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马镇,旧镇名,隶属于江苏省
江都市(现为
扬州市
江都区),全镇面积50平方千米,人口约5万(2018年,与
大桥镇合并后)。
嘶马,顾名思义,马在嘶叫,追本求源,何人之马?因何嘶叫?据史料记载,南宋时金兀术率部南下进犯,宋高宗赵构迁都临安(今杭州)。民族英雄岳飞奉命出征,在宜兴、常州连战皆捷,重创金兵,继而又在镇江、建康(今南京)伏击金兵,大获全胜。金兵败退江北,岳飞穷追不舍。可惜朝廷却言和不出战,硬让岳飞退驻柴墟(今口岸),岳家军虽后援不力,粮草匮乏,兵力渐弱,但仍在柴墟大败金兵。为避免更大损失,保护百姓,岳飞取道郭家村排斥百姓南渡沙洲(今扬中)。金兀术抓住南宋小朝廷苟安怕战的弱点,挥兵追击,企图摧毁岳家军。岳飞审时度势,利用遍地皆沙的地势,在战马尾巴上系上树枝,在郭家村每棵树上倒吊一只羊,后腿悬空倒挂,前蹄松开,紧挨着前蹄置一面大鼓,一声号令,骏马飞奔,嘶鸣之声震天,树枝激起沙尘,郭家村上空尘土飞扬,遮天蔽日;悬于树上的羊前蹄击鼓,声震四方,分明千军万马铺天盖地而来。兀术心惊胆裂,岳家军和百姓乘胜出击,金兵丢盔弃甲,抱头鼠窜。岳家军大获全胜。后来,百姓将郭家村改为“嘶马”。“嘶马”,成为当年古战场刀光剑影和岳家军辉煌战绩的佐证。一提到“嘶马”这一名字,人们耳畔犹如骤闻萧萧的马鸣和隆隆的鼓声,有如进军的号角,激励着我市百万军民与时俱进,奋勇迅跑。
嘶马镇,旧镇名,位于扬子江北岸,S336省道穿村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所辖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94人,占地4平方公里 ,嘶马镇拥有列统企业4家,私营企业48家,个体工商户400余户。在嘶马镇范围内建有嘶马小学,嘶马中学和嘶马幼儿园,并有集镇农贸市场和农民建身广场。嘶马镇2006年实现三业总产值2.06亿元。其中:农业620万元,工业1.74亿元,三产增加3000万元,集体创收68万元,人均收入9043元。嘶马镇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村民上下一心,团结拼搏,奋力进取,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1998年以来,被江苏省政府命名为“电话村”,多次被江都区镇两级评为“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交通安全村”、“村民自治模范村”、“江都市文明村”、“2006年全面建设小康村”等称号。
扬州市江都区嘶马拉豆腐的特色是:上了桌的拉豆腐,呈腐乳状,上面是一层色若琥珀的素油,油下有腐乳的白,竹笋的黄,香菇的褐,菠菜的绿。入口后,在豆腐的高爽中,有香菇的滑腻,竹笋的清脆,菠菜的酸鲜,蒜叶的香醇,如同脂羹一般,尽显香甜脆嫩,美不胜收。
嘶马拉豆腐的主料是晶莹细嫩的豆腐。配料是菠菜、香菇、竹笋、蒜叶等。调料有素油、麻油、白糖、酱油、姜末、胡椒粉、味精、盐等。制作此菜的关键是勾芡、加油和下佐料,前后三次勾芡,每次勾芡前所下的佐料都不同,勾茨要求又各有别。制作时,首先将三分之一的素油在锅中烧熟,将豆腐下锅捣烂,放白糖、酱油、姜末,急火烧到豆腐沸腾时,放入三分之一粉芡,用勺子在锅内不停地搅拌,使粉芡与豆腐调和均匀。接着,锅内豆腐起糊之时,加第二次油和第二次粉芡。搅拌2分钟后,再加第三次油和粉芡,同时一边搅拌一边放入味精、香菇末、竹笋末、菠菜末、蒜花、盐、味精。文火烧片刻起锅,装碗,撒点胡椒粉,浇点麻油后即可上桌。品尝嘶马拉豆腐时还大有讲究,千万心急不得,莽撞不得。拉豆腐菜肴上因有一层油封住,所以看似无热气,其实内里却是炙热滚烫的。吃时最好以勺为具,用嘴将豆腐慢慢吹凉,然后进口品尝。倘若吃者性急,不知究里,闻到香味,只以为是冷豆腐,舀上一勺,送进口中,就会烫得想吐也来不及。等到自己的嘴不烫了,别人则早已将拉豆腐吃光了,此时又悔之莫及。相传曾有人将拉豆腐用罐子装好,从扬子江畔的嘶马五圩码头上船,经4个多小时,四五十里水路,到镇江后再拿出来吃时,还是热的。你说这奇是不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