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禽
水鸟的一类
涉禽包括鹤形目鹳形目、红鹳目和鸻形目等目,是指那些适应在水边生活的鸟类(均为湿地水鸟),属于鸟类六大生态类群之一。休息时常一只脚站立,大部分是从水底、污泥中或地面获得食物。包括了琵鹭等。
定义
涉禽是指那些适应在沼泽和水边生活的鸟类,涉禽是一类适应于在浅水或岸边栖息生活的鸟类。包括鹳形目、红鹳目、鹤形目和鸻形目的所有种类,均为湿地水鸟。不包括海边有蹼的海鸟。最主要特征就是“三长”——嘴长,颈长,脚长。适于涉水行走,不适合游泳。休息时常一只脚站立,大部分是从水底、污泥中或地面获得食物。鹭类、鹳类、鹤类和鹬类等都属于这一类。
外形特征
涉禽体型大小相差悬殊,大者如赤颈鹤Grusantigone,体长可达170cm以上,小者如小滨鹬Calidris minuta,体长只有14cm左右。虽然在水边生活,颈部比其他生态类群的鸟类显著更长;腿长适于涉水,腿的长度与其能够涉水的深度直接相关;胫部和跗跖部一般为角质鳞片所覆盖,且不具羽毛,以利其涉水行走;趾间有时具蹼,但与游禽不同,涉禽的足蹼仅存在于趾间基部,称为半蹼或微蹼,主要作用是增加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利于在湿地上行走;有些种类(如秧鸡、水雉)的脚趾细长,能在莲叶或浮萍上疾走。尾大多较短,大型种类的翅长而宽,可做短距离的翱翔;小型种类(如鸻鹬类)翅短而尖,飞行迅速而灵活,体羽多数以灰、褐为主,与沙滩泥沼的颜色十分接近,是有效的保护色。一般在树上、草丛中或岩缝、屋顶上(如鹳类)或浅水地带草丛中(如鹤类)营巢,以树枝及草茎编巢;有些种类的巢十分简陋,一般是在水边地面挖一浅凹,不加巢材铺垫(如鸻鹬类),但它们卵的颜色与环境相似,很难被发现。不少涉禽可以在距离湿地较远的树林中集群营巢,甚至可以混群集群营巢,形成极为壮观的湿地水鸟营巢地(如鹭类)。鹳形目鸟类的雏鸟晚成鸟鹤形目和鸻形目的雏鸟属于早成鸟
生活习性
涉禽至少有210个物种,大多数物种都分布在湿地或沿海。北极和温带的一些物种比较多会迁徙,而热带的物种则常为留鸟(无迁徙习性)或只在不同降雨带迁徙。一些北极物种,如长途迁徙动物中的小滨鹬,非繁殖季节会在南半球。
涉禽喜爱的食物
大杓鹬:泥蚯蚓、沙蚕
泥鹬:管蠕虫、胡椒蛤
蛎鹬:鸟蛤
红脚鹬:蛤蜊
红腹滨鹬:虾虱
种群分布
鹭和鹳是大、中型涉禽。鹭和鹳的外形十分像,但飞行时鹭类颈部常常弯曲成“S”形,而鹳类则颈部直伸。我国鹭类有20种,大都属于珍稀鸟类。鹳类是大型涉禽,飞行时头、颈、腿前后直伸,白鹳为世界著名珍禽。朱鹮是世界最为濒危的鸟类之一,只在我国陕西秦岭有分布。
鹤类大小不等,它们的脚趾间没有蹼或仅有一点蹼,后趾位置比前面三趾要高。飞行时颈伸直。鹤的身资挺秀,修颈长脚,举止幽雅大方,节奏分明,舞姿潇洒,鸣声悦耳洪亮。头顶为红色的丹顶鹤被人们誉为“仙鹤”。
鹬类为中等或小型涉禽。种类繁多,身体大多为沙土色,奔跑迅速,翅膀尖,善于飞翔。亲鸟为保护幼鸟常把一只翅膀拖地行走诱使敌害追赶而放弃小鸟。人们常说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鹬就是指这种鸟。
中外涉禽合作项目
中澳合作涉禽研究项目于2000年4月29日至5月3日在鄱阳湖保护区开展了涉禽调查,统计到涉禽22种3535只。其中鹤鹬青脚鹬林鹬3种涉禽达到国际重要意义的数量标准,并发现较大数量的黑尾塍鹬,4种鸟类达到调查总数量的89%;其它可能达到重要数量标准的鸟类有反嘴鹬黑腹滨鹬凤头麦鸡流苏鹬弯嘴滨鹬为江西省鸟类新分布和鄱阳湖保护区的新记录;中杓鹬为鄱阳湖保护区的新记录。由于水位上升形成了大面积潜在的适合涉禽的栖息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2 07:14
目录
概述
定义
外形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