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运(1049年—1094年),
高丽王朝第13任君主(1083年—1094年在位)。初名蒸、祁(一作祈),
字继天,是
高丽文宗之次子、
高丽顺宗之胞弟。他早年受封国原侯、国原公,顺宗死后继承王位,守成十年,保持了太平盛世的局面。死后
庙号宣宗,
谥号思孝,葬于仁陵。他也是
朝鲜半岛历史上见于记载的第一位词人。
重熙十八年(1049年)九月十日,
高丽文宗的嫔妃延德宫妃李氏继生育元子王烋后又诞一子,文宗赐名为“蒸”。清宁二年(1056年)三月,王蒸被封为国原侯。咸雍二年(1066年)改名为“祁”(一作祈),数年后晋爵为国原公,封
尚书令,又改名为“运”。大康九年(1083年)七月十八日,文宗薨逝,他的胞兄太子
王勋(即王烋)继位,是为顺宗。顺宗继位不到三个月就病重,却没有子嗣,乃于同年十月十二日加封王运为守太师兼中书令,食实封一千户,被视为立王运为接班人的信号。十一天后,顺宗薨逝,遗诏传位于王运。王运乃穿上
衮冕,在宣政殿即位受贺,两年后
辽道宗遣使册封王运为
高丽国王,并加封
特进、
检校太师兼
中书令、
上柱国、食邑一万户食实封一千户。
王运是一位典型的守成之君,他统治的十余年间基本延续着文宗时期的太平盛世,他在位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围绕
鸭绿江榷场问题与
辽朝的争端。辽朝一直试图在鸭绿江设置辽丽两国相互交易的榷场,但高丽的态度是只要辽朝不退出
保州(今朝鲜义州)等城,就不同意开设榷场。王运即位后,榷场之议再次被辽提起,王运乃于大安二年(1086年)五月利用谢辽册命的机会,派尚书右丞韩莹出使辽朝,请求辽朝勿设榷场,此后屡屡遣使告奏,同时又采取各种措施强化武备边防,到大安四年(1088年)十一月终于换取了辽朝放弃设置榷场的承诺。
王运在位时保持父王文宗时恢复的对宋邦交,三次遣使
宋朝,带回了《华严经部》、《
文苑英华》等书籍,宋朝也派了两次使节来高丽。另一件值得注目的事是他的胞弟大觉国师
义天(王煦)赴宋求法。义天早有赴宋之志,但文宗及王运都不予同意,于是义天在大安元年(1085年)四月跟着宋朝商船偷渡宋朝,在王运的请求下于一年后被宋朝要求回国,王运奉
仁睿太后亲出奉恩寺,以极高规格的礼节迎接义天。义天回国后带来释典及经书一千卷,在兴王寺设教藏都监,刊印购买的
佛教典籍,极大丰富了高丽的
佛教文化。
大安十年(1094年)五月初二,王运薨于延英殿内寝。死后
庙号宣宗,
谥号思孝,葬于仁陵,后累加谥为“宽仁显顺安成思孝大王”。
《
高丽史》记载了宣宗王运三次赋诗,其中两次所作诗歌已亡佚,有一篇《古风》只残存末尾数句:“药效得否何敢虑,浮生有始岂无终?唯应愿切修诸善,净域超升礼梵雄。”此外他在大安五年(1089年)天元节(国王生日)宴请贺寿辽使时,填了一首《
贺圣朝》(实为《贺圣朝影》的简写),这是见于记载的朝鲜半岛第一首词,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