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屠祠,又名
浮屠仁祠,指祭祀
佛陀之祠,即我国早期之
佛寺,为东汉
楚王刘英首造。(《
后汉书》作浮屠之仁祠,《
后汉纪》作浮屠祠)。楚王
刘英是中国早期的佛教信徒,组织伊蒲塞(
优婆塞,指在家的男居士)、桑门(
沙门,指出家的僧人)进行了早期佛教活动。浮屠祠已成为汉地佛寺最早的代名词,同名寺院还有汉桓帝
刘志的浮屠祠和下邳相
笮融的浮图祠。
记载
《
后汉纪》:“英好游侠,交通宾客,晚节喜黄老,修浮屠祠。八年,上临辟雍,礼毕,诏天下死罪得以缣赎。英遣郎中令诣
彭城曰:“臣讬在藩蔽,无以率先天下,过恶素积,喜闻大恩,谨上黄缣二十五匹、白纨五匹,以赎其愆。” 楚相以闻,诏曰:“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有何嫌惧,而赎其罪。”因还其赎。”
《
后汉书》:“英少时好游侠,交通宾客,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八年,诏令天下死罪皆入缣赎。英遣郎中令奉黄缣白纨三十匹诣国相曰:“托在蕃辅,过恶累积,欢喜大恩,奉送缣帛,以赎愆罪。”国相以闻。诏报曰:“
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因以班示诸国中傅。英后遂大交通方士,作金龟玉鹤,刻文字以为符瑞。”
《
东汉观记》:“楚王英奉送黄缣三十五疋、白纨五疋入赎,楚相以闻,诏书还赎缣纨,以助
伊蒲塞桑门之盛馔。”
《
魏书》:“汉章帝时(此处记载错误,应改为
汉明帝),楚王英喜为浮屠斋戒,遣郎中令奉黄缣白纨三十匹,诣国相以赎愆。诏报曰:“楚王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因以班示诸国。”
《
水经注》:“又东至
彭城县北,东入于泗。猚水自净净沟东,迳阿育王寺北,或言楚王英所造,非所详也。盖遵育王之遗法,因以名焉。与安陂水合,水上承安陂馀波,北迳阿育王寺侧,水上有梁,谓之玄注桥。”
《
全唐文》:“楚王英尢敦此道,常奉缣赎罪。诏曰:「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图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而为誓,其还缣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浮图仁祠,即塔庙也;洁斋为誓,即礼忏也;伊蒲塞,则优婆塞也。”
《答宗居士书》:“及楚英之修仁寺,笮融之赒行馑。”
传承
刘英的浮屠祠
佛教传入中国后,最早的信徒是帝王
贵族。如楚王英“喜黄老学,为浮屠(佛)斋戒祭祀”,桓帝则在“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初平四年(公元193年),
丹阳人笮融大起浮屠祠,造铜浮屠像,招致信徒5000余人。
这是中国佛教造像和大规模招致信徒之最早记录。
永平八年(公元65年),明帝诏令天下死罪者可以纳丝帛请赎,楚王英奉献丝帛以赎愆罪。
明帝答诏:“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明帝认为楚王英的奉佛是“与神为誓”,佛教被视作异域神明而受到崇信。
然而不久,楚王英被诬告暗交方士、造作图谶以图谋逆。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明帝将他流放,并在彭城逮捕刘英同党,大兴楚狱,诛戮数千人。
楚王英于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在流放地丹阳“惧罪”自杀。
当时随楚王南迁或“坐死”的人数以千计,正是这些流放之民把他们的佛教信仰传播到江淮地区。
楚王死后,佛教日渐兴盛并出现四移传播现象。
汉学家马伯乐曾试图证明彭城佛教渗透到中原腹地。事实上,彭城佛教的影响主要在楚王英及其信徒流徙所经的江淮地区。
桓帝的浮屠祠
『后汉书』卷三十,「襄楷传」「延熹九年(一六六)楷自家诣阙上疏。……书奏不省。十余日复上书曰。……又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
『后汉书』卷七,「桓帝纪」:「论曰:前史称,桓帝好音乐、善琴笙。饰芳林而考濯龙之宫。
设华盖以祠浮图,老子。斯将所谓听于神乎。」可见汉桓帝延熹九年(一六六)之前,宫廷中有浮图祠的存在。
笮融的浮屠祠
之后,东汉末年笮融又在徐州、徐州睢宁县古邳镇、扬州间建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以佛塔为中心,四周围以堂阁的“浮屠”祠(寺),这是最早见于正史记载的中国佛教寺院。
据《三国志·吴志·刘繇传》记载:汉灵帝时,丹阳(今安徽省宣城)人笮融(公元?一195年),参加
黄巾起义失败后,聚众数百人投靠彭城刺史陶谦,陶谦令他督管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广陵(今江苏省扬州)、下邳(今江苏徐州睢宁县古邳镇)三郡的漕运(粮食运输),并兼任下邳相。
笮融信仰佛教,他在职期间,利用职权把三郡的钱粮在彭城、下邳、广陵间大起浮屠祠(寺) “以铜为人(佛像),黄金涂身,衣以锦采,垂铜盘九重,下为重楼,阁道周回,可容三千余人,悉得读佛经。”
“由此远近前后至者五千余人,每浴佛,多设酒饭,布席子路,经数十里,民人来观及就食且万人,费以巨亿计。”
《后汉书·陶谦传》也有记载:“笮融聚众数百往依于谦,谦使其管彭城、下邳、广陵运粮,逐断三部委轮,大起浮屠寺,上累金檗,下为重楼,又堂阁周围,可容三千许人,作黄金涂像,衣以锦彩,每浴佛辄多设饮食,布席于路,其有就食及观者且万余人。”
笮融在徐州、下邳、扬州间大造的寺庙为塔形,四周又建有堂阁环围,非常之大。
这是正史记载我国建造佛寺,寺庙内塑有佛像之始。