状,具有漂浮力。
渔业利用
鱼体小型,除学术研究外,不具食用价值。或有人将其展示供人观赏
参考资料
白斑躄鱼.鱼类资料库 .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3 15:05
目录
概述
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