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鲁明(1915—2003),原名王寿祺,1915年生于,
厚街大塘村。1935年夏在
东莞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青年同盟,当选为
东莞中学学生自治会主席。同年冬,发动全校学生响应和支援北平
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并成立东莞中学学生救国会,当选为主席。1936年10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2003年在北京逝世。
生平概述
1946年至1947年调
香港地下组织从事党务工作。1948年4月任中共江南地委书记及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政治委员。1949年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初期,任中共东江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53年调粤东区党委,先后任城工部副部长、工业部长、区党委副书记等职。1956年调
外交部工作,先后任外交部机关党委书记,驻
罗马尼亚大使馆、
阿尔巴尼亚大使馆政务
参赞,驻
瑞典王国大使馆
特命全权大使等。回国后,在国际问题研究所工作。1980年任国务院港澳功公室副主任。1983年任国务院港澳办公室顾问。2003年在北京逝世。
人物履历
早年经历
王鲁明(1915-2003),原名王寿祺,
东莞厚街大塘村人,1930年入读
东莞中学(时称东莞县立中学)初一年级。由于严重的民族危机,王鲁明青少年时期就追求思想进步,积极投身革命运动。1933年夏,王鲁明、
张士怡等人以中山公园之秀园(今
东莞人民公园钵山北麓)为聚集青年的场所,发动知识青年学习进步书籍,开展进步活动。在
东莞中学图书馆管理员
王士钊组织下,以
东莞中学图书馆为阵地,发动学生学习社会科学,在学生中组织“世界知识读书会”、“新生活读书会”、“读书生活读书会”等,一起学习《社会科学概论》等书刊,讨论时事、学习
世界语。
1934年,王鲁明与
张如、
王士钊、卢仲等编印刊物《农村战线》,自编、自写、自印两期100份印数,印后还自己掏钱寄到东莞所有小学。刊物内容是宣传抗日,反对内战,介绍社会科学知识,号召农民抗租、抗税等内容。刊物出版后被举报到教育局,说是
共产党活动,是
共产党刊物,国民党反动当局便发出通知要缉拿王鲁明等人。王鲁明等人还准备出第三、第四期,用杂志报道把这个消息散发全县,以抗议国民党反动当局的逮捕。
东莞中学正在酝酿的革命活动,正面临被压抑的时候,中国青年同盟(后改称为中国青年抗日同盟,简称中青)组织者王均予发现了东莞中学的活动情况,便通过在
广州读书的莞籍学生陈健联系上了
东莞中学进步青年。
1935年7月,进步青年
张如、
王士钊、
卢仲夫加入中青。8月,中青东莞分盟在秀园建立,发展了王鲁明等进步青年,并在
东莞中学等地建立了中青小组。中青东莞分盟以东莞中学为主要阵地,以中青成员为骨干,主要活动包括组织青年举报各种读书会,学习时事、学习
社会科学和
世界语;组织歌咏团、剧社等文艺团体,宣传抗日救亡。
中青东莞分盟的建立和活动,团结教育了东莞广大的革命青年,推动了东莞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为东莞党组织的恢复和重建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当时
东莞中学学生有思想观点的分歧,一派以王鲁明为代表,他们当中有
麦祖荫、王炎、邓崇楷、何启明、张联、黄庄平等骨干,坚持抗日救亡运动;一派是以李觉清、吴寿颐为代表,他们主张“读书救国”,为当局所利用。王鲁明加入“中青”后,在“中青”的领导下开展学运工作,成立了以“中青”为基础的
东莞中学学生自治会,当选为莞中自治会主席,至此,
东莞中学学生自治会成为
东莞中学学生运动的坚实阵地。
1935年12月9日,北平爱国学生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喊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爆发了
“一二·九”运动。消息传到东莞,东莞的抗日救亡运动也广泛深入地开展,
东莞中学学生马上行动起来。学生会主席王鲁明组织发动了全校学生400多人,于12月16日那天停课上街示威游行,高喊“停止内战,统一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在同学抗日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学生会乘胜前进,在游行示威后,召开了大会,成立学生救国会,王鲁明被选举为学生救国会主席继续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组织宣传队下乡宣传抗日,揭露蒋介石国民党不抵抗、打内战的勾当,提出“一致对外”的要求。这些爱国活动,吹响了东莞抗日救亡的号角,对青年学生起到很大的鼓舞作用,东莞抗日救亡运动涌现了高潮。
1936年10月,王鲁明光荣地成为了一名
中国共产党党员。12月,
“西安事变”的消息传到东莞中学,陈富根、
黎崇勋和卢希贤三位同学,听到
蒋介石被扣,连夜写传单、标语,在半夜里,用鸡蛋白贴出了“西安事变是中国新生的日子”“公审独夫民贼
蒋介石”等标语,有的还贴在莞中礼堂门口。学生会主席王鲁明受牵连被当局拘捕收审,特支书记
王启光鼎力营救,发动社会人士和东莞中学学生对国民党当局施加压力,营救获释后王鲁明转入地下秘密工作。
战争年代
1938年10月侵华日寇在华南登陆后,王鲁明从
广州回到
东莞,参与
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工作,12月常备壮丁队与模范壮丁队在
清溪苦草洞集中整训和县委改组后,于1939年初任东莞县委宣传部长。1940年夏任
惠阳县委宣传部长。1942年夏任惠中片特派员。1944年至1945年在中共广东省临时工委、广东区党委任干事。
解放战争时期,王鲁明于1946年至1947年调
香港地下组织从事党务工作,1948年3月任东江江南地委书记、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政委,1949年江南支队编为
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他仍任支队政委。
在革命战争年代,王鲁明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开展对敌斗争,忘我工作,为中华民族解放和新中国成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建国以来
新中国成立后,王鲁明长期奋斗在外交战线上,历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
阿尔巴尼亚大使馆政务
参赞、驻
瑞典王国特命全权大使,在外交事务中时刻以国家利益为重,作风朴实,同群众打成一片,充分表现出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崇高品德。
归国后,王鲁明为坚决贯彻
“一国两制”的方针,维护港澳的繁荣稳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1980年6月任国务院港澳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1983年任国务院港澳办公室顾问。1987年离休以后,仍然十分关心国家大事,作为中央观礼团成员参加了1997年香港回归庆典和1999年澳门回归庆典活动。1988年回
东莞定居,享受老红军待遇和
正部级医疗待遇。2003年9月1日在
北京逝世,享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