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才多艺的南唐后主
李煜曾和妻妹幽欢,他写下的著名的《
菩萨蛮》词就记述了幽欢时的情景。在他的妻子
大周后死后四年,李后主册封妻妹为
小周后,公元975年,南唐亡于宋,南唐后主李煜和小周后被掳至宋朝京师。
五代十国后期南唐国主
李煜的皇后小周后,是闻名于天下的绝色美人。小周后系南唐后主李煜的皇后人称大周后的
周娥皇的同胞妹妹。周娥皇二十九岁时病故,早就和姐夫有一腿的小周后又嫁给了李煜。史书载,大周后病重不久于人世之际,见到周薇进宫,便道:汝何日来?那时周薇尚小,未知嫌疑,回道:既数日矣。“后恚怒,至死,面不外向。”可是李煜只知谱词度曲,不知治国,最后被宋太祖
赵匡胤灭了国,他和小周后一起做了俘虏。
这段历史,宋王銍《
默记》卷下最早记载在案:“龙兖《江南录》有一本删润稍有伦贯者云:李国主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
命妇入宫,每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
声闻于外,多宛转避之。又韩玉汝家有李主归朝后与金陵旧宫人书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清
潘永因《
宋稗类钞》卷六《尤悔》亦有相同记载。根据《
宋史》《
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料,封小周后为“郑国夫人”的是宋太祖
赵匡胤,而小周后被迫入宫也是在宋太祖时期,就现有的所有宋朝史料记载,均没有小周后在
宋太宗赵光义时期入宫的任何记载。
宋朝人没有记载的事情,经过元朝时的一幅野画,反而被传的煞有介事。据说是宋太宗赵光义还把宫廷画师召来,将“行幸”小周后的场面进行“写生”绘画,就是《熙陵幸小周后图》。因宋太宗赵光义死后葬在河南
巩县的
永熙陵,故云其“熙陵”。但是所有宋朝的史料、野史、文人笔记均无此画的记载,就连记录小周后入宫的《默记》也无该画的记载。
反而是在
宋太宗之后400年的明朝,开始出现关于此画的记载,如明朝人
沈德符《万历野获篇·果报·胜国之女致祸》有明确记载:“偶于友人处,见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头戴
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器具甚伟;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作蹙额不能胜之状。盖后为周宗幼女,即野史所云:每从诸夫人入禁中,辄留数日不出,其出时必詈辱后主,后主宛转避之。”
沈德符还云:“此图后题跋颇多,但记有元人冯海粟学士题云:‘江南剩得
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
御园红紫满龙堆。’”
此外,明朝人姚士麟《
见只编》亦云:“余尝见吾盐名手张纪临元人《宋太宗强幸小周后》
粉本,后戴花冠,两足穿红袜,袜仅至半胫耳。裸身凭五侍女,两人承腋,两人承股,一人拥背后,身在空际。太宗以身当后。后闭目转头,以手拒太宗颊。”
首先,熙陵是指宋
太宗的
永熙陵,从而指代
宋太宗。而皇帝陵寝的名字是继位者定的,根据《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
至道三年四月
己未,宰相
吕端上
大行皇帝陵名曰永熙。” 可见太宗的陵墓名称是宰相与
宋真宗一起定的,与宋太宗本人无关。因此,可以断定,如果这幅画真的是宋太宗命人画的,定然不会是这个名字。
其次,宋太宗是个极其爱面子的皇帝,一直彪炳要当个
贤君来超越他的哥哥宋太祖赵匡胤。因此,就算他抢占了小周后也不会让人画下来,给自己留污点丑名
而历史上关于此画的记载只有2处,且均为明朝人所作:一是,明朝人
沈德符《万历野获篇·果报·胜国之女致祸》有明确记载:“偶于友人处,见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头戴
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器具甚伟;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作蹙额不能胜之状。盖后为周宗幼女,即野史所云:每从诸夫人入禁中,辄留数日不出,其出时必詈辱后主,后主宛转避之。”(然而宋朝所有的野史均无此记载)。沈德符还云:“此图后题跋颇多,但记有元人冯海粟学士题云:‘江南剩得
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
御园红紫满龙堆。’”
另一个记载也是明朝人姚士麟《
见只编》亦云:“余尝见吾盐名手张纪临元人《
宋太宗强幸小周后》
粉本,后戴花冠,两足穿红袜,袜仅至半胫耳。裸身凭五侍女,两人承腋,两人承股,一人拥背后,身在空际。太宗以身当后。后闭目转头,以手拒太宗颊。”
由此不难看出,两个有关这幅画的记载的名字都不一样,而且均是明朝人记载。宋人文人笔记之盛,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却无论野史正史均无记载,反倒是400多年后的明朝人有所记载。可见此画应是元人伪造的。
最后,根据宋史(本纪四、本纪五)记载,宋太宗
赵光义是个“好仪容”的皇帝,甚至研制出“
玉龙膏”养颜(见
王安石的《
文昌杂录》),他的画像现就保存在故宫博物院,网上也可查到。宋人笔记也多处记载:太宗“龙颜俊异,有天人之表”《
续资治通鉴长编》,太宗“高凖龙颜”“英姿俊秀”《
东都事略》等等。可见宋太宗的形象应为一位儒雅的白面书生。因此,画作中“面黔色”与史实不符。而且如果真的是宋太宗命人作此画,也绝对不会将自己塑造成“面黔色而体肥”的形象。
关于这幅画,后世的下落,一说已灭失;一说,留传至近代,1949年后被带到台湾,保存于
台湾历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