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嘴滨鹬
滨鹬属鸟类
弯嘴滨鹬(学名:Calidris ferruginea)是丘鹬科、滨鹬属鸟类动物,小型涉禽,体长19-23厘米。嘴较细长,明显的向下弯曲。夏羽头和下体栗色,上体黑色,具暗栗色和白色羽缘。飞翔时从上看白色腰和翼带极为醒目,从下看, 翼下和尾下白色,其余下体红色,反差亦甚强烈。冬羽上体灰褐色,下体白色,颈侧和胸缀有黄褐色,眉纹白色,飞翔时白色翅带和腰亦甚明显。
形态特征
夏羽头顶、翕黑褐色,羽缘暗栗色。肩黑褐色,羽缘栗色和白色。翅上覆羽灰褐色具白色羽缘。飞羽黑色,内侧初级飞羽基部白色,和大覆羽及内侧初级覆羽的白色尖端共同构成翅上白色翼斑。背和上腰主要为黑褐色,下腰和尾上覆羽白色,有时微缀黑褐色横斑。尾灰褐色,中央尾羽最暗。眉纹、头侧、颈和整个下体暗栗红色,羽尖白色。尾下覆羽白色。腹和两胁有些黑色横斑。嘴基白色,有时眼周亦有一圈白色。翅下覆羽和腋羽白色。冬羽头顶和上体灰褐色具黑色羽轴纹,翅覆羽灰色,羽缘白色。眉纹白色,长而明显,眼先有一窄的暗色纹,耳区色亦暗。下体白色,胸侧缀有淡灰褐色具稀疏的灰褐色纵纹。
幼鸟似成鸟冬羽,但头顶、翕、肩和三级飞羽黑褐色具淡皮黄色羽缘。翅覆羽淡褐色具黑色亚端斑和淡皮黄色羽缘。眉纹皮黄白色,颈和胸淡皮黄色,上胸具不明显的褐色纵纹,其余下体白色。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有时基部缀有褐色或绿色。嘴细长而向下弯曲,脚黑色或灰黑色,飞行时脚尖超出尾外。
(表格内容参考资料来源:)
近种区别
栖息环境
繁殖期主要栖息于西伯利亚北部海岸冻原地带,尤其喜欢在富有苔原植物和灌木的苔藓湿地。非繁殖期则主要栖息于海岸、湖泊、河流、海湾、河口和附近沼泽地带。
生活习性
常成群在水边沙滩、泥地和浅水处活动和觅食。也常与其他鹬混群。飞行快速,常集成紧密的群飞行,彼此飞行甚为协调。
食性:主要以甲壳类、软体动物、蠕虫和水生昆虫为食。常成松散的小群在浅水中或水边泥地和沙滩上活动和觅食。在食物特别丰富的地方,有时也集成数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群很少单只活动和觅食。觅食时常把嘴插入沙土或泥中探觅食物,有时也进入更深的水中觅食。为了探觅水下泥中的动物,有时甚至将整个头亦浸入水中。
迁徙:中国主要为旅鸟,部分冬候鸟。秋季大量于9-10月迁来中国,春季于4-5月迁离中国。少数不繁殖的未成年鸟夏季亦留在中国。
分布范围
原产地: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亚美尼亚、澳大利亚、奥地利、阿塞拜疆、巴林、孟加拉国、巴巴多斯、白俄罗斯、比利时、贝宁、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博茨瓦纳、英属印度洋领地、文莱达鲁萨兰国、保加利亚、布基纳法索、布隆迪、佛得角、柬埔寨、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中国、圣诞岛、科摩罗、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的、丹麦、吉布提、埃及、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爱沙尼亚、Eswatini、埃塞俄比亚、芬兰、法国、加蓬、冈比亚、格鲁吉亚、德国、加纳、希腊、关岛、几内亚、几内亚比绍、香港、匈牙利、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日本、约旦、哈萨克斯坦、肯尼亚、韩国、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黎巴嫩、利比里亚、利比亚、马其顿、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里、马耳他、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马约特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摩尔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纳米比亚、尼泊尔、荷兰、新喀里多尼亚、新西兰、尼日尔、尼日利亚、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帕劳、巴勒斯坦,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波兰、葡萄牙、卡塔尔、团圆、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中亚俄罗斯、东亚俄罗斯和欧洲俄罗斯)、卢旺达、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尔维亚、塞舌尔、塞拉利昂、新加坡、斯洛伐克、所罗门群岛、索马里、南非、南苏丹、西班牙、斯里兰卡、苏丹、瑞典、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泰国、东帝汶、多哥、突尼斯、火鸡、土库曼斯坦、乌干达、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美国、乌兹别克斯坦、越南、撒哈拉沙漠西部、也门、赞比亚、津巴布韦。
游荡: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达、百慕大、不丹、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厄瓜多尔、法属南部领土、直布罗陀、格林纳达、瓜德罗普岛、冰岛、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莱索托、卢森堡、马绍尔群岛、马提尼克岛、墨西哥、蒙特塞拉特、秘鲁、波多黎各、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斯瓦尔巴和扬马延、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英属维尔京群岛。
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往南至广东、福建、海南岛、香港和台湾。部分留在广东、福建、海南岛和台湾越冬。
繁殖方式
繁殖期6-7月。营巢于苔藓冻原和冻原沼泽地带,通常置巢于较为干的土丘和小山坡上的草丛中。巢甚简陋,通常由亲鸟在地上挖掘一个圆形小坑,或利用往年的旧坑, 内垫以干草、干苔藓、地衣和柳叶。巢的大小为直径8-10厘米,深4-5厘米。每窝产卵通常4 枚,偶尔3枚。卵为卵圆形或梨形,橄榄绿色或淡橄榄色、被有褐色或黑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33-40毫米×25-26毫米。雌雄亲鸟轮流孵卵。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第169项)。
种群现状
由于全球数量下降,该物种被列为近危物种,根据数量规模缩减标准,该物种被认为接近脆弱性的门槛。该物种的范围非常大,由于不同的飞行路线上不同种群的变化趋势,总体数量趋势很难确定。由于黄海的栖息地丧失,使用东亚-澳大利亚飞行路线的数量被认为正在经历严重下降,使用东大西洋飞行路线的数量也可能正在下降。
2024年5月,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记录到弯嘴滨鹬。
2024年上半年,江苏昆山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发现3个鸟类新记录物种,其中包括弯嘴滨鹬。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1 21:08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