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对点短信
终端与终端之间的通信方式
短信是指Short Message Service,简称SMS,是用户通过手机或其他电信终端直接发送或接收的文字或数字信息。点对点短信是指在手机与手机之间发送和接收的端到端的文本信息业务形式。点对点短信的表现形式包括网内短信、网间短信、国际短信等。点对点短信中的点抽象地说是一个独立的用户通信工具,这个通信工具可能是手机,也可能是一个客户端软件,还可能是PDA等,但不管点是什么,点对点短信最基本的用途是实现两点或多点之间的相互交流,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字聊天。
业务介绍
短信是指Short Message Service,简称SMS,是用户通过手机或其他电信终端直接发送或接收的文字或数字信息。点对点短信是指在手机与手机之间发送和接收的端到端的文本信息业务形式。点对点短信的表现形式包括网内短信、网间短信、国际短信等。点对点短信中的点抽象地说是一个独立的用户通信工具,这个通信工具可能是手机,也可能是一个客户端软件,还可能是PDA等,但不管点是什么,点对点短信最基本的用途是实现两点或多点之间的相互交流,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字聊天。
点对点短信的表现形式包括网内短信、网间短信、国际短信等。其中网内短信主要有三种:中国移动点对点就是移动对移动的短信,联通的点对点就是联通对联通,电信的点对点就是电信对电信。像移动对联通,联通对电信等,这都是网间短信,也都属于点对点短信。
运营商及资费
2009年1月15日起各运营商用户之间在国内互发短信统一收取0.1元/条。中国联通用户发送国际短信收取0.8元/条。
基本功能
点对点短信业务的基本功能是聊天,业务分类上分为点对点聊天、行业/企业应用(本质上是一点对多点)、自写短信、网间互通、国际互通等。手机短信作为一种全新的相对独立的交互模式,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又一途径。伴随着短信文化的深化,点对点短信方式已经成为人们远程聊天的主要方式之一,点对点短信息综合了手机的便捷、使用范围广与可保存可重发的特征,同时又有价格低廉、关机不丢失信息等优点,它短小方便,可以说是一种“电子纸条”。短信是GSM网CDMA网中不要求建立端—端业务路径的业务,即使移动台已处于完全电路通信情况下仍可进行短信传输。短信通信仅限于一个消息,换言之,一个消息的传输就构成了一次通信。因此,业务是非对称的,一般认为移动起始短信息传输与移动终接短信息传输是两回事。这并不阻碍实时对话,但系统认为不同的消息彼此独立,消息的传输总是由处于GSM外部的短信息服务中心(SMSC)进行中继,消息有目的地或起源地,但只与用户和SMSC有关,而与其他GSM基础设施无关。
优势
点对点短信的方便快捷主要表有以下几个方面:从传播上看,交流手段更加方便、交流速度不断加快,实际上也带来了交流频率的增加和交流内容的扩大。传播效果可以立即得到反馈。人们从过去有事说事的“三言两语”,到互发笑话、交流看法,无论大事小事都可以随时交流。从人际传播的角度看,大多数著名企业都在用短信与会员客户进行及时的沟通,这有助于形成更加牢固的交流关系,与传统的沟通方式比较,短信的优势在于任意时间、任意的点、用任意话题就可以展开交流。它比打电话要随意、比网上聊天更具移动性。作为建立在无线网络上的交流,短信息也已经具有了因特网交流未知性的优点:通过无线QQ微信等各大网站开通的移动短信聊天业务,在隐私保密的前提下结识新朋友。
实现方式
点对点短信的实现方式是事务的方式,从一个用户发起,到另一个用户成功接收,为一个完整的事务。简单地说,如果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失败,则整个环节失败。概述图所示示例一条短信的发送,父亲发了一条短信,需要输入的信息包括消息内容和接收方号码(在早期的手机中,还需要用户设置所属运营商短信中心号码),消息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到小强的手机上。在传输过程中,该消息可以被存储转发,当小强的手机不能接收时,消息可以暂时被存储;如果发送失败,父亲会得到发送失败的回执;如果小强接收到消息,可以得到接收方的号码和消息内容,这样一个点对点的事务就结束了。当小强回复短信时,实际上是另外一个点对点事务的开始。从技术上说,点对点短信的事务中,消息发送分为MO/MT两类。MO即消息上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发信,MT即下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收信。
发展过程及趋势
发展过程
早期的点对点短信限制在同一运营商网络内,但随着点对点短信业务的飞速发展,用户人数的不断增长,以及用户群在不同运营商之间的分散,对不同运营商之间的短信互发提出了现实意义的要求,于是各运营商逐渐达成协议,允许各自的系统之间短信互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互通短信,2002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之间达成了协议,两大公司在全国实现无线短信业务的互联互通。两个竞争对手终于携起手来共同迈过中国电信史上的一道坎,此举使它们的短信业务营业额飞速飙升。在用户体验角度,互通点对点短信的业务实现和网内点对点的实现没有任何的区别,只是在不同运营商的系统之间增加了称为互通网关的模块,负责协议的转换,随着增值业务的多元化发展,短信互通逐渐发展为移动-联通互通,手机-固网互通,手机-小灵通互通,国内-国际短信互通等。
电信运营商的短信业务是否面临微信的冲击,工信部公布的电信业务数据给出了肯定的回答,称微博、微信等新型移动信息服务对短信的替代作用非常显著。工信部1-2月电信业统计快报显示,虽然节日效应推动短信发送总量增长,但普通用户所使用的点对点短信下滑10.6%。1-2月,短信业务量达到1576.1亿条,同比增长0.7%,但明显低于2011年同期的5.7%,更低于2012年同期的7.6%。
工信部1-2月电信业统计快报显示,虽然节日效应推动短信发送总量增长,但普通用户所使用的点对点短信下滑10.6%。1-2月,短信业务量达到1576.1亿条,同比增长0.7%,但明显低于2011年同期的5.7%,更低于2012年同期的7.6%。
工信部表示,微博微信等新型移动信息服务对短信的替代作用非常显著,一方面降低了用户使用短信的频次;另一方面,微博微信的信息发布功能促使用户不再订购短信类信息服务,使得此类短信量同比下跌18.5%。从发展趋势看短信业务量会呈现继续下滑的趋势。
发展趋势
2014年6月21日,工信部发布的2014年通信业运行情况显示,在移动互联网业务替代作用的影响下,中国手机用户的月均点对点短信量继续下降,已经不足40条。2G移动电话用户加速向3G和4G转化,移动宽带用户(即3G和4G用户)累计净增超过7000万户,总数达到4.72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比重达37.6%。2014年1-5月,全国移动短信业务量仅有3146.2亿条,同比下降18.4%,其中点对点短信量占比依然过半;彩信业务量仅有260.9亿条,同比下降30.6%。月户均点对点短信量、彩信量分别降至39.8条、2.2条,其中月户均点对点短信量同比下降19.8%。工信部指出,微信等移动互联网业务对传统短信、彩信业务的替代作用持续。
受互联网应用业务替代影响,移动短信业务继续下滑,2016年1-7月,全国移动短信业务量完成3856亿条,同比下降7.9%。由移动电话用户主动发起的点对点短信量同比下降30.3%,占移动短信业务量的比重下降至30.8%,占比比上年同期下降9.8个百分点。移动彩信业务量同比下降11.9%,比1-6月降幅收窄0.9个百分点,发送总量326亿条。移动短信业务收入完成220亿元,同比下降10%。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30 14:35
目录
概述
业务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