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
河南省新乡市的别称,是史上的一个地名,其地在今新乡市北部,包括新乡市所辖
凤泉区、
卫辉市、
辉县市、
获嘉县等地。牧野原非
专有名词,这里是相对于
殷都朝歌(今河南
鹤壁市
淇县)而言的。从朝歌城由内向外,分别称作城、郭、郊、牧、野。《
尔雅》:“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
周武王伐
纣时的
牧野大战,是
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古代战争,标志着殷商555年历史的终结。抛开政治的,军事的大话题不论,单是成语或掌故就有长长的一串。比如小心翼翼、天作之合、
黄钺白旄、白鱼入舟、赤鸟流屋、叩马阻谏、不食周粟、爱屋及乌、助纣为虐、百夫
致师、前徒倒戈、血流漂杵、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反戈一击……等等。
首先,“牧野”一词不同于以“牧”字构成的其他名词,如牧放、牧童、牧歌等;也不同于以野字构成的其他名词,如田野,视野、朝野等等。它是一个专门用来表达
牧野大战战场的专用名词。借用时尚的话说,它是
新乡的专利。
其次,是“牧野”除了具有专用名词的性质以外,在“牧野”二字的
组合关系上还另有学问。它不同于“牧放”一词中的牧和放,如
牧羊和放牛是
并列关系;也不同于“田野”一词中的田和野,即田地和原野,也是并列关系。西汉时有一本叫《
尔雅》的书,在注解“牧”字和“野”字的一般含义时说:“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意思是说,在邑落(相当于城市或城镇)的周围叫郊区,那里是人们耕种的地方;郊的外围叫牧,是放牧的地方;牧的外围叫野,是野兽出没的地方。有的人不理解“牧野”专用词的性质,所以依据《
尔雅》错误地认为,
周武王与
殷纣王之间的决战,是在
殷都朝歌(当时的称呼是商邑,即
淇县)郊外的牧和野展开的。正确的解释是,牧本身是一个邑落,所谓牧野,是指这个邑落外面宽阔的原野。
再次,关于牧邑的具体位置,东汉的
许慎在其所著的《
说文解字》里说得最为明白。他说:牧邑在“朝歌南七十里地”,“周武王与纣战于牧野”。汉代的70里,约合25公里,正是
卫辉市区所在地。另外,还有唐朝的《
括地志》,说今卫辉市原名陈城,周武王为了牧野决战,曾在那里陈兵布阵并筑城。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新乡市
凤泉区和
卫辉市之间的山彪曾出土大量文物,证实了历史上是长期不能确定的
地理位置。(其今修有牧野
遗址博物馆。)
卫辉市从南北朝时的
北周到清末民初,作为州、郡、路、府、道的治所,管辖的县份多处牧野战场,和新乡作为
地级市的行政区域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