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朱村
淄博市辛店街道办事处下辖村
淄博市辛店街道办事处王朱村由建国前的东、西、南三庄合并,连接为一个自然村。位于临淄城区南郊,东傍淄河,西邻齐鲁石化公司胜利炼油厂,南与南王镇南杨村接壤。该村是淄博市百强村之一,临淄区24家强村之一。
村庄概况
隶属临淄区辛店街道办事处管辖。全村辖区总面积400公顷,其中村庄、企业占地267公顷,耕地133公顷。
该村西傍群山,地处淄河冲积平原,地下水储量大,地势平坦,农业生产条件良好。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及各种蔬菜。辖区内林木覆盖率40%。
该村交通便利,辛(店) 泰(安)铁路纵贯南北,309国道紧连村路,辛化路穿境而过。
2000年,该村共有970户,总人口320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现有曹、朱、郗、秦、张、王、李、薛等37个姓氏,均为汉族。
1949年,该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仅1.5万元。1978年,达到37.5万元。2000年达2.5亿元,人均纯收入4300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8 0∶15,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总额2500万元,全村纯收入800万元。
村庄荣誉
该村是淄博市百强村之一,临淄区24家强村之一,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名列全区第三名。
1992年,被山东省政府授予“村镇建设明星村”称号,被淄博市政府授予“淄博市小康先进村”称号。
1995被市政府授予“尊师重教先进集体”“淄博市特色文化村” 称号。
1999年,被中共淄博市委授予“全市‘五好’村党支部”称号。
2000年,被中共淄博市委授予“全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村庄名人
朱传滨
(1923~2000) 1940年参军,在惠民地区做后勤工作,参加过淮海战役。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后分配到山东省人事部门任职,1953年调到东北,1954年起任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市长。1985年离休。2000年秋病逝。
朱靖宇
1925年生,原名朱传理,文史研究员。1946年在博山上学时参加革命,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后,在兖州等地文化部门任职。1960年调入北京鲁迅博物馆,1980年调入北京市文联,负责理论研究和评论工作。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等国家级报刊及各级地方报刊发表大量文章。1994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其专著《文史钩沉》 ,共编入文章390篇。离休后,为家乡写下珍贵村史资料几万字,受到乡亲称赞。
曹茂梅
1940年12月生,1956年参加工作,先后在临淄辛店粮所、青州市城关粮所工作。1967年-1983年任村会计。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2001年,先后任党支部书记、党总支书记、党委书记。1999年被评为高级经济师。现任临淄区辛店街道党工委委员、王朱村党委书记、山东天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1996年被评为淄博市优秀共产党员,1990年-2000年连续11年被评为临淄区优秀农村党支部(党委)书记,2001年被评为淄博市劳动模范、淄博市优秀乡镇企业厂长(经理)。
曹永庆
1941年6月出生, 1964年7月大学毕业, 197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 1年退休前, 任齐鲁石化公司史志办公室主任,山东省年鉴学会副秘书长。曾创办《石化工人报》(现为《齐鲁石化报》)并任总编。主编大型企业志《齐鲁石化志》(15 0万字),1995年荣获全国企业史志“银龙奖”。主编的大型企业年鉴《齐鲁石化年鉴》两卷(1990~1994卷,137万字;1995~1996卷,90万字) 均获山东省年鉴评比特别奖。 1995年~1997年连续3年获得山东省“年鉴工作突出贡献奖”。他领导的齐鲁石化公司史志办公室荣获“山东省史志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先后在全国及各级报刊发表论文及其他文章数百篇,有多篇获奖。
历史起源
宋朝立庄,清《益都县图志》载:临淄县第十都南高阳王二公置石狮子二座,至1294年(元三十一年),第六都王朱庄张汝舟造。初定居者有王、朱两姓,王朱应因此得名。后有曹氏、郗氏等迁此定居。
大事年表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自春至秋大旱,庄稼歉收,村内井水干涸,村民吃水困难。 农历七月二十三日下大雨,由上午9点一直下到黄昏,街道积水数尺,大部院墙倒塌,有300余间民房被泡倒,村外田地一片汪洋。
1928年,村内组织红枪会,联合周围村庄的红枪会,两次攻打临淄城。失败后,村内被县警备队放火烧毁民房上千间。
1945年秋,抗日战争胜利后,鲁中军区第四师进驻临淄。师长廖容标率师部驻北王朱。1946年春节,军民同庆,举行了盛大热烈的文艺表演活动。
1948年初夏,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在村西大虎山进行了两天两夜激烈战斗。敌军受到严重打击后狼狈逃窜。为报复,敌军向村中发射炮弹几百发,炸毁上百间民房。
1955年,随着合作化运动的兴起,村中组织起建国、五一、新华、胜利四个初级农业合作社。
1957年,村中成立第一届党支部,张敬先任支部书记。
1962年,第三生产队在二虎山南坡建起第一座石灰窑,随后大队和各生产队先后在附近建起十几座石灰窑,年产石灰几万吨,畅销东营等地。
1965年,胜利炼油厂开始筹建,该村先后让出土地3000多亩供齐鲁石化公司建设使用。
1987年起,对村庄进行全面改建,投资70多万元,拓宽街道,铺设沥青路面,搬迁近百户。王朱村面貌焕然一新。
1989年底, 与胜利炼油厂合作,投入450万元建设的胜利炭素厂一次试车成功。生产的锻烧石油焦,荣获“山东省星火计划铜牌奖”。
1990年秋,成立临淄齐珠实业总公司,对村内企业实行统一管理,促进了经济发展。
1992年,与胜利炼油厂等单位联建的胜利油品储运站投入运营。
1992年,村委办公楼建成投用。
1992年,该村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村镇建设明星村”称号。
1992年,投资300万元建设面积为2500平方米的三层教学楼。
1993年,建成市级小康先进村。
1994年,临淄齐珠实业总公司实行股份制,更名为淄博星海股份有限公司。
1994年秋,新建学校三层教学楼投入使用。
1994年,淄博星海股份有限公司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1000家最佳经济效益乡镇企业”称号。
1994年,王朱村跻身淄博市百强村。
1994年,第一栋五层村民住宅楼建成。
1995年,淄博星海股份有限公司荣获“全国1000家最大经营规模乡镇企业”称号,同年荣获“全国1000家最高利税总额乡镇企业”称号,总经理曹茂梅被荐为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中国乡镇企业家委员会常务理事。
1995年,王朱小学被评为市级规范化学校,王朱村被淄博市委、市政府授予“尊师重教先进单位”称号。
1996年5月,文化大院建成,面积为10000平方米,内建各种文体设施,并举行了全村春季运动会。
1996年,王朱村被评为市级特色文化村。
1997年6月至7月, 少雨,8月初受台风影响,连日大雨,有的树木被刮倒,局部电线被砸断。
1997年,撤销村党总支,组建村党委,曹茂梅任党委书记。
1997年,投资3000余万元的预焙阳极项目动工。
1997年,联谊小学并入王朱小学。
1997年,村里开始为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生活补助金(每人每年120元)。
1998年5月,创办《王朱村报》,4开4版,每周1期,每期800份,分发到户。
1998年秋,消失多年的王朱村集,因经济繁荣而重新复活,市面兴隆,买卖火爆。
1998年12月,胜利炭素厂举行十年厂庆,全国十几家铝厂派代表或来电祝贺。
1999年3月,炭素厂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的预焙阳极项目建成投产。
1999年12月,炭素厂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1999年,村内重新调整土地,与村民签订30年不变的承包合同。
1999年,投入100万元建成幼儿园。
1999年秋, 王朱新村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容水5万平方米的水上乐园挖土并开始砌石墙,面积为3万平方米的广场开始清基并填土铺平。
2000年,山东星海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山东天辰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投资500万元建成工业陶瓷厂。
2000年,山东天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工会,张恩泽任首届工会主席。
2001年4月,炭素厂第二座焙烧炉开建。
2001年8月,村中水上乐园及上面的桥、凉亭建成。村北路东建成建筑面积为644平方米的二层商业楼房。
2001年,王朱小学被省教委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2001年,村妇联成立,刘玉英任主席。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1949年前, 粮食亩产量最高100公斤。1955年先后办起了建国、五一、新华、胜利四个初级社,以后合并成立了高级社。1958年改称王朱大队,下辖14个生产小队。农田灌溉依靠人工挖井,购进抽水机提水。全村挖井、架电、修渠,投入了大量劳力, 改善了4000多亩平原地的灌溉条件,粮食亩产达到260公斤,被区里评为农业生产先进单位。
1970年-1977年, 投资4万多元,投工3万多个,整修方田生产路,大搞平原绿化林网。投入3万元打深井5眼,建配电室5处。修建水泥沙石渠道4000余米。投入6万元,购置农业机械,实现了机耕。引进玉米、小麦良种,提高了粮食产量,全村粮食总产达到100万公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村实行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1984年粮食单产600公斤,总产达到115万元公斤。之后村集体增购履带拖拉机4台,收割机5台,总投入达30万元,全村农业生产实现了耕、种、收、灌四统一。粮食亩产达到800公斤,总产160万公斤,每年向国家交售公粮15万公斤(定购粮)。
1990年以来, 该村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林果、蔬菜生产,建起冬暖式大棚10个,苹果园、葡萄园6个,黄瓜、西红柿、芸豆、茄子、辣椒等蔬菜四季上市,苹果等鲜果产量达4万公斤,经济作物的亩产值5200元。2000年,实现农业总收入300万元。
第二产业
工业:该村工业始于生产大队时期,当时建起两座小石灰窑,从业人员60名, 收入1.5万元,后因胜利炼油厂建设占地而无偿拆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84年以来,该村抓住机遇,加快发展。1985年与胜利炼油厂联营建起了加油站,投入40万元。1987年,与炼油厂联营建成临淄胜利炭素厂,投入450万元。1988年-1993年, 先后建成了临淄胜利油品储运站、化工厂、汽运公司、钢窗厂等12个企业。 1993年,年产值9000万元,利税850万元。1994年,经省政府批准,省工商局注册,成立了山东天辰股份有限公司(原山东星海集团),当时为临淄区首家村级股份制企业。2000年,村里又投入500万元,建成了工业陶瓷厂,年新增产值1000万元,新增利税150万元。2000年,全村企业职工达到1100名,实现企业产值1.5亿元,销售收入1.3亿元,利税2000万元。
建筑业: 1990年,投资360万元建立了建筑工程一公司、建筑工程二公司、安装工程公司、防腐保温工程公司。建安、防腐工程公司被确定为国家三级企业。2000年,建安业从业人员600人,实现总产值2000万元,年末固定资产总值1000万元,利税200万元。
近几年来,该村党委一班人利用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利时机,紧紧抓住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机遇,1997年-2000年,4年投入9000多万元,发展势头强劲。
第三产业
1950年,建立了王朱合作社,以后,又办了粉坊、磨坊、油坊、个体豆腐坊达12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该村在加快集体企业发展和增加村民收入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利用地处胜利炼油厂腹地的优势,在辛化路东侧千余米的繁华地段, 建起了商业楼房3栋,平房80多处,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宾馆、饭店、五金交电、土产杂品、日用百货门市部布满路东,承包商业房从事各类经营的业户达50户, 年收入达50万元。2000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00余人,实现总产值1250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1300万元,创利税200万元。
文教科技
建国前,群众文化科技知识缺乏,学龄儿童入学率仅有25%。建国后,逐步改善了办学条件。1957年投资5000元建起了王朱小学。1984年投资20万元,扩建小学,建起了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二层教学楼。1995年,随着学龄儿童增加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深入实施, 投资300万元建起了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的三层教学楼,配备了多媒体微机50台(套) ;投资100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幼儿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幼儿入园率100%。2000年,王朱小学成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在临淄区村级学校中尚属首家。1985年投资90万元建起了文化大院,配备了图书馆、灯光篮球场等文体设施。1996年成立了王朱村广播电视管理站,王朱村京剧团,中老年太极拳、太极剑表演队等。1998年创办了《王朱村报》,活跃了村民文化生活。1996年被评为“市级文化大院” “市级特色文化村”“市级体育先进村”。近年先后派100余人到市区党校、技工学校培训,有2人获高级职称,50人获中级职称,200人获初级职称。
村庄建设
建国前,村内街道狭窄,逢雨泥泞不堪,村民住房大多数为土石木结构, 人均居住面积4平方米。建国后以砖混结构为主建房。1984年,全村统一规划,实施旧房改造,开通南北中心街一条、东西街5条,硬化路面4万平方米,并逐步绿化美化, 安装路灯。有6名清洁工负责街道卫生。2000年人均住房面积50平方米。1992年投资80万元在村北建起了四层办公楼,1994~2000年,投资2080万元在村北二次规划区内建起了8栋330户村民住宅楼。
组织建设
1938年,该村23岁的张友东参加游击队,翌年任渤海军区海防大队队长(营级),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该村在外工作的第一名中共党员。1950~1 955年,村里有共产党员4名:王光彩、朱长贵、张敬先、朱传山,由上级驻村党员干部周天祥负责开展党内活动。1957年成立第一届村党支部,张敬先任书记;同年成立团支部,张恩泽任团支部书记。1984年,曹茂梅任支部书记。1992年成立党总支,曹茂梅任总支书记。1997年成立村党委,曹茂梅任党委书记。改革开放以来,村党委加强组织建设和党委自身建设,党员队伍不断扩大,至2000年党员总数发展到74名。村党委是临淄区三处村级党委之一。1990年,村党支部被淄博市委授予“淄博市先进党支部”称号;2000年,被授予“淄博市五好村党支部(党委)”称号。连续10年被临淄区授予“全区红旗党支部(党委)”称号。2000年,村党委下设商业、工业、农业三个党支部,20个党小组,党员总数74名。
1948年成立农救会,李民告、曹永祥先后担任农救会长。解放战争时期,村政权发动群众积极参军参战,组织民工参加过济南战役、淮海战役。1 955年建立四个初级社, 朱传珩、王光彩、张木先、秦文胜分别担任建国、兴华、五一、胜利四个初级社的社长。1956年成立高级社,由薛锡铸任社长。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设立王朱大队,薛锡铸任大队长。1968年成立王朱大队革命委员会,朱长念任主任。 1983年建立王朱村民委员会,设委员5人,朱传颜任主任,下设14个村民小组。2000年王朱村民委员会有5人组成,主任朱传颜,委员秦继安、张恩泽、徐广学、张吉平,民兵连长王光强,调解主任张恩泽,妇联主席刘玉英。1983年以来,村民委员会连年被评为临淄区模范村民委员会。1998年,村主任朱传颜被授予“淄博市模范村主任”称号。
人民生活
建国前,绝大多数村民过着食不饱肚、衣不遮体的生活,人均纯收入不足20元。 建国后,随着农村经济的逐年发展,1978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00元。1980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村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2000年人均纯收入4300元,人均年末存款余额达到15000元, 40%的村民住进了三室一厅的楼房;全村拥有个人机动车辆150辆、摩托车150辆。程控电话600部。彩色电视机860台,并全部实现有线电视信号入户。
集体福利
改革开放以来,集体经济逐年发展壮大,村民福利事业突飞猛进。70年代村民免费用上自来水;每度电村民自付0.3元,集体补助0.3元。鼓励村民拆旧房住楼房, 拆房补助一般每户8000元至1万元。自1990年以来,村集体为村民代交“三提五统费”,每年达26万元,并免除村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对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实行养老补助金制度,自1997年,每年发放补助金5万元至6万元。为村办企业职工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对几个困难户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村卫生所设有内科、外科,设有病床16张,村民小病不出村,大病能初诊,就医方便。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31 16:35
目录
概述
村庄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