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学校史》是余世诚、关洪涛、陆介明、胡新华、许恒金编纂的地方志。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石油大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学校的创建,各项工作情况以及科技成果等。
作品目录
石油大学校史
谨以此书献给石油大学50华诞(1953-2003)
《石油大学校史》编写组名单
彩图
江泽民题词
李鹏题词
王涛题词
1956年10月6日,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宋庆龄以及张澜、陈叔通、黄炎培等,在首都机场和北京石油学院的同学亲切交谈并合影
周总理在徐今强陪同下视察大庆油田
周总理和北京石油学院摩托车运动员在一起
朱德副主席指示新中国“石油工业要百倍发展”。
1958年6月8日,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元帅在北京六铺炕小炼油厂,与北京石油学炼制系同学热烈讨论“又红又专”的问题。
1959年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来北京石油学院作报告,号召青年师生要“读书、劳动、思想三丰收”。
邓小平接见王德民(我校校友)
1996年在石油企事业干部会议上江泽民与我校院士时铭显教授握手
江泽民主席接见王启明(我校校友)
1990年8月6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塔里木轮南油田视察时,与正在实习的石油大学学生亲切交谈,鼓励大学生要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胡锦涛接见秦文贵(我校校友)
1995年5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国家教委副主任韦钰、北京教工委书记陈大白陪同下视察石油大学。
1997年9月23日,校友、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长吴仪(后排中),校友、中共中央委员和校友、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主任刘是龙(后排左一),在北京与母校老校长杨光华教授、校长张一伟教授合影。
序
五十春秋 十万桃李——为《石油大学校史》的出版而作
1989年版序言
目录
第一章创建时期(1953年-1956年)
第一节北京石油学院的筹备
一、旧中国的石油工业及其教育事业
二、建国初期的石油工业及其对人才的需求
表1-1 石油工业所需高等院校设置之专业及1953-1957年所需各专业毕业生人数表
三、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校的筹备
第二节北京石油学院的成立
一、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校的成立
二、艰苦创业,在困难条件下开始工作和学习
表1-2 北京石油学院组织系统表
第三节学院在开拓中前进
一、学院领导机构的逐步健全
二、学院各项建设的发展
三、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开展
四、思想政治工作及党的建设
本章小结
第二章全面建设时期(1957年-1966年)
第一节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反右斗争
一、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在首都幸福地学习和工作
三、反右斗争及其严重扩大化
第二节办学道路的探索
一、社会主义建设热潮的出现,党在指导方针上的失误
二、纠正已认识到的“左”倾,教学科研得到新发展
三、学院在曲折中前进
第三节纠正错误,战胜困难
二、甄别、平反,进一步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
三、战胜经济困难,保证正常教学
四、参加石油会战,为石油工业的发展作贡献
第四节学院具有相当规模,“左”的倾向继续发展
一、加强领导,为提高教学、科研水平而努力
二、学院的发展规模及校风的初步形成
三、“左”的倾向继续发展
本章小结
北京石油学院时期彩图
1953年9月23日至25日,北京石油学院第一批师生从清华大学搬进还是半田野、半是工地的新校址
1953年10月1日,师生员工在北京海淀区九间房村新校园里举行了开学典礼。师生搭起了“庆祝北京石油学院诞生”彩坊,这就是学校的第一座校门。
北京石油学院第一任党委书记兼院长阎子元(中)和副院长张定一(左)、党委副书记贾皞(右)
1960年北京石油学院领导班子
著名胶体化学家傅鹰教授(右)和著名化学家张锦教授(左)
著名石油地质学家张更教授
著名化工专家曹本熹教授
化工专家武迟教授
数学家张希陆教授
化工专家朱亚杰教授
测井专家王曰才教授
采油专家秦同洛教授(前排左二)
同学们在大教室认真听课
同学们在图书阅览室自习
校办金工厂老工人、校务委员会孙玉麒师傅教学生焊接操作
同学们在上力学实验课
钻采系同学在校内钻井场实习
1958年5月,2700名师生员工参加修建北京十三陵水库,图为院党委副书记、全国人大代表李风和师生一起在十三陵工地劳动
炼制系56级的同学在十三陵水库工地留影
20世纪60年代前半叶,北京石油学院派出上千名师生参加大庆石油会战、华北石油会战、炼油新技术会战、南方找油等,为改变中国石油工业落后局面作了直接的贡献。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老人来校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来校作科学报告
著名的人民英雄、“中国的保尔”吴运铎来校作报告并题词
北京石油学院的体育、文娱活动闻名首都、知名全国。院体训队在北京高校运动会上夺得了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男女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文艺演出队把文艺节目演到了外省市。
学院领导人阎子元、孙卓夫、贾皞以及张更、蔡伯民、朱亚杰教授迎接凯旋归来的男女运动员
北京石油学院有12名运动员代表市参加了1959年
全国运动会。图为参加全动会的我院运动员
北京石油学院的女子垒球队
著名艺术家梅兰芳来院演出,演出后曹本熹副院长上台与梅兰芳亲切握手,感谢他的精采表演。
建国十周年,学生舞蹈队为全院师生演出苗族舞“快乐的罗索”。
北京石油学院先后聘请十三位苏联专家和一位民主德国专家到校工作。这是阎子元院长与专家组组长格·米·盖维年交谈。
英国皇家学会主席西里耳·欣歇尔伍德参观校图图书馆藏书库
阿尔及利亚等非洲国家的青年朋友来校访问
北京石油学院的主楼
主楼东面的“红旗操场”
北实习工厂鸟瞰
南教学楼
五六楼(学生宿舍)
学生大饭厅
美丽的青年园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
第一节停课“闹革命”,全校大动乱
一、“文革”开始,知识分子遭迫害
二、“一月风暴”,全院陷入瘫痪
三、“二月逆流”,派性大泛滥
四、“工军宣队”进校,开展“斗批改”
一、迁校东营,学院元气大伤
二、克服困难,开始招生
三、清查“五一六”的错误及其教训
第三节“开门办学”
一、“批林整风”,形势有所好转
二、“四人帮”破坏,学校再度陷入混乱
三、粉碎“四人帮”,全院一片欢腾
本章小结
第四章恢复和发展的新时期(1977年-1988年)
第一节学院在徘徊中前进
一、揭、批、查运动
二、恢复教学秩序,开始正常招生
三、学院在徘徊中前进
第二节实现工作重心转移,学院逐步恢复
一、办学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
二、落实各项政策,加强队伍建设
三、教学科研中心工作的开展
四、校舍等各项基本建设加快进行
五、学院基本恢复
第三节北京研究生部的成立和发展
一、北京研究生部的成立
二、北京研究生部的发展
三、加紧昌平建校,探索两地办学
第四节以改革为动力,为办好石油大学而奋斗
一、制定新的战略目标
二、推进改革,学院各方面出现新气象
三、为办好石油大学而奋斗
本章小结
华东石油学院时期彩图
“文化大革命”中的1969年10月,学院奉命从北京迁到山东省芝营矿区,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
当时仅有的校舍,4万平米的“干打垒”土房
学院克服了极大困难,于1971年开始招收“
工农兵学员”
在简陋的房舍里,在困难的条件下,老师认真讲课,学生专心听课
华东石油学院在困难中为国家培养了3000名大学生
“文化大革命后”1979年开始建造新校舍。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教室楼建成
教师们在讨论教学与科研工作
1983年时的校领导班子
原石油部部长唐克指导学院工作
石油部部长王涛视察华东石油学院
开发系教师在进行科学研究
炼制系教师指导学生做实验
机械系教师在讨论教学问题
自动化系教师在备课
基础部教师在讨论课程问题
外语教研室教师在讨论教学改革
管理工程系教师在讨论教学计划
政治理论教研室(社科系)在召开学术讨论会
华东石油学院1988年在校领导班子在规划学校的发展前景
已具备一定规模的校办胜华炼油厂
大学生艺术周
学生军训
学生在外语村与外藉教师交谈
杨光华教授
朱亚杰教授
沈复教授
郭天民教授
冯增昭教授
牟永光教授
刘希圣教授
葛家理教授
蔡强康教授
陈如恒教授
胡泽明教授
附图
第五章两地办学格局的形成与发展时代(1988年-1993年)
第一节“巩固提高东营,加速建设北京”
一、总公司对石油高校发展战略的构想与实施
二、石油大学(华东)的巩固与提高
三、石油大学(北京)的加速建设
第二节两地办学的探索
一、石油大学校本部的成立
二、石油大学校本部的早期工作
三、校本部在两地办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第三节建校40周年大庆
一、石油大学40年的成就和基本经验
二、筹备和迎接40周年校庆
三、隆重而热烈的40周年校庆庆典
本章小结
第六章“九五”“211”工程建设时期(1994-2000年)
第一节“211工程”的立项及两校区党代会的召开
一、抓住历史的新机遇
二、校务委员会的成立和两校区党代会的召开
第二节“211工程”的建设及取得的成效
一、“九五”期间“211工程”建设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
二、精心组织、科学管理,两地共建“211工程”
表6-1 石油大学“211工程”子项目负责人名单
表6-2 6个重点学科23个研究方向上的分工
三、“九五”“211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效及验收
表6-3 22个实验室的分工
表6-4 石油大学1996-2000年科研经费情况
表6-5 石油大学1995年以来论文发表情况
表6-6 石油大学“九五”“211工程”学校建设成效对照表
表6-7 “211工程““九五”期间建设项目验收专家意见汇总表
第三节 “九五”期间两校区的新发展
一、石油大学(华东)的新发展
二、石油大学(北京)的新发展
本章小结
第七章与新世纪同步行进的石油大学(2000年-2003年)
第一节石油大学管理体制的变更
一、国家石油企业的改革和改制
二、石油大学管理体制的变更
第二节“十五”“211工程”建设的立项
一、国家重点学科的评选
表7-1 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选中通讯评议结果
表7-2 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点名单(石油大学)
二、“十五”“211工程”建设立项
表7-3 “十五”“211工程”拟建重点学样建设项目汇总表
三、促进“共建”石油大学
第三节在新世纪为建设新石大而奋斗
一、在国家教育部直属新体制下运转的石油大学
二、石油大学的今天和明天
三、群星灿烂,石大学子遍天下
本章小结
石油大学时期彩图
1988年2月,国家教委批准华东石油学院更名为石油大学,学校由四个办学单位组成: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大学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和石油大学(广州)。校本部设在北京
石油大学(北京)
石油管理干部学院
石油大学(广州)
石油大学(华东)
1993年10月10日,石油高等教育40年暨石油大学建校40年庆祝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总经理王涛发表讲话
1993年10月5日在东营举行庆祝石油大学成立40周年大会。
1993年10月10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北京签署《关于联合成立石油大学理事会的协议书》
2002年9月教育部部长陈至立视察我校
2002年4月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右二)在山东省副省长邵桂芳(左二)陪同下视察我校
山东省省长张高丽视察我校
1994年石油大学(北京)获“文明校园”称号
1993年石油大学(华东)获“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称号,图为党委书记、校长李秀生在北京领奖
王涛总经理主持会议
CNPC副总经理吴耀文接见与会专家组和校领导成员
验收专家组与石油大学领导及有关人员的合影
2002年10月,教育部专家组对《石油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论证
1999年6月举行中共石油大学(北京)第八次代表大会
1999年6月举行中共石油大学(华东)第八次代表大会
王涛和石油大学校务委员会部分成员及校本部分工作人员合影(2000年)
石油大学(北京)领导班子(2002年)
石油大学(华东)领导班子(2002年)
矿物岩石学教授信荃麟
测井教授张庚骥
石油地质教授张万选(中)张厚福(左)石油地球化学教授郝石生(右)
矿物岩石学教授赵澄林(右)
地球物理勘探教授杜世通(左)
油气储运教授严大凡
外语教授吴铭方
油田开发教授郎兆新
油气井工程教授黄荣樽(左一)
开发系教授李健鹰
开发系教授朱墨(右)
炼制系张建芳教授(中)
石油化学教授阙国和(中)
石油化学教授梁文杰(右)
应用化学教授钱家麟
石油加工教授林世雄
炼制系教授苏贻勋(右)、刘淑番(左)
炼制系教授范耀华(右)、王仁安(中)、贾生盛(左)
机械系教授任瑛
机械系教授赵正修(前)、阎国超(后)
矿机教授方华灿
固体力学教授崔孝秉(前)
矿机教授万邦烈
电工教授邵钟武(右)
经济管理教授卢爱珠(前左)、王亚禧(前右)
物理教授陈世廉
机械系教授顾永泉(右一)、薛郭松(左一)
体育教授李志强在教学
政治理论教授张伯良(左一)、李明清(左二)、张砚秋(右一)、贺安敬(右二)
何国钟,1955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机械系,1991年当选为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汪燮卿(右),1956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炼制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沙国河,1956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炼制系,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郑颖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石油储运专业,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教授
杨启业,1957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炼制系,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高级工程师
王彦,1958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钻采系,1992年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
王德民,1960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钻采系,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大庆石油管理局总工程师
王启民,1961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地质系,1997年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授予“新时期铁人”称号,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吴仪,1962年毕业于石油学院炼制系,中共第十三届候补委员,十四、十五、十六届中央委员,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2003年任国务院副总理。
尹克升,1964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钻采系,中共第十三、十四届中央委员,历任中共青海省委书记。
李毅中,1966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炼制系,中共第十四、十五届
中央候补委员,十六届中央委员,2003年任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
刘海燕,1967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炼制系研究生,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历任北京市副市长
马富才,1970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钻采系,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现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
卫留成,1970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地质系,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现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
秦文贵,1982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开发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特等劳动模范,获“当代青年的榜样”光荣称号。
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山红红教授(前排右三)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政协委员陈勉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郝芳教授(中)
特聘教授肖立志
中国地质学会“金锤奖”获得者,“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人大代表周瑶琪教授(中)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李根生教授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刘晨光教授
“齐鲁十大教师新闻人物”、中共十六大代表张玉贞教授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鞠晓东教授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优秀青年教师徐春明教授
石油大学(华东)男排两次晋升为全国甲级队
运动会
团日活动
入党宣誓
余世诚教授著《
邓小平与毛泽东》一书受到青年师生欢迎
军训
参观校史馆,继承和发扬石油大学的校风和学风
石油大学(华东)组织的“双选”大会
每年都有许多毕业生赴边疆参加工作
“今日我以石大为荣,明日石大以我为荣”
毕业的喜悦
十八国驻华使节业校参观
世界银行教育考察组对我校进行教学、科研评估
我校教授指导国外访问者
考察美国油田
外籍教师来校任教
我校名誉教授,美国南加洲大学晏德福教授来校讲学
阿塞拜疆大使来我校参观
石油大学校长与俄罗斯古勃金石油天然气科技大学校长交谈
与美国专家进行地质考察
附录
一、石油大学历届主要领导人简介
阎子元
刘长亮
贾皞
赵炎
杨光华
华泽澎
张一伟
李秀生
张嗣伟
李云鹏
仝兆岐
郑其绪
罗维东
二、石油大学两院院士简介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亚杰
中国工程院院士时铭显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忠厚
三、石油大学基本情况统计
附表1 石油在大学学科专业一览
附表2 北京石油学院、华东石油学院时期教职工情况沿革一览表
附表3 石油大学时期教职工情况一览表
附表4 北京石油学院、华东石油学院时期历年全日制学生情况一览表
附表5 石油大学时期历年全日制学生情况一览表
附表6 北京石油学院、华东石油学院时期成人教育学生情况一览表
附表7 石油在大学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学生情况一览表
附表8 华东石油学院时期培训生情况一览表
附表9 石油大学时期剖训生情况一览表
附表10 石油大学综合办学能力一览表
四、石油大学简介(英文)
编后记
附图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