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珪(570年~639年或638年),字叔玠,扶风
郿县(今陕西省眉县)人,另说祁县人,唐初四大名相之一,南梁尚书令
王僧辩之孙。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王珪年轻时性情淡雅,志向深沉,不重名利,从不随便交结朋友,深受叔父王頍的赞赏。593年(开皇十三年),王珪被召入
秘书内省,授为
太常治礼郎,参与校定图书典籍。
仁寿四年(604年),
王頍随汉王
杨谅起兵反对
隋炀帝,兵败被杀。王珪是王頍之侄,按律应当
连坐。他逃到
终南山中,隐居十余年。
投奔唐朝
大业十三年(617年),
李渊攻入关中,拥立代王
杨侑为帝,进封唐王,册长子李建成为世子。王珪得到丞相司录
李纲的举荐,出任世子府谘议
参军。
唐高祖
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受禅称帝,建立唐朝,是为
唐高祖,册封李建成为皇太子。王珪被任命为太子
中舍人,后改任太子
中允,深受李建成器重。
武德七年(624年),
庆州刺史
杨文干兵变,李建成与秦王
李世民的矛盾加剧。唐高祖认为:王珪未能劝导太子,致使其兄弟失和,将他流放巂州(今四川省西昌市)。
累职拜相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李建成,立为皇太子,不久继位,是为
唐太宗。王珪与魏征一同召回朝中,出任谏议大夫。同年十月,唐太宗追封李建成为息王,以礼改葬,王珪与
魏征等原
东宫属官一同前去送葬。
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对群臣道:“只有君臣相得,天下才能太平。
汉高祖以武功取天下,能够传国久远,就是因任用贤臣之故。我虽然不算圣明,也希望你们能直言劝谏,使天下安定。”王珪进言道:“陛下若能
广开言路,纳取谏言,臣必竭尽心力。”唐太宗遂准许
谏官同宰相一同入宫议政。当时,王珪多次进谏,深受太宗信任,改任黄门侍郎,兼太子
右庶子,赐爵永宁
县男。同年八月,王珪请侍中
高士廉向唐太宗呈递密奏。高士廉却将密奏扣下,因此获罪被贬。贞观二年(628年),王珪以接替高士廉,代理侍中之职,并进爵永宁
郡公。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正式任命王珪为侍中。
教导魏王
贞观七年(633年),王珪因泄露
禁中密语,被贬为
同州刺史。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又召王珪回朝,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并命他参与修定《
五礼》。
贞观十一年(637年),王珪兼任魏王老师,负责教导魏王
李泰。他以老师自居,坦然接受李泰的拜礼。当时,李泰请教忠孝之事,王珪道:“皇帝是你的君主,侍奉他要竭尽忠诚;皇帝又是你的父亲,侍奉他要竭尽孝心。尽忠尽孝可以树立自己,可以成就美名。汉东平王
刘苍曾说:‘为善最乐’,希望你记住这话。”唐太宗得知后,高兴地道:“李泰可以不犯过失了。”
贞观十二年(638年),王珪上奏道:“三品以上官员遇见
亲王都要下车行礼,这不符合礼仪。”唐太宗不高兴的道:“你们为彰显尊贵,便轻视皇子吗?”王珪与魏征极力劝谏,唐太宗遂听从王珪的建议,削减诸王权势。
病逝
贞观十三年(639年),王珪得病。唐太宗命女儿
南平公主(王珪儿媳)前去探视,又命民部尚书
唐俭为他调理药剂饮食。不久,王珪病逝,享年六十九岁。唐太宗素服举哀,并命李泰率百官送葬,追赠他为
吏部尚书,赐谥号为懿。
轶事典故
结交房杜
王珪隐居终南山时,与
房玄龄、
杜如晦交好。一次,母亲李氏道:“你将来定会显贵,但不知道跟你交往的都是什么人,你把他们约来看看。”恰好房玄龄等人前来拜访。李氏暗中观察后大吃一惊,命人备办酒食,并对王珪道:“这两人都有宰相之才,你能与他们交往,将来必定显贵。”
谏出美人
庐江王
李瑗谋反被杀后,其
姬妾被籍没入宫。后来,
唐太宗指着这个姬妾对王珪道:“李瑗杀了她的丈夫,又纳她为妾。”王珪问道:“陛下认为李瑗所为对还是不对?”唐太宗道:“杀死他人又娶其妻,你怎么还问对错呢?”王珪答道:“陛下知道李瑗灭亡的原因,却把他的妾留在身边,陛下实质上还是认为李瑗所为是对的。”唐太宗醒悟,命将这个美人放出宫去。
臣不负君
太常少卿祖孝孙奉命教授宫人音乐,不称太宗心意,受到责怪。王珪与
温彦博谏道:“孝孙乃是高雅之士,您让他去教宫女,进而又责怪于他,臣认为与礼不和。”唐太宗大怒:“朕将你们视为心腹,你们就应竭忠对我,现在却附顺臣下欺罔君上,难道是为
祖孝孙说情吗?”温彦博急忙谢罪。王珪仍道:“陛下以忠直责怪我,难道我现在说的话含有私心吗!这是陛下有负于我,并不是我有负于陛下!”太宗默然。
品评宰相
王珪拜相后,与
房玄龄、
李靖、
温彦博、
戴胄、魏征等人一同辅理朝政。一次,唐太宗对王珪道:“你可对房玄龄等人加以品评,并说说自己同他们比较谁更贤能?”王珪答道:“勤勤恳恳地报效国家,尽心竭力无所保留,我不如房玄龄;文武双全,出征可以为将,入朝可以拜相,我不如李靖;陈事进言详尽明白,上传下达忠实公正,我不如温彦博;解决繁重的困难,妥善处理各种问题,我不如戴胄;以
谏诤为己任,希望皇帝跟
尧舜一样圣明,我不如魏征。说到辨别清浊,疾恶奖善,我与他们相比,倒是略有长处。”太宗深表赞同,房玄龄等人也认为评价非常准确。
公主下拜
唐初公主下嫁,不行拜见公婆之礼。南平公主下嫁王珪之子后,王珪道:“如今皇帝圣明,行为举止都遵循礼制。我接受公主拜见,不是为自身荣耀,而是要显示朝廷的美德。”他和妻子端坐于上,让公主行拜礼。从此,公主下嫁,若公婆尚在,都要行妇礼。
人物评价
吴兢:太宗皇帝好悦至言,时有
魏徵、王珪、
虞世南、
李大亮、
岑文本、
刘洎、
马周、
褚遂良、
杜正伦、
高季辅,咸以切谏,引居要职。
常衮:武德贞观之间,有若魏徵、王珪、
李靖、
李勣、
房玄龄、
杜如晦等,扶翼大运,勤劳王家,尊主庇人,匪躬致命,咸有一德,格於皇天,缅然长怀,风烈犹在。
权德舆:我太宗文皇帝之有天下也,魏徵、王珪等危言正词,上裨大化,无疆之祚,实兆于斯。
李绛:昔太宗之理天下也,房玄龄、杜如晦辅相圣德,魏徵、王珪规谏阙失,有
温彦博、
戴胄以弥缝政事,有李靖、李勣训整
戎旅,故
夷狄畏服,寰宇大安。
刘昫:王珪履正不回,忠谠无比,君臣时命,胥会于兹。《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叔玠有焉。
宋祁:“珪少孤且贫,人或馈遗,初无让。及贵,厚报之,虽已亡,必酬赡其家。性不苛察,临官务举纲维,去甚不可者,至仆妾亦不见喜愠。奉寡嫂,家事咨而后行。教抚孤侄,虽其子不过也。宗族匮乏,周恤之,薄于自奉。”
曾巩:“当房、杜之时,所与共事则
长孙无忌、
岑文本,主谏诤则
魏征、王珪,振纲维则
戴胄、
刘洎,持宪法则
张元素、
孙伏伽,用兵征伐则李勣、李靖,长民守土则李大亮。其余为卿大夫,各任其事,则
马周、
温彦博、
杜正伦、
张行成、
李纲、
虞世南、褚遂良之徒,不可胜数。”
后世地位
780年(
建中元年),王珪与房玄龄、杜如晦等三十七位宰臣被
唐德宗定为上等。
848年(
大中二年),王珪与戴胄、
岑文本等三十七位功臣被
唐宣宗图像凌烟阁。
个人作品
《
全唐诗》收录有王珪诗作二首:《
咏汉高祖》、《
咏淮阴侯》。
家庭成员
家世
乌丸王氏出自太原。
太原王氏出自离次子威,汉扬州刺史,九世孙霸,字儒仲,居太原晋阳,後汉连聘不至。乌丸王氏:霸长子殷,後汉中山太守,食邑祁县。四世孙寔,三子:允、隗、懋。懋,後汉侍中、幽州刺史。六世孙光,後魏并州刺史。生冏,度支尚书、护乌丸校尉、广阳侯, 因号「乌丸王氏」。生神念。北齐亡,徙家万年。
妻子
儿子
王敬直,王珪少子,尚唐太宗第三女
南平公主,封南城县男。
史籍记载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唐纪七》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二·唐纪八》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三·唐纪九》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四·唐纪十》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五·唐纪十一》
艺术形象
小说形象
明朝
话本小说《
大唐秦王词话》中,王珪原是魏国(即瓦岗)大臣,被迫降郑,拜
兵部侍郎。他与
裴行俨等十四位长随营将领投奔唐朝,被任命为太子中允,后为谏议大夫。
影视形象
墓葬纪念
根据《
太平寰宇记》记载,王珪墓在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南四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