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本名
彭城,是
黄帝最初的都城 ,传说在今
江苏徐州南。先秦文献《
世本》记载:“涿鹿在
彭城南”。
古籍记载
②先秦《
逸周书·尝麦解》:“昔天之初,□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于宇少昊,以临四方,司□□上天末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河,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即中土,中原)。”
③司马迁《史记.封禅书第六》:“高祖初起,祷丰(今
丰县)枌榆社。徇沛(今
沛县),为沛公,则祠蚩尤,衅鼓旗。“
④南北朝《
舆地志》:“涿鹿本名彭城,黄帝初都,迁有熊也。大抵征战所至都涿鹿,即位乃都有熊。”
⑤唐朝《
汉书·刑法志》注:“郑氏曰:涿鹿在彭城南。”
⑥南宋《
路史》:“年三十七戮蚩尤于中冀,于是炎帝诸侯咸进委命,乃即帝位,都彭城。”
⑦清毕沅《
晋太康三年地记》曰:“阪泉,涿鹿,盖当如《世本》说,谓在彭城为是。”
⑧《
揆园史话·太始纪》:“蚩尤氏,大战轩辕于涿鹿,纵兵四蹙,斩杀无算,复作大雾,令敌军心慌手乱,奔窜逃生。于是,淮岱、冀兖之地,尽为所据,乃城于涿鹿,宅于淮岱,迁徙往来,号令天下。”
⑨康熙十二年、二十四年本《
峄县志·地理志·山川》曰:“黄丘山,县南六十里。旧相传有黄帝寿丘在此山北。按《路史》:‘黄帝都彭城。’此地隶徐疑是。”
今人考证
①
吕思勉《
中国通史》:“《史记·五帝本纪》说:“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弗能征,而蚩尤氏最为暴。”“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
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又说:“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名轩辕,他书亦有称为轩辕氏的。案古书所谓名,兼包一切称谓,不限于名字之名。轩辕“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其说有些矛盾。《史记》的《五帝本纪》,和《大戴礼记》的《五帝德》,是大同小异的,《
大戴礼记》此处,却只有和
炎帝战于
阪泉,而并没有和
蚩尤战于涿鹿之事。神农、蚩尤,都是姜姓。《周书·史记篇》说“阪泉氏徙居独鹿”,独鹿之即涿鹿,亦显而易见。然则蚩尤、炎帝,即是一人,涿鹿、阪泉,亦系一地。《太平御览州郡部》引《帝王世纪》转引《世本》,说涿鹿在彭城南,彭城是今江苏的
铜山县,
服虔谓涿鹿为汉之
涿郡,即今河北涿县。皇甫谧、
张晏谓在上谷,则因汉上谷郡有
涿鹿县而云然,皆据后世的地名附会,不足信。汉涿鹿县即今察哈尔涿鹿县(今河北涿鹿)。《世本》是古书,是较可信据的,然则汉族是时的发展,仍和鲁东南不远了。”
《帝王世纪》说舜都蒲阪,在今山西的永济县。又说禹都平阳,或于安邑,或于晋阳,安邑是今山西的夏县。这都是因后来的都邑而附会。《太平御览·州郡部》引《世本》说:尧之都后迁涿鹿;《孟子·离娄下篇》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这都是较古之说。涿鹿在
彭城说已见前。诸冯、负夏、鸣条皆难确考。
《帝王世纪》,向来认为不足信之书,但只是病其牵合附会,其中的材料,还是出于古书的,只要不轻信其结论,其材料仍可采用。
②王云度《徐州--天下闻名的古战场》:“徐州,从遥远的上古时代就与战争联系在一起。相传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是黄帝大败蚩尤的
涿鹿之战。涿鹿,一般认为在今河北涿鹿县境,但《史记正义》引《舆地志》说‘涿鹿本名彭城(今徐州市区)*涿鹿之战就发生在彭城附近。这是最切合当时双方的实际情况的(参看吕思勉的《先秦史》)。正是此战拉开了中国战争史的序幕。”
③谈嘉德《古代涿鹿徐州说考论》:”另按蚩尤又号阪泉氏,犹国境古有氵反水,后称汴水,经徐汇泗而入淮,流经蚩尤部落,故蚩尤又称阪(氵反)泉氏。亦可证明蚩尤之本据就在今宿迁、泗阳、泗洪一带。玄嚣坐镇今泗洪县之青阳,明显是黄帝为镇压蚩尤部落的一项战略措施,而不是泛泛之举。至此,可以清楚地看出,蚩尤之故国--原先的涿鹿,根本不可能远在冀北,实在《世本》所说的“彭城南”,即今江苏之徐州一带。“
④程德祺《夏为东夷说略》:”郭元兴先生在释《经法》时说:黄帝“本称伯余。余、、徐、舒并通,地在今滕县”;“伯余兴师北伐,初期得据济南、岱岳之地,遂号为‘泰山之稽’”。《史记.五帝本纪》:“邑于涿鹿之河”;《正义》引《舆地志》:“涿鹿本名彭城,黄帝初都”。看来这个彭城不在河北,应在苏北(徐州)。周初封黄帝之后于祝,地在今苏北赣榆县。“
⑤李震《涿鹿阪泉之战》:”炎帝生于姜水,姓姜,曾都于陈(河南淮阳);又都于鲁(山东曲阜)。黄帝生于寿邱(曲阜东北六里);曾居姬水,姓姬。初都彭城(江苏铜山);迁有熊(河南新郑),为有熊氏。蚩尤,是九黎之君,楚之先世,时生活于今鲁西南东平湖四周渔猎……炎帝、蚩尤曾先后进攻黄帝于彭城。黄帝利用彭城附近的山谷、河流、水泽,及平野等四种地利,凡历四次大战始胜之。故史称黄帝与炎帝、蚩尤有阪泉、
涿鹿之战。“
⑥丁荣先 章东生《鲧治水有功惨遭杀害 舜阴毒无耻篡逆僭位》:”据作者考证,盘古开天辟地之后,作为先民集聚生息之所的中原之地,并非现今的以河南、山东、河北、山西部分地区为界,一直到长江中下游地区那么大,更不是北起大漠,南跨海疆,西自葱岭,东至台湾那么阔,而是“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这四围中,东之江,绝非今之长江,而是东夷地方的夷水,即现今沂泗之水。世居当时中原东部今山东至淮河的泗水流域的炎帝族,国都在今徐州之彭城,古称涿鹿,此处正当中原之正中,中国之名即由此而来。 “
⑦
王茂飞《楚辞·
九变》:“炎黄交战之涿鹿兮,随鼙鼓而远逝。(自注:吕思勉《隋唐五代史》:“故炎、黄交战及尧、舜所都之涿鹿,实在彭城。”;徐州古称彭城、涿鹿)。”
⑧
泥马度(李旭)《涿鹿的密码》:”真实的
涿鹿之战极可能就是按史书上所言发生在彭城、今天的徐州一带。(当然毋须一锤定音,可广泛争鸣。类似神话么,比特洛伊还遥远,定了就激发不出想象力了。)……彭城是兵主蚩尤的都城,后来同样战神重生的项羽得了天下,毅然而然选择徐州作为都城。黄帝取得胜利,为了镇住东方,也就坐进蚩尤的都城,以后天下太平迁至新郑。“
⑨
汪海波《破译蚩尤密码》:”笔者认为:黄帝与蚩尤之
涿鹿大战绝不可能发生在远离两个部落联盟活动核心区即中原地区以远的河北、山西。“冀”的本意是统治中心地,即上古时代有所特指的黄帝后期统治的四渎之内、中原腹地。今天简称为“冀”的河北地方远在中原边陲,黄帝时代那里还没有被开拓,时称“有北之乡”……历代文献注解、特别是近代以来,这个被称作“涿鹿”的地方被认为在今天的江苏省徐州市附近……“徐州说”主要是针对“河北说”的反对,颇具说服力,是对传统史学观之否定,从而得到众多近代以来的史学家的支持。”
⑩
傅乐成《中国通史》一中国古代史 (一)黄帝:“‘涿鹿之阿’这类地名的考释,也曾引起世人的争论,但在
黄帝本人的有无尚未得到考古上的证据时,这种辩论是
无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