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类群(ecological group)指生态行为(各对主要环境因素的反应)相似的生物种群组合。如按类群来划分,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为:植物、微生物、昆虫、鱼类、鸟类、兽类等单一的类群,研究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鸟类
全世界现存的鸟类有9000余种,我国就有1244种。如果我们按照系统分类的方法,逐一去认识鸟类家族的成员,可说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对于初学者,特别是业余爱好者而言,简直是不可实现的愿望。而我们从生态类群的角度入手来了解鸟类可说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鸟类生态类群可分为8个,而2个特殊类群在我国的现存鸟类中是没有的。那就是只会奔跑不会飞翔的走禽鸵鸟类,和只会游泳不会飞翔的海洋性鸟类企鹅。其余那些可以适应飞翔的各类在我国都有。它们都属于
突胸总目,其共同特点是在胸骨正中向外长有垂直的骨板——龙骨突,借以附着飞行肌肉;
骨骼薄而轻,中空有充气现象。这些鸟类可划分为6个生态类群。
1.
游禽 主要特征脚趾间具蹼(蹼有多种),善于游泳和潜水。尾脂发达,能分泌大量油脂涂抹于全身羽毛,以保护羽衣不被水浸湿。嘴形或扁或尖,适于在水中滤食或啄鱼。代表种类有绿头鸭、鸊鷉和潜鸟等。
2.涉禽 外形具有“三长”特征,即喙(嘴)长、颈长、后肢(腿和脚)长,适于涉水生活,因为腿长可以在较深水处捕食和活动。它们趾间的蹼膜往往退化,因此不会游水。典型的代表种类是鹤和鹭。还有体形较小的鸻类和鹬类。
3.陆禽 后肢强壮适于地面行走,翅短圆退化,喙强壮且多为弓型,适于啄食。代表种类有雉鸡、鹌鹑等。斑鸠和鸽虽然善飞翔,但取食主要在地面,因此也被归于陆禽。
4.猛禽 嘴、爪锐利带钩,视觉
器官发达,飞翔能力强,多具有捕杀动物为食的习性。羽色较暗淡。常以灰色、褐色、黑色、棕色为主要体色。代表种类有日行性的金雕、红隼、雀鹰和夜行性的雕鸮等。
5.
攀禽 足(脚)趾发生多种变化,适于在岩壁、石壁、土壁、树干等处攀缘生活的鸟类。如两趾向前,两趾朝后的啄木鸟、鹦鹉、杜鹃,四趾朝前的雨燕,三、四趾基部并连的戴胜、翠鸟等均属于攀禽。
6.鸣禽 种类繁多,鸣叫器官(鸣肌和鸣管)发达的鸟类。它们善于鸣叫,巧于营巢,繁殖时有复杂多变的行为,个儿为中、小型,雏鸟在巢中得到亲鸟的哺育才能正常发育。代表种类有乌鸦、麻雀、百灵、画眉、山雀等。
当你在野外看到一只鸟时,不一定能叫出它的名字,也难以说出它确切的
分类地位(目、科、属),但你只要借助上述的内容就可以确定它们所属的生态类群。通过比较和观察,你还可以很快判断出它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所发挥的发用。如果再借助图谱和请教专家,就可以把你观察记录到的鸟鉴定到种。
植物
各种植物对不同环境条件长期适应形成各种生态习性,成为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类群。光、
温度和水分是植物生活、分布的重要因子。 根据植物对光照需要的程度,分为3个生态类群:
① 阳生植物。要求在较强光照下才能健壮生长发育,不耐荫蔽,如松、杨、柳、桦、大多数草原荒漠植物和农作物;
② 阴生植物。在明亮的阳光下生长不良,以致死亡,如森林下和阴暗处的许多
草本植物;
③ 耐阴植物。是上述两者的中间类群,即在阳光下生育很好,也能忍受一定程度的荫蔽,大多数植物属于这一类。各类植物都有不同的形态解剖和生理特征,以适应不同程度的光照强度。
同样,根据植物与温度的关系分为
高温、中温、低温或寒生植物诸生态类群。根据植物与水分的关系分为旱生、中生、湿生、水生诸生态类群。根据植物与土壤的关系分为沙生植物、盐生植物、喜钙植物等生态类群。
自然坏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对植物是同时进行作用的,各因子间也在相互影响,故查清各种生态类群植物的生态习性和要求是一项很复杂但又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工作,它可避免生产上的盲目性,更合理、充分地发挥生态和经济效能。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也是环境条件的指示者。
水草
水生维管束植物是生活在水体当中的维管束植物的总称,它包括水生蕨类植物和水生被子植物。水生维管束植物(俗称
水草)是个生态学名词而不是分类学名词。
根据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形态、构造及其与水环境的关系,分为4个生态类群:
挺水植物
根生长于泥中,部分茎长于水中,部分茎、叶挺出水面,具有陆生和水生两种特性,陆生较强。在空气中的部分具有陆生植物特征,叶子表面具厚的
角质层,能保护水分;在水中的部分具有水生的特性,常具发达的通气组织,根相对退化。主要分布在水深1.5m左右的浅水区或潮湿的岸边。
沉水植物
根生泥中,茎、叶全部沉没水中,仅在开花时花露出水面,植物体茎叶的构造具典型的水生特性,通气组织发达,整个植物体都能吸收养料和水分。主要分布在水深1-2m处,分布的深度受透明度的制约。
浮叶植物
植物体根、茎生于泥水中,有浮叶(水上叶)和沉水叶(水下叶)之分。水上叶具长柄浮于水面,贴着水面的部分叫背面,正对着
太阳的部分叫腹面,背面常长有
气囊,叶的腹面具有
气孔。水下叶细裂丝状或薄膜状。茎常弯曲于水中,长可达1-2m。主要分布在水深1-3m的区域内。
漂浮植物
植物体漂浮于水面或水当中,根不着地,根系退化或须状根,起平衡和吸收营养的作用,叶背面常有气囊或叶柄中部具葫芦状气囊。这类植物主要分布在静止小水体或流动性不大的水体中。
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根据其生活习性可分为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三大生态类群。
浮游生物(plankton)
是指在水流运动的作用下,被动地漂浮在水层中的生物群。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运动能力薄弱或完全没有运动能力,只能随水流移动。浮游生物一般个体都很小,多数种类必须借助
显微镜或
解剖镜才能看清楚它们的身体构造。这些生物隶属于不同的门类,因此,浮游生物这个名词主要指的是生态学上的意义。
游泳生物(自游生物)(nekton,necton)
是具有发达的运动器官,游泳能力很强的一类大型动物,包括
海洋鱼类,哺乳类(
鲸,
海豚,
海豹,
海牛),爬行类(
海蛇,
海龟),海鸟以及某些软体动物(乌贼)和一些虾类等。从种类和数量上看,鱼类是最重要的游泳生物,也是海洋渔捞的主要对象。游泳生物大部分是肉食性种类,草食性和碎屑食性的种。
底栖生物(benthos)
是由生活在海洋基底表面或沉积物中的各种生物所组成。海洋底栖生物种类繁多,底栖生物群落有多种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底栖生物的营养关系,水层沉降的有机碎屑得以充分利用,并且促进营养物质的分解,在
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起很重要的作用。此外,很多底栖生物也是人类可直接利用的
海洋生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