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位于国家能源基地、国家园林城市安徽省淮北市,是淮北地区办学历史较长的一所普通本科高等师范院校。1974年建校,时为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隶属原煤炭工业部,面向全国招生。2010年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
学校概况
1981年获准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经过近30年建设,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目前已发展成为以文、理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省内同类院校领先,国内同类院校有较高知名度的省属重点建设的多科性大学。学院老校区占地1087亩,建筑面积40.8万平方米,目前学院再次征用土地2000亩扩建新校区,新增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1998年9月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0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3年获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2007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2009年新增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后岗位设置单位。
校园依山而建,芳草茵茵,花木扶疏,景色怡人,优美的校园环境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气息,被安徽省建设厅首批授予 “安徽省园林式单位”称号。
师资力量
学校占地面积1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6.2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167万元,纸质图书149万册,电子文献折合总量95万册,各类教室和实验室功能齐全、设备先进,满足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需要。学校现有15个学院(部),46个本科专业,涉及法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8大学科门类,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15人,其中博士,硕士558人,占专任教师的60.9%,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300多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74人。教师队伍中有“双聘”院士2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人选1名,“皖江学者”讲席教授3名,省教学名师4名,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6名,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8名,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7名,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7名,全国优秀教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4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13名,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13名,安徽省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党务工作者14名。
领导简介
叶华,男,安徽黄山人,汉族, 1957年1月生,中共党员,副教授,现任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1974年3月高中毕业后到寿县插队务农,曾任生产大队党支部副书记,1976年11月任寿县科技局副局长。1978年2月考入安徽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1982年1月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9月至1987年6月,在南京大学中文系进修中国古代文学。1993年5月起担任安徽大学中文系党总支副书记,1995年4月起担任安徽大学中文系党总支书记,1997年9月至1998年6月,在安徽省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1999年12月在校第五次党代会上当选为安徽大学党委委员,2004年6月在校第六次党代会上当选为安徽大学党委委员、在校党委六届一次全会上当选为党委常委、副书记。2008年12月担任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主持学校党委全面工作;分管学校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外事办公室、发展与规划办公室)、组织部(党群机关党总支)、宣传部(统战部、党校)。联系历史与社会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院系设置
学校现有17个学院,48个本科专业,涉及法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8大学科门类,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623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442人。有“双聘”院士2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人选1名,“皖江学者”讲席教授3名,省教学名师4名,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6名,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8名,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7名,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7名,全国优秀教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4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13名,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13名,安徽省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党务工作者14名。
基础设施
学院新建一座多功能的现代化图书馆,内有藏书127万册,中外文期刊5300余种、电子期刊8660种。设有电子阅览室,具有先进的微机检索系统和管理手段。拥有一批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设备总值8000多万元。已建成与国际互联的校园计算机网络,与世界众多的高等学校和其它行业进行信息交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重点学科
学校现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省级教改示范专业,1个省级扶持教改示范专业,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8门省级重点建设课程,13门省级精品课程,3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
科研实力
学校具有较强的教研、科研实力。2004年以来共承担省级教研项目34项,其中重点项目9项;在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奖16项,其中一等奖4项;2002年以来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40项,省部级科研课题217项,出版学术著作102部,发表论文4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收录论文184篇,获省部级各类奖励72项。毕业生面向全国就业,就业质量和水平在安徽省高校中名列前茅。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国内70多所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美国西肯塔基大学、澳大利亚拉托贝大学等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建立了学术报告制度,通过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学、举办全国性和全省性学术会议等形式,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主办有《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古籍研究》等学术刊物。
人才培养
办学三十多年来,学校已为国家输送了近三万余名各级各类专门人才,遍及祖国各地的校友成为国家许多领域的骨干和中坚,他们具有“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特色,以“朴实、安心、能干”的作风博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为母校赢得了荣誉。
办学理念
在三十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逐步积淀形成了“博学慎思,励志敦行”的校训,“敬业、奉献”的校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风,“知行合一、学做真人”的学风,“校荣我荣,校辱我辱,以校为家,以教为业”的煤师院意识,铸就了爱煤乐教精神。这种精神的实质就是奉献基层,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煤师院人自强不息、奋发向上。
交流合作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国内70多所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美国西肯塔基大学、澳大利亚拉托贝大学等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建立了学术报告制度,通过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学、举办全国性和全省性学术会议等形式,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
所获荣誉
学校办学水平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学校曾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优秀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贯彻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等称号,两次被评为“安徽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荣获“安徽省先进集体”、“安徽省科研管理先进集体”、“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16年来先后18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和优秀服务团队称号。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12-08-21 14:53
目录
概述
学校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