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痴
原红十军团领导人
王如痴(1903~1935) ,又名王睿欧,王书铨,1903年1月16日生,衡永郴桂道祁阳县太和堂(今衡阳祁东太和堂镇)人,著名革命烈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工农红军著名战将和高级指挥员,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与领导人,开辟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历任红五军第八大队党代表、红六军军委常委兼红六军第二纵队政治委员、红三军第八师政治委员、红十三军政治委员、红一军团三十一师政委、红十一军政治委员、红十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红十九师(红七军团改编而成)师长、红十军团重要领导人等。
人物经历
1903年1月16日,王如痴出生于衡永郴桂道祁阳县太和堂(今衡阳祁东太和堂镇),幼读私塾,1916年到县城读书,1925年毕业于湖南省公立工业专门学校预科班高中部。1926年参加革命,同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党;随即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8年初,王如痴从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成回国,即受党组织派遣,赴井冈山红四军工作。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先后两次参加了保卫红色摇篮,反湘赣两省军阀对井冈山进行“会剿”的作战。
1929年冬,奔赴中央革命根据地,后又赴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从事武装斗争。历任红五军八大队党代表,红六军第二纵队和红三军第八师政治委员,红十三军、红十一军政治委员、红军十军军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10月参加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先后任十九师(红七军团改编而成)参谋长、师长。
1933年4月,王如痴调至闽浙赣省担任红十军军长兼政委。王如痴当即率领红十军二十八、二十九师,奔赴江西乐平县秧板马家,伏击敌军。击溃敌军1个营。在这次战斗中,王如痴亲临前沿阵地,指挥作战,不幸被敌弹击中脸颊,光荣负伤。
1933年6月,驻弋阳县城的国民党二十一师1个团,从东门出城,经碗港桥到横峰县坂上的杨家村(苏区)抢劫财物。王如痴得知情报后,一面马上命令弋阳县红军独立营在碗港桥山下埋伏,密切监视和牵制敌军。一面立即集合全军主力,疾驰出击。当敌军行进至弋阳县朱家坑田坊开阔地时,王如痴一声号令,枪炮齐鸣。经一小时战斗,敌军300多人被打死,800多人全部俯首就擒。缴枪数百余支,大获全胜。接着,王如痴率领全军向国民党军队的重要据点———江西省贵溪县库桥,发动猛攻,歼敌1个团,迫使其敌龟缩鳖潜,未敢轻举妄动。玉山县的樟村街,是个大镇子,是土豪劣绅的集中营,大批国民党地方靖卫团均蚁集驻扎于此,王如痴则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指挥红十军一口一口吃掉他们,把樟村街夺了回来,从而,开辟了玉山县新苏区。9月,王如痴又率领红十军主力奇袭到浙西,配合游击队,一举攻占开化县城,缴获一批武器装备,国民党官兵闻风而逃。接着,王如痴组织、指挥红军大刀阔斧地开展群众工作,有力地巩固和扩大了开化、婺源德兴苏区。在这三县党组织的密切配合下,随即在德兴、玉山县边界建立了杨塘特区,在婺源、坑头一带建立了婺源中心特区,在德兴、玉山、开化三县交界的龙头山,建立了化玉特区,对于牵制敌人和保卫中心根据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久,王如痴又率领红军挥戈西进,突然返回周坊,会同贵溪县独立营和区游击队,歼灭敌第四师、第二十一师各一部。随后攻克浦城江山等地,击溃敌军3个团。有力地保卫和扩建了闽浙赣省苏区,而且配合中央红军彻底粉碎蒋介石的第四次“围剿”,取得了重大胜利。
10月,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强烈要求,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调集一百万兵力,丧心病狂地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接着,敌以5个师又4个保安团的兵力,向闽浙赣根据地猛扑过来。红十军军长兼政治委员王如痴率领红十军坚决狙击敌第五十三师向周坊、富林地区的进击。经过两个月的作战,歼灭第五十三师大部。11月,“福建事变”后,王如痴挥戈转到闽浙赣根据地东部活动,遂在上饶罗桥、枫岭头地区歼区敌第八十师一部,缴获大批冬衣。接着,又在横峰姚盘山地区以伏击手段歼灭敌二十一师两个团,取得了可喜的战果。
1934年1月,王如痴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但正在这时,以王明
王如痴离开红十军后,胸怀大局,以革命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继续留在赣东北工作。6月,带领一个独立团,奔赴赣北,与赣北独立团合编为皖赣红军独立师,任师长。积极协同赣北党组织扩大红军,加强新苏区的建设。配合和支持中央红军继续开展反“围剿”的斗争。
1934年10月,寻淮洲率领红七军团作为北上抗日行遣队,艰苦转战到闽浙赣根据地德兴县重溪,与红十军会师。11月,根据中革军委命令,红七军团与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原七军团编为十九师,原红十军编为二十师,闽浙赣地方武装编为二十一师,闽浙赣地方武装编为二十一师。寻淮洲改任为十九师师长,王如痴改任十九师参谋长。
红十军团成立后,继续担任北上抗日先遣队任务。十九师作为红十军团主力,先遣前驱。王如痴袭击常山,攻占旌德,西逼芜湖,屡挫敌军。尔后,回师汤口,与军团机关会合。即遭七倍于己的敌军大举进犯。12月12日,军团决定,在黄山脚谭家桥围攻敌军。由于3个师行动不协调,战斗打成对峙。寻淮洲牺牲,王如痴接任师长。谭家桥战役的失利,使抗日先遣队陷入被动局面。面对强敌追击的险恶形势,红十军团决定,将部队掉头南下,返回闽浙赣苏区休整。1935年1月12日,方志敏率领先头部队进达浙江开化县的杨林地区,继而进入闽浙赣苏区的港头。当刘畴西、王如痴率领殿后的红十军团主力进入杨林时,即被抄捷径,星夜急驰赶来的敌浙江保安第二纵队,挡住了进入闽浙赣苏区的通道。接着,敌后续部队又迅速从四面赶来。一经激战,红十军团便被打成两段。前段800余人,脱离重围,转移到怀玉山陇首。后一段数千人,由王如痴、刘畴西率领,被阻截在化婺德地区,即在纵横不到15里的怀玉山的狭长山地,陷入敌四十九师、二十一旅、浙江保安师共14个团的重重包围之中。
时值元月,怀玉山区,雨雪纷飞,地冻天寒。红军战士,经两月的艰苦转战,伤亡不断增加,本已十分疲劳,现又被敌围困山林,饥寒交迫,经受着严峻的考验。王如痴心急火燎。他积极协同方志敏、刘畴西在怀玉山的东南山地和北部的冷水坑、玉峰、马峰等地,指挥部队,同敌军进行血战,欲图杀出一条血路,冲出重围。可是,终因敌军强大,炮火猛烈而被撤回。这时,方志敏、刘畴西决心潜回赣东北,重振旗鼓。并授命王如痴全权指挥队伍,留守山林,可是,终因敌军强大、炮火猛烈的轰击下,红军战士已被冲散分割,各自为战。开始,敌军因山高林密,搜索不便,还派飞机轮番轰炸;后来,敌人索性放火烧山,有的红军战士和伤病员被活活烧死。有的拒敌搜捕,则且战且退,被逼上山顶绝路,宁死不屈,舍身跳崖,表现出红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王如痴深深为红军兄弟这种无比悲壮的行为所感动。1月24日晚,王如痴几经组织发动,决心再次率领红军战士1000余人,乘黑夜偷袭敌军封锁线,力图强行突围。可是,又被敌警戒部队发觉击回。1月25日,敌二十一旅即派1团兵力,集中向怀玉山发起围攻和结队搜捕。王如痴即率领红军战士,一面向山顶撤退,一面开枪迎击。终因力量悬殊,子弹打尽,数日未食,精力疲竭。遭敌团团围住而被俘。接着刘畴西、方志敏亦未能回赣东北苏区,先后于德兴陇首村封锁线上被俘,三人同时被押往江西上饶监狱,后解南昌。1935年8月6日,王如痴和方志敏一起在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
他们在监狱里坚强不屈,大义凛然,在法庭上,他们多次怒斥敌法官,使敌法官哑然失色。同时,三人严格保守党的秘密,没有讲出一点敌人所需要的东西。1935年8月6日,王如痴与方志敏、刘畴西一道在南昌下沙窝被杀害。
生平事迹
王如痴一生身经百战,作战英勇,屡建奇功,终身未婚。
1903年1月16日出生于衡永郴桂道祁阳太和堂(今衡阳祁东太和堂镇),幼读私塾,后入祁阳县城读小学和初中。1923年,考入湖南省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后改湖南大学)预科班高中部,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
1926年,高中毕业,投笔从戎,于同年秋加入征战湖南的国民革命军,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做宣传工作,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被派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7年秋,转入苏联红军陆军大学学习军事。
1928年夏,王如痴从苏联莫斯科陆军大学学成归国回到上海,中央军委派他到井冈山红四军做政治工作。参加了巩固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反击湘赣两省国民党军对井冈山根据地第二次“会剿”。
同年冬,红五军主力上井冈山后,被前委调到红五军,任红五军第四纵队第八大队党代表。
1929年,率大队随军进行井冈山保卫战和转战湘鄂赣边,扩大革命根据地。
1929年1月,在反击湘赣两省国民党军对井冈山根据地第三次“会剿”中,率队参加井冈山保卫战,在桐木岭哨口的白泥湖阵地,英勇抗击进攻之国民党军何键部达3昼夜之久,给敌以重大杀伤。
1930年初,被调到刚成立的红军第六军,任第二纵队第四支队政治委员,不久担任红六军第二纵队政治委员、中共红六军军委常务委员。
1930年2月初,随黄公略参加在头陂召开的二七会议,坚决支持毛泽东关于深入土地革命、巩固发展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正确主张。此后率部参加了在吉安、吉水两县交界的水南、值夏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独立第15旅和在浏阳文家市歼灭戴斗垣旅以及第二次攻打长沙的战斗和攻克吉安的作战。
1930年10月纵队改称师,任红三军(原红六军)第八师政治委员。时值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一次“围剿”。奉命率部在龙冈附近设伏,全歼敌第18师师部和2个旅,活捉敌前线总指挥兼18师师长张辉瓒
1930年冬至1931年9月,国民党反动派以数十万兵力,接连对中央苏区进行了3次疯狂的“围剿”。王如痴率全师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作战,先后在龙冈黄竹岭、中洞将军帽、方石岭等战斗中歼敌获胜。在3次反“围剿”作战中,王如痴率领部队,多次创造了由被动转为主动、重歼顽敌的光辉战例,有力地保证了3次反“围剿”战斗的胜利。
1931年5月,在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作战中,奉命率队随红3军在富田、东固间的中洞地区设伏,居高临下,一举歼敌第28师、第47旅大部,乘胜进占富田,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首仗的胜利。接着,随红一方面军由西向东横扫700里,在白沙、中村、广昌、建宁等地,连战皆捷,巩固和扩大了中央苏区。7月,在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中,王如痴率部参加了莲塘、良村、黄陂战斗,三战三捷。9月,又在老营盘截歼敌第9师1个旅。
1932年3月,率部参加赣州战役漳州战役。由于英勇作战,指挥得当,8月任红五军团红十三军政治委员,率部掩护主力攻占黎川。同年冬改任红一军团红三十一师政治委员。
1933年1月,闽浙赣红十军调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同红三十一师合编,成立红一方面军红十一军,任红十一军政治委员兼红三十一师师长,为粉碎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的第四次“围剿”,2月下旬,率军诱敌迷敌,伪装成主力部队由新丰和里塔圩之间东渡抚河,将敌吸往黎川方向,掩护红军主力在黄陂歼敌。后又奉命指挥部队进至广昌西北地区,在地方武装配合下积极展开活动,诱进攻之敌南进,拉开敌前、后纵队的距离,创造战机,诱使顽敌在黄陂、草台岗地区两次痛遭红军伏击,取得歼敌近三个师,俘虏敌人1万余人,敌师长李明、陈时骥均被活擒的第四次反“围剿”重大胜利。
1933年3月,开辟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担任新红十军军长兼政治委员,被选为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率部进行保卫闽浙赣根据地的反“围剿”作战。同年“八一”荣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的二等红星奖章
王如痴率红十军于6月在江西横峰坂上杨家击溃国民党军第21师2个营;8月在江西乐平歼国民党军第43师4个营;9月攻克浙江开化县城等,先后在德兴、玉山两县建立杨塘特区,在婺源、坑头一带建立婺源中心特区,在德兴、玉山、开化3县交界的龙头山建立化玉特区,牵制了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进攻,巩固扩大了赣东北苏区
1934年1月,王如痴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7月,受中共闽浙赣省委委派赴皖赣边,任皖赣红军独立师师长,开展皖赣边的游击战争
1934年红军长征,11月,中央苏区红七军团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到达闽浙赣苏区,与红十军组成红十军团,闽、浙、赣省地方武装编为第二十一师。王如痴参与组建红十军团,作为先遣队北上抗日,任第十九师参谋长,与师长寻淮洲奉命先行出击浙皖边,转战于常山淳安绩溪旌德芜湖等地区,沿途不断重创敌军。12月,部队在谭家桥战斗受挫,师长寻淮洲牺牲,王如痴接任红十九师师长。
1935年1月,红十军团在返回闽浙赣苏区休整途中,于赣东北怀玉山地区遭7倍于己的国民党军的重兵围攻。王如痴率部队千余与敌作殊死搏斗,占据怀玉山,敌人四面围攻。王如痴指挥部队,英勇奋战,给敌以重大杀伤。终因众寡悬殊,王如痴所率部队伤亡惨重。22日,曾指挥数百名战士乘黑夜突围,但未成功。不幸于27日王如痴弹尽粮绝,在山顶被俘。接着方志敏刘畴西被俘。
1935年2月1日,王如痴、方志敏、刘畴西被押往南昌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囚禁。在狱中,王如痴乐观坚定。他身患伤寒和肋膜炎,带着10斤重的铁镣,饱受狱刑之苦,坦然自若。他对劝降的法官说:“我无妻儿,无以为家,以身许国,别无他图,我既不爱爵位,也不爱金钱。你讲的那些,对我毫无用处。”
1935年8月6日,王如痴与方志敏、刘畴西一道在南昌百花洲下沙窝的秘密刑场英勇就义。
人物轶事
转战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
1928年夏,王如痴从苏联莫斯科陆军大学学成归国回到上海,中央军委派他到井冈山红四军工作。此时,湘赣军阀发动对井冈山的“会剿”,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王如痴先后两次参加打破湘赣两省军阀“会剿”的战斗。12月,彭德怀率领平江起义后成立的红五军,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为了加强红五军的政治工作,王如痴被选派到红五军任第八大队党代表。随即,投入了反对湘赣军阀对井冈山进行的第三次“会剿”韵战斗。
敌人的这次“会剿”来势汹汹,他们联合纠集湘赣两省6个旅20余团的兵力,兵分5路,向井冈山扑来。前委在柏露村召开会议,决定由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突围下山,向赣南敌人后方出击。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与红四军第三十三团留守井冈山,迫使敌穷于应付、不能实现两省“会剿”的计划。对此,红五军有不少人想不通,认为红五军是来井冈山学习的,不是留守的,要求打回湘赣边老家去。彭德怀、滕代远从全局利益出发,坚决维护前委决定。王如痴耐心细致地做八大队干部战士的思想工作,大力宣传采取这一策略的正确性,使部队的情绪很快安定下来,投入了保卫井冈山的斗争
井冈山方圆数百里,山势险峻,只有五条羊肠小道通向山外,王如痴奉命率八大队扼守桐木岭的白银湖哨口。任务下达后,他立即带领战士构筑阵地。时值隆冬,大家还身穿单衣,脚套草鞋吃的是“红米饭,南瓜汤”,有时只能吃野菜、笋干,油盐皆无晚上睡觉,就在铺间烧一堆火,身上盖些稻草,取暖御寒。王如痴坚持和战士同甘共苦,有时还和战士一道下山挑粮。
1929年1月26日,湘赣敌军以优势兵力,向各哨口发起猛攻。白银湖是敌军的主攻方向之一。恰值雨雪交加,山雾迷蒙,百尺之外看不见人,对防守极为不利。战士们每日的饭菜,都是从几里外的后方送来的,早已冰冷,饮水则全靠融雪解渴。面对险恶环境,王如痴坚定沉着,鼓舞战士们坚守阵地。经三天三夜激战,白银湖哨口岿然不动,给敌人以很大杀伤,大挫敌人锐气。敌人从正面攻不下来,便找到一个反动富农带路,从侧面攻占了黄洋界哨口,而后其他哨口也陆续失守。为保存力量,王如痴奉彭德怀之命,率部杀出重围,随全军向赣南转移,4月初在瑞金红四军主力会师。不久,湘赣两省“会剿”之敌撤走。红五军在彭德怀、滕代远的领导下,回师井冈山,恢复了湘赣边区。接着,红五军北返湘鄂赣,与黄公略部会合,使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得到进一步拓展。
率部取得三次反“围剿”胜利
1930年冬,蒋介石命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兼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率兵10万,采取分进合击的策略,“围剿”中央苏区。12月5日,王如痴率部参加了毛泽东在宁都小布主持召开的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毛泽东为会场所写“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的对联使他深受教益。
会后,毛泽东、朱德决定对敌实行中间突破,先打张辉瓒、谭遭源两师,并命令王如痴所在的红三军担任正面攻击。红三军军长黄公略则令八、九两师,分左右两翼担任主攻。八师政委王如痴坚决贯彻毛泽东、朱德制定的“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与师长龙芝道率部向根据地腹地退却,埋伏在龙冈附近。12月30日晨,“雾满龙冈千嶂暗”,上午8时,当敌前敌总指挥张辉瓒率第十八师闯入埋伏圈后,王如痴协同兄弟部队发动猛攻,使敌很快陷入铁壁重围。激战至下午4时,敌9000余众俱遭歼灭,张辉瓒被生擒。不幸的是,红八师伤亡较大,师长龙芝道壮烈牺牲。王如痴满怀悲愤,策应兄弟部队挥师迂回到东韶街东侧,围歼敌谭道源师,又使其一半受歼,余敌狼狈逃离。
就这样,在毛泽东、朱德的直接指挥下,王如痴所在的红三军,5天内两战两捷,缴枪1.5万支。蒋介石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1931年4月,蒋介石派何应钦带兵20万,采取“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的战术,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二次“围剿”。毛泽东以中革军委总政治部主任的名义,签署了总政治部第四号通令。王如痴深信毛泽东、朱德英明的作战方针,召开全师誓师大会,进行战前政治动员。王如痴和师长刘畴西率红八师从永丰县星夜南驰,会同红一方面军集结于东固地区,待敌25天。5月中旬,各路敌军向赣西南推进。5月6日,当敌公秉藩第十八师行进至中洞地区时,王如痴率领红八师,与红九师抓住战机,从中洞南侧向敌发起猛攻。经3小时激战,全歼公秉藩师,俘敌副师长王庆兜以下4000余人,缴枪3000余支。公秉藩被俘后化装逃脱。接着,王如痴率红八师随红一方面军主力由西向东横扫。红军在白沙、中村、广昌等地连续歼敌两个师又一个旅,并在建宁歼敌刘和鼎部,在半个月时间里,连续打了几个胜仗,真是“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痛快淋漓地粉碎了第二次“围剿”。 蒋介石1931年7月自任总司令,坐镇南昌指挥,调集23个师又3个旅共3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蒋介石还发誓:“幸而完此夙愿,当解甲归田”,否则就“舍命疆场”。这时,中央红军只有3万人,面对10倍于己的强敌,形势十分不利。按照红军总前委制订的“诱敌深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作战方针。王如痴结合总结前两次反“围剿”的经验,深入向全师指战员宣传动员。7月中旬,他奉命率第八师隐蔽地向敌中间地带行进,克服盛暑爬山困难,行军10天,绕道千里,自闽西建宁,回师兴国待机。可是不久,各路敌军均以迅猛动作向兴国合围,红军面临敌12个师的三面包围。8月上旬,王如痴率部突出敌包围圈,按照方面军总部部署,协同兄弟部队,向战斗力较弱的敌第三路进击军发动攻击。红军接连在莲塘、良村、黄波三战三捷,歼敌1万余人,创造了连续作战、重歼顽敌的光辉战例。
蒋介石得知红军主力东进的消息,便转变战略,急令各路敌军向红军主力的集中地永丰的君埠逼进。红军又一次陷入敌7个师的三面包围。8月16日晚,王如痴又率部利用夜幕作掩护,秘密通过敌两军之间仅隔20华里的空隙地带,跳出包围圈,转移到兴国西部隐蔽休整。9月7日晨,王如痴所在的红三军在军长黄公略的指挥下,兵分两路,尾追兴国北逃之敌。王如痴率红八师为左路,七师、九师为中路、右路,于老营盘地区追上敌人,发起猛烈攻击,激战到下午2时,全歼敌蒋鼎文第九师一个旅,俘敌2000余人,缴枪2000余支。对此次战斗,李聚奎上将说:“这一仗歼敌一个旅,是七师、九师担任主攻任务的。八师是在黄土凹担任堵击,任务是堵击高兴圩方向的援军。该师师长刘畴西这次没 有来,由政委王如痴在那里指挥战斗。名义上是一个师,实际上没有好多人,要堵击那么多敌人是够艰巨的。他们打得好苦,伤亡很大,但很好地完成了堵击任务,保证了全局。”9月15日,王如痴又率师参加了方石岭战斗。该役歼敌一个师,俘敌5000余人,缴枪4500多支,从而取得第三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
艰苦转战受挫不幸被俘
1933年3月18日,闽赣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横峰县黄山底召开,王如痴缺席被选举为闽赣省苏维埃政府第二届执委会的执行委员。4月,中革军委正式调他到闽浙赣省任新红十军军长兼政委,他的战友刘畴西调任闽浙赣省军区司令员。
新红十军是年初原红十军调离赣东北在中央苏区被改编为红十一军后,以闽浙赣省军区赤色警卫师为基础,抽调各县独立团、独立营部分人枪组建的,无论指战员的政治军事素质还是武器装备都不强。王如痴到职后,运用在毛泽东、朱德直接指挥下学得的建设红军的经验和反“围剿”的战略战术,带领红十军第二十八、二十九师,奔赴江西省乐平县秧板马家设伏,击溃敌军一个营。
6月,驻弋阳县城的国民党军第二十一师一个团到横峰县坂上的杨家村抢劫苏区财物。王如痴得到情报后,一面命令弋阳县独立营先行在碗港桥附近的山边埋伏,一面集合红十军主力疾驰出击。当敌人行进到弋阳县朱家坑田坊开阔地时,王如痴一声号令,枪炮齐鸣,经1小时的激战,敌300多人被击毙,800多人就擒。战斗结束后,王如痴主持召开了庆功大会,总结作战经验,表彰立功人员。
接着,王如痴抓住战机,率领全军连续征战贵溪、玉山等县,并跳到浙西,主动打击敌军。贵溪县库桥是国民党军重要据点,驻敌两个团,且村后有山,村前有坚固工事,易守难攻。王如痴首先派两个连正面佯攻,把敌一个团引了出来,主力则在一处有利地形埋伏。当敌军进入埋伏区时,主力发动猛攻,打得敌军惊惶失措,100多人被打死,200多人被俘虏。玉山县有个叫樟村街的大集镇,大批国民党地方靖卫团糜集于此。王如痴率部把樟村街夺了回来,开辟了玉山县新苏区,并留下红二十八师第八十四团帮助地方党组织、建立玉山县各级苏维埃政府,开展土地革命。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兵力,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为了紧急动员苏区军民开展第五次反“围剿”的斗争,11月20日,王如痴协助方志敏横峰县葛源召开了闽浙赣省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作出了“扩大红军队伍,加强白区工作”的决议。接着,又制定了“保卫基本苏区,创造新的苏区”的战略方针。敌以5个师又4个保安团的兵力,向闽浙赣苏区扑来。根据中革军委赋予的任务,王如痴率红十军坚决阻击敌第五十三师向周坊、富林地区的进攻。11月,福建事变后,王如痴挥师转到闽浙赣苏区的东部活动,在上饶的罗桥、枫岭头歼灭敌第八十师一部,缴获大批冬衣,29日,又在横峰姚盘山地区伏击歼敌第二十一师两个团。
1934年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王如痴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这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已控制了对中央的领导,并排斥前四次反“围剿”的正确方针,采取“御敌于国门之外”、“两个拳头打人”的错误方针。王如痴对此深感不满,仍在实际作战中继续执行毛泽东、朱德的战略战术,因而得罪了他们,被诬为“右倾保守”。3月,他被调离了红十军
王如痴离开红十军后,方志敏希望他继续留在闽浙赣省苏区。6月,派他带领一个独立团,与赣北地方武装合编为皖赣红军独立师,王如痴任师长。
由于中央“左”倾冒险主义的指挥,中央红军奋战10个月,不仅未能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反而使红军主力损失惨重。为了牵制和分散国民党军队,减轻对中央苏区的压力,并宣传和推动抗日救亡运动,中革军委决定以寻淮洲为军团长,率领红七军团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赣、皖边界前进。7月,抗日先遣队从江西瑞金出发,10月,转战到德兴县重溪,与红十军会师。11月,根据中革军委命令,红七军团同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下辖三个师,把擅长正规战的红七军团编为第十九师、擅长游击战红十军编为第二十师,闽、浙、赣省地方武装编为第二十一师。王如痴担任第十九师参谋长。
红十军团成立后,继续担任抗日先遣队的任务。第十九师是军团的主力。王如痴协助寻淮洲指挥袭击常山,攻占旌德,西逼芜湖,屡挫敌军,声势震动浙皖两省。不久,红十军团遭七倍于己的敌军围攻。刘畴西决定集中主力,在黄山下谭家桥附近的乌泥关设伏,打击敌补充第一旅,由于刘畴西指挥不当,将“有用之师置于无用之地”,加上3个师行动不协调,战斗形成对峙。寻淮洲身负重伤,不幸牺牲,王如痴接任第十九师师长。谭家桥战役的失利,使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陷入了被动局面。红十军团掉头南下,返回闽浙赣苏区休整。数千人的队伍,在敌人前堵后截中辗转前进,给养日益困难,显得疲惫不堪。
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1935年1月12日,先头部队抵达浙江开化县杨林地区,继而进入闽浙赣苏区的港头。浙江保安第二纵队从星口抄捷径连夜疾进70里,抢先赶到港头,并在三坂、徐家村一带修筑工事,挡住了红十军团主力进入闽浙赣苏区的通道。接着,敌后续部队迅速从四面八方赶来,形成重重包围之势。一场激战,红十军团便被打成两段。前段先导800余人,由方志敏粟裕率领,脱离包围,转移到怀玉山陇首。后段主力2000多人,由刘畴西、王如痴率领(因刘畴西负伤,双手残废,部队实际上由王如痴代行指挥),被阻截在纵横不到15华里的怀玉山狭长山地,陷入了敌第四十九师、第二十一旅、浙江保安师共14个团的包围之中。这时本已突出敌人包围到达陇首的方志敏,要粟裕率突围部队及一些伤员向闽浙赣边沿地区转移,自己则不顾个人安危,坚持留下来等待主力部队。结果,亦深陷敌人重围。
时值1月的怀玉山区,雨雪纷飞,地冻天寒。红军战士经过3个月的行军作战,伤亡不断增加,已十分疲劳,加上粮源断绝,只能靠树皮、草根充饥;敌人进攻了,又要马上投入战斗。面对险恶的环境,王如痴协同方志敏、刘畴西在怀玉山欲图杀出一条血路,冲出重围,可是终因敌军强大、炮火猛烈而被迫撤回。在红军几次突围无望之后,方志敏、刘畴西决心潜回赣东北重振旗鼓,并授命王如痴全权指挥队伍留守山林。这时,在敌军猛烈炮火的重重轰击下,红军战士已经被冲散,只能各自为战。开始时,敌军因山高林密搜索不到,还派出飞机轮番轰炸,后来敌人索性放火烧山,有的红军战士和伤病员被活活烧死;有的被逼上山顶绝路,舍身跳崖。
王如痴几经组织发 动,率1000余人,乘黑夜偷袭敌军封锁线,力图强行冲出包围圈。由于被敌警戒部队发觉,只得潜回怀玉山待机。突围未成,却被敌军发现了行踪。敌二十一旅派一个团向怀玉山结队搜捕。当敌军行进到山腹森林地带时,王如痴等被发现。王如痴率战士一面向山顶撤退,一面开枪迎击。但终因子弹打尽,数日未食,被敌俘获。接着,方志敏刘畴西也先后被俘。
1935年1月31日,方志敏、刘畴西、王如痴等人被押到上饶,敌第八军军长赵观涛在上饶金龙岗体育场召开“庆祝生擒方志敏等大会”。2月1日,他们被押上5辆卡车,由4辆装甲车前后护卫,送往南昌。在南昌豫章公园,国民党又召开了“庆祝大会”,然后将他们囚于“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
王如痴和方志敏、刘畴西、曹仰山被关在一个囚牢里。呼吸的是污秽的空气,吃的是变霉的黄米饭,睡着满是臭虫、虱子的草铺,每天只发两碗水,包括洗脸、漱口、饮用在内。这非人的待遇,使王如痴先是患了严重的伤寒症,接着又患上肋软骨炎症,高烧到摄氏40度。他瘦得像一具骷髅。一天,大家谈到决心就义时,刘畴西说:“脖子伸硬些,挨它一刀,临难无苟免。”王如痴接着说:“对,大丈夫必须如此!”
他们在谈到怀玉山战斗惨败的影响时,都感到异常的沉痛,怀着对党和革命的无限忠诚而引咎自责。王如痴说:“呵!赣东北的同志们,这次你们都吃了我们失败的大亏,你们又要重过1928年的艰苦生活了!”“我们的中央,一面要责备我们,一面又要可惜我们。”对党和革命的眷恋之情,溢于言表。
王如痴身陷囹圄,但处事审慎,不为敌人阴谋伎俩所动。一次,方志敏被提到法庭,军法处一个副处长要方志敏从狱中派一个可相信的人送信,把他的妻子请来,共同到“国方”来做事。方志敏对敌人进行了抵制,但能否利用这个机会,送个信到苏区去呢?他找王如痴和刘畴西商量。王如痴立即感到这是敌人玩弄的花招,他向方志敏坦陈己见:“恐怕影响不好,因为有人去苏区,敌人就可以造谣,说是我们已经投降了。”
方志敏接受了王如痴的意见,拒绝了这一提议。事后,方志敏说:“如痴的话是不错的,不要弄巧成拙,画虎成狗。事业未成,反惹起党的怀疑,弄得自己身败名裂。”
在敌人面前,方志敏、王如痴等宁死不屈,下面是他们在被审讯时和敌法官的一段对话。
“你们晓得犯了什么罪吗?”法官问。
“我们犯了什么鸟罪,就是没有同你们去卖国。”
“不要这样说嘛,识时务者为俊杰,你们已失败到这个地步,何必固执呢!只要你们悔过自新,到国方来做事,我们是不会杀你们的,不然,杀了多少你们那方的人,何以留着你们不杀呢'”
“我们信仰的是共产主义,是为工农大众求解放谋利益的。怎么能与你们为伍呢!我们今天的失败,是一时的失误。现在既然落到你们手里,我们毫无畏惧,视死如归。可是,你要知道,你们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法官以叛徒孔荷宠为例进行引诱,说:“孔荷宠现在极蒙上面信任,当上了少将参议,每月500元薪金。”孔荷宠曾是湘鄂赣省军区司令员,第五次反“围剿”时带枪投降敌人,成为可耻的叛徒。
王如痴厉声说:“我无妻无儿,无以为家,别无他图。我既不爱爵位,也不爱金钱,你讲的那些,对我毫无用处。”
法官呈文上去,说这些人“无可救药”。
王如痴胸襟开阔,无私无提,尽管置身铁窗,经受着敌人严刑的审讯,以及重病的折磨,面对死神威胁,仍以革命事业为怀,坚贞不屈,决心牺牲宝贵生命“留取丹心照汗青”。
对于王如痴、方志敏刘畴西等人被捕,许多著名人士和青年学生向南京政府提出了质问,有的还致电南京政府或蒋介石本人,要求释放他们。蒋介石下达了“秘密处死”的手令。1935年8月6日凌晨,一群荷枪实弹的敌兵将方志敏、刘畴西、王如痴等押往南昌市百花洲下沙窝秘密刑场。王如痴高呼口号:“打倒国民党!”“打倒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在一阵急促的排枪声中,他走完了人生32个春秋的历程。
红十军团重要领导人之一王如痴的故事
1928年初,王如痴从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成回国,即受党组织派遣,赴井冈山红四军工作。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先后两次参加了保卫红色摇篮,反湘赣两省军阀对井冈山进行“会剿”的作战。
1933年4月,王如痴调至闽浙赣省担任红十军军长兼政委。红十军是以闽浙赣省军区赤色警卫师为基础新建立起来的一支部队。开始,无论军政素质和武器装备都是不强的。而当时闽浙赣省苏区,在方志敏领导下已是“血染东南半壁红”,与中央苏区联成一片,成为一个很大的战略区。特别是当原红十军调离后,蒋介石立即进攻。面对敌重兵压境的险恶形势,王如痴到职后,就积极运用当年在毛泽东、朱德闽浙赣省苏区。
1933年4月,王如痴当即率领红十军二十八、二十九师,奔赴江西乐平县秧板马家,伏击敌军。击溃敌军1个营。在这次战斗中,王如痴亲临前沿阵地,指挥作战,不幸被敌弹击中脸颊,光荣负伤。
同年6月一天,驻弋阳县城的国民党二十一师1个团,从东门出城,经碗港桥到横峰县坂上的杨家村(苏区)抢劫财物。王如痴得知情报后,一面马上命令弋阳县红军独立营在碗港桥山下埋伏,密切监视和牵制敌军。一面立即集合全军主力,疾驰出击。当敌军行进至弋阳县朱家坑田坊开阔地时,王如痴一声号令,枪炮齐鸣。经一小时战斗,敌军300多人被打死,800多人全部俯首就擒。缴枪数百余支,大获全胜。接着,王如痴率领全军向国民党军队的重要据点———江西省贵溪县库桥,发动猛攻,歼敌1个团,迫使其敌龟缩鳖潜,未敢轻举妄动。玉山县的樟村街,是个大镇子,是土豪劣绅的集中营,大批国民党地方靖卫团均蚁集驻扎于此,王如痴则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指挥红十军一口一口吃掉他们,把樟村街夺了回来,从而,开辟了玉山县新苏区。同年9月,王如痴又率领红十军主力奇袭到浙西,配合游击队,一举攻占开化县城,缴获一批武器装备,国民党官兵闻风而逃。接着,王如痴组织、指挥红军大刀阔斧地开展群众工作,有力地巩固和扩大了开化、婺源、德兴苏区。在这三县党组织的密切配合下,随即在德兴、玉山县边界建立了杨塘特区,在婺源、坑头一带建立了婺源中心特区,在德兴、玉山、开化三县交界的龙头山,建立了化玉特区。这些特区的建立,后来对于牵制敌人和保卫中心根据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久,王如痴又率领红军挥戈西进,突然返回周坊,会同贵溪县独立营和区游击队,歼灭敌第四师、第二十一师各一部。同时,又与中央红军相呼应,攻克浦城、江山等地,击溃敌军3个团。这样,不仅有力地保卫和扩建了闽浙赣省苏区,而且配合中央红军彻底粉碎蒋介石的第四次“围剿”,取得了重大胜利。
同年10月,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强烈要求,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调集一百万兵力,丧心病狂地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接着,敌以5个师又4个保安团的兵力,向闽浙赣根据地猛扑过来。根据中革军委赋予的任务,王如痴率领红十军坚决狙击敌第五十三师向周坊、富林地区的进击。经过两个月的作战,杀伤了许多敌人。11月,“福建事变”后,王如痴挥戈转到闽浙赣根据地东部活动,遂在上饶罗桥、枫岭头地区歼区敌第八十师一部。接着,又在横峰姚盘山地区以伏击手段歼灭敌二十一师两个团,取得了可喜的战果。
1934年1月,王如痴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但正在这时,以王明左倾红十军
王如痴离开红十军后,胸怀大局,以革命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继续留在赣东北工作。同年6月,他带领一个独立团,奔赴赣北,与赣北独立团合编为皖赣红军独立师,任师长。他积极协同赣北党组织扩大红军,加强新苏区的建设。配合和支持中央红军继续开展反“围剿”的斗争。
1934年10月,寻淮洲率领红七军团作为北上抗日行遣队,艰苦转战到闽浙赣根据地内的德兴县重溪,与红十军会师。11月,根据中革军委命令,红七军团与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原七军团编为十九师,原红十军编为二十师,闽浙赣地方武装编为二十一师,闽浙赣地方武装编为二十一师。寻淮洲改任为十九师师长,王如痴则被任命为十九师参谋长。
红十军团成立后,继续担任北上抗日先遣队任务。十九师作为红十军团主力,先遣前驱。开始,王如痴协同师长袭击常山,攻占旌德,西逼芜湖,屡挫敌军。尔后,回师汤口,与军团机关会合。即遭七倍于己的敌军大举进犯。军团决定,在黄山脚谭家桥围攻敌军。由于3个师行动不协调,战斗打成对峙。寻淮洲不幸牺牲。王如痴接任师长。谭家桥战役的失利,使抗日先遣队陷入被动局面。面对强敌追击的险恶形势,红十军团决定,将部队掉头南下,返回闽浙赣苏区休整。1935年1月12日,方志敏粟裕率领先头部队进达浙江开化县的杨林地区,继而进入闽浙赣苏区的港头。可是,当王如痴、刘畴西率领殿后的红十军团主力进入杨林时,即被抄捷径,星夜急驰赶来的敌浙江保安第二纵队,挡住了进入闽浙赣苏区的通道。接着,敌后续部队又迅速从四面赶来。这样,一经激战,红十军团便被打成两段。前段800余人,脱离重围,转移到怀玉山陇首。后一段数千人,由王如痴、刘畴西率领,被阻截在化婺德地区,即在纵横不到15里的怀玉山的狭长山地,陷入敌四十九师、二十一旅、浙江保安师共14个团的重重包围之中。这时本已突围的方志敏,考虑到大队人马尚在后面,坚持留下来,等待主力部队。结果,亦陷敌重围。
时值元月,怀玉山区,雨雪纷飞,地冻天寒。红军战士,经两月的艰苦转战,伤亡不断增加,本已十分疲劳,现又被敌围困山林,饥寒交迫,经受着严峻的考验。王如痴心急火燎。他同方志敏刘畴西在怀玉山的东南山地和北部的冷水坑、玉峰、马峰等地,指挥部队,同敌军进行血战,欲图杀出一条血路,冲出重围。可是,终因敌军强大,炮火猛烈而被撤回。这时,方志敏、刘畴西决心潜回赣东北,重振旗鼓。并授命王如痴全权指挥队伍,留守山林,可是,终因敌军强大、炮火猛烈的轰击下,红军战士已被冲散分割,各自为战。开始,敌军因山高林密,搜索不便,还派飞机轮番轰炸;后来,敌人索性放火烧山,有的红军战士和伤病员被活活烧死。有的拒敌搜捕,则且战且退,被逼上山顶绝路,宁死不屈,舍身跳崖,表现出红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王如痴深深为红军兄弟这种无比悲壮的行为所感动。他几经组织发动,决心再次率领红军战士1000余人,乘黑夜偷袭敌军封锁线,力图强行突围。可是,又被敌警戒部队发觉击回。敌二十一旅即派1团兵力,集中向怀玉山发起围攻和结队搜捕。王如痴即率领红军战士,一面向山顶撤退,一面开枪迎击。终因力量悬殊,子弹打尽,数日未食,精力疲竭。遭敌团团围住而被俘。接着刘畴西方志敏亦未能回赣东北苏区,先后于德兴陇首村封锁线上被俘。1935年8月6日,王如痴和方志敏一起在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
人物事迹
王如痴(1903—1935) ,又名王浚欧,王书铨,衡永郴桂道祁阳县太和堂(今衡阳祁东太和堂镇)人,著名革命烈士,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历任红五军第八大队党代表、红六军第二纵队政委、红三军第八师政委、红十三军政委、红一军团三十一师政委、红十一军政委、红十军军长兼政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皖赣红军独立师师长、红十军团十九师参谋长、十九师师长等职。1935年1月25日在赣东北怀玉山地区被俘,1935年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
1903年1月,出生于衡阳祁东县太和堂镇一个贫寒的小知识分子家庭。
其兄弟7人,王浚欧排行第六。大兄、次兄、五兄早年夭亡。母李氏,勤劳贤淑。父王诗椿,略识文化,以务农为本。自有薄田,并佃田耕种。为维持家庭生计,兼习《易经》,帮人看地,经营乡里。人称“风水先生”。
王浚欧8岁开始在家乡读私塾。后来转至祁阳县城新学堂求学。1923年以优异成绩考进湖南省公立工业专门学校预科班读高中,直至1925年毕业。
1923年至1925年,王浚欧在岳麓山度过了高中阶段。这三年是我国革命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三年,也是王如痴思想升华从而发生革命飞跃的三年。三年间,王浚欧深受马克思主义的熏陶,胸襟豁然开朗,有如在黑暗中找到了前进的航标。
这时,在中共湘区委员会的领导下,湖南省公立工业专门学校,一批有志青年,通过各种途径,如积极参加讲演会、讨论会、创办图书馆和自修大学、扩大文化书社,公开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谈论国事、评击时弊,积极开展工人运动,思想异常活跃。王浚欧深深为这种火热的革命群众运动所吸引,积极投入到斗争中去,探求革命真理。
1925年底,王浚欧高中毕业,湖南省公立工业专门学校转为湖南大学。是升学深造,还是投身革命斗争?一番思考后,他决心投笔从戎。在其兄长王驭欧(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的推介下,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同意王浚欧加入征战湖南的北伐军,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做宣传工作。当年8月,王浚欧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易名王如痴以便开展革命工作。同年底,经过考试,王如痴以优异的成绩被派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927年秋,王如痴又转入莫斯科陆军大学专修军事科学,从而使自己成为文武兼备的优秀人才。
1928年夏,王如痴从苏联莫斯科陆军大学学成归国,立即接受组织派遣奔赴井冈山红四军工作。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王如痴先后两次参加了保卫红色摇篮反击湘赣两省军阀对井冈山根据地的“会剿”作战。
同年冬,彭德怀率红五军主力上井冈山后,王如痴被前委调到红五军任第八大队党代表。1929年1月,在反击湘赣两省军阀对井冈山根据地第三次“会剿”战斗中,王如痴率队扼守桐木岭哨口的白银湖阵地,英勇抗击进攻的国民党军何键部达三昼夜之久,给敌以极大杀伤。担任红五军八大队党代表的近一年时间里。王如痴回师井冈山、恢复湘赣边区、发展湘鄂赣根据地,经历大小战斗十几次,军事素质和领导才能得到充分展现。建国后,开国上将李聚奎还在回忆录里深情提及自己患病期间,王如痴对自己的精心照料。
1929年底,中央决定将赣南地方红军组成正式红军,王如痴作为重要军事骨干参加了红六军的创建工作。1930年初,红六军成立,王如痴任第二纵队政委。同年6月,红六军改称红三军并与红四军、红十二军组成红一军团,王如痴任第八师政委。1930年8月,王如痴随同全军突袭文家市,经过3小时激战,歼敌三个团一个营,缴获长短枪1500余支,击毙敌旅长戴斗垣,获得红一军团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1930年冬至1931年9月,国民党反动派以数十万兵力,接连对中央苏区进行了3次疯狂的“围剿”。王如痴率全师参加中央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作战,先后在龙冈黄竹岭、中洞将军帽、方石岭等战斗中歼敌获胜,多次创造了由被动转为主动、重歼顽敌的光辉战例,有力地保证了3次反“围剿”战斗的胜利。1930年12月30日,王如痴奉命率部会同兄弟红军在龙冈设伏,全歼敌第18师师部和2个旅,活捉敌前线总指挥兼18师师长张辉瓒后,又在东韶街围歼谭道源师。王如痴所在的红三军配合兄弟红军5天内两战两捷,缴枪1.2万支。1931年5月16日,在第二次反“围剿”作战中,王如痴率红八师会同红七师在中洞地区设伏,经3小时激战全歼敌公秉藩师,俘敌4000余人、缴枪3000余支。接着,王如痴率部随红一方面军由西向东横扫700里,在白沙、中村、广昌、建宁等地连战皆捷,歼敌2个师1个旅。1931年8月,在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中,王如痴率部参加了莲塘、良村、黄陂战斗,三战三捷,歼敌1万余人。9月7日,王如痴又在老营盘会同兄弟红军截歼敌第9师1个旅。9月15日,王如痴率部在东固方石岭歼敌1个师。
1932年8月,由于战功卓著,王如痴被提升为红十三军政委。不久又因红十三军建制取消任红一军团第三十一师政委,率部参加建宁、黎川、资溪、金溪战斗,协同红四军歼灭敌第九十师大部。1933年1月,闽浙赣红十军调入中央苏区同红三十一师合编,成立红十一军,王如痴任红十一军政委兼红三十一师师长。为粉碎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的第四次“围剿”,2月下旬,王如痴率军诱敌迷敌,伪装成主力部队东渡抚河,将敌引往黎川方向,掩护红军主力在黄陂歼敌。后又奉命指挥部队进至广昌西北地区,在地方武装配合下积极展开活动,诱进攻之敌南进,创造战机,顽敌在黄陂、草台岗地区两次痛遭红军伏击,取得歼敌近三个师,俘虏敌人1万余人,敌师长李明、陈时骥均被活擒的第四次反“围剿”重大胜利。
1933年4月,王如痴调至闽浙赣省担任红十军军长兼政委,被选为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同年“八一”荣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的二等红星奖章。
王如痴率新组建的红十军在实战中提高战斗力,于4月击溃敌军1个营、6月击溃国民党军2个营,9月攻克浙江开化县城,先后在德兴、玉山两县建立扬塘特区,在婺源、坑头一带建立婺源中心特区,在德兴、玉山、开化三县交界的龙头山建立化玉特区,牵制了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进攻,巩固扩大了赣东北苏区。1933年10月,王如痴率部阻击侵犯闽浙赣根据地之敌,予敌以重大杀伤。11月,王如痴率军在罗桥枫岭头地区歼敌第八十师一部,继而又以伏击手段歼敌第二十一师2个团。
1934年1月,王如痴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受左倾错误路线影响,王如痴于3月被调离红十军。他胸怀大局,毫不计较个人得失,继续留在闽浙赣省苏区工作。6月,受中共闽浙赣省委委派,王如痴带领一个独立团赴皖赣边苏区任皖赣红军独立师师长,积极协同赣北地方党组织扩大红军和加强新苏区建设,以配合中央红军的反第五次“围剿”斗争。
1934年7月,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挥,中央红军英勇奋战10个月不但未能粉碎第五次“围剿”,主力反而损失惨重。为减轻敌人对中央苏区的压力,有利战略转移,红七军团作为抗日先遣队历时四个月转战三千里于10月到达闽浙赣根据地,随即奉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与红十军组成红十军团,把擅长正规战的红七军团编为第十九师、擅长游击战的红十军编为第二十师,闽浙赣省地方武装编为第二十一师。
王如痴参与组建并任第十九师参谋长,与师长寻淮洲奉命先行出击浙皖边,转战于常山、旌德等地,屡挫敌军后于军团指挥机关会合,不久即遭七倍于己的敌军进犯。12月14日,红十军团决定集中主力在谭家桥围攻敌军,由于三个师行动不协调导致战斗受挫形成对峙,红十九师师长寻淮洲壮烈牺牲,王如痴接任师长。
谭家桥战役的失利,使抗日先遣队陷入被动局面。面对强敌追击的险恶形势,红十军团决定,将部队掉头南下,返回闽浙赣苏区休整。1935年1月12日,方志敏、粟裕率领先头部队进达浙江开化县的杨林地区,继而进入闽浙赣苏区的港头。可是,当刘畴西、王如痴率领殿后的红十军团主力进入杨林时,即被抄捷径,星夜急驰赶来的敌浙江保安第二纵队,挡住了进入闽浙赣苏区的通道。接着,敌后续部队又迅速从四面赶来。
这样,一经激战,红十军团便被打成两段。前段800余人,脱离重围,转移到怀玉山陇首。后一段数千人,由刘畴西、王如痴率领,被阻截在化婺德地区,即在纵横不到15里的怀玉山的狭长山地,陷入敌四十九师、二十一旅、浙江保安师共14个团的重重包围之中。这时本已脱围的方志敏,考虑到大队人马尚在后面,坚持留下来,等待主力部队。结果,亦陷重围。
1935年2月1日,王如痴、方志敏、刘畴西被押往南昌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囚禁。在狱中,王如痴乐观坚定。他身患伤寒和肋膜炎,带着10斤重的铁镣,饱受狱刑之苦,坦然自若。他对劝降的法官说:“我无妻儿,无以为家,以身许国,别无他图,我既不爱爵位,也不爱金钱。你讲的那些,对我毫无用处。”法官呈文上去,说这些人“无可救药”。
1935年8月6日凌晨,一群荷枪实弹的敌兵,将方志敏、王如痴、刘畴西等押往南昌市百花洲下沙窝秘密刑场,他们三人踏着晨曦,大步向前,泰然自若,仰望蓝天,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在一阵排枪声中,王如痴走完了人生32个春秋的光辉旅程。
王如痴牺牲后,故乡人们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他的消息。
解放之初,曾有解放军到过其家乡,因为问的是王如痴的姓名,而他是易名参加革命,家乡干部等人不知此事而就此作罢。直到1962年,其兄王元润赴江西探亲时到南昌革命烈士纪念堂参观发现王如痴的遗像及简介方才得知弟弟的下落。赣东北苏区创始人之一、时任江西省省长的邵式平闻讯立即派专车将王元润接到江西省委进行接待和抚慰。不久后,衡阳市祁东县民政局到江西调查并签具证明,报呈湖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于1962年12月30日下文追认王如痴为革命烈士。
王如痴故居
王如痴故居,位于衡阳祁东县太和堂镇向阳村二组,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03年1月建成,系青砖瓦房土木结构,正栋分前后两排,两侧是厢房,厢房的一侧与向阳村二组的堂屋相连,硬山顶小青瓦二层楼,共有房屋11间,占地268平米,建筑面积达563平方米。该故居木构件精雕细镂的图案,龙飞凤舞,巧夺天工,堪称湖南地方四合院中艺术代表。
王如痴故居与太和堂镇的王佐烈士墓(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曹炎烈士墓(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距不到十公里,与黄土铺的衡宝战役烈士纪念碑相距不到三十公里。王如痴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1 22:48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