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州,古代地名,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于
上党郡置潞州,现今位于山西长治部分以及河北涉县。
历史沿革
隋开皇初废,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称潞州。领上党、长子、
屯留、
潞城、
壶关、
黎城、铜堤、乡县、
襄垣、
涉县。
宋崇宁三年(1104年)为
隆德府,金称潞州,元初复称
隆德府,太宗三年(1231年)停用府名,仍称潞州。
明嘉靖八年(1529年)二月升潞州为
潞安府,治所在上党县,即今
山西省长治市(注:长治市前身为
长治县,明嘉靖七年增设)。
历史故事
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
李隆基以
临淄王、卫尉少卿的身份兼任潞州
别驾,时间长达4年之久。
李氏治政潞州时,粮食连年丰稔,人民安居乐业,他又多方延揽人才,收取人心,史载“有德政,善僚属,礼士大夫,爱百姓。”李氏在潞州修造了一座宏丽府第,后面建有“德凤亭”(遗址在今
长治市府上街),他常与潞州名士、幕僚、挚友在亭上赏景吟赋、评论国事,有识之士多归附其下。
开元十一年(723年),李隆基以皇帝至尊身份巡幸潞州,随驾者有
张嘉贞、
张说、
张九龄等名臣。玄宗此行颇有“衣锦还乡”之意,途中曾写《早登太行山言志》诗,进入潞州后逗留数月,大摆酒席“宴父老”,改当年故居为“飞龙宫”,让张说写《
上党旧宫述圣颂》并树碑勒石,又让张九龄写《
圣应图赞》,最后下旨免除潞州百姓5年租税,赦免“
大辟”(斩首、
弃市、火焚、腰斩等极刑)以下所有罪犯。
开元十二年(724年),唐玄宗
李隆基东游
泰山,返程途中又绕道潞州,体察民间疾苦,再次赏赐“父老”。
开元二十年(732年),李隆基第4次来到潞州,对年老者普遍“赐粟帛”,让已经征募即将开拔的潞州士兵归里,再次免除潞州百姓3年租税。
史书记载
潞州,上党。
大都督府。开元户六元四千二百七十六。乡一百三十三。元和户一万七千八百。乡一百二十。今为
昭义节度使理所。
在《
禹贡》中为
冀州之域。殷时为黎国。春秋时属晋,又兼有潞子之国。
潞子婴儿,为晋所灭。战国时属韩,别为都,以其远韩近赵,至
赵孝成王时,
冯亭以上党降赵,复为赵地。秦为
上党郡地。后汉末,
董卓作乱,移理壶关城,即今州理是也。
周武帝建德七年,於
襄垣县置潞州,上党郡属焉。隋开皇十年罢郡,自襄垣县复移潞州於
壶关,即今州是也。州得名,因潞子之国。
武德元年,又於襄垣县置
韩州,贞观十七年废。开元十七年,以玄宗历试尝在此州,置
大都督府。
州境:东西二百九十三里。南北三百三十六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三百三十里。南至东都四百七十里。北至仪州三
百一十里。东北至?州四百五十里。东取穴陉岭路至
相州三百五十里。西至
晋州三百九十里。西南至
泽州一百九十里。西北至
沁州二百一十里。
贡、赋:开元贡:人参,墨。赋:麻,布。
管县十:上党,长子,
屯留,
潞城,壶关,
黎城,铜?,
武乡,
襄垣,涉。
上党县,望。郭下。开元户一万一千三百八十三。乡二十二。本汉
壶关县也,隋开皇中分
壶关置上党县,属潞州。《
释名》曰:“党,所也,在于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党。”
浊漳水,在县西南二十二里。
州城,汉壶关县也。《上党记》曰:“
曹公之围壶关,起土山於城西北角,穿地道於城西,内筑界城以遮之。”
五龙祠,在县东南二十里五龙山上。
慕容永所立,以祭
五方神。
长子县,紧。东北至州五十二里。开元户二万二百六十六。乡三十三。汉旧县,本春秋时地名,《
左传》曰“晋人执卫行人
石买於长子”,是也。慕容永僭号於此,称
西燕,为
慕容垂所灭。隋开皇九年,移寄氏县理此,属潞州,十八年改寄氏为长子县。
羊头山,在县东五十六里。后汉安帝时,羌寇河东,以
任尚为御史,击破於羊头山,谓此也。
神农城,《后魏风土记》曰:“神农城在羊头山上,山下有神农泉,即神农得嘉?之所。”
武讫岭,在县西四十五里。《
风土记》曰:“秦、赵战於长平,赵军败退,秦将
白起逐至此,名曰武讫岭。”
(屯)留县,上。东南至州六十四里。开元户八千一百六十六。乡十七。本晋邑,《
春秋》曰“晋人执卫行人孙蒯于纯留”,是也。汉以为县,属
上党郡。
高齐省,隋开皇中重置,属潞州。
绛水出县西南方山,去县八十四里。
潞城县,上。南至州四十里。开元户七千四百六十四。乡十六。本汉
潞县,属上党郡,即春秋时赤狄潞子婴儿国也,晋灭之。后魏太武帝改潞县为刈陵县,属
襄垣郡。隋开皇十六年,於此置潞城县,属潞州。
黄阜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
刘聪将綦毋刿败晋将崔恕於黄阜。
漳水,一名
潞水,在县北。阚る曰:“潞水在县北,为
冀州浸,即漳水也。”
按
王猛与
慕容评相御於潞川,评鬻水与军人绢匹水二石,则此无他大川可以为浸,所有唯漳水耳,故土俗尚谓浊漳为潞水也。
武王坞,在县西北四十里。坞
东有后魏天柱大将军
尔朱荣碑,文曰:“建义元年,东讨逆贼,镇竖
葛荣,军次上党。武王祠东有二狡兔从贼方而来,天柱弯弓祝之曰:‘中则擒葛荣,不中则否。’应弦而殪,遂擒荣。”
壶关县,上。西北至州三十里。本汉县也,属
上党郡。山形似壶,於此置关,故名
壶关。隋开皇十六年,分壶关置上党县,大业二年省壶关并入上党,
武德四年重置。
汉壶关三老
令狐茂墓,在县东九里。上书明
戾太子冤者。
黎城县,中。西南至州一百二十里。
古黎国、《春秋》曰“晋
荀林父灭潞,立黎侯而还”,今县东十八里黎侯城是也。汉为
潞县之地,后魏太武改潞县为刈陵县,隋开皇十八年改刈陵为黎城县。武德初属
韩州,贞观十七年废韩州,属潞州。
古
壶关,在县东二十五里。《春秋》
齐国夏伐晋,取八邑,有盂口,盂口即
壶口也,声相近,故有二名。
清漳水,在县东北五十里。
浊漳水,在县西北五十六里。
铜?县,上。东至州一百五十里。本晋大夫
羊舌赤邑,时号赤曰“铜?伯华”。
汉以为县,属
上党郡。隋开皇十六年改属
沁州,大业二年省沁州复属潞州。武德六年属韩州,贞观十七年废韩州复隶潞州。
石梯山,在县西三十里。
阏与城,在县西北二十里。《
史记》曰:“
秦昭襄王攻赵阏与,
赵奢曰:‘其道远险狭,譬犹两鼠斗於穴中,将勇者胜。’遂破秦军,解阏与之围。”
晋铜?宫,在县东十五里。
子产曰:“今铜?之宫数里。”
断梁城,在县东北三十里。下临深壑,东西北三面阻氵?,广袤二里,俗谓之断梁城。
乡县,中。东至州一百七十里。本汉涅氏地,属
上党郡。晋始为
武乡县,属
乐平郡。石氏分上党置
武乡郡,县属焉。隋开皇初废郡,县属潞州。
晋县原有“武”字,后草创失其旧名。
石臼岭,在县北六十五里。
护甲水,在县西北八十里。
襄垣县,上。南至州九十三里。本汉旧县,属上党郡,
赵襄子所筑,因以为名。后魏
孝庄帝改属
襄垣郡。后周建德六年,於襄垣城置
韩州,县属焉。贞观十七年废州,县属潞州。
鹿台山,在县南二十里。
涅水,在县西北六十里。
浊漳水,在县南二十一里。
魏武初迁邺,於此置关,周建德六年废。
涉县,上。南至州一百八十里。本汉旧县,属
魏郡,因涉河水为名。晋属广平郡,后省。隋开皇十年,於故涉城重置
涉县,属?
慈州,十六年改属
韩州。贞观十七年废韩州,县属潞州。
清漳水,一名涉河,在县南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