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蛇为蛇目海蛇科动物的概称,别名平颏海蛇、平颏蛇。海蛇头大而短,尾侧扁,背面黄色、黄绿色或绿色,有暗灰色横带斑纹;各横带斑纹由背中线分向两侧成三角形,达于腹部;鳞六角形,中央有起棱,最外侧有大而长的棘状突起;腹鳞有突起;吻鳞的高与宽略等;鼻鳞长而大;额鳞和颅顶鳞均大。
现代海蛇的个体都不很大,它们对于海洋生活环境已有了不同程度的适应性。在北起菲律宾岛、南到大洋N:IL部、西至印度海岸的广大海区有一种历史最古老的海蛇——锉蛇,这是海蛇中少有的无毒蛇类,体长大约60厘米至1米之间,肌肉松软,身体呈黄褐色,表面有很细的粒状鳞片。锉蛇的心血管和呼吸的生理机能非常适于水中生活,它的
血红蛋白输氧效率特别高,潜水时的心跳可降到每分钟1次以下。它在水中的潜伏时间可以长达5小时之久,而在这期间的呼吸功能有13%是通过皮肤进行的。锉蛇唇部的组织和鳞片能将嘴封得滴水不漏,下颌有一个盐分泌腺,用来分担肾脏排泄盐分的沉重负担。锉蛇已十分少见了。
海蛇喜欢在大陆架和海岛周围的浅水中栖息,在水深超过100米的开阔海域中很少见。它们有的喜欢呆在沙底或泥底的混水中,有些却喜欢在珊瑚礁周围的清水里活动。海蛇潜水的深度不等,有的深些,有的浅些。曾有人在四五十米水深处见到过海蛇。浅水海蛇的潜水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在水面上停留的时间也很短,每次只是露出头来,很快吸上一口气就又潜入水中了。深水海蛇在水面逗留的时间较长,特别是在傍晚和夜间更是不舍得离开水面了。它们潜水的时间可长达2~3个小时。
在海蛇的生殖季节,它们往往聚拢一起,形成绵延几十千米的
长蛇阵,这就是海蛇在生殖期出现的大规模聚会现象。有的港口有时会因海蛇
群浮于水面而使整个港口沸腾起来。完全水栖的海蛇繁殖方式为卵胎生,每次产下3~4尾20~30厘米长的小海蛇。而能上岸的海蛇,依然保持
卵生,它们在海滨沙滩上产卵,任其自然孵化。
海蛇也有天敌,
海鹰和其它肉食
海鸟就吃海蛇。它们一看见海蛇在海面上游动,就疾速从空中俯冲下来,衔起一条就远走高飞,尽管海蛇凶狠,可它一旦离开了水就没有进攻能力,而且几乎完全不能自卫了。另外,有些
鲨鱼也以海蛇为食。
海蛇的毒液属于最强的动物毒。钩嘴海蛇毒液相当于眼镜蛇毒液毒性的两倍,是氰化钠毒性的80倍。海蛇毒液的成分是类似眼镜蛇毒的神经毒,然而奇怪的是,它的毒液对人体损害的部位主要是随意肌,而不是神经系统。海蛇咬人无疼痛感,其毒性发作又有一段潜伏期,被海蛇咬后30分钟甚至3小时内都没有明显中毒症状,然而这很危险,容易使人麻痹大意。实际上海蛇毒被人体吸收非常快,中毒后最先感到的是肌肉无力、酸痛,
眼睑下垂,颌部强,有点像破伤风的症状,同时心脏和肾脏也会受到严重损伤。被咬伤的人,可能在几小时至几天内死亡。多数海蛇是在受到骚扰时才伤人。
海蛇对食物是有选择的,很多海蛇的摄食习性与它们的体型有关。有的海蛇身体又粗又大,脖子却又细又长,头也小得出奇,这样的海蛇几乎全是以掘穴鳗鲡为食。它们小小的头和细长的脖子很容易伸入鳗鲡的洞中,笨重的身体则有利于保持稳定,口中长有小毒牙,能注入使鳗鲡麻痹的毒液,然后从容地将失去知觉的鳗鲡从洞中拖出来吞入腹中。海蛇捕食海鳝,有人曾用摄影机拍摄了一条海蛇吞吃海鳝的全过程:那海蛇一口咬住了和自己差不多一样长的海鳝,慢慢地往下吞,直到完全咽下去时,身体已拉长变形,笨拙得几乎无法游动了。有的海蛇以鱼卵为食,这类海蛇的牙齿又小又少,毒牙和毒腺也不大。还有些海蛇很喜欢捕食身上长有毒刺的鱼,在菲律宾的北萨扬海就有一种专以鳗尾鲶为食的海蛇。鳗尾鲶身上的毒刺刺人非常痛,甚至能将人刺成重伤,可是海蛇却不在乎这个,有的海蛇身体被毒刺穿透了还像没事一样。海蛇吃鱼一般从头开始,这能使之不被鱼鳍卡住喉咙。除了鱼类以外,海蛇也常袭击较大的生物。
世界上存在海蛇约有50种,它们和
眼镜蛇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均为剧毒蛇。世界上大多数海蛇都聚集在大洋洲北部至南亚各半岛之间的水域内。少数几种海蛇,如
长吻海蛇、
青灰海蛇、
环纹海蛇和
青环海蛇等在温带海域中也经常见到。
这些海蛇主要生活在
南海、北部湾及海南、台湾、广西、广东和福建等省沿海,而长吻海蛇在全国沿海各省均能见到。
两栖海蛇共有5种,性情相当温和,可以任人摆布。与其它
卵胎生海蛇不同,两栖海蛇是
卵生的,在产卵季节,两栖海蛇经常成群结队到固定的海岛上去产卵,菲律宾的加托岛就是海蛇常去的海岛之一。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这些岛上进行商业性的捕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