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县
江西省景德镇市辖县
浮梁县,隶属江西省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赣、皖二省交界处,介于东经117°01′—117°42′,北纬29°09′—29°56′之间,地势为东西北三面高,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总面积2851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浮梁县总人口280376人,截至2025年3月,浮梁县辖9个镇、7个乡,县人民政府驻浮梁镇。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县域属番邑,时为楚国东境。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地属九江郡番县。二世二年(前208年)复属楚。
西汉高帝五年(前202年),番县称番阳县,属豫章郡东汉改为鄱阳县,属庐陵郡,地属之。建安十五年(210年),鄱阳设郡,地属之。
三国时,鄱阳郡属吴国杨州,县域仍属之。西晋元康元年(291年)改属江州。东晋地设新平镇。梁承圣二年(553年),地随鄱阳郡属吴州。陈光大元年(567年)地随郡复属江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新平乡从鄱阳东界析出置新平县。开元四年(716年),在原新平县范围内置新昌县,县治设在昌江与其支流东河交汇处的南城里。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析东南游金乡与休宁县西南合置婺源县。天宝元年(742年),更名为浮梁,为上县。关于县名的来源,《唐书,地理志》曰:“本新平也。”《郡县释名》曰:“以溪水时泛,民多伐木为梁也”。县属鄱阳郡。永泰二年(766年),析浮梁北境入歙州合黟县南置祁门县。元和十一年(816年),因水患,县治迁往昌江之西的高地,即今日的浮梁镇旧城村,从此历1100年不变。
民国五年(1916年),浮梁县县治迁往景德镇。民国十六年—民国十八年(1927年—1929年),改为景德市,后恢复为浮梁县。
1949年,解放后,市县分离,景德镇单独划出建立景德镇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60年,浮梁县建制撤销,行政区域由景德镇市直辖。
1980年4月1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景德镇市鹅湖区、蛟潭区。
1988年10月11日,撤销景德镇市鹅湖区、蛟潭区,设置浮梁县,县政府驻旧城乡。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5年6月21日,蛟潭区设置勒功乡、罗家桥乡、蛟潭乡;鹅湖区设置臧湾乡。
1988年12月10日,浮梁县撤销蛟潭乡、经公桥乡,分别设立蛟潭镇、经公桥镇。
1989年1月9日,撤销鹅湖乡,设立鹅湖镇。
1989年7月20日,撤销昌江区旧城乡,改设为浮梁镇(现属浮梁县)。
1990年2月17日,将昌江区竟成乡洋湖村委会、青塘村委会的河北村民小组划归浮梁县浮梁镇。
1994年8月26日,撤销瑶里乡、湘湖乡、洪源乡,设立瑶里镇、湘湖镇、洪源镇。
1996年10月18日,撤销寿安乡,设立寿安镇。
2000年12月8日,浮梁县撤销储田乡,划归经公桥镇;撤销天保乡、金竹山乡,划归鹅湖镇;撤销罗家桥乡,划归洪源镇;撤销福港乡,划归蛟潭镇;撤销新平乡,划归浮梁镇。
2003年8月19日,将鹅湖镇的东埠(竹岭、竹新、界田、界新、良溪、良新、莲花山自然村除外)、高岭、南泊、查坑村委会划归瑶里镇管辖。
区划详情
截至2025年3月,浮梁县辖9个镇、7个乡:浮梁镇瑶里镇鹅湖镇湘湖镇寿安镇三龙镇蛟潭镇经公桥镇峙滩镇西湖乡勒功乡江村乡兴田乡黄坛乡臧湾乡王港乡,县人民政府驻浮梁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浮梁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7°01′—117°42′,北纬29°09′—29°56′之间。东邻安徽省休宁县、江西省的婺源县,西毗江西省鄱阳县,南接乐平市景德镇昌江区,北连安徽省祁门县东至县。全县南北长约88千米,东西宽约67千米,总面积285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浮梁县境内以中低山、低山和丘陵为主,均属黄山、怀玉山余脉,总的趋势为东西北三面高,三条山脉缓向西南低去,所以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最高峰五股尖海拔1618.4米,最低点金竹坑海拔仅28米,境内最大相对高差1590.4米。昌江、南河及东河流域有零星分布的山间盆地,地势较为平缓。境内地貌类型以山地地貌为主,次为岗阜和流水侵蚀堆积平原。按其山地的成因,可分为构造山地、剥蚀山地及岩浆岩活动有关的山地。
气候
浮梁县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境内幕冬早春,受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多偏北风,天气寒冷;春夏之交南北冷暖空气交馁,梅雨绵绵;盛夏多为副热带高压所控制,多偏南风,天气炎热;夏秋之际则受单一热带海洋气团控制,天气晴热。形成冬冷春寒,夏热秋旱,春秋短而冬夏长的气候特征。由于境内地势起伏,相对高度差异很大,各地日照时数和气温均有所不同,又具有明显的丘陵山区气候特色。
从农业气候分析角度出发,对四季的划分是:春季开始日期平均是3月23日,持续时间66天;夏季开始日期平均是5月28日,持续时间120天,秋季开始日期平均是9月25日,持续时间55天;冬季开始日期平均是11月19日,持续时间124天。
春季,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冷暖起伏大,常有低温连阴雨天气发生,本季各月平均气温11~22度,降水量543.1毫米。夏季,太阳辐射最强,天气炎热,为光照高峰期,也是洪旱多发季节。初夏雨水集中,盛夏晴热少雨,夏末时有阴雨。本季各月平均气温22—29°C,极端最高气温达41.8°C,降水量689.1毫米。秋季,初秋时节天气仍较炎热,白露以后太阳辐射明显减弱,气温逐渐下降,降水较少,秋高气爽,日暖夜凉。本季各月平均气温12~24°C,降水量127.7毫米。冬季,为一年中光、温、水低值时期。前冬寒冷干燥,后冬雨渐多。本季月平均气温5~12°C,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0.9°C,降水量394.2毫米。全年全县平均气温18.6℃,较历年平均气温偏高0.3℃。年降水量1769.2毫米,较历年偏少115.5毫米。年日照时数1892.7小时,较历年平均值偏多187.1小时。全年最高气温37.2℃,出现在5月29日,最低气温-5.5℃,出现在12月22日。
水文
浮梁县境内河流有昌江及东河、南河、西河、北河等。
自然资源
水力资源
浮梁县地表水年径流深平均值为949.9毫米,年总水量平均值为47.6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5024立方米,亩平均占地表水资源7292立方米,高于全国全省水平。境内水能资源蕴藏量为10.21万千瓦,可开发量为8.67万千瓦。
矿产资源
浮梁县金属矿种类主要有金、银、铜、锡、锌、,非金属矿种类有高岭土、瓷石、大理石、白云岩、萤石、耐火粘土、石英矿、煤矿。储量较大的金属矿分别是金(5342公斤)、钨(4.66万吨)、锡(4万吨)、铜(1.5万吨)、锌(2万吨),储量较大的非金属矿分别是高岭土(50万吨)、瓷石(520万吨)、大理石(2243万立方米)、石灰石(20.86亿吨)。
生物资源
浮梁县木本植物有95科350种,主要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湿地松、苦槠甜槠栲树、栎类、枫香、樟树、木荷毛竹等。同时,还分布着许多国家重点保护树种,如:南方红豆杉、银杏、闽楠、红楠、三尖杉、七叶一枝花等,已登记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有3.9余万株,其中古树名木群80余个,3万多株。国家Ⅰ、Ⅱ级保护动物有20余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4种,为云豹、金钱豹、黑麂、白颈长尾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猕猴、短尾猴、穿山甲、黑熊、大灵猫、小灵猫、白鹇、鸳鸯、红腹锦鸡等16种。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浮梁县常住人口为280376人。
截至2022年末,浮梁县总人口280376人,其中:浮梁镇79699人,鹅湖镇21986人,经公桥镇9991人,蛟潭镇16263人,湘湖镇37837人,瑶里镇10246人,洪源镇17999人,寿安镇12908人,三龙镇10579人,峙滩镇8775人,王港乡6560人,臧湾乡7899人,黄坛乡6680人,兴田乡4869人,江村乡5938人,勒功乡4193人,西湖乡7348人,罗家桥乡10606人。
民族构成
浮梁县拥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等民族。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浮梁县地区生产总值180.36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26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94.03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63.07亿元,增长0.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9:52.1:35.0,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1%、77.0%和8.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4447元,增长4.0%。全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330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86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376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932人。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浮梁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8.8%,其中,浮梁下降12.4%,昌南新区下降5.9%。工业投资下降46.8%,其中,浮梁下降62.9%,昌南新区下降40.3%。工业技改投资下降36.2%,其中,浮梁下降53.1%,昌南新区下降26.9%。民间投资下降26.5%,其中,浮梁下降56.1%,昌南新区下降15.4%。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42亿元,比上年下降23.3%。其中,浮梁4.97亿元,下降35.9%;昌南新区1.45亿元,增长133.6%。商品房销售面积22.46万平方米,下降46.4%。其中,浮梁21.10万平方米,下降48.0%;昌南新区1.36万平方米,下降2.2%。
人民生活
2023年,浮梁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19元,比上年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53元,增长7.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63,比上年缩小0.05。
财政
2023年,浮梁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75亿元,增长9.9%。其中,浮梁7.62亿元,增长5.5%;昌南新区3.13亿元,增长22.3%。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8.2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6.5%,比上年增长8个百分点。其中,浮梁税收收入6.0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8.9%,比上年增长0.4个百分点;昌南新区2.2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0.7%,比上年增长30.3个百分点。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17亿元,下降0.8%。其中,浮梁32.43亿元,下降2.7%;昌南新区5.74亿元,增长10.2%。
第一产业
2023年,浮梁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93亿元,比上年增长4.0%。粮食种植面积28326.8公顷,比上年增加1.4公顷;其中,谷物种植面积22651公顷。油料种植面积8363公顷,增加724.2公顷。其中,油菜籽7202.7公顷,增加699.7公顷。蔬菜种植面积8253公顷,增加227公顷。棉花种植面积165公顷,减少3公顷。甘蔗种植面积362公顷,减少7公顷。年末实有茶园面积13680公顷,增加200公顷。
2023年,浮梁县粮食产量16.1万吨,比上年增产2.5%;其中,谷物产量14.3万吨,增产0.7%。油料产量1.7万吨,增产54.5%;其中,油菜籽产量0.87万吨,增产6.1%。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3.2万吨,增产3.9%。棉花产量160吨,减产3.6%。甘蔗产量1.2万吨,减产7.7%。茶叶产量1.3万吨,与上年持平。园林水果产量1.1万吨,与上年持平。
2023年,浮梁县猪牛羊禽肉产量13747吨,比上年增长7.1%。其中,猪肉产量11597.8吨,增长7.3%;牛肉产量539吨,增长2.9%;羊肉产量144吨,增长21.0%;禽肉产量1466吨,增长5.8%。禽蛋产量2623吨,增长4.0%。年末生猪存栏6.6万头,比上年末下降14.3%;全年生猪出栏14.5万头,比上年增长6.6%。
2023年,浮梁县水产品产量4036吨,比上年增长1.2%。
第二产业
2023年,浮梁县工业增加值88.5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0.01亿元,增长8.0%。其中,浮梁117.84亿元,增长13.4%;昌南新区112.17亿元,增长2.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37.78亿元,增长16.4%。其中,浮梁121.16亿元,增长23.9%;昌南新区116.62亿元,增长9.5%。实现利润总额6.34亿元,增长12.8%。其中,浮梁4.49亿元,增长3.2%;昌南新区1.85亿元,增长45.6%。
2023年,浮梁县建筑业增加值5.57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18.59亿元,增长60.3%。其中,浮梁15.25亿元,增长33.0%;昌南新区3.34亿元,增长2481%。
第三产业
国内外贸易
2023年,浮梁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96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浮梁28.97亿元,增长6.2%;昌南新区18.99亿元,增长5.5%。全年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43.6亿元,增长8.8%。其中,浮梁18.11亿元,增长7.8%;昌南新区25.49亿元,增长9.5%。
2023年,浮梁县外贸出口总额45.34亿元,比上年下降35.5%。其中,浮梁34.98亿元,下降45.6%;昌南新区10.36亿元,增长73.2%。实际利用外资现汇总额858万美元,下降79.5%。其中,浮梁740万美元,下降76.3%;昌南新区118万美元,下降88.8%。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实际进资232.77亿元,增长8.9%。其中,浮梁147.41亿元,增长4.4%;昌南新区85.36亿元,增长17.6%。
服务业
2023年,浮梁县服务业增加值63.07亿元,比上年增长0.9%。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6.56亿元,增长6.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33亿元,增长7.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48亿元,增长7.6%;金融业增加值5.28亿元,增长8.9%;房地产业增加值5.18亿元,下降16.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26亿元,增长13.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2.75亿元,下降1.3%。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43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浮梁10.56亿元,增长5.6%;昌南新区4.87亿元,下降1.2%。
旅游
2023年,浮梁县累计旅游人次共计1433.22万人次,同比增长39.2%;旅游综合收入172.37亿元,同比增长105.9%。
邮电
截至2023年末,浮梁县完成邮政业务总量5394.12万元,比上年增长8.5%。完成邮政函件业务3.17万件,下降10.0%;包裹业务1.64万件,增长89.1%;快递业务量331.52万件,增长97.1%;快递业务收入698.9万元,增长17.3%。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4896万元,比上年增长4.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19万户,比上年末下降8.7%。移动电话用户28.13万户,增长4.1%。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3.22万户,增长25.9%。
交通运输
浮梁县境内有杭瑞高速济广高速及祁黄高速穿越,拥有高速公路进出口6个。206国道皖赣铁路纵贯全境,九景衢铁路建成通车,昌景黄高铁在浮梁瑶里设浮梁东站景德镇机场距县城仅3千米,航班直飞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
2023年,浮梁县货物运输总量503.59万吨;比上年增长7.5%,货物运输周转量246.06亿吨千米,增长69.0%。全年旅客运输总量536.28万人次,增长195.0%;旅客运输周转量13881.53万人千米,增长87.3%。年末辖区车辆保有量为54280辆,比上年增长8.0%,其中,汽车41635辆,摩托车12237辆,农用运输车116辆,挂车291辆,其他1辆。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浮梁县共有小学161所(含教学点137个)、初级中学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4所、完全中学3所、高级中学2所(含民办1所)、职业学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71所。全县小学在校学生16343人,初中生8526人,普通高中生5286人,职业高中生1896人,特校学生79人,在园幼儿6401人,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6%,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3.5%。全县小学专任教师1256人,初中专任教师767人,高中专任教师441人,特殊教育专任教师21人,幼儿园专任教师474人。
文化事业
2023年,浮梁县共有文化馆1个,分馆4个。三级图书馆1个,目前已挂牌分馆6个。国有博物馆1个,美术馆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无线差转发射台站5座。有线电视用户2.33万户。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7%,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体育事业
2023年,浮梁县举办运动会58场次,其中,省级以上3次,县级以上7次,参加运动员6万人次。在市级以上比赛中获得5枚金牌、4枚银牌、6枚铜牌。
医疗卫生
2023年,浮梁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含个体)321所,其中,医院、卫生院27个。拥有病床1112张,其中,医院846张,乡镇卫生院266张。卫生技术人员119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14人,注册护士485人。
社会保障
2023年,浮梁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职参保人数53386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参保人数为5716人,企业在职参保人数为47670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人数为15800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数为2445人,企业退休人数为13355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3.76万人,其中,缴费人数9.74万人,领取待遇人数4.0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1.62万人(含大学生6.4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2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4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8.2万人。
历史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10月,浮梁县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非遗项目5项,市级非遗项目7项,县级非遗项目17项,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1个,市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3个,省级非遗传承人4名,市级非遗传承人17名。
水碓营造技艺(景德镇瓷业水碓营造技艺)
水碓营造技艺(景德镇瓷业水碓营造技艺),起源汉代,距今2000多年历史。浮梁瓷土矿和釉果矿的开采、加工至今还一直延续着这一古代传统技艺。景德镇浮梁传统水碓类型丰富、生态环保、科学合理、农工兼备。其建造技艺是一项技术水平高、涵盖内容广的组合劳动,工序复杂。主要工序确定水碓形制、选址、制图、选料、建造等内容。传统水碓由车轮、碓体、碓臼等部分组成。根据用途及现场条件的需要,可大可小。大水碓可驱动16支碓锤;小水碓可驱动4支碓锤。2021年5月24日,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申报的水碓营造技艺(景德镇瓷业水碓营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浮梁工夫红茶制作技艺
浮梁工夫红茶制作技艺,浮梁传统手工制作工夫红茶具有“紧细多锋、色泽乌润、汤色红亮、甜香醇爽”的特征。主要制作程序包括萎凋、揉捻、发酵、炒制、烘焙、精选打包等。萎凋用竹蔑帘摊1—2厘米厚薄,自然通风萎凋18—24小时。在手捏鲜叶松手后略呈粘手时,即可上竹器揉捻,采用左右交叉推揉,先轻后重,边搓揉边解块。45分钟左右,即可进发酵房发酵。发酵采用篾制箩盘淋湿,揉捻茶松散型堆15厘米厚,用湿棉纱布覆盖,室内温度要求26℃,有氧发酵7小时。炒制用铁锅,燃料用硬木炭,一锅约8两发酵茶,定形炒制七成干起锅。置竹篾焙篓烘焙约40分钟,再行精选,打包入库。浮梁工夫红茶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保
截至2025年3月,浮梁县拥有5处全国文保单位。
瑶里改编旧址
瑶里改编旧址位于江西浮梁县,包括宏毅祠、敬义堂、程家祠堂等3处历史遗存。2013年3月5日,瑶里改编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浮梁红塔
浮梁双峰塔
浮梁双峰塔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勒功乡勒功村宝莲山双峰寺遗址左侧山坡上,因位于宝莲山两个山峰之间,故名“双峰塔”。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1)的砖石佛塔。双峰塔为就地取材特别烧制砖,六角六面。外体五层以及底部须弥座和顶部刹座,共分七个部分,内体依外体五层,在各层间增设夹层,累计九层。采用内体空筒式穿壁绕平座结构,应属砖体楼阁式佛塔。塔为六角五层,坐东朝西,残高16.2米,维修后高19米,底层每边只有3.5米,无平座层,是典型的弧身塔,平面每边约为拱率二十分之一的弧线,塔身亦呈弧线。内部每面面阔1.13米,塔壁厚1.95米,塔对角距离7.00米。第一层塔身特别高,为4.55米,外层表面分成上、下两段,两段交接处留有梁槽的痕迹和外跳平座的基脚插孔。外五层,每面各开六门洞,一、二层以上,有二个门洞为内外出入通道,另二个为上下通道,其余二个隔断作内壁龛;夹层亦在各面开洞,内做壁龛及佛龛。隔层有木质楼板,塔内外均置层砖叠涩挑檐。塔内壁、壁龛、佛龛、门洞面层以纸巾白灰粉刷饰面,饰以白色。2019年,浮梁双峰塔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浮梁县衙
浮梁县衙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浮梁镇旧城村,始建于唐朝元和十一年(816年),清朝道光年间最后一次大修,距今170年。按照清道光《浮梁县志》中的浮梁县署分布图记载,县衙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在东、中、西轴上,呈三列由南向北依次排列,中轴线上分布有照壁、头门、仪门、衙院、六房(吏房、户房、礼房、兵房、工房、刑房)、大堂(正堂)、二堂、三堂、花厅、后花园。现存浮梁县衙,是修复后中轴线上的六组古建筑,南至照壁、北至后院北围墙,东、西两侧以衙院围墙为界,占地2356.97平方米。2019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岭古矿遗址
高岭古矿遗址位于鹅湖镇高岭村,高岭瓷土矿遗址完整呈现了高岭土产业从开采到加工、运输的全过程。生产区有汪、何、冯三大槽遗迹,见证了以姓氏宗族为单位的生产组织模式。露采和洞采两种开采方式,留下了10处露采矿坑遗迹和129处矿洞遗迹。此外,还有大量的淘洗池、晾晒场、工棚和引水渠等加工遗迹,展示了当时先进且完备的加工工艺。生产聚落区的何、汪、胡、冯四大姓氏聚居,现存的胡氏宗祠、何氏宗祠承载着浓厚的宗族文化。而对外转运区域,矿工们将高岭土制成“不(dun)子”,肩挑背扛运往东埠村,再经东埠码头装船运往景德镇。即便在清末民国高岭瓷土生产衰落时期,东埠码头每年仍有平均约700余万块高岭土“不(dun)子”运往景德镇。1987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高岭瓷土矿遗址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
浮梁古县衙景区
浮梁古县衙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整个景区以五品古县衙和千年红塔为核心,被誉为“江南第一衙”。古县衙建于唐代元和十一年,县衙的建筑具有徽派与赣派相结合的特色,最具有特色的是县署里面体现封建等级制度建筑格局和内涵丰富的楹联。拥有钦赐五品县衙、宋代红塔、古城门楼、千年瓷坛、历史文化长廊、千禧良缘广场、哥德堡号、千年奇桂、中国最古老的天文计时仪器、明清官窑、浮梁茶馆等11个主要景点,是融历史、宗教、文化、民俗、观赏于一体的景区。
皇窑景区
皇窑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地处景德镇陶瓷发祥地的南河之滨;占地210多亩,园区分6个院落:有全面展示御窑传统制瓷工艺的宋、元、明、清作坊;有规模化的现代高新技术制瓷生产线;有皇窑陶瓷文化研究院、国际陶瓷文化交流中心、古陶瓷鉴定咨询服务部、古陶瓷鉴定高级研修班、皇窑陶瓷艺术博物馆;有全国知名书画家陶瓷创业园;有全国高等美术院校陶瓷专业大学生实习基地、有美术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孵化基地、有全国中小学生陶吧夏令营营地;有儒、道、佛陶瓷艺术创作与展示区。皇窑景区是一个全景再现、活态传承、真实演绎历代皇家御窑制瓷技艺为核心内容的皇窑陶瓷文化旅游景区。
高岭瑶里风景名胜区
名优特产
浮梁茶
浮梁茶,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浮梁茶,浮梁产茶历史悠久,汉代即有僧人种植和采集茶叶。具有外形紧、细、圆、直,色泽干、湿、翠、绿,叶底明亮等特色。民国四年(1915年),浮梁县严台村“天祥茶号”生产的工夫红茶,获得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奖,从此,浮梁工夫红茶与斯里兰卡的高地茶、印度的大吉岭茶一起,被列入世界三大高香茶。拥有浮瑶仙芝、浮梁贡、昌南雨针、瑶里崖玉等茶叶品牌。截至2023年底,全县茶园总面积20.52万亩,茶叶生产总量1.33万吨。“浮梁茶”成功入选中国第二批中欧地理标志产品。2010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浮梁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瑶里嫩蕊
瑶里嫩蕊,江西省浮梁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瑶里嫩蕊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制作工艺精湛,外形紧直匀绿,银毫显露,银光隐翠;二是香味独特,具有兰花清香;三是色泽独特,在阳光下,产品色泽嫩绿,透明似玉,栩栩如生。2008年07月0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瑶里嫩蕊”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浮梁大米
浮梁大米,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浮梁大米晶莹光滑,透明或半透明,长粒形,垩白少。米饭洁白光亮,清香爽口、软滑微甘,冷不回生。2021年12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浮梁大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野生中药材
浮梁县境内野生植物共有木本类、藤本类、草本类、水生植物等217科,788种,主要药材品种有天然野生粉防杞、海金砂、大活血、台乌、黄精、百部、灵芝、前胡、桔梗、七叶一支花、玉竹等大批品种,都是道地药材,它们质优、蕴藏量大,并且适宜种植的各类中药材年产量在200吨以上,其中,粉防杞30吨、海金砂20吨、大活血50吨、台乌50吨、黄精20吨、百部30吨等。
荣誉称号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8 18:3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