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空间资源
与海洋开发利用有关的海岸、海上、海中和海底的地理区域的总称
海洋空间资源是指与海洋开发利用有关的海岸、海上、海中和海底的地理区域的总称。将海面、海中和海底空间用作交通、生产、储藏、军事、居住和娱乐场所的资源。包括海运、海岸工程、海洋工程、临海工业场地、海上机场、海流仓库、重要基地、海上运动、旅游、休闲娱乐等。
特征
紧迫性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陆地可开发利用空间越来越狭小,并且日见拥挤。而海洋不仅拥有骄人的辽阔海面,更拥有无比深厚的海底和潜力巨大的海中。由海上、海中、海底组成的海洋空间资源将带给人类生存发展的新希望。
特殊性
环境的特殊性:海面---多变的气象及海水运动
海底---黑暗、高压、低温、缺氧;
海水---强腐蚀性,海冰---强破坏性。
艰巨性
空间资源开发要求的艰巨性:资金投入高、技术难度大、风险大。
利用领域
⑴.交通运输空间:海洋交通运输的优点是连续性强、成本低廉,适宜对各种笨重的大宗货物作远距离运输;缺点是速度慢,运输易腐食品需要辅助设备,航行受天气影响大。
⑵.海上生产空间:海上生产项目建设的优点是可大大节约土地,空间利用代价低,交通运输便利,运费低,能免除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冷却水充足,取排方便,价格低廉,可免除污染危害。缺点是基础投资较大,技术难度高,风险大。
⑶.海底电缆空间(通信、电力输送):通信电缆包括横越大洋的洲际海底通信电缆、陆地和海上设施间的通信电缆,电力输送主要用于海上建筑物、石油平台等和陆地间的输电。
⑷.储藏空间:利用海洋建设仓储设施,具有安全性高、隐蔽性好、交通便利、节约土地等优点。
⑸.文化、生活、娱乐空间: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兴起,各沿海国家和地区纷纷重视开发海洋空间的旅游和娱乐功能,利用海底、海中、海面进行娱乐和知识相结合的旅游中心综合开发建设。如日本东京附近的海底封闭公园,游人可直接观赏海下的奇妙世界。美国利用海岸、海岛开发了集游览和自然保护为一体的保护区公园。
运输和港口
1.海洋运输的发展
⑴.海洋认识的发展
交通运输的天然屏障 生存发展的新资源
⑵.航行工具的的发展
靠人力、风力或洋流的木船 拥有无线电导航全球定位系统的万吨级集装箱船和巨型油轮,还可以选择最佳航线服务,以节省能源和航时,减少危险。
活动范围
近海 远洋 环球航行
①.北大西洋航路:由美国佛罗里达起,沿美国东海岸北上至加拿大纽芬兰,横跨大西洋至英国,然后分成南北两线.南线入地中海沟通西欧、南欧北非各国;北线入波罗的海,连接中欧北欧各国。世界上有1/3的商船航行在这条航线上。
②.亚欧航路:也称苏伊士运河航路,连接西欧和亚太地区,途径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和红海。出红海后分成三条航线,第一条进波斯湾,第二条经马六甲海峡东南亚东亚各国,第三条由红海或印度洋直达大西洋各国。它是西方国家出口工业品和进口战略物资的海上生命线
③.南美航路:也称南大西洋路,最南至阿根廷乌拉圭。它是欧洲国家输出工业品,从南美运进粮食、肉类和经济作物的海上通道。
④.南北美航路:也称巴拿马运河航路,是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捷径,对美国东西海岸的联络和运送阿拉斯加的石油至美国东海岸具有特殊的意义。委内瑞拉的石油和铁矿石巴西的咖啡、智利的铜、美国的工业品多由此航路转运输出。
⑤.北太平洋航路:北美各国同亚洲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航线。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崛起,这条航线上的贸易量逐年增加。
⑥.南太平洋航路:南北美洲西海岸各国与亚太地区国家贸易往来的通道。
⑦.非洲航路:也称好望角航路。苏伊士运河凿通之前,它是从欧洲到东南亚、东亚的唯一海上通道。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的大型油轮和散装船舶仍要利用这一航路。它对俄罗斯、印度、越南等国也利益攸关。
著名港口
2.港口建设
⑴.港口是海洋运输船舶停泊,中转和装卸货物的场所,也是人们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主要场所。
⑵.港口建设的基本条件
条件要求 例 举
有服务区域(腹地) 鹿特丹港:莱茵河出海口,居欧盟中转枢纽之位,腹地覆盖欧盟半数国家
配套设施和高效服务 鹿特丹港:开凿入海新河,疏浚河道,建深水码头扩张港口,高效服务
实行特殊政策 香港:自由港政策(自由通航、自由贸易、自由外汇低税率)
3.世界著名港口---荷兰鹿特丹
港口建设与经济发展
港口建设
扩大面积
吞吐量增大-世界最大港之一
开凿运河 发展多元化-农矿加工和造船
围海造陆
1.人类利用海洋空间最古老的方式之一
荷兰人从13世纪就开始围海造陆,荷兰有1/5的国土是从海中围起来的。围海造陆是缓解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途径,但是它需要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特别是做好以水利工程为中心的配套建设。
2.人工岛与海上城市
⑴.人工岛是人类利用现代海洋工程技术建造的海上生产和生活空间,可用于建造石油平台、深水港、飞机场、核电站、钢铁厂等。通常,在近岸浅海水域砂石、泥土、和废料建造陆地,通过海堤、栈桥或者海底隧道与海岸连接,我们把这种新建陆地称为人工岛。
⑵.海上城市是指在海上大面积建设的用来居住、生产、生活和文化娱乐的海上建筑。日本是建设海上城市进展较大的国家之一,除已建成的神户人工岛外,日本还提出了再建700个人工岛的设想,计划新增国土面积1.15万平方千米.
未来海洋
未来海洋城不是梦
海洋--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
海底生活。到那时,海洋将成为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
你也许看过一部电影《水世界》,或许仍对电影中的水下世界回味无穷。在提到海洋城时,人们多会联想到用钢材和玻璃建成的海底住宅。尽管这是幻想,但不失为现代化的一大挑战;如何开发利用海洋来促进人类活动的发展。
其实人类几年前就已开始认真地考虑修建海洋城了。
大阪海洋城走廊的建议,就是极好的证明。日本人打算在距海岸100米处建一条环海湾走廊。交通要道和技术服务设施都在地下,表面只有一系列小岛,建成有居住区的小的海洋城市,但也有面积较大的商业口岸、机场和娱乐场所。这是一种海上和海底的两重性的城市,城市庞大但很传统。
以色列正在研究如何扩大疆域问题,国家基础设施部长沙龙在特拉维夫
最雄心勃勃的计划是由日本一家研究机构提出的。该计划提议建一座半圆型海洋城市,能容纳7万居民,并且设施完善,有饭店、停车场、学校、公园、体育场、垃圾处理站以及水产养殖场,一应俱全。这一结构意味着2000亿美元的巨额开支,其深度接近海底,并靠重物支撑其稳固性。
其实,任何存在城市人口过多问题的国家都对修建海洋城充满兴趣。但是海洋城也有其自身独特的优缺点。据海洋城的倡导者说,海洋城的优点很多;它的底座足以抵御风暴、抗震性能强,而且只要需要,想继续扩大也毫无问题。为加强自给,可以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如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甚至于海面和海底的温差产生的能量--海洋热量。
但是修建海洋城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巨额开支、地面不牢固、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干扰等。最棘手的问题是法律问题,因为有些海域是公海,要得到准予开发的特许权不是件容易事。环境保护也是一大问题,因为要避免城市居民将垃圾排放到海里,污染原来就不太清洁的海水。
参考资料
海洋空间资源.天津市海洋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12 10:17
目录
概述
特征
利用领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