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华
川军将领、民国二级陆军上将
潘文华(1885年—1950年),四川仁寿人,字仲三。早年投身军旅,清末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1909年随军入藏,辛亥革命时率部响应,失败后回川军。后在四川军队中服役,历任排、连、营、团长诸职。1920年成为刘湘部下,任旅长,后升任川军第二军师长。追随刘湘长期参与四川军阀混战,并率部进攻川陕苏区。1928年至1936年兼任重庆市长。
人物生平
少年从军
潘文华,1885年出生于四川仁寿县一贫苦人家。父亲潘在田乃一穷秀才,在乡下设帐课徒,以赡家口。母亲江氏,在文华五岁时即因病逝世。不久,他父亲续娶张氏,生下两个弟弟后,父亲又被疾病夺去了生命。一个寡妇拖着五个孩子,日子过得很艰难。十四岁的潘文华为了减少家中的负担和为自己出路,仅读过两年私塾,便停学跑到成都谋生。
潘文华在成都找到父亲的生前好友贾金华,经贾介绍到一家帽店当学徒。因年纪小,老板只叫他干些杂活和替师娘带小孩。当时,清廷绿营,建新军。潘文华每天背着小孩跟在新军后面,撑到东校场看操练。他对体操如单杠、双杠、平衡木、吊环、木马很感兴趣,趁当兵的休息,偷偷溜过去玩上几下。当兵的见他的器械动作做得很娴熟,都感到惊讶,一个班长便劝他干脆吃粮当兵。这样,潘作为一名随从,开始他的军旅生涯。
两年后,潘文华由随从正式补为二等兵,不久升为上等兵。在军训中,他能吃苦,肯用心,各项器械、枪术,剑术,擒拿格斗,上房越脊,都在全协名列前茅。当时,四川督军锡良在凤凰山军营召开全省运动大会。潘文华作为军队代表,在开幕式上表演器械体操。他刚健娴熟的演技,受到锡良的赏识,被破格提拔为陆军弁目队体操助教。不久,四川开办了陆军速成学堂。潘文华经陆军学堂总办陈宦同意,免试入学,仍兼体操助教。在校期间,孙中山倡导的民主革命思想正在广为传播,潘文华亦受其影响,便同乡人一起加入了同盟会,从事反清革命活动。
1909年,川边巴塘叛乱,清政府电派成都三十三协协统钟颖率部入藏戡乱,进驻拉萨。潘文华随军入藏,被任命为副排长。潘在巴塘一带作战,生擒头人哈巴龙,升为正排长,旋任连长。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的消息传到西藏,潘文华与郭元珍等同盟会员率部起义。失败后回川在第三师钟体道部任营长。1915年潘文华升任团长,率部至内江滇军顾品珍部激战。潘部旅长阵亡后,他收拾余部,被任命为代理旅长。不久,钟体道师被刘存厚兼并后,潘将全旅由陕南带回四川通江,被委为独立司令,驻防通江南江巴中三县。此间,潘文华为解决部队饷款乃广种鸦片,因而收入甚丰。其时,刘湘陕南过境,钱粮两缺,潘文华以速成同学之谊馈赠刘湘白银一万五千两。后来刘湘得势时,潘文华颇受刘的倚重信赖。
1920年,川军田颂尧、刘斌为抢夺鸦片税收,以“饥兵就食”为名,联兵攻向通、南、巴山区,潘文华自知兵少力单,不是田、刘对手,乃主动率部退向重庆,投奔四川陆军总司令刘湘,被任命为第二军第二旅旅长,不久又升为第四师师长。1927年,潘文华随刘湘响应广州国民政府北伐,他所在的第二军被改为国民革命军二十一军。大革命失败后,川军为争权夺利,又陷入了混战局面。在四川军阀的混战以至后来的阻击红军北上的战役中,潘文华一直依附于刘湘转战四川各地,几乎无役不从。
刘湘干将
1928年冬,刘湘杨森两部为争夺四川的统治权爆发了下川东之战。这时,刘湘蹙处重庆市巴县璧山,被称为“爬壁虎”。而杨森除自己拥有几个师外,还联络李家钰罗泽洲赖心辉等组成倒刘同盟军,一齐向刘湘进攻。潘文华见刘湘处境极为困难,乃向刘说:击溃杨森主力,则李、罗不足惧矣。当刘湘采纳其建议后,他便亲自带兵猛攻长寿杨汉域(杨森侄子)主力师,苦战两昼夜,左臂负伤,仍坚持战斗,终于击溃杨师,从而为下川东之战能打败杨森创造了有利条件。
1932年终于爆发了四川军阀混战中最大的一次战争——“二刘”之战。在“二刘”大战中,刘文辉荣县威远战场投入三万以上兵力。此时,潘文华也屯兵荣县,与扼守笋子山之刘文辉部队激战三日。当刘文辉派增援部队实施多路夹攻时,潘见己部突出,有被围歼的危险,便率部退守志君台。但刘文辉部紧跟不舍,为争夺志君台潘部与冷寅东部鏖战五天,官兵战死达三千余人,战地横尸累累,怵目惊心。这一战,潘部虽然损失惨重,但仍然守住了志君台要地,为刘湘争取了与刘文辉和谈条件,立下了汗马功劳。
与红军作战
1934年,徐向前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解放了川北通江南江巴中宣汉达县等地,建立起川陕革命根据地。刘湘就任四川“剿匪”军总指挥,统一指挥全川各军阻击红军,但却迭遭失败。1935年,潘文华为南路总指挥执行刘湘对红军作战的北守南攻方针,驻节名山,统一指挥天全芦山前线的两个师。进驻名山后,他立即召集所属团长以上军官会攻,研究中央红军的趋向,制定作战指导方针。他在会上确定:天全,芦山防初的目的,在拒止南下红军于天、芦、宝西北山岳地带,保存实力,但必须尽一切努力,迟滞红军于名山以西地区,以待增援,更应随时注意红军由锄把河方向进扰。
11月,红军主力突然出现在芦山高地,集中火力向潘部教导师猛烈攻击。川军遭此意外,全线震惊,纷纷落荒而逃。不久,天全城陷落,红军迫近芦山城外,潘文华当即在电话上向刘湘陈述战况,经刘湘同意,把前线部队转移到夹门关、莲花山一带。但部队一退即不可收拾,一片混乱,无法控制,红军乘胜直逼,很快占领了名山。至此,潘文华的天、芦防线被打破,两个师七个旅中,被红军歼灭达三个旅,伤亡、被俘近两万人。潘文华损兵折将后,只好带着残兵败将匆忙跑回成都休整。
兼任重庆市长
1928年至1936年间,潘文华曾兼任重庆市长八年。重庆位于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是川、滇、黔门户。但重庆市区狭窄,房屋年久失修,街区凌乱,市容不整。潘文华有鉴于此,便积极从事扩大市区的开辟工作,把通远门外及大清寺一带的乱坟荒地开辟出来,作为新市区,开辟的新面积约等于旧市区的一倍。并修建了七星岗两路口,上清寺的大马路,重庆市容,始略具规模。
当时,重庆市民的生活用水,全靠用人力挑运江水供应,坡陟路远,十分困难,潘文华乃倡议开办自来水厂,成立重庆自来水公司,以其弟潘昌猷任董事长,解决了市民用水及工业用水问题。 .
重庆市因工商业逐渐发达,需要电力较多。潘文华便令工务局改组发电厂,成立重庆市电力公司,购置大型发电机建厂发电,初步满足了重庆市工商及市民的需要。另外,在重庆建立较大的修械所和冶铁工业,为以后重庆的炼钢工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潘文华在八年当中,利用政治上的权力,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从而奠定了他的经济实力,为以后能在四川独霸一方,相互争雄创造了有利条件。
出川抗日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川军将领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抗日爱国热情的推动下,纷纷请缨杀敌,出川抗战。刘湘被任命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辖两个集团军。潘文华任第二十三军军长,率一四四师(师长郭勋祺)、一四七师(师长杨启文),由夔巫东下,赴江苏安徽一带抗击日军。
潘文华所部出川以后,在广德泗安与日寇先头部队遭遇,经过奋力战斗,将日寇击退,缴获汽车二十多辆,机枪十多挺,迫击炮十余门,获得初战胜利。日寇的先头部队遭到打击后,便集结重兵,用飞机掩护,装甲车前导,冲向泗安、广德。潘部奋勇阻击,师长饶国华殉国,郭勋祺负伤,杨启文失踪,官兵伤亡很大,部队受到严重损失。这时,副总司令唐式遵为推卸自己的责任,向蒋介石诬告潘文华“作战观望、擅弃泅、广”,蒋介石便下令给予潘文华撤职留任的处分。
1938年1月,刘湘在武汉因病逝世后,潘文华遂护送刘湘灵柩回四川,结束了他出川抗战的短暂历史。
防蒋图存
刘湘死后,蒋介石迫不及待的发表他的亲信张群为四川省主席,遭到地方实力派的群起反攻,只好改任王缵绪为四川省代主席。但在这次反对张群主川活动中最力的是潘文华为首的武德励进会成员。武德励进会是刘湘军队里的核心组织,其成员均为营长以上骨干力量。刘湘原为会长,其死之后,领导无人,该会便召集大会,准备推举继任会长,实际上也就是要确定刘湘事业上的继承人。当时王陵基王缵绪都想继承刘湘衣钵,争取当选为武德励进会会长。潘文华因在前线被蒋介石处分,大伤颜面,情绪消沉。奉丧回川后,即杜门谢客,不问时事,无心与二王相争。但大会召开时,刘湘部元老钟体乾首先发言,建议选一个平素最受刘湘信任的人来继承刘的事业。许多人都知道潘文华与刘湘的关系,因此当钟体乾的话刚一说完,便一致推举潘为会长,并说如有人反对,定是川奸,当共诛之。于是,潘文华便轻而易举的登上了刘湘的宝座,当上了武德励进会会长。蒋介石见此,便又不得不改变初衷,对潘文华大肆笼络,委任他为第二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兼川康绥靖公署副主任。
潘文华不管蒋介石对他怎样进行笼络,总是记住刘湘生前的话: “蒋介石这个人无论话说得好甜,决不能信赖。只有联合与我们利害相同的力量与之周旋,才有活路”。因此,他在武德励进会第二次紧急会议上便提出:“团结川康,支持抗战,联合中共,防蒋图存”的主张,并同王陵基钟体乾乔毅夫张斯可等通电蒋介石,正面表示拒绝张群来川。这样,使蒋控制川政,挖空“甫系”武装的如意算盘便陷入了一筹莫展的僵局。
1939年3月,潘文华晋升为二级陆军上将,同时被蒋介石发表兼任“川陕鄂边区绥靖主任”, “边署”设阆中。其子潘清洲也被任为巴山警备司令,新建两团警备武装。潘对蒋的用意是十分清楚的,蒋把他支往阆中,目的是防他与邓锡侯刘文辉等地方势力联成一气。所以,他到阆中驻节一段时间,把大巴山设防规划就绪后,就请准回驻成都
潘文华回驻成都后,正逢云南省主席龙云飞渝述职路过成都,他便与刘文辉、邓锡侯往见龙云,共同签定了三省(云、贵、川)联防密约,以抵制蒋介石势力的渗入。但王缵绪为了讨好蒋介石,便将此事密电告蒋。潘文华截知王的告密电后,立即约请刘文辉、邓锡侯密商对策,决定由彭焕章刘元瑄等七个师长联名倒王。8月,七师长列举了王缵绪的五大罪状,电蒋驱王。不久,蒋介石即召潘、刘、邓三巨头到渝,好言安抚,并说了一通时局艰危,希望大家风雨同舟、共挽危局的话后,便提出自兼四川省主席,以贺国光兼理秘书长,代行省长职务的处理方案。潘文华见事已至此,只好表示欢迎。
蒋介石抓到四川省主席职后,为了缓和矛盾,表面上仍对潘文华表示好感。一方面支使孔祥熙贺国光与潘结为“金兰”兄弟之交,另一方面则在经济上对潘实行收买。其时,潘文华已攫取四川省银行金融命脉,由其弟潘昌猷任四川省银行总经理。蒋介石又于1940年批准财政部向四川省银行投资两百万元,改组省银行,指定潘昌猷为省银行董事长。但在军事上,潘文华始终被蒋介石严加防范。安排祝绍周为川陕鄂边署副主任,以戴高翔、黄埔四期毕业的傅炳勋分任正副参谋长,均是为牵制与监督潘的行动,掌握潘部枢要。潘面对蒋介石的收买控制,表面敷衍应酬,心中不为所动。对高、傅二人,则采取保荐升官和送钱的办法,先后支走,从而拔掉了蒋插入其边区绥署中枢的两颗钉子。
向中共靠拢
但是,蒋介石的陪都重庆行辕成都,潘文华始终承受着蒋居高临下的压力。因此,他只好向与蒋介石在政治上能够抗衡出中国共产党靠拢。早在1938年夏,董必武林伯渠陈绍禹延安汉口参加国民参政会议,途经成都时,潘文华特约相见。双方交谈团结各方力量,坚持抗战,反对蒋介石妥协投降的抗日救国方针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政策。潘还介绍了川康反对蒋介石的兼并,控制及新编两个集团军开赴前方抗战的经过情况,明确表示拥护中共持久抗战的方针,反对向日寇妥协投降。翌年4月,他又通过郭秉毅,张曙时等人联系,在乔毅夫家见到周恩来同志,直接同中共中央建立了声气相通的统战关系。是年6月,他把周恩来派来担任联络的唐午园委任为阆中绥署政治部副主任。1940年,他又将唐调重庆,以潘昌猷(潘文华的二弟)重庆银行协理的公开身份,担任向中共南方局和冯玉祥程潜张澜之间的联系。1942年4月,他在重庆山洞潘昌猷别墅同王若飞延安的秘密电台,经常与中共中央交换情况。先后在潘部工作的共产党员,有周朝福、曾代吉,杨尚云、蒋清澄、洪子端、肖中鼎,潘扫尘、秦润奎、唐纪、明昭、黄子才、韩子重、邱鹤林,肖世泽、徐淡如等,潘文华都分别把他们委为校、尉级军官,还把汪导余、苏爱吾聘为顾问,田一平委为上校机要参谋。
除靠拢中共外,潘文华还积极支持参加国统区的民主运动。1944年冬,他由张澜监誓,正式参加“民盟旧政协破裂,中共南方局撤退后,他就通过住在上海香港张澜中共中央取得联系。并长期提供张澜政治活动的经费。
驻军川黔湘
潘文华的所作所为,蒋介石早已对之不满。所以,抗日战争刚一胜利,蒋就乘部队整编之机,撤了潘文华第二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和川陕鄂边区绥靖主任及其儿子潘清洲巴山警备司令的职务。并限于9月,停发撤销单位的经费。对此,潘文华十分恐慌,连忙使人疏通湖南省主席程潜,由程向蒋说情,给以合适的新职。这样,潘乃得以任川黔湘鄂边区绥靖主任,将整编后的四个师,移驻酉、秀、黔,彭及湘西边境。
川黔湘边署受国防部直接领导。边署的任务为安谧地方,清剿土匪。在川黔湘交界地区,匪徒滋聚,巨匪有彭金镛,瞿白垓两股,各拥有人枪千余,为患最烈。潘文华乃决意清剿,投入部队七、八千人,四面堵截,击毙匪首彭金镛,活捉瞿匪老婆和儿子,迫瞿匪率余众逃入湖南境内,被程潜收编。不久,得国防指令,说“共匪”一股,有窜扰湘西的趋势,要边署集中兵力, 予以扑灭。电达后,潘文华集众商议。军统特务头子徐达刘兆丰(中共地下党员)、龙潭中学教师谢诺英等十余人,闹得人心惶惶,各县骚然。潘文华遂为逮捕的“共特”均无确凿证据为由,均次第于以保释,为此颇以范龙骧等人不满。
1947年底,国防部第二次整编部队,规定军编为师,师编为旅。潘文华奉令后将印属五十六军编为五十六师,以潘清洲为师长;下面的三个师分别改为三个旅,国防部如拟照准,并改调潘文华为川鄂边区绥靖主任,绥署设宜昌,限期移防。
1948年,潘文华刚将边署移到宜昌,蒋介石即将其所辖的部队,分别调隶罗丙戎、张钫康泽白崇禧使用,绥署仅余警卫团而已。对此,潘心中大为不快,宿疾复发,乃返渝就医。在此期间,蒋又改任潘为重庆行营副主任,实际是有职无权。
彭县起义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长江,蒋政权已成土崩瓦解之势,局势纷乱,各军头目各寻出路。潘文华之子潘清洲趁机到洪湖宜昌搜集边署旧部,凑成一个师,自任师长,编号为第二三五师,由夔巫开回四川。 同年4月,重庆行营改为西南军政长官公署,潘文华即改任长官公署副长官。此时国民党败局已定,潘为谋求出路,派黄应乾为代表,到香港去找中共和民主党派联系。9月,曾任潘文华绥署参谋长的郭造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遣返,自武汉来川策反,与潘文华商议在重庆组织起义。潘因当时环境不允,力量薄弱未付诸行动。
11月中旬,潘文华到了成都。这时,中共临工部负责人吕振修通过赵星洲(潘的部下,与潘有亲戚关系)做潘的工作。赵见了潘后即将临工部的性质作了介绍,并将《约法八章》《康边人民游击纵队宣言》等资料送给了潘。此时,潘文华又得知周恩来通过雅安电台对他和刘文辉邓锡侯等人告诫:团结力量,待时机成熟发动起义。因此,他更加坚定了起义的决心。不久,临工部主要负责人之一王逸平在赵星洲的陪同下亲自会见潘,并将地下党编的《军运大纲》给潘看,向潘宣传党对起义人员的政策。潘当即在大纲上签了名,表示起义决心,同时去电给正由巫溪西撤的长子第二三五师师长潘清洲,令其向成都靠拢,相机起义。
11月30日,重庆解放,蒋介石仓惶逃到成都胡宗南的二十万溃军也云集成都附近,一时间成都的空气盛为紧张,为延缓大陆的最后解放,蒋介石费尽心机,对潘、刘,邓实行拉拢威逼政策,但均被他三人搪塞过去。蒋认为他三人不肯为其卖命,便胁迫他们去台湾。12月初,蒋介石的侍从室主任陈希曾给潘文华送去了飞机票,要潘翌日飞往海南岛。潘立即求计于临工部,临工部主张潘暂离成都。潘便急忙于5日黎明以养病为名到灌县住了下来,同时暗中加紧与刘文辉、邓锡侯的联系。12月9日,潘文华与刘文辉邓锡侯彭县通电起义,脱离国民党阵营,投向人民怀抱。
解放后,潘文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0年,他在成都因病逝世,享年六十五岁。
其他成就
造福家乡
潘文华在数十年的戎马生活中,曾多次捐款账救家乡仁寿县灾荒,并在重庆指定自己开的“补益大药房”免费为仁寿提供防疫药品,散发各乡。估拉壮丁时,他曾出条据,减轻仁寿应征兵员数额。
1923年,派三个团的兵力修筑籍田铺至仁寿县城的公路,全长40余公里。1927年,在文宫乡创办私立文华中学,先后捐银元11万余元,为家乡培养人才。
组织办报
1939年4月,潘文华以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名义创办了《新边区报》,目的在唤起民众“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为大巴山布防,阻止日军西进,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服务。每月潘拨出200元银元作为办报经费。报社设阆中县城,报纸为4开4版,发行到川、陕、鄂三省边区44个县的党政军机关学校群众团体。在此期间,潘任命共产党员洪子端(绥靖公署少校秘书)和爱国青年肖逸父主编该报,绥靖公署内还建立了中共党支部,支部成员积极为该报撰写文稿。
《新边区报》以较大篇幅刊载了张澜在潘文华就任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会上提出“巴山设防,先镶外,而后安内,既镶外,则内自安”的讲话,转载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以及中共中央公布的文件和中共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和文章,还转载全国各地抗日救亡运动的情况,研讨大巴山布防,交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经验等。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撤销,1946年《新边区报》停刊。潘文华回成都后,同年又创办《华西日报》,后又助办《华西晚报》,自任《华西日报》社长,聘请王达非(中共党员)任报社总经理兼总主笔。报纸宣传民主、团结,言论激进,一时轰动四川,蒋介石张秀熟、郭秉毅引见潘文华,周恩来对潘支持进步人士主办《华西日报》、《华西晚报》,掩护中共地下党工作人员和进步人士,给予鼓励。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4 22:4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