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文学社
公司
中国石油大学海燕文学社前身为“海燕诗社”,北京石油学院时期由诗歌爱好者创办,由原海燕诗社与风华文学社合并而成文学创作协会演化而来。
文学社简介
文学大师郭沫若曾亲提“海燕”二字相赠。为秉承郭老初衷,代代海燕人用像石油燃烧一般的炽热情怀传承石油文化的血脉,为这个工科味十足的石大注入了文化与科学相辅相成的博学气息。如今,经过各位海燕人的不断努力,海燕在摸索中逐渐走向成熟。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组织的各届社团文化节、思美节、文化艺术节中积极参与并不断取得骄人成绩,获得星级社团荣誉等。尤其在2009年海燕文学社再次荣获“全国百强社团”之一的荣誉,成为石油大学中两个荣获此荣誉的社团之一。
社训
斧山刑土钻油气,铁骨金心铸精魂。
含义:作为石油人的继承人,海燕文学社的学子应当秉承石油先贤的拼搏精神,牢记“斧山刑土钻油气,铁骨金心铸精魂”的社训,到大山之中,行荒野僻地,下千米深海,挖掘开采每一份难能可贵的中国油气资源,以标准规范言行,为自己树立远大的志向和造就不屈不挠的意志,做一个合格的石油之子。
社徽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1.钻塔和齿轮代表石油工业和中国石油大学。寓意海燕诗社是石大这所工科院校里的,一个弘扬石油文化与精神的文学性社团;
2.海燕代表海燕诗社,取高尔基的散文集《海燕》之意;
3.五条波浪线代表大海,加上五个波峰代表海燕诗社成立于1955年;
4.五条波浪线还代表一页页被海风吹拂的笔稿,象征诗社成员创作多产;
5.灯塔上的旗帜代表海燕成员对文学的忠诚和不弃,代表我们对美好的追求;海燕就像一面旗帜指引我们,驱散我们前进路途中的迷茫。
旗为红色,齿轮为金色,中心背景为红色,海燕为黑色,钻塔为白色,波浪为蓝色,数字为白色。
发展历史
1955年10月中旬,由一名54级学生主持,十几位热血青年在北京石油学院的一间教室里成立了学生诗社。经讨论,借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著名散文集《海燕》之意,取名为海燕诗社。
1955年11月,海燕诗社的创始人之一人造石油专业55级林世洪被大家推举,写信给郭沫若先生求字。十多天以后,郭沫若先生寄来了他为诗社题写的两幅“海燕”,诗社研究后选用了其中一幅。
1956年2月,海燕诗社成员为北京石油学院学生“三好”积极分子大会献诗,并经著名作曲家瞿希贤谱曲,诞生了《北京石油学院学生之歌》。
1956年3月10日,北京石油学院学生“三好”积极分子大会召开,全校2500名在校学生中有459名受到表彰和奖励。在这次会上,《北京石油学院学生之歌》开始在学生中传唱。
1956年3月6日、25日,《北京石油学院报》先后两次以手写形式完整地刊发了《北京石油学院学生之歌》歌谱,作词署名是平原。
1956年秋,海燕诗社创办了自己的诗刊——《海燕诗刊》,诗刊上发表了诗社骨干和全校大学生诗歌爱好者的诗歌作品,诗社成员之外的作品是通过海报或者广播通知征集到的,有新体诗,也有古体诗。诗刊是十六开,铅印,每学期一期,每期二十页左右,封面色彩有红色、蓝色和黑色,是几只海燕在飞翔的图案。郭沫若先生题写的“海燕”二字横排在上侧较突出的位置,下面是印刷题的“诗刊”二字。
1957年春,海燕诗社邀请著名作家赵树理来学校讲座——小说写作与欣赏。讲座在地质419教室举行,因为这间教室比较大,当时的大课或者大型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学生中曾流行一句话:“记否,记否?大课就在419”。
1957 年3月,海燕诗社大约有30多名男女同学,炼厂机械专业56级周体伟担任副社长。一般每两、三周活动一次,活动内容是讨论或交流社员的诗歌作品、推荐好作品收入诗刊、练习朗诵、准备诗歌朗诵会等。
1957 年 6 月,《海燕诗刊》编辑部调整,周体伟、林仲豪、程连亮等人成为诗刊编辑。
1957年7月23日出版了《海燕诗刊》第二期,印刷了2000份。当时,在北京的高等院校中,学生出版铅印刊物的并不多见,《海燕诗刊》受到学校内外大学生的喜爱,很快就分发光了,还不断有外校同学前来索取。这一期上发表了林世洪写的诗——《致海燕诗刊》(1957.7.14)。《海燕诗刊》在当时的北京高校尤其是学院路的八大学院学生中广为流传,产生了很大影响。
1957年9月中旬,《海燕诗刊》第三期出版,同样受到同学们的欢迎。这一期有一张美术插页是北京出版社支持,义务制版印刷的。这一期上发表了周体伟的一篇文章,文章怀念他在抗美援朝时期的战友孟繁元班长。《海燕诗刊》出版了三期后,由于编辑人员少,参加工作的同学不固定,而且政治运动逐渐增多,因此诗刊停办了。
1956年、1957年,海燕诗社两次邀请当时非常有名的北京青年电影演员剧团来校,和同学们一起举行诗歌朗诵会,感受诗歌魅力,学习名演员的朗诵技巧。其中黎铿朗诵了郭小川的《向困难进军》。
1957年秋, 海燕诗社邀请著名作家冯雪峰来学校讲座——鲁迅文学作品欣赏。
1957年,北京的作家、演员和文艺团体,如著名的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乐团、北京青年电影演员剧团、中央实验歌剧院、北京实验话剧团、中国铁路文工团等文艺团体都曾多次到学校来,他们中的一些名人、名家、演员经常到学校来和学生座谈,给学生们作报告、参加朗诵会、或者演出。
1956 年、1957 年,学校的大学生中成立了许多文化社团,除了海燕诗社,还有合唱团、大学生美术社、摄影组、通讯组、话剧社、舞蹈队等,经常组织各种文化活动。
1958年 5月,五四青年节前夕,海燕诗社组织了大型的诗歌朗诵会。周体伟写了题为《共青团员》的长诗,经过集体修改后,组织了将近 20 名社员参加朗诵,主要的朗诵者有周复吕、樊正鸿等。
1958年 5月4日,大型诗歌朗诵会又在颐和园排云殿前举行,那天是礼拜天,颐和园里游人很多,朗诵受到了热烈欢迎。
1958 年 5 月,北京的大学生分批参加建设“十三陵水库”的劳动,北京石油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农业学校和北京中医学院联合起来,在工地编辑出版了油印的《劳动快报》,十五天里出版了十二期,在工地深受大学生们的欢迎。周体伟是主要记者和编辑,5月30日第十二期“终刊号”上刊登了他写的诗《告别战友》。
1958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著名演员于是之应邀来学校参加诗歌朗诵,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著名演员姜祖麟作为主演曾来校演出著名话剧《最后一幕》,北京曲艺团的著名演员、相声大师侯宝林曾来校表演相声。
1958年年底以后,随着“反右斗争”的进一步展开,政治运动不断,最早的组织者退出了诗社,而且没有向低年级的同学交接,诗社便渐渐淹没了,郭沫若先生的题字也丢失了。
1959 年 8 月 20 日,著名作家老舍应邀来学校讲座——话剧与戏曲,还和学生们交流了初学写作的问题。他的讲演座受到同学们的热烈地欢迎,北京钢铁学院北京航空学院的一些同学也参加了这次活动。
……
1969年,北京石油学院迁校东营,改名为华东石油学院
……
1981年9月,为了给工科院校增添一些人文气息,年轻教师侯书生、学生会主席邓汉生策划,有钻井81级蒙坚等参与,成立了风华文学创作小组,后来改称风华文学社,办公室设在学1楼的113房间。文学社还在各系设立了分社,社员最多时达600多人。
1984年10月初,尽管此时离北京石油学院时期的海燕诗社已经相距千里、相隔27年,但诗歌和文化的精神力量是无穷的。学校办公室的林世洪老师和团委的吴文山老师策划,经风华文学社推荐,许开煊(化机83级)联合窦同关、刘蜀敏、高忠民、高鹏翼、王雪芬、管爱玲、韩骏等热心学子,恢复成立了海燕诗社。许开煊成为改革开放后恢复建社的第一任社长,其他人成为第一批骨干。办公室设在学4楼的团委宣传部办公室。
1984年10月,华东石油学院海燕诗社请中国书法协会秘书长李铎题写“海燕”,著名画家高泉绘制了《海燕诗刊》封面图。
1984年10月下旬,由徐开煊主编的《海燕诗刊》改革开放后恢复建社的“创刊号”出版,创刊号刊登了杨光华院长撰写的序言《海燕颂》。这期《海燕诗刊》的期数编号为第四期,与“反右斗争”开始之前接续起来,保持了诗刊的连贯性。
1984年10月,对越自卫反击战英模报告团来华东石油学院作报告,由窦同关审改、高忠民和管爱玲朗诵的大学生献辞,取得良好效果。
1984年11月初,张海迪光临华东石油学院,窦同关作为学生社团代表陪张海迪参观校园,到附属小学参加少先队活动,在作报告时去学院招待所接送。
1984年11月3日,张海迪为海燕诗社题词:“生命短促,艺术长青。”
1984年12月中旬,团委宣传部与海燕诗社联合举办“青年诗会”,会上朗诵了《风流歌》等诗篇,参加朗诵会的有200多人。
1985年3月,窦同关(热工 84 级)担任海燕诗社社长(第二任),副社长韩骏(钻井 84 级)、刘蜀民、高鹏翼(基数 84 级)、周体伟,诗社的队伍在不断扩大。名誉社长杨光华,顾问王纯礼、李书堂、李维钧、余实诚、林世洪、刘庆华、李鹏举、杨和平。当时对海燕诗社有很大帮助的还有团委的吴文山老师,以及学校派往山东大学学习的蒙坚老师。
1985年6月,《海燕诗刊》第五期出版,主编徐开煊。
1985年7月20日,窦同关到大庆石油学院,与大庆石油学院青春诗社的骨干成员谭再鹏、张恩宝、站、赵国馨、马骏、孙德君、赵春瑞等畅谈诗歌与石油文化。窦同关给青春诗社留言:同是石油战士,那么,让我们同在黑色的金子里寻觅属于我们的诗吧。
1985年9月,85级新生入校后,海燕诗社又迎来了一批新成员,包括何伯阳、贾小莉,梁洁等,后来成为诗社的骨干。
1985年秋,在第一教学楼一间大教室里,海燕诗社举办了一次大规模的诗歌朗诵会。窦同关朗诵了一首配乐诗《爱的安魂夜》(一首引滦入津工程牺牲的战士写的诗),朗诵会上的气氛特别好,窦同关朗诵时很多人都流下眼泪,甚至有的女生泣不成声。
1985年10月,《海燕诗刊》第六期出版,主编窦同关,副主编高鹏翼,编辑王雪芬、管爱玲、黄庆龙,责任编辑刘蜀民,插图郭英林。
1985年11月,海燕诗社邀请了一些活跃于诗坛和文坛的诗人和作家来学校讲座,华北油田的诗人张洪波、青海油田的校友、诗人人徐志宏,以及山东聊城地区文联的左建明都到校做过讲座。
1985年11月9日。张洪波为诗社题词:“海燕自由自己的领域,只要你的翅膀不是软的。”徐志宏题词:“赠海燕诗社的校友们:为祖国找石油,为时代贡献诗行。”
1986年1月,《海燕诗刊》第七期出版,主编窦同关,副主编高鹏翼,编辑王雪芬、管爱玲、黄庆龙,责任编辑刘蜀敏,插图郭英林。
1986年2月,王雪芬的诗《那不是我》在《诗神》第二期发表。
1986年3月,何伯阳(政干85级)任海燕诗社社长(第三任),副社长韩骏(钻井 84 级)、王雪芬,秘书长宋梅,社委还有范宏伟、杨经敏、高鹏翼、阎光才。名誉社长杨光华,顾问林世洪、李书堂、王纯礼、许立全、李维钧、余世诚、刘庆华、李鹏举、张锡志。这期间,诗社还拥有贾小莉、管爱玲、梁洁等一大批骨干,比较红火。
1986年4月16日晚,海燕诗社在第一教学楼213教师举办了诗歌讲座,何伯阳主讲了《诗的创作与欣赏》。
1986年4月,在山东省1985年大学生文学创作大赛上,何伯阳的诗《山野的故事》获得了一等奖,林柏舟的《摘……》获得了三等奖。
1986年5月4日,何伯阳的诗歌《山野的故事》在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大学生诗页”节目中播出。海燕诗社再次成为华东石油学院的一个符号,开始在油田、地方和高校唱响。
1986年5月11日下午,海燕诗社召开了社员大会,公布了诗社社委会和是看编委会改组情况,总结、布置了近期工作。院学生会主席葛京鹏应邀出席,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1986年6月1日,海燕诗社举办的华东石油学院第二届“青春年华”诗歌大赛评奖结果揭晓,大赛共收到50多位作者的104篇诗歌作品,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鼓励奖21名。
1986年6月8日晚,在第一教学楼教室举行了第二届“青春年华”诗歌大赛授奖大会。院党委副书记李秀生应邀出席了大会,为获奖者办法了奖状和奖品,并勉励同学们再接再厉,创作出更多反映大学生丰富多彩生活、青春气息浓郁的好作品来,为开辟“第二课堂”活动贡献力量。授奖结束后,进行了小型获奖诗歌朗诵会。
1986年6月《海燕诗刊》第八期出版,主编何伯阳,副主编王雪芬、高鹏翼,编辑杨经敏、管爱玲、阎光才、韩骏,责任编辑何伯阳。邀请了胜利油田的诗人韦锦在第八期上对“青春年华”诗歌大赛的作品进行了点评,韦锦后来成为诗社的顾问。
1986年7月,时任社长的何伯阳带着《海燕诗刊》到北京大学,与北大的诗友进行了交流,交换了北大诗友编印的《未名湖诗选集》。
1986年8月,社长何伯阳请中原油田的美编佐军重新设计了《海燕诗刊》的封面。
1986年10月5日,海燕诗社与风华文学社联合举办诗歌了朗诵会。
1986年12月,《海燕诗刊》第九期出版,主编何伯阳,副主编高鹏翼、阎光才,编辑张乐勇、宋梅、韩俊,责任编辑何伯阳、阎光才,审定吴文山。
1987年3月,阎光才(勘探 85 级)担任了海燕诗社社长(第四任)。
1987年11月,《海燕诗刊》第十期出版,主编阎光才,副主编张乐勇,编辑宋梅、李海涛、程文军、施生华,责任编辑阎光才、张乐勇,审定吴文山。封面设计佐军,插图张灿辉、李春东。
1988年4月,校学生会在学生社团中施行改革,通过竞聘方式选拔社团负责人,张苓(热工 87 级)通过竞聘当选了海燕诗社社长(第五任)。
1988年9月,《海燕诗刊》第十一期出版,主编张苓,封面设计佐军。
1988年10月,华东石油学院举行了三十五周年校庆,更名为石油大学。
1988年9月,张卫东(钻井 86 级)担任了海燕诗社社长(第六任)。副社长梁镐、金光军、薛玉志,理事长陈静,秘书长郝海燕,朗诵组长张永学、郝海燕。
1988年11月,海燕诗社主办了第三届大学生文化艺术周诗风大展,大展共收到诗歌作品200份。
1988年12月10日,海燕诗社与开发系学联在一教111举办“校园诗歌朗诵演讲会”。
1989年6月,《海燕诗刊》第十二期出版,主编邵伟(钻井 87 级),编辑唐卫国、林楠、张卫东、丁开,审定吴文山,封面设计佐军。
1989年9月,蔡晓瑛(勘探 88 级)担任了海燕诗社社长(第七任),副社长张海韵(钻井 88 级)、司江伟,理事长丁开,秘书长潘印惠(储运 89 级)。骨干成员还有齐美胜、徐水清、林楠、邵敏等,名誉社长杨光华(曾任石油大学校长),顾问李秀生、李书堂、林世洪、韦锦、刘庆华、杨雅芝。
1989年9月,海燕诗社办公室搬到学二楼东侧一楼,此前在学四楼一楼办公。
1989年10月,海燕诗社举办了“感情的蔓延”诗歌朗诵会,赵建忠(焊接 89 级)朗诵了纪宇的《风流歌2》,获得了一等奖。
1989年12月,《海燕诗刊》第十三期“八、九十年代跨越号”出版,主编邵伟,副主编李杰训(储运 87 级),编委蔡晓瑛、林楠、邵敏、钟志毅,审定吴文山。封面设计李杰训,插图钟志毅。
1990年3月,谢志勇(管理 88 级)担任了海燕诗社社长(第八任),副社长邵佃华,理事长丁开(体育 88 级),理事赵建忠(焊接 89 级),秘书长吴惠玲(采油 89 级)。名誉社长杨光华(曾任石油大学校长),顾问李秀生、李书堂、林世洪、韦锦、刘庆华、杨雅芝。
1990年4月,海燕诗社举办了“五四未名诗人”征文。
1990年5月,海燕诗社和风化文学社联合举办演讲会。在演讲会上,开始提倡无稿演讲,开创了校园演讲的新风。
1990年5月,海燕诗社在风雨长廊里举办了“星星雨”现代诗歌展览,主要展览了校园诗坛中现代派先锋派的代表作品,目的在于向大学生们介绍和展示现代派先锋派诗歌。
1990年10月,海燕诗社与山东省高校山东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山东轻工学院的诗友加强联系和交流,这些诗友的部分诗稿被《南疆诗刊》的“大四学生诗页”专栏采用,部分诗稿后来被编在《海燕诗刊》第十五期中的“同在诗田”栏目中。
1990年11月,海燕诗社在第一教学楼一楼橱窗举办了一次海燕诗歌展览。
1990年12月,《海燕诗刊》第十四期“九十年代鸣钟号”出版,主编郭慧军(加工 89 级),副主编陈璞(采油 88 级),编委谢智勇、丁开、张毅飞,审定吴文山。封面设计、插图钟志毅。
1990年12月,赵建忠(焊接 89 级)担任了海燕诗社社长(第九任),副社长宋伟峰,理事长李斌,主编郭慧军(加工 89 级),秘书长李燕,朗诵组长是李疆英和王厚文,骨干成员还有邵东亮、涂宜卿、赵冀、谢霞、刘艳、査月姝、朱瑛等。
1991年4月,海燕诗社举办了第十四期《海燕诗刊》发行式,李杰训做了题为《驾驭诗之犁》的发言,就诗歌创作的体会和诗友们作了交流。
1991年5月,海燕诗社主力——“海燕七子”:邵伟(钻井 87 级)、李杰训(储运 87 级)、陈璞(采油 88 级)、蔡晓瑛(勘探 88 级)、钟志毅、郭慧军(加工 89 级)、潘印慧(储运 89 级)编印了诗歌合集《红月亮》。主编李杰训、邵伟,封面设计、插图李杰训、封面题字叶惠民。由于一些原因,蔡晓瑛后来没有提供作品。林世洪教授为诗集题诗《赠年轻的诗友》,刘庆华老师为诗集写了评论《六人集读后随笔》。
1991年6月,社长赵建忠的诗歌《老井的故事》获得了全国大学生诗歌比赛三等奖。
1991年9月,郭慧军(加工 89 级)担任海燕诗社社长(第十任),理事长龚霖(焊接 89 级),秘书长毕彩霞(化机 90 级),主编赵冀,副主编谢霞,朗诵组长是李燕和王化平。
1991年10月,石油大学(华东)文化活动中心投入使用,海燕诗社办公室迁入文化活动中心三楼。
1991年11月,海燕诗社将《黄河组诗》搬上了大学生艺术节的舞台。
1991年11月,海燕诗社和山东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的文朋诗友进行了校际交流,互相交换了《海燕诗刊》、《风华文集》和《四月潮》等刊物。
1992年3月,赵冀(采油 90 级)担任海燕诗社社长(第十一任),副社长梁宏贤,理事长盖永华(储 91 级),副理事长王京平,主编杨蕾(测 91 级),秘书长刘丽,朗诵组长王化平。
1992年4月,海燕诗社成功的把鲁迅的诗剧《过客》和郭慧军的诗剧《编钟》搬上了校园剧场的舞台。
1992年6月,《海燕诗刊》第十五期“九一、九二年度跨越号”出版,主编郭惠军,编委赵建忠龚林,赵冀,谢霞,刘燕,毕彩霞,盖永华,杨蕾,审定吴文山。封面设计张丽琳,封面题字长志。
1992年9月,学校进行社团改组,海燕诗社和风华文学社被合并为文学创作协会,办公地点在文化活动中心三楼,门上挂着海燕诗社、风华文学社两块牌子。郭慧军任文学创作协会会长兼任海燕诗社社长(第十二任)。
1992年10月,盖永华(储 91 级)担任海燕诗社社长(第十三任),原主编杨蕾(测 91 级)、理事长贾浓铀(储 91 级)、主编张欣红、宣传部长于凤龙、朗诵组长王华平、秘书长赵翼等。柴生梁与冯闯(物探 92 级)、张传义等在1992年9月加入诗社。
1992年11月,学校压缩了学生主办的出版物,取消了《海燕诗刊》和《风华文集》 ,海燕诗社第六任社长张卫东创刊出版了综合性刊物《石油大学生》。在《石油大学生》上开设了《海燕诗苑》栏目,第一期刊登了赵建忠,丁开、谢霞、郭慧军、潘印惠等人的诗作。
1992年冬,海燕诗社在文化活动中心音乐厅举办诗歌朗诵会,柴生梁(财会 92 级)写的朗诵诗《梁祝》流传开来,在后几年的的的中朗诵会上都可以听到,后被张卫东删改刊登在《石油大学生》第二期上。
1992年,石油大学(华东)附中教师韩欣成成为海燕诗社最亲密的朋友,在他的鞭策和激励下,海燕诗社得以向更高更深处发展。韩欣,男,出生于七十年代初,山东泰安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80年代中期开始写诗,有作品发表于多种报刊。
1993年1月,盖永华(海燕诗社第十三任社长)出任文学创作协会会长,理事长冯闯(物探 92 级),主编柴生梁(财会 92 级)。在文学创作协会设有海燕分社,文学创作协会会长兼任海燕分社的社长。
1993年3月,文学创作协会创刊了《构造》文学报,主编柴生梁(财会 92 级),第一期8开4版复印100份。自第二期始改为小胶印8开,500份,刊发会员作品,多为诗作,兼有评论 、小说、散文。
1993年6月,《石油大学生》第二期出版,《海燕诗苑》栏目刊登了盖永华、柴生梁(财会 92 级)、杨蕾、冯闯、丁开、贾浓铀、张传义、赵遐等人的诗作。
1993年9月,柴生梁(财会 92 级)出任文学创作协会会长(第十四任),冯闯任副会长,石桂莲张传义任主编,曹颂伟任理事长,李健任宣传部长,赵莹莹任文艺部长(原朗诵组),单红梅任秘书长。
1994年6月,《石油大学生》第三期由柴生梁主编,编辑人员有冯闯、石桂莲、丁桂明、赵遐等人,办公地点搬到文学创作协会。
1994年6月,冯闯(物探 92 级)出任文学创作协会会长(第十五任),他主编的《石油大学生》第四期刊办成了文学专刊。
1994年9 月,冯闯出任校社团联主任,文协的工作由张传义(泥浆 92 级)(第十六任社长)主持。
1994年年底,《构造》文学报停刊,创办《石大文学报》。
1994年至2001年,《石大文学报》连续出版。
1996年11月,风华文学社、海燕诗社举行”九六风华·海燕杯“一二·九征文大赛。
九十年代后期以来,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实用主义泛滥,功利性使着校园内的社科团体式微,文协所举办的各类为学活动,参入者与旁观者愈来愈少。海燕所飞翔的天空日渐寂寥起来。但我们相信,这些纯粹的精灵,永远是我们心灵的翅膀。
2001年,管理学院诗友协会邀请林世洪教授参加诗歌座谈会,林老讲述了“海燕诗社”的历史。
2001年至2003年,《石大文学报》渐渐停办。
2002年2月,李杰训主编的《中国石油大学生诗选》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海燕诗社历届主力社员的作品大部分被收录其中。
2003年,《海燕诗集》复刊为内部发行刊物,至2005年停刊。
2004年,文学创作协会更名为“海燕文学社”。
2005年,石油大学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演化成两所独立办学的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海燕文学社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06年12月8日晚,海燕文学社和胜利学院文学社共同举办了第二届“我的梦想”诗歌朗诵大赛。这是海燕文学社和胜利学院文学社的第一次合作,参赛的规模更胜首届。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胜利学院的共100多人参加了初赛,最终17人晋级决赛。
2007年11月3日,由人文社科学院团委、社团联合会主办,海燕文学社承办的第八届朗诵比赛在校音乐厅举行。本届朗诵比赛以“北京奥运”等极富时代气息的话题为主题,吸引了数十名同学报名参加。
2008年8月中旬,海燕诗社原来的主力成员卲伟、李杰训、赵建忠和盖永华在胜利油田聚会,唤起了对大学时代“海燕诗社”那段火热的诗歌生活的回忆,并谈及筹建海燕诗歌网站的事宜。9月中旬,海燕诗歌网站建立,初名为海燕诗社,后更名为海燕诗歌,搜索“海燕诗社”可以登录。
2008年8月底、9月,李杰训、窦同关、赵建忠和盖永华积极筹备,于中国石油大学55周年校庆之际,召集“海燕诗社”的历届诗歌骨干在座落于美丽海滨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校区相聚。
2008年10月2日至4日,中国石油大学“回忆海燕, 畅谈诗歌”校庆55周年大型诗歌活动在青岛校区举行。海燕诗社改革开放后恢复建社的历届骨干窦同关、何伯阳、李杰训、张海韵、张卫东、张 苓、邵伟、郭慧军、赵建忠、潘印惠、吴惠玲、盖永华、柴生梁、张传义、张月珍等二十余人,与诗社顾问著名石油诗人韦锦,作家、石油大学教授蒙坚,北京诗人韩欣及青岛诗人韩宗宝、邵竹君、王宏侠等,同学校有关领导一起参加了活动。
2008年10月3日下午,学校党委副书记纪效田教授在与海燕诗社历届诗歌骨干座谈时指出:“让理工科大学生插上人文的翅膀,在广阔的天空和蔚蓝的大海上飞翔”。
2008年10月3日晚7:00~11:00, “回忆海燕,畅谈诗歌——校庆55周年诗歌座谈会” 在青岛校区讲堂群二楼的一间阶梯教室举行,海燕诗友们和在海燕文学社骨干及校大学生诗歌爱好者百余人一起座谈。座谈会以窦同关、张海韵、赵建忠、潘印惠朗诵高尔基的《海燕》开始,会场充满了激情和热烈的气氛。诗社历届骨干窦同关、李杰训、赵建忠做了主题报告,回顾了诗社历史、讲述有关奇闻轶事以及个人在学习发展中的感触。诗人韦锦、韩欣、韩宗宝、卲竹君做了即兴演讲,引发了大学生们有关社团与大学学习生活的深刻思考。蒙坚、张苓、王宏侠还朗诵了《雨巷》、《转山》、《月光的声音》等著名诗篇,其昂扬的激情感染着每一位在场的石大学子。座谈会由郭慧军和学生代表朱进主持,石油大学学生办主任李海林参加了会议。
2008年11月,海燕文学社举办了“情书大比拼”活动。
2009年,海燕文学社举办了“中文杯”朗诵晚会。
在发展之初,文学社的主要活动是诗歌朗诵大赛,后来因为朗诵爱好者协会的成立,朗诵大赛就“易主”了。文学社又联合其他协会开展双语诗会和征文、征画大赛,平日里还会举行小型诗歌沙龙。在社团发展中也曾遭受过挫折,诗友间诗歌的切磋曾一度中止,品牌活动也一蹶不振。但是经过一代代海燕人的努力,终于又风生水起。
2009年,海燕文学社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百强社团”。
2009年8月,李杰训、盖永华、张海韵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校区聚会,李杰训、盖永华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营校区走访,拜访诗社创始人之一林世洪教授,采访“海燕诗社”的创始历史。与原团委书记王德钊、文学教授蒙坚及部分学生文友座谈研究《中国石油大学海燕诗社大事记》。
2010年,经济管理学院2009级李佼临危受命成为海燕文学社新一届社长(第十七任)。她在总结了过去几届社团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以后,决定要突破往年的旧路,办一些从没办过的活动,让“海燕”重新展翅翱翔。上任之初,她就组织了一系列的采风活动,加深社员之间的了解,加强社团的凝聚力。在刚刚过去的社团文化节中,海燕文学社创新性地举办了行为艺术展、校园原创诗歌大赛、“盛世中国风”大型晚会等一系列精彩活动,在校园里引起反响,老“海燕”又焕发了青春与活力。
2010年4月,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成立海燕诗社,这是海燕诗社1955年在北京石油学院成立之后的二度恢复建社,并且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坎坷又回到了她最初诞生的地方——北京。至此,“海燕”衍生出一脉同源两所大学的两个大学生文学社团。
2010年5月,《海燕诗刊》复刊工作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海燕诗社启动,沿用1992年期目为第16期,在大庆油田从事油气储运管理工作“老海燕”窦同关(热工 84 级,1985~1986年任海燕诗社社长)作《海燕飞翔》为之序。然而时势早已改变,诗社发展遭遇更大的困难,诗刊复刊不久便再度中断。
2010年9,许京(第十八任)出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燕文学社社长。
2010年9月,海燕诗社在北京昌平组织第一届“石大文学交流会”,同校内其他四所文学社团(新生文学社,百草园书社,历史文化协会,丹青书画社)欢聚一堂,畅谈文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0年11月,海燕诗社在北京昌平同中国政法大学345诗社、北京化工大学新生文学社进行联谊,为今后三校同步举办的的文学盛会莫定了基础。
2010年11月4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燕文学社在东营校区“群山万壑”石前,一场特别的行为艺术吸引了行人的目光。
2010年11月27日,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燕文学社和胜利学院联合举办的“盛世中国风”晚会,在山东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大礼堂圆满举行,节目展现了书画、武术、古筝等精彩的中国传统文化。
2010年12月,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企业奖学金颁奖典礼上,海燕诗社的历届部分骨干成员李杰训、窦同关、张苓、郭慧军、赵建忠、潘印蕙、盖永华、柴生梁将刻有郭沫若先生题写的“海燕”木匾赠送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校存放在校史馆内永久珍藏。海燕诗社成员首次登台朗诵《礼赞,石油工人》,反响热烈。
2011年4月,海燕诗社在北京昌平举办第一届“海燕杯”三校诗歌征集比赛,得到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三校同学的热烈支持,使得校园弥漫着诗歌的气息。
2011年,齐笑宇(第十九任)出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燕文学社社长。
2011年5月,《海燕诗刊》第十六期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出版,取名“跨时代号”,主编王洋绅,副主编高堂、王娴。
2011年5月,海燕诗社在北京昌平举办“诗露花语”诗歌朗诵比赛。
2011年,海燕文学社随学校从东营搬迁至青岛。
2011年12月17日晚,海燕诗社主办纪念一二·九运动“诗恋33天”诗歌朗诵比赛,新老社员共聚一堂。比赛结束后,评委海燕诗社老社友们向海燕诗社捐赠了由他们作词的海燕诗社社歌《海燕飞翔》,并向图书馆捐赠了图书。
2012年6月,海燕诗社在北京昌平完成换届。
2012年,海燕文学社在山东青岛完成换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2010 级徐杨出任社长(第二十任),石油工程专业2010 级詹世远出任海燕文字社副社长,汉语言专业 2010 级于博出任主编,后因学业繁忙主动离职,由石油工程专业 2010 级朱金鑫担任主编。
2012年11月6日至8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社团文化节期间,海燕文学社在山东青岛举办了“雨花灯谜会”,古朴的灯笼映衬夜色之下,吸引了大批同学驻足观赏.很多同学都积极参与猜灯谜的活动。
2012年12月,海燕文学社在山东青岛陆续多次开展“丝语心声”文学创作交流会。
2012年12月,海燕诗社在北京昌平举办纪念“一二九”运动诗歌朗诵比赛,并推举获奖者参加北京市大学生诗歌朗诵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2012年12月,海燕文学社被评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四星级社团”。
山东科技大学举行。社长徐杨携副社罗丽琳、王钊等前往参加并发表了讲话。
2013年4月22日,老社友李杰训撰文《诗文皆言志,一曲大江东——北京石油学院炼制系1955级校友林世洪忆海燕诗社》在《中国石油大学校报》上发表。
2013年5月8日,海燕文学社代表罗丽琳、杨超、季运佳应青岛市黄海学院扬帆文学社社长刘庆之邀去参加“扬帆文学社12周年庆典”,他们的精彩节目让到场观众应接不暇。
2013年5月12日,海燕文学社第一次大型主题征文活动——“情有独钟”主题征文大赛颁奖交流会在南教209举行,颁奖交流会邀请文学院阎秀萍老师、贾乃亮老师以及读者协会会长徐洁弈,汇川学社社长任强强,黄海学院扬帆文学社社长刘庆作颁奖嘉宾。同日,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请来林世洪老先生作“弘扬勘探精神,共筑强国梦想”系列报告会第一期“我们一起走过”,旨在为我校大学生讲述母校60年历史。
2013年5月18日下午,中国石油大学校友李杰训和张苓回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学校海燕诗社及校友联谊会等社团的同学们交流座谈。座谈会上,李杰训校友讲述了海燕诗社的成立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会后,两位校友向同学们捐赠自己所作的诗集《喧嚣之外》、《燃烧的诗意》,并为同学们签名留念。
2013年5月22日晚,社长徐杨携罗丽琳、有威、颜智润、高严岩前往瑞海花园拜谒林老先生。并献上精心准备的一本相册,里面是“海燕”前辈们的照片还有现今我们的一些活动照片,首页写着“海燕文学社2013届全体社员祝林老寿比松高”的祝福。其后5月31日,林老寄回一些书法作品给海燕留存,同时将海燕的历史简概和对海燕后来者的希望写成了3首《忆江南》一并寄回青岛。
2013年6月,海燕文学社干部换届,化学工程与工艺11级罗丽琳出任社长(第二十一任),行政管理12级有威任副社,自动化11级颜智润任主编,国贸12级周晓梦任秘书长。社团重新整编,部门明确分工。
2013年6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海燕诗社完成第四届换届。
2013年6月28日,在中国石油大学建校60周年之际,海燕诗社的第二任副社长周体伟、第七任主编李杰训以及其他往届骨干张苓、盖永华、柴生梁等在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逸夫大礼堂一楼报告厅举行“海燕,一个甲子的飞翔”报告会,将刻有李铎先生题写的“海燕”木匾赠送给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年6月29日,老社友李杰训、刘积舜撰文《海燕 在历史的天空翱翔——记我校海燕诗社》在《中国石油大学报》上发表。
2013年7月22日至8月8日,海燕文学社5名成员组成的以罗丽琳为队长的“铁人”实践队进行了为期18天的主题走访调研。此次调研以“石油人的青春”为主题,走访胜利、大庆、克拉玛依三大油田,通过采访不同油田不同岗位不同工龄的石油工人30余人,队员们挖掘出大学生励志故事并计划编撰成册。
2013年9月22日校社团联合会安排荟萃广场统一纳新。28日新生面试,29日全体成员见面大会在南教108举行,大家齐聚一堂,倍感温馨。
2013年9月军训期间,海燕文学社与军事爱好者协会共同举办“迷彩迎风,大学起航”主题征文大赛。
2013年10月18日,海燕文学社社团干部动员大会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校区图书馆8楼838召开。
2013年10月,海燕文学社社长罗丽琳携2013届新成员李敏杰、王非翊、唐敬雯、王洁、宋丽芳等人前往青岛大学参加“青岛高校文学社团联盟”主题交流会。
2013年10月,月度精品活动答辩在南教110举行,秘书处13级新生李娟代表海燕文学社进行答辩,海燕文学社“迷彩迎风,大学起航”主题征文大赛获得“月度精品活动”荣誉称号。
2013年11月25日,海燕文学社第二届灯谜会——“月下邀友”灯谜会在荟萃广场西面举行,活动在同学中反响很大、效果显著。
2013年11月27日,策划并组织海燕文学社“情缘三世,情诗三行”主题“三行情诗”创作大赛,深受学生欢迎。
2013年12月,海燕文学社再次换届,由李昕出任社长(第二十二任),张燚,李忠灏等出任副社长。
2014年3月,原海燕文学社社长窦同关和韩欣、柴生梁两位热爱并执著于诗歌创作的前辈一道,受邀第43期“风雅石大”论坛,与校内热爱诗歌的同学一起“触摸人生的诗意”。
2014年3月-6月,海燕文学社发布了《文海归燕》电子杂志第一期和第二期,分别由编辑部刘纯友、李敏杰和组织部马逸弘、蒲一磊主编。
2014年9月11日,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武装部(后备军官学院)、共青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委员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社团联合会主办,军事爱好者协会、海燕文学社承办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届新生军训主题征文大赛举行。
2014年9月,山东省第一届社团研讨大会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校区西环 301 召开,海燕文学社副社长李忠灏代表海燕文学社在研讨会上演讲。
2014年9月19日,海燕文学社社长李昕、副社长张燚、宣传部长刘宇下连队宣传纳新。9月22日-24日,海燕文学社在荟萃广场纳新。9月26日,海燕文学社在学生公寓16#楼下活动室进行第一次纳新面试。27日,海燕文学社完成2014年度纳新活动。
2014年9月27日,海燕文学社纸质杂志印刷出刊,只作为内部刊物留存。
2014年10月2日,由海燕文学社举办的第三届第一期主题为”永恒校友,亘古灯谜“中国石油大学校友返校日海燕灯谜会如期举行,场面热闹非凡。并在中国青年网中国大学生在线等网站媒体报道。后被评为月度精品活动。
2014年10月7日,海燕文学社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校区南教209举行新生见面会。10月11日,海燕文学社2014届干部在石油大学北门聚会讨论社团发展。
2014年10月18日,海燕文学社社长李昕与编辑部副部长李敏杰参加代表海燕文学社社团联社团干部培训会。
2014 年11月6日,海燕文学社2014年灯谜会培训会举办。2014年11月8日晚,海燕文学社第三届第二期灯谜会举行,参与活动人次创海燕文学社历史新高。活动现场社员们除了为猜灯谜的师生们答疑解惑外还主动宣传有关的灯谜知识。活动被刊登在校报上,并被评为月度精品活。
2014年11月16日,海燕文学社组织部成员许超颖代表文学社参加团会。
2014年11月15日-25日,海燕文学社举办诗歌征集大赛,共收到投稿诗篇100多份,其中佳作颇多。11月25日晚,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校区南教210 举办诗歌征集大赛颁奖典礼。
2014年12月,海燕文学社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五星级社团”、“十佳社团”称号,社长李昕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十佳社团会长”、“明星会长”称号。海燕文学社两期灯谜会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十佳社团活动”。
2015年3月8日-27日,海燕文学社与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团委成功举办的思美节校园才女诗词大赛。
2015年3月16日,海燕文学社完成2015年度换届。原组织部部长王非翊任社长(第二十三任),原编辑部部长、副部长、组织部副部长刘纯友、李敏杰、马逸弘等任副社长。2014届路敬涵任编辑部部长,许超颖任组
织部部长,张骞荣任秘书长,王康明任宣传部部长。
2015年3月21日下午,海燕文学社新一届成员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唐岛湾304举行“诗海翱翔”主题为“文之为体”文学讨论会。
2015年3月22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学院学生会与海燕文学社联合举办的“古典情浓,诗词传情”校园才女诗词大赛决赛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四楼多功能厅举行。
2015年3月28日-4月15日,海燕文学社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校区举办“撷韵清明”百字文征集大赛,并于当月举办了颁奖典礼。
2015年5月,社长王非翊由于要公派留学俄罗斯而卸任社长,成为海燕文学社有记录的任期最短社长。经讨论,由副社长钱帮帮(第二十四任)接任社长,刘纯友、李敏杰、马逸弘留任副社长。
2015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燕文学社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海燕诗社恢复了联系,相互交流增加对诗歌文化的理解与人文氛围的构建。两只海燕飞回了一起,他们将会飞向更明亮的天空。
2015年9月20-25日,海燕文学社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完成2015年度纳新。
2015年10月25日晚,海燕文学社六十周年社庆联欢暨首届石大国学联盟文化交流会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活动中心四楼演播厅举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阎秀平(曾任风华文学社社长)、经济管理学院宋伟到场观摩。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艺术团话剧团、汇川学社、弦歌汉服社、翰墨飘香书画社、民乐团、浅赋流音古风音乐社、剪纸协会、玲珑蛋雕协会等众多文化类社团共同参加演出。
2015年11月15日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燕文学社举办一年一度的灯谜会,参与人数众多。
2015年11月27日12时59分,海燕诗社主要创始人林世洪老先生因病逝世, 享年83岁。他的一生热心学生工作、校园文化事业和行政管理工作,业余精修文化,出版了诗集《凡人铭》、《白山心曲》、《慨而慷集》,诗文选《卧思》、《霜叶心语》,长篇散文体回忆录《岁月箫箫》,与人合著《毛泽东诗词讲解与艺术论》等,并主编报告文学和理论著作多部,著述颇丰,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文化瑰宝。海燕七子之一李杰训向《中国石油大学报》撰文《追忆林世洪先生》悼念。新浪微博@海燕文学社 灰色头像七日致敬先辈。
2015年12月13日,海燕文学社代表中国石油大学 ( 华东 ) 参加青岛高校文学联合会。
2015年12月20日,海燕文学社社员刘怡含代表海燕文学社报备《 青岛日报 》社团人才库。
2016年3月3日,应78级校友祝庆珍邀请,海燕文学社参与校友作品征集出书活动,负责在校校友作品征集。
2016年3月6日,海燕文学社换届选举,经过答辩,2014级许超颖(第二十五任)担任社长。因遗留事件原因,社员刘怡含出任代理社长3个月,路敬涵,原桂楠,张謇荣等担任副社长,陈勇涛担任组织部部长,王率担任宣传部部长,高豪杰担任秘书处处长。
2016年,值《海燕诗刊》创刊60周年,《海燕诗刊》在 “华东”和“北京”两校再度复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燕文学社出版《海燕文学》,沿用1992年期目为第16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海燕诗社出版《海燕诗集》,称“海燕六十一年”期。
2016年3月22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燕文学社2016年代理社长刘怡含以社长名义向团委申请《海燕诗刊》复刊并改名为《海燕文学》,获得团委批准。预计6月底,海燕文学社将在校内出版发行《海燕文学》2016年夏季刊,总第十六期,拟命名为“1955-2016甲子跨越号”。《海燕文学》将成为校内唯一由学生主编、排版,以石油大学学生为创作主体的文学荟萃杂志。海燕诗社知名社友李杰训、窦同关、高鹏翼、赵建忠、盖永华以及年轻社长徐杨等人撰文祝贺。
2016年6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燕文学社《海燕文学》2016年夏季刊,总第十六期印刷发行,主编李敏杰,刘纯友;美术编辑李敏杰,路敬涵;校对刘纯友,有威,李长勤,任美杰,李敏杰;封面设计路敬涵,刘怡含,李敏杰。印数1000本。
2016年6月1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海燕诗社恢复出版《海燕诗集》,由于中间间断几年于是本次不称作第几期而称作“海燕诗集六十一年”期。
2016年6月16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海燕诗社完成第七届换届。
2016年7月2日—5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海燕诗社的代表张子阳前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海燕文学社进行交流,并将《海燕诗集》六十一年期赠予海燕文学社,海燕文学社也以《海燕文学》作为回赠。
2016年10月15日,《海燕文学》发刊仪式暨第一届海燕青年文学论坛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四楼活动室举行。《海燕诗刊》已经停刊20余年,现以《海燕文学》复刊。《海燕文学》春季学期刊首刊正式出版,其中包含“杨门女绛”、“情暖人间”、“缤纷世界”、“我心飞扬”、“入耳关心”、“老燕寄语”7个板块,涉及诗词、散文、小小说、人物评论、人生感悟等各个领域,成为石大学子的又一文学阵地,让石大学子在体验学术科技魅力之余也能感受到人文主义情怀。
2016年11月12日晚,海燕文学社在荟萃广场举办灯谜会,吸引了广大师生前来猜灯谜、拿奖品、学文化。明亮的古风灯笼上悬挂着各式各样的灯谜,传统文化知识、现代用语、时事热点,一年一度的灯谜会已经成为培养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
2016年12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燕文学社《海燕文学》2016年秋季刊,总第十七期印刷发行,主编原桂楠,路敬涵;美术编辑李长勤,路敬涵;校对孙天恒,陈勇涛,陈 亮,鲁 妮;封面设计李敏杰,鲁 妮。印数1000本。
2017年3月5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海燕诗社举行诗歌交流会兼海燕诗词大会试行版。总导演罗振华、主持人杨小东。
2017年6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燕文学社《海燕文学》2017年春季刊,总第十八期印刷发行,主编李伟凡,邓袭,李长勤;美术编辑李长勤,鲁妮;校对孙天恒,陈勇涛,原桂楠,鲁 妮;封面设计鲁 妮。印数1000本。
2017年7月,中国石油大学 ( 华东 )海燕文学社“发现青岛”社会实践队成立。
知名社友
林世洪(海燕诗社创始人之一)
笔名白山客,男 ,1932 年生于吉林省长岭县,1955 年入北京石油学院学习、工作,历任大学生政治辅导员、党总支书记、校办主任、中国石油作家协会第一届理事,是北京石油学院时期“海燕诗社”创始人之一。1993年退休,现任中国石油大学董事会董事。已出版诗集《凡人铭》、《白山心曲》、《慨而慷集》,诗文选《卧思集》、《霜叶心语》,长篇散文体回忆录《岁月萧萧》,与人合著《毛泽东诗词讲解与艺术论》,主编报告文学集和理论著作多部。2015年11月27日12时59分,林世洪老先生因病逝世, 享年83岁。
吴文山(《海燕诗刊》审定)
男,1965 年 2 月生,河北晋州人,汉族,中共党员。1986 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开发系采油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并留校工作;1994 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社会科学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先后任学校团委宣传部部长、校长办公室秘书科科长、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纪委副书记、监察处处长等职,兼任中国石油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东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高等教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等;1992 年晋升政工师,1998 年晋升高级政工师;2006 年起任硕士生导师。
蒙坚(曾任风华文学社社长)
男,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副教授,来自广西容县,中国石油大学汉语言文学系硕士生导师,山东写作学会理事,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小说家学会会员,东营市作家协会理事。该教师以情感切入的教学方式方法独特,情感与教学内容交融,激情与启发教学相得益彰。从教以来,先后讲授《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写作》、《基础写作》、《市场谋略与广告策划》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因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与语言底蕴,对汉语言文学有着独到的研究。从教以来,该教师先后发表小说、散文、诗歌 60 多篇,在文坛有着一定的影响,有多篇作品先后在省内外获奖;从教以来,先后进行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发表论文 30 多篇,出版个人专著一部,并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2 篇。
何伯阳(曾任海燕诗社第三任社长)
男,1963 年生 , 湖南醴陵人 , (政干 85 级)1987 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 , 曾任学院海燕诗社社长。诗作《山里飞来一群夏令营的小燕子》获山东省首届大学生诗歌比赛一等奖。作品散见于各报刊。现供职于中原塔里木钻井公司。
杨光华(原海燕诗社名誉社长)
男,1923 年 4 月 10 日出生,湖南浏阳人,1969 年之后任华东石油学院副院长、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1988 ~ 1992 年任中国石油大学校长。海燕诗社名誉社长。60 年代以来,杨光华教授还领导了多项技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成为国家重点学科“石油加工工程”和国家开放实验室“重质油加工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
韩骏(原海燕诗社副社长)
男,1964 年出生,江苏人。 拥有着双硕士学历 , 于 1992 年来到北京,从事房地产开发,后因不能释怀的文学情结于 2002 年毅然决然的走上了影视制作的道路从一个完全不懂的门外汉逐渐对这个行业驾轻就熟。并于同年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北京星光大道影视公司,公司成立之初就收购了曾经的江西电视台新世纪影视制作中心。此外,公司还投资了影视行业的唯一门户网站——“星光大道”网,已经给近万名业内导演和演员以及其他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行业资讯的检索和交易。
许立全(原海燕诗社顾问)
男,汉族,1955 年 5 月生,山东聊城人,1982 年 1 月入党,1982年 1 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现任中共山东省潍坊市委书记、市委党校校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余世诚(原海燕诗社顾问)
男,河南省禹州市人,1964 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其后一直在中国石油大学从事中国史的教学与研究。历任研究室主任、人文及社会科学系主任、校学术委员、校务委员,1988 年晋教授,1991 年获有突出贡献教育专家称号,研究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论著有:《中国革命史》,《中共山东地方组织创建史》,《中国石油等高等教育史》,《邓小平与毛泽东》,《为了寻找一位老布尔什维克的下落》,《一本〈共产党宣言〉的传奇》,《太迟的祭奠》,《石油大学校史人民美术出版社又出版《余世诚书画集》。
刘庆华(原海燕诗社顾问)
女,1948 年 11 月生,汉族,山东利津县盐窝镇刘村人,大专学历,1971 年 4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 年 10 月参加工作,现任东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1968 年 11 月至 1972 年 1 月广饶县化肥厂工人、团支部副书记;1972 年 1月至 1973 年 7 月共青团广饶县委常委、县化肥厂团支部副书记;1973 年 7 月至 1975 年 5 月共青团广饶县委副书记、县化肥厂团支部书记;1975 年 5 月至1977 年 2 月广饶县委常委、团县委副书记;1977 年 2 月至 1980 年 10 月广饶县委常委、团县委书记;1980 年 10 月至 1982 年 2 月共青团广饶县委书记;1982年 2 月至 1983 年 7 月广饶县政府副县长;1983 年 7 月至 1985 年 7 月曲阜师范大学中文专业干部专修科学习;1985 年 7 月至 1990 年 4 月东营市计生委副主任、党组成员;1990 年 4 月至 1993 年 12 月市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1993 年12 月至 1998 年 4 月东营市委候补委员,市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1998 年 4月至 2001 年 2 月东营市委候补委员,市民政局局长、党组书记;2001 年 2 月至2001 年 6 月东营市委候补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2001 年 6 月至 2003 年 2 月东营市委委员,东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2003 年 2月东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省七次党代会代表,市一次党代会代表,一届市委候补委员、二届市委候补委员、委员(2001 年 6 月递补),市三届人大代表,三届市政协委员、四届市政协常委。
李杰训(海燕七子之一,主编)
男,笔名犁痕。大庆油田副总设计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美国石油工程师学会(SPE)会员,中国防腐学会土壤专业学会主任,黑龙江省石油学会地面专业学会主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北石油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石油规划设计》、《石油建设工程》、《油气田地面工程》等杂志编委。
参加工作以来,曾获得省部级以上技术成果 18 项,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出版学术专著 5 部,还曾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优秀科技管理者、安全环保先进工作者,黑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青年科技奖,大庆油田优秀党员、规划设计系统先进个人、优秀科技工作者、稳油控水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80年代校园诗坛主力,曾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风华文学社副社长,《海燕诗刊》副主编,大学时代曾获全国写作水平大赛(北京)、南疆诗坛诗歌大赛(广西)等重要奖项,有作品入选《当代青年抒情诗精选》、《当代青年新诗一千家》等多种选本,出版自印诗歌合集《红月亮》。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石油作家协会副主席、大庆油田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已在《诗刊》《中国作家》《文艺报》《十月》《诗选刊》《绿风》《北京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百余万字,出版诗集、诗论集《石油的光芒》《城市的困惑》等六部,主编《中国石油大学生诗选》《大庆新生代诗人诗选》等十余部,获建国60周年放歌中华诗文大赛、黑龙江省政府文艺奖等全国诗赛大奖。二十多年来,犁痕一直追随、热爱、关注着海燕诗社的发展变迁,并整理了海燕诗社大事记,表现了一位青年学子和热心诗人对诗歌的执著爱恋。
阎光才 ( 原海燕诗社第四任社长 )
男,汉族,山东荣成市人,教育学博士,副教授;勘探 85 级,曾担任海燕诗社第四任社长,在任期间主持编辑《海燕诗刊》第十期。1989 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原华东石油学院),获工学士学位,随后留校工作;199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导师唐安国教授;2001 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博士学位,导师谢安邦教授;同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师从王英杰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 年出站留教育学院工作。
参考资料
海燕图库.海燕诗歌.
海燕在历史的天空翱翔.中国青年网.2013-07-22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7 12:57
目录
概述
文学社简介
社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