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远门
重庆十七道城门之一
通远门建于明洪武初年,位于重庆老城的正西方,瓮门东北向,正门横书“克壮千秋”四字;其瓮城门上书“通远门”三字,因通远门是古代重庆通往四川其它地区等地的起点,故名之曰“通远”。
地理位置
重庆九开门中,通远门是唯一不面水的城门。而且通远门最险峻,门设在城内最高处,门前一片深壑,无路可行,只有西边可通,但都在城垣的控制下,其险若此,是陆上入城的最后一道关隘。通远门是古代重庆最重要的军事要塞,城门两侧都建有炮台,历来攻守都在此门。西边的佛图关若有失,便退守通远门。
历史文化
南宋宝祐六年(公元1258年),蒙哥所率蒙古军分三路侵蜀。如果当时蒙古军的作战方略不是先占钓鱼城的话,那通远门作为重庆城唯一的陆路通道,势必与蒙军展开一场血战。1259年,“上帝之鞭”蒙哥被杀,通远门暂时免去了刀光之灾。18年后,忽必烈强攻重庆,守将张珏率众血溅通远门,终被破门,重庆失守。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率部数十万,超过守军十倍以上,仍无力正面强攻。张献忠绕道江津菜园坝登陆,夺取浮图关,卡死了明军路上唯一退路。当时这一段到通远门全是棺山,没有大坡大沟,适合步兵作战,从水陆两路合围重庆,最后的主战场就在通远门。经6天激战,起义军炸塌通远门转角城墙,一举攻入重庆张献忠令手下兵士大肆杀戮以解心中之恨。《荒书》记载,“城中男女皆断右手”。
张献忠攻入重庆后,杀人如麻,十室九空,通远门外大白天也有老虎上街拖人,称为“万户萧疏鬼唱歌”毫不过分。据传,正是因为当年张献忠杀人过多,怕扔在江中污染水源,便将人拖出城外埋葬。通远门外七星岗一带由此成为“乱葬岗”。
1911年11月21日,夏之时率领的辛亥革命起义部队兵临佛图关,清廷重庆知府钮传善闻讯,仓皇传令,全城戒严,关闭九门。朱之洪杨沧白之命,赶到通远门迎接夏之时的革命军。由于清军封锁城门,人出不去,他们绕道城垣低处,趁清军不备,越城而过,攀梯而下。而况春发等则趁中午守城士兵吃饭之机,与留守士兵周旋,相机将通远门城上大炮的保险针卸下,以配合夏军的到来。此时,朱之洪率领的体育学堂的学生军,手持假炸弹鱼贯而至,逼退清兵,破锁开城。至此,号称“克壮千秋”的通远门终于被打开。下午5时,夏之时率领的革命军数百人手持“中华民国”“复汉灭清”大旗与三门火炮一道列队入城,当晚,蜀军政府通电全国,宣告成立。
通远门城墙上,有一条顺着山脊向西的小巷,名“鼓楼巷”。该巷38号门前的顶峰上,以前是一块宽约4000平方米、一面靠山三面均是悬崖的坝子,名为“打枪坝”。1927年,在这里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三·三一惨案”。
3月31日,国民党左派省党部在杨闇公为书记的中共重庆地委(即四川省委)的领导下,在打枪坝召开工、商、学各界群众大会,示威抗议英美帝国主义的罪行,不料却遭到军阀刘湘王陵基等人策划的屠杀。当场死亡137人,伤者上千人,大会执行主席、国民党左派漆南熏陈达三,中共重庆地委组织部部长冉钧先后牺牲。惨案发生当天,杨闇公侥幸从打枪坝越墙脱险,转移至江北。此后,由于叛徒告密,杨闇公不幸被捕。在敌人的威胁、利诱和严刑拷打面前,杨闇公忠贞不屈、大义凛然,他说:“你们只能砍下我的头,决不能动摇我的信仰。我头可断,志不可夺。”4月6日夜,杨闇公被残暴的敌人剜目割舌,砍掉双手,最后身中三枪,壮烈牺牲,年仅29岁。
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重庆城内因市政建设而大肆拆毁城门城墙,通远门之所以躲过被拆的命运,是因为它高居在山脊上,建公路时,只在其下方打洞而过,现遗址还在和平路隧道顶上,城门基本保存完好。
旅游信息
通远门遗址公园的守城、攻城雕塑,表现的正是当时血战。正是有了这些血腥历史,人们希望通远门能保护自己的心愿也就更为迫切,街道名都与此有关。金汤街是通远门旁的一条小街,金汤街名字来由显而易见:固若金汤,表达了人们愿意安定生活,不受战争干扰的愿望。
通远门作为古代重庆城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陆路通道,在这里留下印记的历史事件不计其数,如秦良玉救渝、1886年重庆教案、1927年三·三一惨案等。
历史变迁
通远门那座小门洞历来是重庆城通往外界唯一的陆路通道,门外的七星岗则是一片乱坟岗。一首流传至今,以城门为内容的《重庆歌》中唱到,“通远门,锣鼓响,看埋死人”。
重庆城因水码头而繁荣,城内商铺林立,无时无刻不进行着吐故纳新。繁华世界却仅限于城区,作为老重庆城乡的分界线,通远门城墙两侧是截然不同的世界,其中也有张献忠的功劳。
张献忠攻入重庆后,杀人如麻,十室九空,通远门外大白天也有老虎上街拖人,称为“万户萧疏鬼唱歌”毫不过分。据传,正是因为当年张献忠杀人过多,怕扔在江中污染水源,便将人拖出城外埋葬。通远门外七星岗一带由此成为“乱葬岗”。直到1922年杨森重庆推行市政改革,通远门外的乱葬岗逐渐变为大马路,建起了房屋,才算有了活人气。
通远门对面房屋低矮破败,滴水屋檐摇摇欲坠,地面水坑的水似乎永远也干不了。房间光线昏暗难辨,潮气湿得让人无法相信,还有不少是上世纪20年代开始就住在这里的老住户。
风俗习惯
特定的环境诞生特定的风俗。在金汤街与民生路交汇处的城墙基部,曾有几处用途不明的小洞,如今已被封。小洞长约1米,宽约0.5米,深不过0.3米。这些小洞形状大小类似佛龛。李桂琴老人也记得,似乎小时候总被母亲训斥着要信佛,否则不安全。重庆人划拳有“七星岗闹鬼”俚语,由此折射通远门的居民摆放佛像以求平安毫不为奇。
钻通远门洞子到较场口,是重庆人到解放碑走惯了的老路。然而那两个通车的隧道其实并不是真正的通远门,旁边那座需要拾阶而上的小门洞,才是正宗的通远门洞子。
通远门最后一次大修在清代,这小门洞自然也是当时的遗留。仔细观察小门洞的内里就会发现,在里面天井似的两侧墙体上,各有四个从上到下一字型排列的小洞,离墙顶和地面各约2米左右。小洞,每个也约有一百平方厘米的面积,从大概位置上看,估计应该是通远门老城门门柱的活页处。本来应该开在木材上的活页关节,因地制宜开在石墙上显示了重庆人的机巧。
通远门内五福宫领事巷的英国领事馆、法国领事馆、仁爱堂修道院以及后为渝中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德国领事馆,都是当时外国人云集之地。衣香鬓影,客似云来的场面,是通远门外的小市民难以想象的。
特色小吃
通远门从早到晚没有一刻安静,卖小吃的小贩竭力吆喝,赶路的行人匆忙远行,骡嘶马叫,车水马龙。通远门面朝兴隆街的墙体下方有四个似防空洞的小洞穴,里面曾经住人,兼做生意,洞穴门口上方的6、7个小孔,是用来支撑招徕客人的小草棚的支点。小棚避雨,总有无钱住店的穷人把这一小棚当做栖身之所,赶着第二天早早出城门,为生计奔波。
抗战时期,郭沫若阳翰笙陈白尘戈宝权凤子等著名人士常聚于通远门附近小巷中的一家小餐馆,品尝“五香牛肉”、“清炖牛肉”、“油炸牛肉”、“水晶包子”等川菜川点。应老板要求,郭沫若还乘兴为小餐馆题写“星临轩”招牌,留下一段名人与川菜的佳话。
风流往事总被雨打风吹去,飘香美食难觅踪迹,空留后人怀想。
墙体被补修,还恢复了城墙上的箭垛,还通远门以冷兵器时代的特色。城墙顶上还有三座浮雕,叙述了三个与通远门相关的筑城、守城、攻城历史故事。
城内前区广场上,《炒米糖开水》和《滑竿》两个民俗小品雕塑市井味十足,重现了早已消逝的旧时风俗,唤起老重庆的温馨回忆,引得小重庆啧啧称奇
参考资料
克壮千秋通远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30 08:57
目录
概述
地理位置
历史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