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湖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新滘中路的景点
海珠湖(Haizhu Lake),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是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周边6条河涌构成“一湖六脉、六涌环湖”的水网格局,浑然天成“金镶玉”的美景,占地面积为2248.3亩,亚热带季风与湿润气候,开放时间为早7:00~晚9:00。
地理位置
海珠湖位于广州新中轴线南端,东临新光快速路,西邻广州大道南,北靠新滘南路,南临环城高速路、南洲路,处于5条公路围成的“井”字型中间。
犹如被珠江前后航道这双温柔的双臂环抱的一颗明珠,海珠岛是承载着一段因水而生、因水而立、因水而兴、因水而名的历史,海珠与水可谓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今天,作为海珠区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海珠湖的修建将人们的目光再次引向这座古老的水城。
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指导下,海珠湖即将完成第一期湖区建设,石榴岗河等六条河涌将可引海珠湖水进行补水,而广州新中轴线南段上将增添一颗真正的“绿心”。
项目规划
海珠湖项目最初叫做“海珠雨洪调蓄区工程”,出于建设雨洪调蓄区的需要,它是海珠区治水工程中调水补水体系的核心部分,而不是单纯为挖湖而挖湖。
在对海珠湖项目进行规划的过程中,有人就提出,既然是要做水利工程,为什么不进一步利用好水?由于海珠区本身岛区的特殊性和城市发展的需求,为什么不能干脆也将海珠湖建设纳入景观建设的考虑范围内呢?洪涝来时可以作为蓄洪区,洪涝去时又可以作为休闲区,于是才有了今天海珠湖的具体定位和建设理念。
主要景点
既然不是湿地公园,又绝不是死水一潭,那么海珠湖的功能定位就显而易见了。首先,它不同于广州现有的流花湖、东山湖,这两个湖只作为景观湖,水体是死的,而海珠湖有独立的水网系统,可对周边的河涌起到补水的作用,同时具有雨洪调蓄、引水、生态、湿地休闲旅游等功能。
海珠湖规划用地面积2248.3亩,其中湖心区1422.6亩(水面面积795亩,陆地面积627.6亩),绿化配套用地825.7亩。根据雨洪调蓄初步分析计算结果,海珠湖调蓄范围为7.78平方公里。结合周边几条河涌本身的涌容,当海珠区发生20年一遇洪水时,可以降低周边河涌的内涝水位约0.10米。可以对处在枯水期的河涌起到补水的作用,解决上游河涌截污后河涌干涸和水质黑臭的问题。
“平常这个人工湖作为景观湖,周边打造成公园的模式,供市民休闲娱乐;雨水充足时,人工湖周边3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将起到集纳雨水作用;气候干旱时,可以通过管道将人工湖的水抽调到上游河涌,进行补水。
”海珠区有关负责人说。近期实施雨洪调蓄、生态保护项目,将对海珠区生态补水、纳潮、蓄潮起到重要作用,进一步改善区域水环境,调节区域小气候,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海珠湖还将对其东边的万亩果林的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年来不少河涌淤泥沉积,河床升高,万亩果林的部分树木根部常年被淤泥浸泡,且河水污染严重,对果树生长很不利,等海珠湖建成后,整个生态环境会变好,果树生长状况也将大大改善。
建设设计
在中心城区开辟雨洪调蓄区必须慎之又慎,光为了论证海珠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有关部门就多次组织去杭州南京东莞佛山等城市调研取经,结果由于海珠区内河涌多为宽敞型,如黄埔涌和石榴岗河的平均水面宽度都达到100米左右,不适合建湿地公园,因此最终决定兴建一个人工湖。
从初步选址规划上可以看出,海珠湖四周与石榴岗河、大围涌、大塘涌、上冲涌、杨湾涌、西碌涌共6条河涌相交汇,形成“一湖六脉”的格局。打开海珠区水系地图不难看出,海珠湖大可利用淋沙涌和后滘涌围成的区域,湖岸从杨湾涌与后滘涌交汇处开始,沿淋沙涌的右岸往东至淋沙涌与石榴岗河交汇处,再沿后滘涌的右岸往西至杨湾涌,形成一个圆形状的湖区。
其中的要素构成必须体现和弘扬岭南水文化,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为市民提供亲水、娱乐空间。
根据海珠区有关负责人的要求,海珠湖的建设要尽量保护好原有生态,做到景观、生态、人工建设的有机结合。该项目已进入设计招标阶段,将动工,力争主体框架成形,建成后水面面积约有1500亩,将是广州第二大人工湖。
建造目的
海珠区地势平坦,四面环水,由西向东流淌的珠江前、后航道将其包围,水面率达到18.04%,位居广州市中心城区之首。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内不透水面积不断扩大,径流量的增加,加大了河涌的排水压力,“水浸街”现象频发。2008年,广州市市委、市政府提出“举全市之力推进污水处理系统、调水补水和河涌综合整治工程”,并向各区下达了治水任务书。
在海珠区的治水任务书中,海珠区雨洪调蓄区(即海珠湖)是治水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珠湖的建设,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小丹,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长张广宁等领导多次指示要加快海珠湖的建设;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苏泽群同志亲自审定海珠湖的规划方案。
海珠区委、区政府把建设海珠湖的任务作为治水工作重中之重的大事来抓,全力推进建设步伐。
其实,早在2005年11月,海珠区就从水利角度,考虑建设一个能够综合调蓄全区水网的“雨洪调蓄区”。随后,这个设想中的“雨洪调蓄区”轮廓逐渐清晰,渐渐变成了今天规划建设的海珠湖。
海珠区水网密集,然而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很多河涌或成了断头涌、或河道淤塞,由于水动力不足,河涌水流缓慢,有些地方甚至成了死水,加上大量污水直排到河涌,从上世纪90年代起,海珠的水网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要解决水环境污染的问题,一方面要截污,遏制“黑龙”;另一方面要解决河涌水动力不足的问题,把“死水”变成“活水”。
2005年至2008年,广州市水利科学研究所进行了一系列海珠区水资源调度试验,发现利用珠江感潮的水动力,通过海珠湖科学合理的调水补水,海珠区的水环境可以得到有效改善。
“我们并不是简单花大把的钱去挖个湖,海珠湖的开发首先是出于对海珠区整体水利工程建设的考虑。”针对海珠湖项目的动工,区政府负责人解释说。“排洪排涝、连通水网、调水补水,这才是海珠湖的三个最基本功用。”
海珠湖在水环境改善方面主要有三个作用:其一,是解决城市防洪排涝的问题。其二,通过开挖湖区,连通整个海珠区内水网,使几大河涌与雨洪调蓄区相连,共同发挥调蓄作用;其三,是调水补水的需要,海珠区内部分河涌属于断头涌,现有的水动力无法满足补水需要,就要通过人工调水补水到上游。
“海珠区是广州市区内河涌最多、水闸最多的区域,由于海珠湖周边6条主要河涌水动力处于末梢,水质又尤其差。为了改善种状况,修建海珠湖就显得尤为重要。”广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黄红向记者解释,海珠湖修建完工后,湖水经净化将被注入上游河涌,同时将通过修建双向泵站利用人工动力实现调水补水。“到时候既可以从湖区向河涌补水,也可以在河涌遇到洪涝后开放水闸实现排水。”
所获荣誉
2024年6月24日,海珠湖荣获广州市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第一批)。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5:14
目录
概述
地理位置
项目规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