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式改革实质上是物质利益关系的调整,其成功就是由于在肯定人们追求
物质利益的内在发展动机的基础上,对社会各主体物质利益分配格局进行了有序的渐进的调整,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阶层和成员的积极性,赢得了广泛的支持和参与。
只要政治领导人始终不渝地致力于市场改革,不淡忘建立
市场经济的目标,只要经济改革有适当的顺序性,渐进式的改革也会发挥作用。
在一个宏观经济相对平衡稳定的国家实行渐进式的改革较为有利。宏观经济相对稳定包括以下因素:
通货膨胀处在可控水平,没有发展为
恶性通货膨胀;政府的
预算赤字并不很高;没有出现债务清偿危机。
在经济体制改革方式的选择问题上,“
激进式改革”和“渐进式改革”孰优孰劣,它们各自面临的特殊问题是什么,是体制经济分析和“
过渡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这两种改革方式的主要区别是:
激进式改革往往是先搞改革、后求发展,改革阶段好比“泪水之谷”,通过人为降低
发展速度来推动改革;而渐进式改革则是既搞改革、又求发展,把改革与发展结合起来,尽量避免过高的
通货膨胀,用经济的稳定发展来支持改革。
激进式改革往往是“破”字当头、先破后立,采用“
休克疗法”首先彻底破坏
计划经济体系和
国有制,然后进行新体制建设,结果大多造成体制“真空”;而渐进式改革往往“立”字当头、先立后破,在改革过程中于不断转换国有企业
经营机制的同时鼓励非国有经济发展,在坚持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情况下不断减少
指令性计划,这样使传统体制收缩的同时
市场主体和关系相应形成和扩张,避免了体制“真空”。
激进式改革往往重视速度,力求速决,俄罗斯于1990年8月制定的“500天计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而渐进式改革则往往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其典型作法是,通过
局部均衡各个击破,通过
边际均衡分解难题,而不是一味求全、求‘决。
如果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为既定,而且改革方式的差异不导致改革结果的差异,这样仅从改革成本最小化的角度去看两种改革方式所面临的特殊问题,那末其基本判断是:改革的实施成本是改革的激进程度的
减函数,或者说是改革方式所需时间的增函数——改革的速度越快,改革所需时间越少,信号扭曲的问题越是尽快得到彻底纠正,社会越是较快地建立起新体制以使人们尽快地形成关于新体制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稳定预期,经济所面临的损失就越小,反之就越大。单从如何使这种实施成本最小化的角度看问题,
激进式改革方式相对于渐进式改革显然具有优越性。改革的摩擦成本是改革激进程度的增函数,或者说是改革方式所需的时间长度的减函数——给定改革发生时的各种初始条件和经济改革中面临的各种具体条件,改革方式越激进,越是较为迅速地打破旧体制,也就是较为迅速而全面地改变原有的既得利益关系,就越是会遇到较大的社会阻力,各阶层特别是旧体制既得利益阶层越是不会轻易接受从而引起更激烈的社会冲突,摩擦成本就越大,反之摩擦成本则越小。单从渐进式改革能够避免一下子全面触动各种既得利益而使反对势力不会在同一时期结成反改革的强大联盟,有利于缓和由“投入一产出时滞”所引起的“阻力”,从而使摩擦成本最小化的角度来看,采取渐进式改革方式比
激进式改革方式显然更具优越性。
总之,在经济体制改革方式的选择上,究竟
激进式改革和渐进式改革孰优孰劣,并无绝对定论,而要以不同国家的特殊条件而定。中国的改革,十几年来一直走的渐进式道路。实践证明,渐进式改革适合中国国情,为广大群众所拥护,并在实践中取得很大的成功。今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仍将主要采取渐进式改革,力求在付出较低的
社会成本逐步推进改革的同时,保持国民经济的较高速增长。
但是,必须注意到,渐进式改革所要求的前提条件,既国家内部环境比较稳定,外部没有迫在眉睫的威胁,整个国际环境处于相对平和的状态之下。 渐进式改革的实质是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一旦发展的势头被迫中止,那么,之前因为经济的发展而掩盖下的矛盾立即会尖锐起来。渐进式改革本身就是对
既得利益集团的妥协,尽可能的在不触及他们利益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和变革,但是,当改革进入到深层次阶段时,无论如何的小心翼翼,不可避免的会触及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此时,要想把改革继续推进下去,要么,给予既得利益集团以更大的利益,也就是说继续寻求妥协的方式;要么,整个社会将进入一个尖锐对立的局面,形成
零和博弈。
此外,需要考虑内外部因素的互相作用。中国并非孤立的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只要中国哲学的,持续的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就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在经典理论上,内部因素居于主要地位,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但在特殊情况下,外部因素也有可能成为事物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因素。就目前而言,这个外部因素就是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上一段所提到的外部威胁问题。当代世界已经进入到
后石油时代,
能源问题成为
中国能否继续高速发展的首要问题,而持续的高速发展是渐进式改革的前提条件,离开了这个前提,渐进式改革是一个伪命题。
同样,渐进式改革之所以可以推行下去,是因为
公众相信,
政府可以保证改革的成果不会变成他人的果实,这个他人包括国内的
利益集团和国外势力。也就是说,普通大众不会被
剪羊毛。说到底,是一个信心问题。公众对政府有信心,那么,他们就愿意用比较长的时间来等待,而且他们也愿意相信在一段时间之内或之后,自己的境况至少不会变的比当前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