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谦祥,男,1948年2月出生于
天津市武清区城关镇大桃园,中国相声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中国煤矿文工团曲艺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
北京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1960年入
北京市
曲艺团学艺。1984年师承相声巨匠
马季,长期与
捧哏名家
李增瑞合作。任
中国煤矿文工团曲艺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
北京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他的基本功扎实,说唱俱佳,感情充沛,格调清新、诙谐、富于
艺术魅力。他的主要作品有《风灾》《驯马专家》《叔嫂情》《方言外语》《换包装》等。
王谦祥的父亲曾与北京戏曲界、曲艺界的几位名演员都有较深的交情,并且也是一位京剧迷、曲艺迷。王谦祥幼年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爱说爱唱,他的摹仿能力很强,听到的就能记下来。上世纪50年代,王谦祥随父母住在
内蒙古自治区
包头市,那时,他父亲写了两段相声,内容是歌颂“
草原钢城”包头,父子俩同台演出,他父亲给他捧哏,很得听众的赞赏,曾多次获奖。1960年夏,年仅12岁的王谦祥从包头来到北京,考入北京曲艺团学员班,与
李增瑞一起学习相声。由于他聪明伶俐,在艺术上进展很快,说、学、逗、唱四门功课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后来又学会了快板、
山东快书等和相声相近的兄弟曲种。他表演的《叔嫂情》《戏与歌》《换包装》等相声,风趣而不油滑,幽默而不喧闹,表演内在、含蓄,有收有纵。 王谦祥在台上、台下都很有“人缘”,一张幽默、风趣的笑险,让人倍感亲切。演出时,他和
老搭档李增瑞互为映衬,相得益彰。2003年在
澳大利亚和
新西兰演出时,他们合作演出的《方言外语》,即用
中国方言讲英语,受到外国驻澳大使、领事们的欢迎,美国驻澳大使握住他的手连连称赞:“你讲的英语太好了,到我们国家最高学府去教英语好了。”有播种就有收获。王谦祥凭着天分和自己的勤奋努力,在艺术事业上结出丰硕果实。他先后荣获
文化部全国曲艺节目调演表演一等奖、北京国庆40周年征文比赛创作、表演双一等奖、文化部“金狮杯”表演一等奖、文化部第九届“
文华奖”表演奖。
当问起今后的打算时,王谦祥深情地说:“2000年,
武清撤县建区时,曾到家乡演出过。今后,我想与
李增瑞老师一起,准备再搞一场专题晚会奉献给大家,如果
有机会首先奉献给家乡的父老乡亲。”当提及对相声的看法时,王谦祥引用了喜剧大师卓别林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没有笑的一天是浪费的一天。”
谈起
家乡的变化时,他更是滔滔不绝:“家乡的变化今非昔比啊!每次路过武清,看到鳞次栉比的住宅楼、崛起的
武清开发区、四通八达的
公路网,哪怕是家乡一个微小的变化,我都会从心底里高兴,特殊的乡情便油然而生。我祝愿今后的武清会更加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祝父老乡亲生活幸福。”
2018年10月12日,《首届中国相声小品大赛》颁奖晚会在
中央电视台CCTV-3
综艺频道举行。
刘俊杰、王谦祥以相声《新卖布头》 摘得最佳相声
艺术指导奖。
喜欢
相声艺术的人都知道,王谦祥和
李增瑞是舞台上的一对黄金搭档。说起他们的“结合”,王谦祥津津乐道“增瑞比我大一岁,我们的结合是‘包办’的。当年学艺时,老师说我俩结
对子合适,我们也就服从了老师的安排。从1960年到现在,我们的合作已经整整40年了。”这是相声界相伴时间最长的“黄金搭档”。
经过6年的刻苦学艺,王谦祥、
李增瑞出师了。可刚刚上台表演,就赶上了“文化大革命”。相声艺术被打入冷宫,王谦祥和李增瑞只能顺应形势,在一些“革命宣传”活动中唱歌、跳舞,一干就是8年。虽然远离了本行,但这倒也使他们接触了不同的艺术门类,充实了表现形式,艺术水平得以全面提高。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王谦祥、李增瑞才算是正式开始登台演出。十几年的荒废,使他们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他们全身心地投入了创作。每年都要创作十二三个节目。就是到了相声进入低谷的今天,王谦祥和李增瑞还是坚持每年出四五个精品段子献给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